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内斌(911—974)
宋朝平州盧龍人。宋代將領。
初時,姚内斌於契丹國任職,爲關西巡檢,瓦橋關使。
周顯德六年(959),太祖趙匡胤從世宗北征,軍隊攻到瓦橋關,姚内斌便率領官兵五百人開城門歸降。世宗就任命姚内斌爲汝州刺史。姚内斌治政有方,口碑甚佳,汝州的官吏和百姓都提議其留任,因此姚内斌獲得恭帝頒詔嘉奬。
姚内斌原本的名字犯宣祖諱忌的一字,便改名字。平定李筠之後,姚内斌任虢州刺史,當時西夏國常侵犯西部,姚内斌改任慶州刺史,兼青、白兩池榷鹽制置使。姚内斌任職在郡的數十年間,西夏國都懼怕而臣伏他,從不敢再侵犯邊境,西夏人都號稱姚内斌爲“大蟲(老虎)”,意思説姚内斌足智多謀,勇猛威武無比。
當初姚内斌率兵獻城歸降世宗時,其妻子兒女都留在契丹國内。干德四年(966)大兒子姚承贊秘密從幽州歸來。干德五年(967)幽州平民田光嗣等又同姚内斌的兒女六人從小路秘密歸來。太祖趙匡胤都召見了他們,并且賞賜衣物錢財和鞍馬,令中使親自護送還姚内斌處。
開寶四年(971),姚内斌奉召回京,皇上待其重禮,賜賞豐厚。譴返慶州郡治政。開寶五年春季(974),姚内斌突發重病,不治身亡,年六十四歲。皇上令遣中使護喪,歸葬於洛陽,朝廷常賜錢物給其家裏,並賜賞三十頃田地給其兒子。
長子姚承贊,爲供奉官,閤門只一候,戰死在陣地上。
次子姚承鑒官至殿中丞相一職。
姚坦(1034—1109)
字明白。曹州濟陰人。宋代官員。
開寶年中,姚坦以尚書擢第,調補將陵尉。歷任隰州推官、將作監丞,知潯州。太平興國三年(978)奉召還京,任著作郎,通判唐州。
太平興國八年(983),各王出閭,詔給,諫皇上,在朝廷班中五十歲以上,有通經行文的人,都準備任職。姚坦與户部員外郎玉滴,監察御史趙齊爲衛府諮議,左贊大夫戴玄爲本府翊善,水部元外郎趙圖爲廣平郡王府諮議,國子博士閻象爲本府翊善;又以起居舍人楊可法、國子博士楊幼英、左贊善大夫杜新及姚坦一起爲王子翊善,國子博士邢貴爲各王府侍講,姚坦仍賜緋魚。
太宗召玉謫、姚坦等臣,對他們説:“諸兒子生長於深宫,未知世務,所以必定要良師教育輔導,使他們常接觸和學習忠孝之道。你們都是我精心挑選的,希望各位勉力爲之。”詔命姚坦任殿中丞,倉部員外郎,賜紫金。後任本曹郎中,轉任考功,仍兼益王府翊善。
姚坦性格强直固執。宋王子曾經在府院内造作假山,花費資金過百萬。落成之日,召其賓客幕僚慶賀,宴酒共觀賞。唯獨姚坦俯首不看,王子强迫他看,姚坦説:“見到的是血肉山啊!那裏是假山!”王子大驚問其中緣故,姚坦説:“我在田舍的時侯,看見州縣催科,逮捕平民父子兄弟,送至縣衙鞭笞,遍體流血,這座假山都是農民的租税所建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麽呢?”當時太宗處也在建築假山,聽到這件事之後,就停止建造,把假山毁掉。
王子稍有差錯,姚坦即詆言醜語,故王子很鄙視其。太宗曾經告誡姚坦:“元傑知書達禮,亦足爲賢王矣。少不中節,亦須婉辭規諷,况無大故而詆訐之,豈裨贊之道耶?”王子身邊的人也教他裝病而不上朝廷議事。太宗派人去探病,可是都説病未愈,算來王子的病情已超過一個多月,還未見好,太宗很是擔憂。於是,召見王子的乳母詢問詳情,乳母回答:“王子本身無病,皆因爲姚坦的管教嚴勵,王子總不可以自由活動,悶悶不樂,所以稱病。”太宗聽了之後很生氣,説:“吾選端士,輔王爲善。王不能用規諫,而又詐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爾輩爲之謀耳。”便命人將王子拉至後苑,罰打數十杖。太宗爲此事親召姚坦,對其安慰:“卿居王宫,能以正爲群小所疾,大爲不易。卿但如是,勿慮讒間,朕必不聽。”
王子死後,姚坦改任衛尉少卿,判吏部南曹。一天,姚坦被詔上殿,論及舊人往事,其講多是諸王子不對,稱自己斗膽敢言,盡忠正直。待其退殿,皇上却對衆臣説:“姚坦在宫詆時,不是以正理誨諭,稍有一絲過失,其即時張揚詆訐,這樣做無非是爲名利賣直吧了!”
景德年初(1104),姚坦上書請功補郡,被俾知鄧州。頗具政績。轉運使上書朝廷,表揚了其治政功勞。皇上詔令嘉奬姚坦。大中祥符年初(1108),復知光州。
姚坦於大中祥符二年(1109)去世,年七十五歲。
姚曄(958— )
商水(今河南省)人。狀元。
姚曄自幼聰明,勤奮好學。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108),姚曄於戊申科舉中及第進士第一名。世稱爲文狀元。
姚曄金榜題名之後,真宗皇帝特殊賞賜袍笏,淡黄巾一領,淡黄絹帶一條,加白斕,並立即任命其擔任官職。這種情形在以前的科舉中,是從來未曾有過的榮譽。自此之後成爲新的規定制度。
姚曄漸入仕途,後官任著作郎等職。子姚仲孫,官任禮部郎中,龍圖閣學士。
姚仲孫(宋朝時期)
字茂宗。商水(今河南省)人。宋代官員。
姚仲孫爲曹南著名家族,曾祖姚仁嗣,爲陳代商水令。其父親姚曄,科舉進士頭名,高中狀元後,官至著作郎。姚仲孫年幼時孝順長輩,知書識禮,後科舉及第進士,補任許州司理參軍。
民婦馬氏的丈夫被殺,指控里胥曾經有事求馬氏的丈夫,但馬氏的丈夫不答應,因此認爲是里胥殺死了馬氏的丈夫,令差逮捕里胥治罪。但姚仲孫認爲此案疑點很多,證據不足,極可能是冤案。知州王嗣宗發怒説:“你敢以自己的名譽擔保嗎?”姚仲孫回答:“請不要執行處死,待我再詳細調查。”復案兩個月之後,果然抓獲了真正的殺人兇手,除了冤案。
後來,姚仲孫調任邢州推官,轉資州。轉運使揭露富順監獄疑案多冤,姚仲孫親審此案,其廉明公正,糾正了不少假案冤案,上奏朝廷,結果挽救了數十人的性命。資州的州官换了兩届,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凡大事總不能作主,都依賴姚仲孫解决。
後姚仲孫昇任大理寺丞,治建昌縣。當初,從建昌縣運茶葉到南康,常把茶葉露天堆積於路旁,很多茶葉都被雨露淋濕潮侵而霉爛,官員的腐敗導致商家大損破産,甚至無法賠償損失。姚仲孫瞭解到這個情况,其立即發動當地百姓,修檣砍樹,建築倉庫,解决了這個問題,對商人和百姓都有利益。不久調往彭州任通判。姚仲孫積極練兵備戰,不因和平時期就鬆懈戰事, 姚仲孫還上奏就守衛國家邊疆的措施。後又調往通判睦州,往徐州。當年因旱灾鬧饑荒,政府詔令發官栗賑灾民,而當地主管官吏却没有按時把糧食發到平民手中。姚仲孫一到徐州,即時將有關主管負責的官吏免職,當夜按灾民户籍核實後,及時將糧食發送到灾民家裏。後姚仲孫昇任尚書屯田員外郎。
