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建立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推動社會組織良好發展的建議
陳少湘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衆參與、反映群衆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强社會自治功能”的要求,爲新時期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指明瞭方向。當前,廣東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優化産業結構,均衡區域發展,調整利益格局,構建和諧廣東,需要我們用“十七大”精神統一思想,深刻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全面認識社會組織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發展社會組織,是完善市場經濟、加强發展協調性的客觀要求
發達市場經濟的經驗表明,企業微觀管理、行業自我調節、政府宏觀調控,三位一體、共同作用,是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的重要保证,是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的内在要求。在法國,90%的農民都參加了農業合作社,50%的加工農産品出自農業合作社。在美國,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行業協會,由行業協會對成員單位進行自律性監管,比政府直接管理更有效、更貼切、更廉潔。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領域活躍着1400多家行業協會,積極提供政策諮詢,反映合理訴求,平衡各方利益,調解貿易糾紛,加强市場交流,促進産業昇級,已經成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市場監管將更多地向以行業自律爲主轉變,行業協會通過訂立行規行約,達到規範同業競争,促進行業信用建設和行業守信自律的目的,這對於維護市場秩序、形成公平合法、競争有序的市場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發展社會組織,是承接政府職能、增强社會自治的重要載體
隨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政府將不再包攬一切事務,政企、政事、政社不斷分開,衆多群衆性、社會性、公益性、服務性的社會職能將向社會分離和轉移,“小政府,大社會”格局日益明顯。在這方面,香港的社會組織管理模式爲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社會組織在香港一般被稱爲“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有行業商會、社會福利服務組織、慈善機構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存在形態,已滲透到香港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社會以及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爲支撑香港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平均407位香港人就擁有一家社會組織。社會組織植根於公衆,是公衆實行自我管理、社會自治和互助服務的重要形式,爲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社會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提供了廣泛的組織平臺。
三、發展社會組織,是改善民生、弘揚良好社會風尚的生力軍
長期以來,廣大社會組織積極從事减貧濟困、救灾防害、安老撫幼、扶弱助孤、助學助醫等公益活動,以實際的行爲,傳承了中華民族互助互愛、扶弱濟困的優良傳統。“5.12”汶川大地震,我省各級社會組織及會員企業彰顯大愛,累計捐款和捐物合計人民幣38.93億元。全國各青年志願者協會倡導“黄絲帶行動”,涌現了萬名志願者排隊爲地震灾區預約獻血的場景。社會組織擔當社會責任、奉獻社會,並自助、互助和助他的公民精神,爲中華民族人文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據統計,我省有195萬困難群衆、近27萬五保老人、16萬重點優撫對象、540萬殘疾人、4萬多孤兒,面對總量龐大的困難群體、弱勢群體需要及時給予救助和幫助的工作任務,應該進一步强化民間慈善事業及社會組織對於社會保障體系的補充效應。
四、發展社會組織,是擴大對外開放、拓展國際交流合作的現實需要
二戰以後,特别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國際民間交流與合作活動迅速增多,非政府組織日益成爲國際組織、各國政府之外重要的第三極力量。國際上一些被經社理事會授予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在聯合國一些重要會議、政策、文件等方面享有很大話語權。然而,截止2007年7月,在世界3000多個咨商組織中,我國僅有24個,我省還未實現零的突破。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培育更多的社會組織代表國内市場和企業利益發出聲音,已成爲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争的當務之急。
綜上所述,社會組織對於最大限度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加快推進和諧廣東、首善之區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省社會組織仍處於初級階段,大力推動社會組織孵化、發展和發揮作用,需要有效的扶持和良好的空間。其中,建立社會組織發展基金,以切實加大對社會組織的資金扶持力度,應該是推動社會組織蓬勃發展的有效途徑。爲此建議:
(一)對新成立的社會組織,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近幾年,我省各級各地先後出臺了扶持社會組織的相關政策,其中深圳從市産業創新基金中劃撥2000萬元,支持行業協會發展;順德爲了督促各行業商會(協會)牽頭組建企業服務體系,要求機械裝備、紡織服裝、醫藥保健等未成立商會的行業盡快成立商會(協會),並實行連續三年每年補貼10萬元經費的扶持措施,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圍遶經濟社會和公衆需要,在加强對社會組織發展的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對符合條件新成立的社會組織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將有利於社會組織順利經歷啓動和孵化期,盡快走向健康、有序地發展的軌道。
(二)設立奬勵基金,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組織、或社會組織專職人員給予奬勵。加快推進社會組織評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和誠信建設。加大社會組織的宣傳和研究力度,對誠信守法、自律嚴格、作用突出、社會認可的社會組織給予褒揚和奬勵,樹立一批優秀典型,不斷提昇社會組織的社會地位。加大社會組織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素質,逐步推行秘書長聘任制和培訓合格上崗制度,定期評選和表彰優秀社會組織專職人員,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推廣技術創新基金,支持社會組織技術研究、技術鑒定、技術推廣。社會組織作爲有别於政府、企業的“第三部門”,聯繫公衆、企業和組織,跨越不同部門、不同所有制形式,匯聚各類優秀人才,擁有資源、技術、信息、項目等多方面優勢。學術性社會組織精英薈萃,是研究、引進、推介、交流國内外領先科技成果的有效橋樑。如廣東省土壤學會主辦的《生態環境》期刊進入中國最具權威性和最具影響力的三大期刊評價數據庫,成爲同時擁有三種核心期刊桂冠的中國重要刊物,爲廣東科技贏得了聲譽。行業協會代表了業内企業群,開展技術創新比單家企業更有技術優勢,更爲整合資源。因此,我省可否考慮將目前省技術創新基金的支持對象,由主要是企業進而拓寬到社會組織,從而支持有品牌、有研發能力的社會組織開展技術研究、鑒定和推廣活動,推動其健康、有序、可持續地發展。
2008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