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流化廣交會址是中國外貿的歷史見证——關於將流化廣交會址建爲中國外貿史博物館的建議



  

  譚元亨 

  廣交會正式遷址至琶洲,歷中國外貿幾十年風風雨雨的流化廣交會址正式完成了其歷史使命。自共和國創立以來,爲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最終走向對外開放,廣交會“一口通商”,功不可没。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流化廣交會址已經成爲了這部歷史的重要見证,是中國外貿史的寶貴文物,任何挪作他用的想法,都是對歷史的不恭。

  我們毋須回顧半個世紀廣交會的歷史,這已衆所周知。而對於一部中國外貿史而言,我們當回溯到當年同是“一口通商”、經營明、清兩朝四百多年外貿的“十三行”,回溯到宋代有可能走向市場經濟的“市舶司”、唐代南海的“通海夷道”,乃至漢武帝開海,開創中國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可以説,中國一部外貿史,都集中體現在廣東這裏。如果建立一個中國外貿史博物館的話,也只有廣州最具資格,所擁有的歷史文物,也是任何地方都無法相比的。例如,僅十三行的歷史文物,上至幾朝帝王的御批、政令,下至地方諸多的外貿制度、設施、歷史文件,尤其是陶瓷等文物,包括繪畫、照片、詩文……等等,足以佔有上萬平方米的展廳。而近幾十年爲打破封鎖、走向對外開放的業績,當有更多的内容可展示。

  早在1959年,福建泉州便建海外交通博物館,1979年,又加上了海船陳列館,至1991年2月,擴建爲33000平方米海交館,分别設有“泉州與古代海外交通”、“泉州宗教石刻”(海外來的伊斯蘭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遺址)、“中國歷代船舶模型”、“海外交通民俗”、“外銷陶瓷陳列”、“華僑史”等館或陳列,其擁有文物1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100 多件,包括宋代沉船、毗濕奴石雕像等。後來又實施了二期擴建工程,再度增加數萬平方米的展區。

  泉州在外貿史上,僅宋元年間有60年,由於靠近南宋首都臨安,曾一度超過廣州,但對於2000多年中國外貿史而言,不到2%的間距。而擁有98%時間段的廣州,迄今仍未建立一個堪與自己身份相符的海外貿易博物館,實是一大憾事。今天,正值流化廣交會正式遷址,給實現這一計劃以最好的機會,務必抓緊。

  爲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把流化廣交會舊址改建爲中國外貿史博物館,精心規劃,廣徵文物,使之成爲國際一流的專題博物館,其規模當數倍於泉州,内容更爲豐富,從而展示出中國自古以來對外開放的雄偉姿態。

  二、把流化廣交會址周圍擴建爲相應的專題園區,全面配套好,如其北鄰便是著名的響墳,伊斯蘭教傳入要地,南鄰爲改革開放之初始建的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等等,從而形成一個相應的對外開放的文化主題區。

  2008年5月13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