王融守治益州,辟通州判事。姚仲孫爲右司諫。入内都知閻文應要求出任都知,姚仲孫曆數閻文應的罪過,對皇上奏明:“方帝戒齋住在太廟,而閨文應大聲喝駡醫官,聲聞行爲不端。結果皇后暴薨,朝廷裏裏外外無不懷疑是閣文應投毒。”皇上調閻文應外出,任泰州兵馬鈐轄,而閻文應稱身體有病而留在京城。姚仲孫再次論奏,才將閻文應調出京都。
姚仲孫以起居舍人知諫院,管勾國子監,以尚書户部員外郎兼侍御知雜事。當時諫議大夫共有二十名,姚仲孫説:“諫議大夫是朝廷之選,不宜以歲月序進。今諸位寺卿至前行郎中三十五名,貼近職者猶不在數,若以年勞授則數年之外,諫議大夫員益多。請艱其選,以處材望之臣,餘悉次補卿監。”於是詔令當選者奏聽旨。當初,各路復提點刑獄,不朝多任爲省府官。姚仲孫建議考其才能分爲三等,優良者昇職,合格者調任,不合格者免職降黜,朝廷就詔令姚仲孫負責考試的一切事務。
姚仲孫歷任三司户、度支、鹽選鐵副使,進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姚仲孫在職其間,還備戰而修城壘、積糧練兵。受到了仁宗皇帝的嘉奬,在任治澶州時,暴雨成灾,洪水冲壞的明公河堤,毁壞了橋樑。姚仲孫親自上堤指揮搶險,軍民奮戰了一夜,終下於堵住了洪水,修復好酒廠堤。姚仲孫守治大明府時,半夜率領官兵堵塞金河堤的决口,做得很堅固,當年,澶州、魏州雖然暴雨洪水,但没有對百姓造成危害損失,受到了當地官民的高度讚揚。
不久,姚仲孫被詔入京,任禮部郎中,龍圖閣學士。後出任陝西都轉運使,未赴任。後任三司使事。任職期間,着重西北邊境防務,招兵買馬屯糧備戰事。軍用經費繁多雜亂,姚仲孫嚴格審計,細心合理調用,嚴令屬下挪用貪污。有時候身患疾病,但從未放鬆軍政財務管理,這樣得罪了那些貪官污吏,被他們聯名上奏,誣陷其貪污枉法,結果姚仲孫被貶任蔡州知府。
姚仲孫因母親去世,悲傷過度,一只眼睛爲此失明,不久身亡。
姚鉉(968—1020)
字寶之。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人。
太平興國八年(983),姚鉉科舉登進士第。解褐大理評事,知潭州湘鄉縣。三次任殿中丞職,通判簡州、宣州、昇州三州。淳化五年994),姚鉉於直使館,侍宴内苑,應製賦賞花釣魚詩,特備嘉賞。第二天,皇上命使者赴其家賜白金之賞。
至道年初,姚鉉遷任太常丞,充京西轉運使,歷任右正言,右司諫,河東轉運使。後上奏:“我曾見到各處官員,如果廉明公正,盡忠職守爲百姓帶來好處的,就應該奬勵,表彰,宣傳。但那些狡詐的貪官猾吏,應該革除官職,嚴懲重罰,記録檔案。禮雲‘其人孝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又語雲‘舊令尹之政必告新令尹,’這是聖人的格言,也是國家當務之急……”。朝廷頒詔准許姚鉉的疏奏。
咸平三年(1000),暴雨成灾,洪水冲决了鄆州王陵河堤,漫向東南鉅野,流入淮河,四水,城内積水淹毁了房屋。姚鉉知治州政,將州府暫時遷移至文陽的高處平地,臨時辦公事,以便組織抗洪救灾等民政工作。姚鉉及時處理政務,認真務實的作風受到當地百姓稱頌。後昇任起居舍人,東京轉運使,徒兩浙路。
姚鉉爲人隽雅豪爽,頗有氣度。杭州知州薜映與姚鉉同政,但兩人不協調,事多矛盾。薜映奏姚鉉罪狀數條,秘密上奏。結果朝廷頒詔彈劾姚鉉,削其官職,特除其功名,貶至嶺南連州文學。自吉州至萬安,江有亂石,舟行其中,湍險萬狀,姚鉉乘船經過後,感慨良多而賦詩詞自怡。大中祥符五年(1012),朝廷會赦其罪,姚鉉調任岳州,後又調往舒州, 不久任本州團練副使。
姚鉉於天禧四年(1020)去世,年五十三歲。
姚鉉文詞敏麗,善筆札,藏書至多,頗有异本,兩浙課吏寫書,亦薜所倚之一事。雖被竄訴,猶傭夫荷擔以自隨。姚鉉著有文集二十卷。又採唐文章纂爲百卷,曰《文粹》。《文粹》。(今稱《唐文粹》)。姚鉉尤崇尚韓愈、柳宗元之文風,其去取謹嚴,爲蕭統《文選》以後又一總集。姚鉉與柳開、穆修等人開創了宋代古文運動之先聲。姚鉉去世後,其兒子姚嗣將書籍上獻,詔藏内府,並授姚嗣復爲永城主簿。姚鉉幼子姚稱,俊穎美秀,頗善屬辭,於十歲殀折,姚鉉紀其事爲聰悟録,人多傳之。
姚揆(宋朝時期)
探花。
北宋年間,宋太宗端拱二年(989), 姚揆於己醜科舉,登陳堯叟榜中進士第一甲第三名。人稱爲探花。該科進士及第共一百八十六人。
後來,姚揆曾任穎州團練推官。
姚亨(南宋時期)
吴郡(今浙江省湖州)人。宋代畫家。
姚亨善畫,以畫花鳥爲主。因姚亨爲當時畫牡丹名手畢生的女婿,故得岳父親傳。姚亨學藝益精,仍然不斷修練,終於以善畫牡丹成爲名家。
姚宗明(宋朝時期)
河中永樂人。孝子。
姚宗明的第十世祖叫姚栖雲。唐朝貞元年間,朝廷調兵防守邊關,姚栖雲的父親對其兄(栖雲的伯父)説:“兄你没有兒子續後,可以不去戊邊,弟己有子續後,請讓我代兄去吧。”後來,姚栖雲的父親戰死於邊塞。當時姚栖雲才三歲,母親改嫁後,由伯母撫養他。
姚栖雲長大之後,對伯母非常孝敬。伯母去世後,姚栖雲厚葬了伯母,並給父親招魂埋葬。最悲痛父親死於邊塞。爲了紀念父親, 姚栖雲就將廬舍建於父親的墓地旁,終其一生孝守在此。縣令蘇轍深受感動,給其出資購地,開阡刻石讚揚姚栖雲。河中尹瑊向朝廷上奏此事,皇上詔厚賜,表彰了姚栖雲的家門。將其家鄉命名爲孝悌,命名其社叫節義,命名其裏爲敬愛。
姚栖雲生兒子姚岳、姚岳生兒子姚君儒、姚君儒生兒子姚師正。從姚岳到姚師正四代都是居住在墓旁的廬舍裏。笫五世孫叫姚厚、第六世孫叫姚雅、第七世孫叫姚文、第八世孫叫姚敬真、第九世孫叫姚直、第十世孫叫姚宗明。
慶曆年初(1041),有關部門就姚氏十世同居一事上奏朝廷,宋仁宗帝下詔答復其家。第十一世孫姚用和、第十二世孫姚士明、第十三世孫姚德。自姚宗明至姚德又經三代,從慶曆以後又五十多年,其家庭始終團結友愛,孝順和睦。
姚氏一家世代皆爲農家,既無官仕,也不出文人。其家境不富裕,有田地數十頃,聚居家族百多人。子孫務農事,養桑蠶,僅是衣食自給自足,經歷了三百多年都無一個離异叛家的人。經歷唐,五代,宋朝等戰争兵亂,動盪不安的年代,子子孫孫孝守墓舍而骨肉不相離散。放之天下,唯此一家。
姚景行(?—1076)
始名景禧。興中縣人。遼國宰相。
姚景行先祖姚漢英,本爲周將,後降至遼國。姚景行學識淵博,重熙五年(1036)乙科舉,登進士第。先爲將作監,改任燕趙國王教授。數年後,姚景行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姚景行敦厚廉直,人望歸之。道宗即位,其多被聘爲顧問,任北府宰相。重熙九年秋(1040),姚景行告歸家鄉,在半路上得知耶律重元起兵叛亂,其立即收集附近兵馬三百多速赴京勤王,當其到達京城時,叛亂已被平定。其忠誠之行受到了道宗帝的嘉奬,將逆賊耶律重元的全部家産賜給了姚景行。
