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東中小企業上市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何問陶 

  隨着國内證券市場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逐步完善,中小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上市機會,廣東中小企業能否把握這些機會,通過上市提昇企業和地方經濟的競争力,成爲廣東中小企業和地方政府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廣東中小企業上市現狀

  1.全國中小企業上市規模、結構與發展前景

  目前,國内主板市場主要爲大型企業上市服務,中小企業國内上市基本上集中於深圳的中小企業板。深圳中小企業板自2004年6月成立到2007年底,累計已有上市公司202家,其中,沿海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占了絶大多數。

  中小企業板行業結構單一,中小板製造業“一業獨大”現象嚴重。截至2007年底,202家上市公司中屬於製造業的就有179家,占比高達88.6%;從總市值角度衡量,中小板的製造業總市值占比達到近70%。擴大行業覆蓋面、豐富行業結構,已經成爲解决問題的關鍵。

  中小企業板在三年的發展過程中,經受了充分的市場考驗,包括2004年的市場低迷、2005 年的暫停發行、2006年和2007年的機遇。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差不多每周都有兩家左右的中小企業上市,市場的發展速度快。以當前的進程來看,中小企業面臨良好的上市機遇。

  2.廣東中小企業在全省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6年廣東民營經濟(由於統計口徑的關係,這裏用民營企業來替代中小企業。)實現增加值13216億元,增長14.3%,占全省GDP的40.5%;民營經濟上繳税收1775.7億元,增長25.6%,占全省税收的29.2%;私營企業出口667.1億美元,同比增長36.1%,進口總額324.8億美元,同比增長27.1%。民營經濟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048.7億元,增長25.5%,高出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速8.8個百分點,占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37.6%。

  《2007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評價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作爲民營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占粤企數量的99%,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37180家、資産總額23737億元,占全省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别超過99%和70%。他們創造的工業總産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産值的2/3,工業增加值的70%,銷售收入的65%,利潤龢利税的近70%,提供就業崗位的80%以上,中小企業在廣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着生力軍作用。

  3.廣東中小企業上市現狀

  截至2007年底,廣東省在國内中小板塊上市的企業共42家,平均融資約3億元。上市公司行業分布上,機械設備、電子、金屬非金屬和信息技術行業占80%以上。地域分布上,80%的上市公司集中在廣州、深圳和珠海三市。

  二、廣東、江蘇、浙江中小企業上市比較找差距

  1.廣東、江蘇、浙江中小企業上市基本情况

  到2007年底,廣東中小企業上市42家、江蘇25家,浙江43家,分别占全國的20.79%、12.37%、21.18%,也就是説,這三個省上市中小企業數量占全國半壁江山。2007年,在全國股市大發展形勢下,中小企業板增速加快,僅這一年三省分别上市24家、9家、19家。三省上市中小企業總融資額分别爲124億元、76億元、182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融資額爲2.96億元、3.05億元、4.23億元。在行業和地區分布上,江蘇和浙江、特别是浙江相對更廣泛和均衡。

  
  2.廣東中小企業上市與江蘇、浙江的差距

  (1)廣東中小企業上市數量相對偏小

  從表1來看,廣東中小企業上市42家,只比浙江少1家,在全國名列第二。但用它和三省自身的中小企業總數比,廣東中小企業上市數量相對偏小。到2007年底,廣東省民營經濟單位347.5萬户,其中私營企業62.3萬户,個體工商户280.7萬户,由於絶大部分民營企業都屬於中小企業,所以廣東中小企業數量大於347.5萬户,而江蘇和浙江中小企業數量分别爲90萬户和113萬户。如果用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企業數量與各省中小企業總量比較,則廣東不及江蘇的二分之一,更不及浙江的三分之一。

  (2)廣東中小企業上市融資能力相對不足

  前面比較已看出,三省中小企業平均每家融資額分别爲2.96億元、3.05億元、4.23億元,浙江排第一,廣東居第三,出現這種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廣東上市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不足,也可能是廣東上市中小企業的規模小,而規模較大的中小企業未上市。

  (3)廣東上市中小企業地域分佈不均

  從中小企業上市的地域分佈來看,截至2007年底,廣東21個市中只有9個在中小企業板有上市公司,大部分上市的中小企業集中在珠三角地區,且全部在地級市,分佈極不均匀,有幾個經濟很好的市却没有一家中小企業上市。而浙江除了舟山市外,實現了各地級市均有公司在中小板塊上市,分佈比較均匀,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上市中小企業集中在縣或縣級市,比如,僅紹興新昌縣就達到4家,這大大拉動了浙江縣域經濟的發展,縮小了地區間的經濟差距;江蘇的情况和廣東有些相似,在其13個市中有6個在中小企業板有上市公司,但是分佈比較均匀。

 
  3.制約廣東中小企業上市的主客觀因素

  (1)上市成本高

  目前企業在國内主板上市,融資成本所占融資總額的5%以上。雖然相比國外上市來説,成本並不算高,但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他們面對的IPO(首次發行股票)往往表現爲一種綜合成本,除IPO折價、IPO直接費用外,還包括其它隱性成本。

