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提昇職業技術教育水平的建議



   高凌飈

  近年來,由於省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我省職業技術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逐步提高。目前,全省有各類職業技術院校880多所,在校生超過170萬人。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有關部門關注。

  一、存在問題

  (一)體制不順。目前存在兩種類型的職業技術教育學校:一是由勞動部門管理的技工學校或技師學院,二是由教育部門管理的職業技術學校(學院)。盡管兩類不同學校有許多不同:如,前者從事面向社會勞動力的技術培訓,後者屬國民教育中的職業技術教育,面對的是青少年學生;前者不需要經過統考就可入學,後者要經過統考,並設有一定的入學門檻;前者不是學歷教育,只發技術崗位證書,後者是學歷教育,發學歷證書;前者畢業後的出路只能是就業,後者既可就業、也可通過考試昇讀高一級學校;等等。但是在最重要的實質性内涵方面,即兩類學校在實質培訓内容方面,從開設的專業到操作訓練的器材,都高度相似(至少在我們看到的學校是這樣),大多數學生的就業出路也相似。因此,由於管理體制的不同,兩類學校不能互相兼容,導致教育資源浪費。

  技工學校的存在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的歷史産物。文革以前就有由勞動部門及企業自己開辦的技工學校,培訓技術工人。改革開放以後,一方面原有國有企業的整頓和轉制,加上企業與學校剥離的政策導向,由企業開辦的技工學校逐步關閉,只剩下由勞動部門開辦的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的興起在八十年代,爲了完善國民教育的體系,培養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實踐技能的人才,開始由教育部門主導開辦了大量的職業技術學校。但是在整個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社會對技工的需求都不很暢旺,技校和職校的畢業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學校只能勉强維持。一直到九十年代的後期,由於社會經濟的轉型,社會對技術工人的需求突然猛增。技術工人的培養突然成了一個大問題,各地紛紛辦起一些規模很大的技工學校。如清遠市和河源市的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的發展規模都將達到2-4萬學生。對這些新辦的學校,各地都加大投入,征地範圍很大,校園建設也很現代化。從表面上看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正如豪華型的大學城建設一樣,不能説對教育没有促進作用。但是冷静下來思考,目前社會對技工的需要量是多少?技工“荒”能持續多長時間?社會需求是否會很快就趨向於飽和甚至下降呢?像香港一樣,八十年代中期訪問香港的職業學院很是興旺。然而到九十年代初,隨着香港産業的轉型,這類工業學院就逐步煙消雲散了,現在剩下只有精細加工和建築類工業學院。香港的工業學院是由行業協會開辦的,政府略有資助,説停也就停了。發達國家中的情况也和香港相似,多數國家政府完全不資助技工學校,學校辦或停都是企業行爲,基本不涉及納税人的錢。

  發達國家仍在大力發展的是作爲國民素質教育系統一個部分的職業技術教育,與我國的職業技術學校(學院)相類似。這些學校(學院)是由政府出資開辦的,不僅進行職前的學歷教育,還大量開辦面向社會和成人的技工或技師培訓班(就像我們現在的大學不僅有全日制的學歷教育,還有包括在職培訓、繼續教育一樣)。面向社會的培訓班是由接受培訓者(或受益企業)負擔成本,政府不必爲他們掏錢。如澳洲就有許多公立的職業技術學院(polytechnic)都這樣做,效果很好。

  (二)技校生源不足。學校辦起來後,生源又成了問題。貧困地區本身技工需求量不大,社會勞動力的培訓需求不大,本應面向社會勞動力招生的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實際上只得面向普通初、高中學校的畢業生招生。貧困地區學生在初中或高中畢業後並非人人都願意昇入高一級的技工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其中的原因很復雜,不是行政命令可以解决的。現在學位增加了許多,而學生的來源却有限,造成了生源的争奪。在一些貧困縣,教育行政部門爲保证本縣的職業技術學校有足够的生源,或明或暗地阻撓縣裏的學生就讀市里的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結果是條件更好的市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招生困難。富裕的珠三角地區由於大家都向往高一級的大學或大專,技工學校生源更是不足,爲了不空置學位,只好到外地拉生源。

  (三)辦學質量不高。一是盡管職業技術教育現在很紅火,但大家更多的是將其視爲“次等”的教育,招收的是“次等生”,培養的是一般的“低層次”勞動力。投入雖然不少,骨子裏還是輕視職業技術教育,只滿足於職業技術學院(校)在數量上的發展。二是各級職業技術學校(學院)都没有把創新型人才作爲自己的培養目標,在實際工作中重職業技能訓練而輕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而後者恰恰是職業技術教育的核心。三是教育教學内容覆蓋狹隘,專業設置重復,質量不高。

