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東也要争當殘疾人事業的排頭兵
方積干
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廣東省共有539.9萬殘疾人,占全省總人口的5.86%。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有關“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辦好殘奥會”、“關心特殊教育”等論述都與殘疾人事業息息相關。廣東在發展殘疾人事業方面理應争當排頭兵。
誠然,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我省殘疾人基本狀况、生活水平和殘疾人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康復工作有突破性進展,特殊教育初具規模,殘疾人的就業和扶貧解困卓有成效,成功舉辦了省殘疾人運動會。但是,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
去年4月至今,本人主持了由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合作進行的《廣州地區殘疾人的照顧模式和生存質量調查》的課題研究。課題組深入社區,訪問了廣州市2000多位殘疾人,發現在殘疾人照顧質量和生存質量方面,廣東的狀况與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1.大部分殘疾人受教育程度極低,找工作困難,生活拮據,他們的子女受教育的程度相對也較低,多數殘疾人及其家屬是社會的“貧困族”。在國外,殘疾人教育很受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層次齊全,系統完善,形式多樣,殘疾人和一般人有着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2.國内對殘疾人的公益宣傳太少,很多人缺少愛護和關心殘疾人的觀念。大多數殘疾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以至於他們不敢與外界溝通,工作常常會遭遇同工不同酬;有些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家人也受到歧視,不少殘疾人及其家屬已成爲社會的“邊緣人”。在國外,歧視和欺負殘疾人是犯法的,也是社會道德所不容;我們時常看到殘疾人和健全人出現在同一項社會活動之中,并且受到人們由衷的照顧;在港澳臺,隨處可見關愛殘疾人的公益廣告,關心和愛護殘疾人的觀念深入人心。
3.城鎮的無障礙設施不完善,大多數殘疾人出行困難,與社會隔絶。如很多盲道被破壞,公交車不設低平臺,多數醫院、商店、銀行没有無障礙設施等。在國外,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必須依法完善,稍有缺失,便可追究責任;政府和社會將幫助殘疾人使用公共設施、訓練殘疾人出行能力作爲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4.殘疾人大部分仍處於低收入階層,大多數没有經濟能力購買輔助器具,要做到爲所有需求者適配輔助器具,需要社會保障體系支撑。瑞典、日本等國家對經過輔助技術中心評估並開出輔助器具處方的殘疾人,所需輔助器具的費用均由政府支付;臺灣和香港等地區,則由政府根據殘疾人經濟狀况給予部分資助或全部資助。
5.殘疾人屬於弱勢群體,他們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十分痛苦,他們缺乏有效的康復機構、心理輔導機構和爲殘疾人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群衆性文體休閒活動。在國外以及港臺地區,有相當規模的專職“社工”與志願“社工”以及經費來源在關注殘疾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組織殘疾人休閒活動,並以此作爲人際關懷、社會和諧的重要内容。
以上僅僅是在做調查時發現的殘疾人工作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廣東争當落實科學科發展觀的排頭兵,還應當在殘疾人工作上解放思想,將這個明顯落後的問題列入《廣東落實科學發展觀重點行動綱領》。
爲着廣東省在這個工作上也當好排頭兵,我建議:
1.全面推進城市道路、建築物和信息無障礙建設。短期内在所有地級市徹底檢查一次,限期達標。
2.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在3-5年内,建立、健全殘疾人康復機構,形成體系。
3.完善殘疾人特殊教育體系。强化已有的殘疾人小學教育,建立、健全中學教育,大學要有接納殘疾學生的最低配額(或比例)。
4.提高有就業需求和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的就業率。認真檢查現有法規、法律的執行情况,爲了使更多殘疾人融入社會,要實現真的“上班工作”,提高“真就業”的“就業率”。
5.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有待健全。單純低保待遇是不够的,殘疾人的醫療、康復、器械以及子女教育等都需要社會保障體系的支撑。
6.殘疾人法律援助網絡和法律救助制度亟需完善。殘疾人受欺負有理無處申、有理無錢申的問題不能與一般公民的法律援助和救助混爲一談,特殊人群需要特殊照顧。
7.進一步加强尊重、愛護、幫助殘疾人的宣傳教育。
我們深切希望廣東的經濟繼續又好又快地發展,我們更希望廣東的社會更趨和諧、平等。解决殘疾人工作深層次問題需要經濟的支撑,更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爲此,建議廣東“當好全國殘疾人工作的排頭兵”。
2008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