咸雍元年(1065),姚景行出任武定軍節度使。第二年,驛召拜任南院樞密使。皇上從容問治政之道,引入内殿,出御書及太子書示之,賜其什器車儀仗。
一天,道宗帝有意伐宋,就召姚景行問:“宋人好生邊事,如何?”姚景行回答:“自聖宗皇帝以威德懷遠,宋修職貢,迄今六十幾年,若以細故用兵,恐違先帝成約。”道宗帝聽了姚景行的分析,便取消了伐宋的打算。
姚景行致仕,不逾月恢復舊職,兼中書令。道宗帝問古今雅士優劣,姚景行占對稱旨,受命知治興中府。後改任朔方軍節度使。太康年初(1075), 姚景行赴鎮遼興,滯獄多爲冤者, 姚景行奉命爲守留,不出數月,幾乎釋放了受冤的人,以監獄空聞名一時。
後來姚景行累乞致政,不從。復請,許之,加守太師。
太康二(1076)年,姚景行因病去世,朝廷派特使爲其吊祭,追封其爲柳城郡王,謚文憲。壽昌五年(1099),詔爲其立祠。
姚兕(宋朝時期)
字武之。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領。
姚兕的父親姚寶,爲宋朝的一名將軍,在定川戰鬥中身亡。姚兕自幼時失去了父親,非常孝順母親長輩。姚兕從小就有盡忠報國的思想,凡是家中的器具和圖畫,都被其刻上“仇讎未報”四個字。
姚兕補右班殿直,爲環慶巡檢。有一次,宋軍與夏人激戰,姚兕發一箭射死了敵方的首領,敵軍即時大亂,潰敗而逃。姚兕率兵乘勝追擊,終於攻破了蘭浪城。
又有寇賊作亂侵犯邊境,敵人圍困多個村寨。當時,姚兕駐守荔原堡,趁敵軍先鋒未至,搶在險要之處布防兵力,隨時準備出擊。敵軍到來,即擺開陣式準備進攻。在敵陣中有一員猛將,非常威武,率敵兵打先鋒,勇敢開路,姚兕上前發一箭,射中了敵將的眼睛,並將其首級斬落而歸,衆軍歡呼勝利。
第二天,敵人又來攻城,更加兇狠。姚兕布置防守,指揮部隊作戰,其親臨前陣,引箭殺敵,射中了數百名敵人。姚兕拉弓弦的手指受傷流血不止,仍然英勇奮戰,鼓舞了士兵。姚兕命令自己兒子姚雄立刻率領一支精壯的騎兵繞至敵軍側後,襲擊敵人,敵軍頓時大亂,姚兕率兵乘機反擊,所向之處,無不攻克。
敵軍屢攻不下,認爲此城無法攻破。於是退兵,轉而進攻大順城,姚兕率軍迅速前往救城。與兇猛的敵人激戰了三天,殺死了數千名敵人,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保全兩座城池。
慶軍叛亂,姚兕領兵親自鎮守西關。慶軍失敗逃亡,衆叛軍不得入城,便急急逃亡,姚兕策馬直追,趕到之後,並没有殺死叛軍,而是勸告他們。那些叛亂的官兵都被姚兕的誠意感動,紛紛泣跪,發誓改正,保证以後决不再叛亂。
神宗帝早聞姚兕的名字,下詔見其。并親試姚兕的騎射術。姚兕果然了得,箭箭中的,神宗帝大爲高興,特賜銀槍,袍帶等榮譽奬賞。
後來,姚兕昇任路都監,往駐鹿延、涇原。在進攻河州的激戰中,姚兕被飛箭射穿耳部,其受傷不退,而是勇猛戰鬥。因此士氣大振,一舉攻克了河州城。
剛剛獲取的河州城,又被敵人鬼章圍困。姚兕分析局勢,想出一計:“解圍之法,當攻其必所救。” 姚兕隨即另派一支部隊前往攻擊敵軍鬼章的後院——隴宗。結果正如姚兕所料:鬼章急退兵救隴宗,河州城即解圍。隨後,姚兕任皇城使,進鈐轄。
姚兕又奉命南下,指揮嶺南攻佔交阯的戰鬥,因立功被任命爲雅州刺史。再戰又攻破乞弟,姚兕任忠州團練使,昇任副總管,後任東上閤門使,往駐熙河。
姚兕奉命與種宜聯軍討伐鬼章。在洮州,姚兕攻破逋宗城,半夜切斷浮橋,使鬼章援軍無法度河,終於擒獲了敵軍首領鬼章。
姚兕一直刻苦學習,認真研讀兵法。直到年老也十分喜愛書法,尤其崇尚顔真卿的翰墨,他説:“吾慕其人耳。” 後改任通州團練使,昇任鹿延總管。姚兕在任職期間去世,朝廷贈其忠州防禦使。
姚兕的弟弟姚麟,也很有威名。當時關中稱其兄弟二人雅號“二姚”。姚兕有兩個兒子,長子姚雄、次子姚古。
姚麟(宋朝時期)
字君瑞。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領。
姚麟爲姚兕的胞弟。當姚兕攻打河州時,弟姚麟亦在軍中作戰,其被敵軍亂箭射穿骨頭,箭鏃仍留在裏面,姚麟就用强弩將箭鏃取出來,其時,臉色不變,笑言自若,這種精神令人駭然。
姚麟累積戰功,任皇城使,爲秦鳳副總管。後跟隨將軍李憲征討生羌,擒獲了敵將冷鷄樸。轉任東上閤門使、英州刺史。
在元豐西討作戰時,姚麟以涇原副總管的身份隨劉昌祚出戰,於磨隘一帶取得勝利。轉戰向鳴沙,前往靈州。在高遵裕作戰中失敗,後降職任皇城使,永興軍路鈐轄,復任涇原副總管。
西域國夏人議和進貢宋朝,乞蘭國願意割地以表示誠心。姚麟説:“夏人押囚其國主,如今仍然執行,是誠心的。爲了兩國的利益,可以停戰撤軍。惟獨乞蘭不可以,我願戒將帥赴邊疆準備,以示進軍討伐的意思,以斷絶其願望。” 朝廷聽從了姚麟的建議。姚麟督領諸將征服了堪哥,經略使盧秉向朝廷奏上姚麟謀略兼備,英勇無畏的戰功,朝廷嘉奬了姚麟,賞賜金帛六百。
元祐年初(1086),姚麟任威州團練使、神龍衛四厢都指揮使,歷任步軍殿前都虞侯、步軍馬軍副都指琿使。紹聖三年(1096),姚麟以建武軍節度觀察留後出知謂州。安燾爲朝廷大臣,請求留住姚麟,另一位大臣曾布説:“微臣曾訪行視察姚麟防禦邊境的措施及略策,全都合理有效。願提高警戒,使之盡力盡爲”。 名臣薛索韓忠彦説:“奏對的語言,並不是姚將軍這輩之人。”此後哲宗帝就不再派遣姚麟出任,而是留在京城任職。
姚麟任武康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及徽宗即位,任姚麟爲都指揮使、節度建雄、武定軍、檢校司徒。
姚麟去世後,宋徽宗詣其宅第臨奠,贈開府儀同三司。
姚氏(?—1136)
岳母姚氏爲宋人岳和之妻。
一場突發的洪水令其家破人亡,姚氏失去了丈夫和家園,但其没有悲觀,而是堅强地選擇了一種積極的生活。因爲在劫難中還幸存着她唯一的兒子,讓她充滿希望。
雖然當時的生活非常艱苦,但是她仍然十分注重對兒子的教育,不但送兒子到私塾去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兒子學藝習武。讓兒子拜周侗爲師。習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姚氏言傳身教,對兒子的要求極其嚴格和認真,還自幼灌施了愛國救國的思想教育。