  (四)師資力量薄弱。一是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具佳的教師來源不足。二是現有教師的進修和提高的途徑不暢通,影響了專業發展。三是教師的職稱評定沿用普通學校的模式,和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不適應。全省目前的師範院校多數是培養普通教育師資的,技術師範學院只有一所,明顯不足。

  (五)投資嚴重不足。職業技術教育需要投入比普通教育更多的場地、設備和資金,必須有足够的資源投入,才能保证教育質量的提高。但現在許多職業技術學校(學院)的政府撥款水平只相當於或低於同級普通大專或高中,日常運作經費捉襟見肘。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反映,該校目前每位學生的辦學撥款和學費加起來,缺口3千元。

  二、幾點建議

  (一)轉變人才觀念,提高技術工人的地位。要從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職業技術教育的功能,明確職業技術學校(學院)的培養目標。對職業技術教育的定位,有一種源於對人才的看法上的偏見,即認爲技術工人是低層次的一般勞動者,不需要高的文化素質和創造性。實際上,高級技工或技師同樣是社會發展所不可或缺的精英人才。從人類歷史上看,許多推動人類歷史進步的創造發明都是技術工人出身的發明家搞出來的。如大發明家愛迪生,是從印刷學徒工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最後成爲世界有名的發明家。上世紀50年代,國家高度重視工人的創造性,從工人中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如李瑞環、倪志福、蔡祖示等等。從人類發展的未來看,我們既需要一批從事科學探究、社會管理、經濟規劃、文化教育等等領域的專家,同樣需要一大批既有文化又熟練掌握專門工藝技能的人才和高級技工(技師)。要辦好職業技術教育,需要改變我們對“精英”和人才的看法,真正樹立起“行行出狀元”的觀念,認識到職業技術人才的重要性,把職業技術教育當成與普通教育同樣重要、有同等地位的一種教育類型。不簡單地把職業技術教育當作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當作我國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培養職業技術人才不僅需要有技能的訓練,更需要强化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從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入手,把培養高素質、有技能的職業技術人才作爲培養目標。爲轉變社會的觀念,應要求各種傳媒專門開闢宣傳欄目,政府要定期組織技術能手競賽並表彰技術能手,優秀技術工人可以進入公務員隊伍或管理機構。

  (二)對職校、技校進行整合,理順管理體制。建議省政府及時采取措施,對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和職業技術學校(學院)進行必要的整合,提昇職業技術教育的地位和質量層次,使職業技術教育能真正成爲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服務,爲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讓職業技術學校(學院)同時兼有培訓社會勞動力的功能,既滿足國民基礎教育的需要,也滿足部分已經就業的勞動者進一步學習和提高的要求。有如現在的大學不僅招收全日制的學生,還開辦各種服務社會的培訓班,開展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

  將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和職業技術學校(學院)統整到一起,由教育部門統籌管理,可以避免因雙綫管理造成的浪費和矛盾,如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生源争奪、證書壁壘,等等,大大地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辦學效率。更重要的是,兩類學校的統一將使職業技術教育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培養目標將更爲明確,有利於師資隊伍的穩定和提高,有利於教育質量的提高。

  (三)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辦學質量。提高職業技術教育質量,需要有一支穩定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應增加技術師範院校的數量,在普通師範院校中增設培養職業技術師資的專業。應加强技術師範學院在校學生的操作訓練和實踐能力,開辦面向在職教師的各種以最新技術設備的操作和使用爲主要學習内容的短訓班,提高職校教師的技術操作水平。設置適應職業技術教育要求的教師職稱系列和晋昇條件,以明確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保证教師水平的不斷提高。

  職業技術學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是一個需要不斷研究的問題。由於職業技術教育所涉及的不是基礎性的學科,受社會經濟和産業發展的影響遠大於普通院校,需要對社會經濟和産業發展方向有及時的瞭解,並能够預測社會經濟和産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社會需求的調研和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是專業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省裏設立專門的課題,組織隊伍進行專門的研究。

  (四) 采取靈活辦法,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政府應適當增加撥款,或者允許他們增收學費,使學費收入與政府撥款相加後與同類私立學校的收入拉平。二是由省政府協調,讓富裕地區與貧困地區携起手來,有地出地,有錢出錢,共同辦好職業技術學院。

  

  2008年9月16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