  (2)等待時間長,還可能被拒絶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小企業多,大都有上市欲望,而企業從策劃上市到真正上市要經過改制、輔導、審核、排隊等待,没有明確時間表,使不少中小企業感到“耗”不起,即使到了審核關頭,還可能因爲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被拒絶,風險大。

  (3)企業自身上市願望不强

  上市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融資行爲,它是企業由私人公司向公衆公司轉變,並接受市場監督和檢驗的一種制度轉變,並不是每個企業,特别是私人企業、家族企業願意做的。某地上市辦形象總結企業上市有“五怕”,“怕露富、怕失權、怕規範、怕花精力、怕失面子”、這正是許多中小企業不願上市的真實寫照。

  (4)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和幫助力度不够

  中小企業上市既是一種公司制度的轉變,又面臨許多專業性技術性問題,對於許多中小企業來説面臨的困難不小。就改制成本而言,廣東雖設立了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改造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但對於衆多中小企業來説仍然是杯水車薪,且手續繁雜,審批時間長。對於專業性技術性問題而言,目前許多中小企業缺乏現代金融財務專業人才,難以駕馭這一復雜進程,而專業中介機構又不可能派出大量人手直接幫助。

  三、推動廣東中小企業上市對策建議

  1.轉變觀念,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

  中小企業是上市的主體,企業是否上市由他們説了算,因此,中小企業自身轉變觀念是關鍵。通過宣傳教育使中小企業懂得上市不僅是企業的私事,更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一種制度創新;上市既可以解决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可以促使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更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從“要我上”變爲“我要上”。有的中小企業怕上市後失去控制權,其實只要認真研究好上市規章制度,控制好發行比例和大股東控股比例,所謂“失權”問題是可以解决的。

  2.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結構改革

  中小企業大都由私人、家族、合伙等方式經營管理,不符合上市要求。有關部門,特别是地方金融辦可協同證券中介機構、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幫助條件比較好的中小企業率先改制。尤其要强調的是,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有着豐富的人力資源,可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爲中小企業改制服務。對於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來説也是一次實踐的好機會。

  3.努力改善經營管理,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許多投資者擔心中小企業上市過分包裝,出現“一年優,二年平,三年差,四年退”的現象。不可否認,這樣情况在現實中確實存在,讓市場非常失望。中小企業爲避免陷入“圈錢”怪圈,一定要加强内部經營管理,夯實基礎,給投資者滿意的回報。監管部門則主要從外部加强監管,對於惡意圈錢者給予批評,甚至退市懲罰,保護投資者利益。

  4.認真做好上市前準備工作,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企業上市從結果看好像是一瞬間的事情,其實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除前面所提到企業自身的改制外,政府有關部門,監管機構和證券中介可設立專門工作小組,並與深交所建立相對穩定的聯絡人制度,明確工作要點,掌握工作進程和可量化工作目標並層層分解落實,做到指導一個、規範一個,成熟一個、上報一個。對於各地中小企業上市進程,有關部門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效指導。目前創業板塊即將推出,各地應提前謀劃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工作,一旦证監會正式批準設立創業板塊,廣東應有優秀創業投資企業掛牌上市。2月28日“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戰略合作聯盟”在北京成立,它將推進中小企業成長和幫助中小企業解决融資難問題,廣東中小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一平臺爲自己服務。

  5.營造有利於中小企業上市的政策環境和法制環境

  加大對改制上市中小企業政策扶持力度,由各地財政設立扶持中小企業上市專項資金,對成功改制上市的中小企業給予奬勵,並對企業規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給予適當的補助。降低企業改制上市成本,加快推進優秀中小企業改制上市步伐。《廣東省關於推進民營企業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2007)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簡化、公開辦事程序,爲民營企業改制上市開闢一條緑色通道,並爲上市提供一條龍服務。對中小企業上市中遇到的問題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以便盡快解决。這方面廣州、深圳做的比較好,而有些地方則重視不够。

  6.學習江蘇、浙江等省份的先進經驗

  江蘇和浙江之所以能在中小企業上市工作上取得好成績,除了市場經濟發達、上市後備資源豐富等客觀條件外,主要特點是發揮派出機構監管和服務的主動性,聯合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及市場各方,形成培育合力,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共同推動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主要有以下經驗可供我們借鑒:

  政府重視資本市場的發展。江蘇和浙江各級政府一直重視利用資本市場,能够正確認識資本市場與地方經濟工作的關係,并且能够真正抓好落實。

  政府抓企業上市目標清楚。江蘇和浙江各級政府,包括丹陽、通州等縣級市,甚至象新昌、象山這樣的縣,都有明確的抓企業上市的目標。在現有經濟條件和法律環境下,盡可能讓更多的中小企業上市,通過上市,改善當地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先天不足,打造可以長期持續經營的優質企業,保证當地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政府組織協調機制到位。江蘇大部分地市和浙江全部地市都設立了專門的機構,大部分是金融辦,有專門的人員來負責協調企業上市工作。在扶持企業上市過程中,對各級政府、证監局、證券中介都有專人負責協調配合,提高解决問題的效率。

  

  2008年4月9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