姚氏爲了讓兒子緊記亡國的耻辱,她親手在兒子的背脊上刺刻了“精忠報國”的四個大字,她的兒子便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
姚氏是一位真正的偉大的母親。她被國人尊敬爲賢母,爲中國歷史上三大賢母之一。“岳母刺字”的故事早已成爲中華民族母教的經典。
姚氏晚年還隨岳飛軍中奉養。姚氏於紹興六年(1136)春在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病逝,宋高宗皇帝賜地封號,厚葬於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
姚雄(宋朝時期)
字毅夫。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領。
姚雄爲宋代將軍姚兕的長子。年少的時候勇敢且有謀略,姚雄十八歲時就隨軍征戰,成爲父親的得力助手。在征討金沙作戰中,姚雄率領百名騎兵先鋒出擊,第一個登城奪關。姚雄於荔原戰役中再立戰功。將軍韓絳惜其英才,推薦給朝廷。姚雄參加了延和殿閲試。
姚雄還參加了安南、瀘川戰役。歷涇原、秦風戰鬥,駐守甘谷城,任遠鎮戎軍、岷州,再任左騏驥使。
紹聖年中(1095),渭州將章楶城平夏國,姚雄在熙河率兵前往支援,夏國全軍出戰,姚雄軍隊與夏人進行了非常慘烈的戰鬥,姚雄肩部中箭受傷,但其作戰更英勇。士兵們勇氣大振,敵人頂不住便撤退,姚雄率軍乘勝追擊,殺敵三千,俘虜無數。
而當初五曰之前,折可(通)在作戰失利,士氣沮喪,姚雄與折可(通)會師,并且身先士卒,大大地舞動了軍中的士氣,各路軍都奮力拼戰,取得了戰鬥勝利。姚雄被任爲東上(閻)使、秦州刺史。
第二年,虜寇攻打平夏,敵人的攻勢一時十分鋭利,眼看城將失守。姚雄與弟弟姚古快速聯軍急援,力戰後得以解圍。後姚雄任知會州,領熙河鈐轄。王贍駐地青唐,羌人攻打湟、鄯,朝廷急詔姚雄與苗履率軍援助。邈川地方軍情危急,姚雄奉令解圍, 姚雄剛剛趕到,羌人軍隊看到空中塵煙滚滚,聽説是姚雄的軍隊,大驚而潰退。圍困已解,姚雄立即軍行鄯州,苗履後期到達。王贍告訴姚雄苗履他們,蘭豀還有一部份餘敵,應該趁機立即去消滅。姚雄分析了情况,認爲不可出征,但苗履不聽姚雄的勸告,獨率兵前往作戰,姚雄即布防軍隊,充分準備迎敵戰鬥。不出姚雄所料,不久苗履的軍隊就戰敗而退,敵軍追擊而來。姚雄親率軍隊迎戰,敵人萬萬没有料姚雄的這一招,一時大驚大亂,結果被殺二千多人,大敗而逃。勝利的消息大振軍民,哲宗帝特派使者到軍營中慰問犒勞官兵們。部隊隨後轉移至河州。
當時另一將軍種樸戰敗,王贍也陷敵中,姚雄從鄯州戰至湟州的四戰,每一次都取得勝利。後在駐軍地修築安鄉水關,於河兩岸立堡壘,以保衛橋樑,開通了水道運輸,平民商販旅人,都來往於湟城之道。一派繁榮穩定的生機現象。後姚雄兼任夏州防禦使。
建中靖國初,朝廷議論棄守湟州,便詔姚雄討論其中的利害。姚雄認爲可以放棄湟州,就將湟州賜趙懷德,調姚雄任治熙州,再任華州觀察使。
後來蔡京任用王厚復治河湟,停姚雄官職,治其棄地之罪,姚雄閒居光州。三年之後才恢復自由。之後定其責任較輕,復職金州。第二年朝廷復召回京。高永年死後,西域邊防阻絶。當初姚雄守治河熙、安楫時,復新邊使,後知治滄州,加奉天、天武四厢都指揮使,姚雄復爲熙州,轉任安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步軍副都指揮使,任康武軍節度使。再奉詔進京,任中太宫使。轉任左金吾衛上將軍,以武康節度使治熙州。
在熙河州駐兵防守的十八年間,换任了十六位將軍鎮守,唯有姚雄三次再任此職,共歷六年。
姚雄以檢校司空,奉寧軍節度使致仕。姚雄去世後,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武憲。
姚古(宋朝時期)
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領。
姚古爲姚兕次子,姚雄胞弟。以戰功昇任熙河經略使。靖康元年(1126),金兵逼近京城,姚古和秦鳳經略使種師中及折彦質,折可求等率兵勤王。當時朝廷命令種師道爲京畿,河北路置制使,種師道與姚古的兒子姚平仲已經先率兵入京衛戍。宋欽宗任命任命姚平仲爲都統制。
朝廷寄望種師道、姚平仲等將帥保衛國家,擊退敵人。但種氏,姚氏兩家向來都是山西最大的名門望族,兩家弟子争强好勝,各不甘服下。姚平仲怕戰功被種氏家族獨佔,有所顧忌,藉口説士兵不宜速戰爲由,打算連夜奔襲敵營,但情報被泄露,結果導致失敗。
及宋朝與金國和議,金兵撤退。朝廷詔令姚古、種師道、折彦質、範瓊等將領兵十萬護送金兵撤走。
不久,金兵侵犯邊境,金將粘罕攻陷隆德府,朝廷任姚古爲河東制置,種師中爲副制置。姚古率總兵支援太原,副將種師中領兵增援中山、河澗等郡城。粘罕圍攻太原,全部切斷了通往城内的交通。姚古率軍首先攻打隆德府,一舉收復,一時軍威大振。其緊厄守南北要關,與金兵惡戰數番,雙方互有勝負。
一時太原還未解圍,朝廷令姚古與種師中兩軍形成掎角兩翼,進軍太原。種師中進次平定軍,乘勝收復壽陽、榆次等縣。朝廷數次遣使者令兩軍速戰,種師中約定姚古及張灝兩軍齊出擊,但姚古和張灝逾期不至,錯失良機。種師中只有退回榆次,兵敗戰死。
金兵繼續進攻姚古的軍隊,雙方在盤陀相遇,數日激戰後,姚古兵敗,退守隆德。朝廷詔令降姚古軍職,以另一將領解潜替代其。本來,姚古屯兵威勝之軍,但其手下的統制官焦安節没有摸清敵情,就假傳敵人大軍壓境的消息,弄得軍心動摇,焦安節又力勸姚古撤退,結果導致兩郡失守,宋軍大敗。
李綱召焦安節回京,在瓊林苑斬其首級。中丞陳過庭上奏姚古戰敗罪不可恕,朝廷詔令將姚古貶置嶺南廣州。
姚祐(南宋時期)
字伯受。宋朝時代湖州長興人。
元豐末年(1085),姚祐科舉進士及第。徽宗年初(1101),姚祐任職夔州路轉運判官。行至京都,巧遇徽宗帝於禁苑引弓射騎,姚祐奏聖武臨射賦。徽宗大爲高興,就留姚祐任右正言一職,改任左司諫。姚祐建議朝廷設置輔郡,以擴大京畿,後進職殿中監。
六尚局官制成之後,所有有關檢舉違規等各方面的法規,都是由姚祐所裁定。後來姚祐以雙親年老請郡,被授顯謨閣待制一職,知治江寧府。當時,朝廷下詔通輯張懷素,姚祐奉命追捕而抓獲了張懷素,隨後復任殿中監。
第二年,姚祐以直學士知治鄭州,調任知政秦州。姚祐請議調熙河的弓箭射手巡邏邊境,以簡便更换戍衛之事。他認爲人情懷土重遷,可以兩年爲期更换,滿期而願留之樂業者,就聽任選擇。又請議選擇熙州、秦州富民分了授地,徵役借糧,勸百姓耕種,發進農業生産。以加强秦州之東、西川的穩定。加緊建築城堡,備戰工事,確有保障,以加强控制熙河、涇原。朝廷都接納了姚祐提出的建議。
姚祐再度任職殿中監,改任吏部侍郎。在奉命鎮守四川時,姚祐以母親年老請辭。之後昇任工部尚書,轉任禮部尚書。因老母去世,除去太原府等職。
姚祐的故鄉縣有小胥在其祖先墓旁造墳侵近,姚祐認爲小胥對自己有隙怨,就請政府官員解决此事。開始官府詔許姚祐全部買下墓旁之地,再遷移其它墳墓,但小胥不同意,所以姚祐以此爲説,他人議論其挾仇要君,最後不了了之。
姚祐以提舉上清寶簫官在任上去世,朝廷賜特進,謚曰文禧。
姚易(北宋時期)
字夢錫。浦城人。宋代詩人。
姚易爲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進士,曾官任開封府推官一職。有墨集,傳於世。
姚舜輔(宋朝時期)
天文學家,曆法家。
姚舜輔精通天象,尤長曆法學。姚舜輔於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編造了法歷《占天曆》。但因衆多官家認爲此法歷成於私人家之手,不經考驗,不可施行。姚舜輔便再次重新編造新的法歷,於崇寧五年(1106)編造完成,賜名《紀元歷》。並於大觀元年(1107)頒用,此法歷先後通行了二十一年。
姚舜輔曾經在崇寧年間進行了大規模恒星觀測的活動,其所觀測獲得的結果記載於《紀元歷》。此次觀測活動是宋朝年間最爲精確的一次天文測量。其中二十八宿距度誤差絶對值平均只有015度,唐一行的觀測數據因此被其取代。
姚舜輔首創利用觀測金星來定位太陽位置的方法,並首次明確提出恒星的距度始終在變化,説明各個時代的“天道”並不相同。
姚平仲(宋朝時期)
字希晏。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軍。
姚平仲祖先世代都是西陲名將。姚平仲自幼成了孤兒,伯父姚古將其當親兒子撫養成人。
在姚平仲十八歲的那年,其與西夏軍隊在臧底河交戰, 姚平仲英勇拼博,殺死並俘虜了很多敵人,敵軍扺抗不住,愴惶敗退。
宣撫使童貫召見了姚平仲,並與其談話,但姚平仲没有奴顔媚骨,一點也不屈服於童貫。因此令童貫很不高興,故意壓制姚平仲,也没有給其賞賜。然而,關中的英雄好漢都推崇姚平仲,稱其爲“小太尉”。
睦州(今浙江省淳安)發生盗亂,徽宗皇帝令童貫征討盗賊。盡管童貫很討厭姚平仲,但是他不得不欽佩姚平仲的沉穩勇猛。特定調遣姚平仲與他一齊出征。亂賊終於被平息,姚平仲的功勞最大,於是他對童貫説:“平仲不想獲得奬賞,只願見一面皇上。”童貫聽了反而更加忌恨姚平仲,别的將領王淵、劉光世都獲得皇上召見,而惟獨他没有被召見。
宋欽宗在東宫做太子的時候,常聽到姚平仲的名聲。待欽宗登位,不久,金國軍隊入侵宋朝,京都己被圍困,正巧姚平仲也在京城,獲得在寧福殿被欽宗皇帝召見, 欽宗詢問姚平仲如何退敵的策略,並給予豐厚的賞賜。欽宗還許諾待擊退敵人之後重賞給姚平仲。於是,姚平仲立即成立敢死隊,决定攻入敵營,擒住敵軍首領獻給皇上。姚平仲連夜出擊,很快攻破了兩座營寨,可惜敵軍首領己經在夜間逃脱。
姚平仲眼見立功的願望落空,就選擇騎着一匹黑騾逃亡,一天的時間就奔跑了七百五十裏路程,到達鄧州,才敢喫飯,立即進入武關。到了長安,其打算在華山隱居,却擔心華山距離京城太近不安全,於是又跑到四川去。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那裏的人都不認識其。姚平仲住了一夜,又進入大面山,行了二百七十餘裏路,估計此處地方就連采藥人也來不了。便放走了所騎的黑騾,找了一個山洞居住下來。
朝廷曾多次下詔尋找姚平仲,但都没有找到。一直到了干道、淳熙年間,姚平仲才開始出山,到丈人道觀院,向人講述了自己以前的經歷。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紫色的胡子又濃又密,有好幾尺長。姚平仲神彩奕奕,滿面紅光,其行走的道路不躲荆棘,不避懸崖,行走的速度却似奔馬那麽快。姚平仲也常給别人寫草書,字迹非常奇特和雄偉,但從不對人説出其得道的原因。
姚月花(南宋時期)
女畫家。
姚月花爲南宋人楊達妻。其工筆札,善花卉翎毛。
姚月花曾經爲其夫畫《芙蓉丕鳥圖》,約略濃淡,生態逼真。
有傳世作品《膽瓶花卉圖》散頁,爲《四朝選藻册》之一,藏於故宫博物館。
姚思之(宋朝時期)
宋代畫家。
姚思之善畫,以畫花卉翎毛爲主。其尤擅畫花鳥,留有傳世作品《紫薇二十四花》。
姚孝之(宋朝時期)
宋代官員。
姚孝資在紹興年間以右從政郎。後赴嶺南,知治廣東省東莞縣。姚孝資治才精敏,頗具政績。任政期間,姚孝資勒令官吏百姓共圖境内築堤護田,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生産。民衆多受利益,紛紛贊譽。
姚孝錫(1097—1179)
字仲純, 號醉軒。江蘇省豐縣人。金代文學家。
姚孝錫於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科舉登進士第,調代州兵曹參軍。及金兵入雁門關, 一時人心惶惶,代州守城衆將和議以開城投降,官屬膽怯,投死無所。而姚孝錫却不以爲意,依然卧床大鼾。及金兵攻陷代州,姚孝錫被命爲五臺主簿。不久, 姚孝錫回五臺山家後稱病,當時其家亭榭園臺富於游觀,賓客日盈其門。逢州境年饑,姚孝錫又拿出家中所藏萬多石糧救濟灾民。中年之後, 姚孝錫將家事托付與諸子,於是遂放浪雲遊五臺山的山水之間,吟詩飲酒自娱獨樂,年八十三歲時去世。劉迎説他;“謀生有道田園樂,閲世無心壽命長…”
姚孝錫所作詩文另有意趣,著有《鷄肋集》,已佚。《中州集》卷十内存其詩三十二首。 附詩一首:
九日題峰山
不須歌吹上岩臺,
千裏睛川入座來。
世事難憑休掛口,
生涯見在且啣杯。
無情趁暖花先老,
有信迎寒雁己回。
遥想故園親種菊,
霜枝露葉向誰開。
姚邦基(宋朝時期)
大昌人。宋代官員。
姚邦基於北宋正和年間(1111—1117)科舉進士及第,後任河南道洧川縣令。因姦賊劉豫叛亂降金,後自立爲王,於建炎四年(1130)立國號齊。於是姚邦基退隱深山野林,聚衆養兵,大力治軍以圖抗金救國。紹興七年(1137)劉豫死後,齊國滅亡。南宋朝廷派使者到處尋訪隱逸高士, 姚邦基被訪復出,受到宋高宗趙構的嘉許,並詔入京都,擔任要職。
姚寬(1105—1162)
字令威, 號西溪。會稽嵊縣(今浙江省嵊縣)人。宋代詞人。
姚寬聰慧异常,博聞强記,精於天文推算。其尤工詞章,篆隸及工技之事。後來姚寬以蔭補官。吕頤浩,李光帥江東的時候,都招姚寬致幕府中。奸臣秦檜執政後,因舊時的怨恨而拒絶任用姚寬。之後姚寬經賀允中、徐林、張孝祥等人堆薦,任尚書户部員外郎、樞密院編修官。
姚寬曾集古今用弩事實及造弩技術,編寫《弩守書》獻與朝廷。其另著有《西溪集》、《史記注》、《戰國策補注》、《西溪叢語》等。姚寬留詞僅五首。
因花客篇 ,姚寬被人稱爲“名花三十客”,姚寬的《西溪叢語》將下列花爲三十客:
牡丹——貴客, 梅花——清客,
蘭花——幽客,桃花——妖客,
杏花——艷客, 蓮花——溪客,
水犀——岩客, 海棠——蜀客,
躑躅——山客,梨花——淡客,
瑞香——閨客, 菊花——壽客,
茶蘼——才客, 蠟梅——寒客,
丁香——情客,瓊花——仙客,
素馨——韵客, 楊花——狂客,
葵花——忠客, 含笑——佞客,
木芙蓉——醉客,玫瑰——刺客,
月季——痴客, 鼓子花——田客,
像棠——俗客,水槿——時客,
安石榴——村客,棠梨——鬼客,
孤燈——窮客, 曼陀蘿——惡客。
附詞一首:
查生子
情景
郎如陌上塵,
妾似堤邊絮。
相見兩悠揚,
踪迹無尋處。
酒面樸春風,
泪眼零秋雨。
過了别離時,
還解相思否?
姚興(宋朝時期)
相州人。宋代將軍。
靖康年間(1126),姚興任用州校,因劫殺金國敵人立功,借補承信郎。建炎年(1127)初,張琪聚兵東歸,部隊還至東京留守澤宗,姚興前往投靠,後隨張琪投靠劉洪道,駐守池州。
紹興元年(1131),張琪反叛,搶掠曉州。吕頤浩降服張琪及部下姚興等人。起初,張淇還服從指揮,隨後變卦。總管巨師古想斬殺張琪,但被姚興密令手下,將巨師古及妻眷持劫而去。姚興晚上到達了吕頤浩處,一心歸順吕頤浩。不久,吕頤浩有感於姚興的勇敢忠義,上奏朝廷,授姚興武義郎,隸屬張俊軍中,跟劉锜駐守順昌。姚興歷任宿州、亳州、下城父,永城臨换,遷任武略大夫。姚興參加了淮嚅之戰,勇立戰功,被授武右大夫,任建康府駐答御前破敵軍統制,充荆州南路兵馬副都監。
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國毁約,南下侵犯。當時姚興隸屬都統王權部下,於廬州定林遭遇金兵。姚興率領部隊與金兵展開大戰,結果打敗了金兵。
始初,金主亮在壽春,江淮置使,命令王權出兵迎戰,但王權膽怯,畏敵不前進,待到劉奇督戰告急,王權才勉强應守廬州。敵軍渡過淮河,王權懼怕即自己退兵回和州,令命姚興守衛廬州。姚興馬上重新布防,做好作戰準備。金兵行至尉子橋,姚興率兵勇猛出擊,與金兵進行决戰,敵軍用鐵騎進攻,姚興親率領士兵力戰,場面慘烈,姚興親手斬殺了數百名敵人,打退了金兵。
金兵再次進攻,姚興領軍迎敵,數番惡戰,兵力嚴重不足,姚興要求王權派兵增援。然而王權再度放棄仙宗山,嚴令士兵自衛保命。另一將軍統領戴皋也領騎兵離開避戰。姚興軍情危急,數次告急請求增援,但王權一直不肯派兵應救,姚興只有孤軍奮戰,拼命殺敵,暫時打退了金兵。
有一個叫李二的人,因他以前曾經對王權有過恩惠,所以獲得特權自由出入於王權的軍營,出入宋金國邊境做商販貿易。這個李二被金兵重金收買,就悄悄地拿了王權部隊的軍旗,偷送給金兵。於是,金兵設計:將一個軍營僞裝成宋朝軍隊,移至宋軍附近,將士兵的衣服换成宋軍的服裝,軍營插上王權部隊的旗幟,做陷井引誘姚興。姚興不知有詐,前往軍營打算與王權共謀退敵之策,結果中計被擒,父子皆死。
事後,朝廷詔贈容州觀察使,特别授其後人三人任要職,在其村寨立廟紀念,再於淮西戰場立廟,賜額旌忠。
開禧元年(1205),户部侍郎趙善堅又上奏朝廷:“近守邊藩詢訪故老,姚興以四百騎當金人士數萬,自辰至午,戰十數合,援兵不至,竟死於敵,金人相謂曰:‘有如姚興者十輩,吾屬敢前乎?’興忠勇如此,宜超加爵謚。”之後,朝廷再賜謚忠毅。
姚憲(1119—1178)
字令則。會稽嵊縣(今浙江省嵊州)人。宋代官員。
干道八年(1172),姚憲登進士第,歷任户部侍郎、工部侍郎。姚憲於宋孝宗在位時任參知政事。干道九年(1173)任簽書樞密院事,淳熙元年(1174)任參知政事。
同年,朝廷上下紛紛議論,傳説姚憲與臺臣詹亢宗等人合謀誣陷宰相曾懷,傾奪其相位。一時難辯真僞,結果姚憲被貶削職,降任端明殿學士,出宫外觀察留用,不久入住南唐軍營内。之後知治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姚憲於淳熙五年(1178)去世。
姚穎(1150—1183)
字洪卿。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宋代狀元。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姚穎在戊戌科舉中及第進士第一人,世稱之爲文狀元。姚穎高中狀元之後,授簽書寧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召爲秘書省校書郎,通判平江府。
姚穎博才多學,性情淡泊,爲人謹厚有雅量。姚穎曾從師鄭鍔求學,一貫勤奮刻苦,作文章皆俊秀。但其爲官却常不敢有所作爲,恐同僚譏其張揚。但其才華超群,斷識异常,預測天下事無不被證實。不久之後因病身亡,年僅三十四歲。
世人惜姚穎英年早逝,不能有大作爲。後來,理學巨擘葉適親自爲姚穎撰寫了墓誌銘。
附姚穎詩一首:
題潔齋書院
鵝湖鹿洞兩優遊,
吾道南來誰與儔。
鄂地傳心化已洽,
堇山遺教澤長留。
空階嚮日春風度,
棟宇凌雲化雨周。
聲譽已垂百世後,
長江虹水不空流。
姚琻(宋朝時期)
字叔貴。先祖北京,後爲順昌(今安徽阜陽)人。另一説其爲福建省建安人。宋代榜眼。
姚琻少年時就聰明過人,其勤奮好學。因爲家境貧困,其只好到城南的禾村上學。禾村離家很遠,其每天都要走很多的路程。姚琻爲了不讓母親擔心,無論如何,其都一定在傍晚的時候趕到家裏。
南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姚琻辛未科舉中登趙建夫榜進士第二人,世稱爲榜眼。
在姚琻中榜眼之後不久,高中狀元的趙建夫突然暴病身亡。朝廷只有將榜眼替代,姚琻得進殿謝恩,成爲狀元。官任樞密院檢討。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朝廷命姚琻出守建安。當時的建安城正在鬧灾,原來總共二十四個街區,僅剩下九個街區存在,而剩下的街區民不聊生,處在幾乎癱涣的狀况。姚琻到任後,即深入瞭解街區的詳細情况,姚琻熱心安撫百姓,頒佈公告,嚴懲貪官污吏,堅决打擊邪惡勢力,實行加强法治,積極恢復經濟商品貿易市場,大力發展手工生産等政策。
通過一系列整治,三年之後,建安城所轄的城區全部重建完成。建安城呈現出局勢穩定,一派繁榮興盛的景象。姚琻也因此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和稱贊。
姚宏中(宋朝時期)
字道安。廣東海陽隆津都(今廣東省朝州)人。宋代探花。
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姚宏中參加科舉禮試,獲得同知貢舉劉爚的賞識取第一名。高宗建炎二年(1128),姚宏中參加了戊申科舉殿試,讀卷官認爲姚宏中的文章切中時弊,直言不諱,觸犯忌諱,故意將之壓爲第三名。姚宏中登李易榜進士第三人,世稱其爲探花。
姚宏中進士及第後,並没有立即被朝廷任用,他只有寄居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候職整整一年。期間姚宏中獨居一室,繼續研經讀史。後補授静江府(今廣西桂林市)教授。但姚宏中未赴任便去世,年二十九歲。
姚行簡(宋朝時期)
蒙古官員。
姚行簡曾經擔任蒙古鹽使。宋太宗五年(1233), 姚行簡受朝廷之命修理解州(今山西省運城西南)官府鹽池所損壞處。姚行簡親率工匠兵民,按質量抓緊搶修鹽池等處,終於如期修復好工事。因此姚行簡受到了朝廷的嘉奬。
姚潤(南宋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雜技藝人。
南宋年間, 宋理宗舉行了“天基聖節”的慶祝活動,在“天基聖節”的“排檔樂次”(即表演節目名單)中,其中記録了藝人姚潤的兩場演出:包括《撮弄·壽果放生》,及《舞綰·壽星》的表演。
其中節目《壽果放生》就是在其所變出來的壽桃之中,突然變出一只鳥兒飛走。 《舞綰·壽星》爲一種雙人表演的雜技。
姚孝寧(宋朝時期)
宋代詞人。
姚孝寧爲宣和太學生,其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念奴嬌咏月
素娥睡起, 駕冰輪輾破, 一天秋緑。
醉倚高樓風露下, 凛凛寒生肌栗。
横管孤吹, 龍吟風勁, 雪浪翻銀屋。
壯游回首, 會稽何限修竹。
今夜對月依然, 尊前須快瀉, 山頭鳴瀑。
吸此清光傾肺腑, 洗我明珠千斛。
只恐嬋娟, 明年依舊, 衰鬢先成鵠。
舉杯相勸, 爲予且掛團玉。
姚述堯(北宋時期)
號何山道人。華亭(今江蘇松江)人。宋代詞人。
有關姚述堯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卒於北宋。
附詞一首: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隨君去。
君到松江呼小渡。
莫驚鷗鷺,
四橋盡是,
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
長記高人右丞句。
作個歸期天已許。
春衫猶是,
小蠻針綫,
曾濕西湖雨。
姚遇仙(南宋時期)
臨安(今浙江杭州)人。雜技藝人。
據宋末元初人周密所撰《武林舊事》書内記載:姚遇仙爲臨安“撮弄”藝人。“遇仙”爲其所取的藝名,以表示“撮弄”技藝的神秘和高超。姚遇仙似曾經遇到過神仙,有幸獲得仙人的指授。
姚述堯(宋朝時期)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宋代詞人。
姚述堯於宋朝紹興二十四年(1154)登進士第。後入仕途, 姚述堯於干道四年(1168)知樂清縣事,干道九年(1173)權發遣處州。淳熙九年(1182)知鄂州,放罷。淳熙十五年(1188)被任命知信州,後即改主管亳州明道官等職。
姚述堯著有《簫臺公餘詞》一捲。
附詞一首:
南歌子九日次趙季益韵
人在烟雲裏,
山横碧空旁。
望中縹渺是仙鄉。
幸有佳朋何惜、醉斜陽。
公子傳杯速,
騷人練句忙。
悠然此興未能忘。
似覺庭花全勝、去年黄。
姚希德(宋朝時期)
字逢原、一字叔剛。潼川人。宋代宰相。
嘉定十六年,姚希德於科舉中登進士第,後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討論六經,諸子百家之言,調任盤石令。其時四川有兵難,軍需調度不擾而集,後來姚希德調任嘉定府司理參軍,改知蒲江縣。當時社會巨室挾世邑號難治。姚希德綏强扶弱,聲聞著聞。同知樞密院事游似以姚希德名聞,召其審察,隨後遷行都進奏院,通判太平州,改通判福州。赴任當日,姚希德步行至侯官,官吏不見車馬轎夫,也無親信隨從,不知道姚希德就是新上任的上司。
姚希德被詔還京,任國子監丞,遷太府寺丞。當時暫書擬金部文字兼沂靖王府教授。其帝斥逐權姦,收召名德,舉朝相慶。姚希德觀察當時的國家形勢,外表看似清明穩固的朝廷,但實際内部存在很大的問題,有危亡的象迹。姚希德上奏説:“堯、舜、三代之時,無危亡之事,而常喜危亡之言;秦、漢以來,多危亡之事,而常諱危亡之言。夫危亡之事不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亡。後世人主乃履危如履坦,諱言如諱病”。又言:“君子非不收召,而意向猶未調一;小人非不斥逐,而株猶未痛斷。大權若操握,而不能無旁溪曲徑之疑;大勢若更張,而未見有長治久安之道。廷臣之所以諷諫,封囊之所奏陳,非不激切,而陛下固不之罪,亦不之行。自古甘蹈危亡之機,非獨暗主,而明君亦有焉。此所甚懼。朝廷者,萬化之所自出也,實根於人君之一心。夫何大明當天,猶百有可議者?内小學之建,人皆知陛下有意建儲也。然歲月逾邁,未賭施行,人心危疑,無所係屬。秦、漢而下,嗣不早定,事出倉卒,或宫闈出令,或宦寺主謀,或奸臣主議,此皆足以危人之用也。陛下何憚而不早定大計?詆第之盛,人皆知篤於親愛也。然依馮者衆,輕視王法,請託之行,捷於影響。楊干,晋侯弟也,亂行於曲樑,而魏繹戮其僕,晋侯始怒而終悔,晋卒以霸。平原君,趙王弟也,不出租税,而趙奢刑其用事者,趙王賢而用之,趙卒而强。皆足以興人之國也。陛下何爲而不伸國法?今女冠者流,衆所指目;近擋小臣,時竊威福。此陛下之心乍明乍晦之所以,豈不謂之危乎?國有善類,猶人有元氣,善類一敗一消,元氣一病一衰。善類能幾,豈堪數消,消極則國隨之矣。陛下明於知人,公於用人,固無權姦再用之意。然而道路之人往往竊語,此元右,紹聖將分之機也,禍根猶伏而未去,不幾於平安其危乎?”皇上聞奏後,改容道:“朕决不用史嵩之。”
姚希德遷知太宗正丞兼權金部郎官。李韶以病辭官告退,十次上疏。姚希德説:“韶有德望,雖以病告,曷若奉留内祠,侍經幄,亦足爲朝廷重。”又言:“財用因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費,以實軍儲,以厚民生,敬天莫大於此,豈在崇大宫宇,莊嚴設像哉。”又條救錢楮三策,請置惠民局,皇上也認爲可行。
姚希德進秘書丞,接遷任著作郎,授江西提督常平。役法久壞,臨川富室有賂官吏求免的人,姚希德就判其有罪受罰。後提點刑獄,加任直秘閣。未幾,加度知員外郎,又直寶章閣,移任贛州。當地有號稱“崔太尉”的盗賊,占山據嶺,連數鄉郡,劉老龍等聚衆燒殺掠搶,爲亂一方。姚希德授謀略與征討軍,不出兩個月,盗賊平定。後姚希德以直寶謨閣,廣西轉運判官兼權静江府。又授直微猷閣,知静江府。主管廣西經略安撫司公事兼轉運判官。後因母親去世,辭去一切職務。
孝期一過,朝廷召其爲秘書少監兼中書同下省檢正諸公事。入對,言君子小人正邪之辯,並説:“君子犯顔敢諫,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爲國計,非爲身計也。小人自直朋黨,擠排正人,甘言丫佞語,一切順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爲身計,非國計也。”不久,姚希德任宗正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録檢討兼權給事中,兼權刑部侍郎、同修國史、實録院同修撰。
當時西域屯兵,欲侵犯邊境,有些人認爲復用史嵩方可平定,爲史嵩造論紛紛。皇上也有意再用史嵩,知道姚希德必定極力反對,就詣詢衆臣之意,不少人同意史嵩復職,但姚希德决然反對,其具疏密奏,不報,又繳鄧泳予祠之命,右正言邵澤、監察御史吴衍、殿中侍御史朱熠相繼討論,終於阻止史嵩復職。
姚希德以集英殿修撰提點千秋鴻禧觀。未幾,任職兩淮宣撫使判官,接着加寶謨閣待制。移京西、湖南、湖北、四川。詔叙復元宫。姚希德以護江陵有功,召爲户部侍郎。帝曰:“希德才望可爲閫帥。”即進焕章閣待制。知慶元府,沿海制置使,相繼昇敷文閣待制。詔增沿海舟師,姚希德爲之廣募水軍,造戰艦,蓄糧食,蠲米一萬二千石、舊逋一百萬。
後來,姚希德被召任工部尚書兼侍讀。入侍經筵,帝問其慶元之政,希德甚熟悉。後以文華 ,直學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行宫守留。其按行江上,慰勞士兵,衆皆歡悦。
溧陽饑荒,姚希德及時開倉發糧賑百姓,救活了衆多平民。姚希德還親手創建寧江軍,從建康、太平至池州列砦置屋二萬餘間,屯戍七千餘人。朝廷多次下詔嘉奬了姚希德。後姚希德加寶章閣學士,任刑部尚書,兼任淮西總領。
景定五年(1264),姚希德轉任兵部尚書兼侍讀。講解用人才,修典事,治兵甲,惜財用四事。後任瑞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
姚希德通曉星變天文,上疏引咎,乞解機務,兼權參知政事。度宗即位後,授其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繼任參知政事。後授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宫。之後出任潭州知府,湖南按察使,其因病請辭,不久以舊職奉祠。
姚希德請致仕,皇上詔不許。數番力請,詔許,以資政殿學士,金紫光禄大夫,依舊潼川郡公致仕。姚希德於咸淳五年(1269)去世,度宗皇帝悼其傷心而輟朝政,贈謚:少保。
姚希德忠亮平實,清儉自律,好引善類,不要虚譽,蓋有誦薦於上而其人莫知者。廣西官署以錦爲帟幕,姚希德:“吾起身書生,安用此。”命以繒纈换調。四川親族姻舊相依者數十家,姚希德盡力助其終身,婚喪紅白事亦盡力相助。
姚希德著有《續言行録》、《奏稿》及《橘州文集》等。
姚勉(1216—1263)
字飛卿。號成一、又號雪坡。新昌(今江西宜豐縣)人。宋代狀元。
宋理宗保佑元年(1253)癸醜科進士第一名。
姚勉出生後,因他母親的出身微賤,他曾被遺棄於野外雪地之中。第二天,過路的人們還聽到嬰兒的啼器聲,將此事告知姚勉的家人,其父親才命人將兒子抱回家中撫養。爲了不忘本,姚勉就以“雪坡”爲號。
姚勉高中狀元之後,因爲他的恩師樂雷發屢試不第,他就上書給皇上理宗,請求將自己的科名讓與老師。理宗被他的誠意打動,就特地召樂雷發上殿親試,並賜特科第一。
姚勉開始授職爲平江節度判官,剛巧父親因病去世,服喪三年。之後他又被任命爲秘書省校書郎兼任太子舍人。
當時,朝中丁大全專權,太學生劉黻、陳宜中等人因彈劾而被逐出。姚勉語甚切直,結果忤怒了丁大全而被迫隱歸鄉里。開慶元年(1259),丁大全因爲隱瞞軍情被罷免。吴潜再次被任命爲宰相,姚勉被召爲校書郎。當時理宗賈貴妃的弟弟賈以道專權跋扈。有一次,理宗到東宫探訪,正遇見姚勉在講學《易經》中的《否掛》,姚勉就趁機借題發揮,指斥權姦,從而得罪了賈以道,之後就被免職。
姚勉聰明异常,特别擅長詩文,他與黄夢炎、胡仲雲、劉元高被當時世人稱爲“錦江四俊”。姚勉在還鄉之後,不久因憂患而病逝於家中,年終四十七歲。
姚勉的著作甚豐,留傳於今的僅剩《雪坡文集》。
姚鏞(1191—?)
字希聲,一字敬庵,號雪逢。剡溪(今浙江省嵊州)人。宋代詩人。
姚鏞於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科舉登進士第。理宗紹定元年(1228)爲吉州判官。紹定六年(1233),姚鏞以平定寇賊戰功遷知贛州。姚鏞爲人直言敢諫,疾惡如仇,不避權貴,後因忤逆帥臣被貶衡陽。嘉熙元年(1237)始,姚鏞離貶所在地。後流落江湖,四方雲遊。景定五年(1264),掌教黄岩縣學。在江湖派詩人中,姚鏞是功底較深的一個,尤其是律詩,格律整齊,聲調鏗鏘有力。而絶句也情至纏綿,音節圓美清麗可愛。被貶之後,詩文更恣肆無忌,大有劉禹錫之風。姚鏞著有《雪逢稿》。《全宋詞》輯入其詞一首(另有存目一首)。
附詩一首:
春日書懷
柔風散原野,百草摇春心。
叢溥曜陽彩,嚶鳴調好音。
節物一以變,萬感集素襟。
玄發不常居,華景無停陰。
胡爲苦貧賤,征塵翳瑶簪。
萱葉履堂階,荆花感晴林。
明當理星駕,歸息清溪尋。
姚訔(?—1275)
南宋潼川(今四川省三臺)人,寄籍宜興。宋代官員。
姚訔官任常州知州。德祜元年(1275),元軍攻陷常州,他親自籌劃百姓民兵組織反攻。數番激戰,宋軍終於收復州城。之後姚訔任知州。
後來,元軍元帥伯顔率兵前來攻城,他與通判陳怊、都統劉師勇、王安節等人率領全城軍民堅决反擊,在守城的戰鬥中表現英勇、并且深有謀略。
但之後因宋朝政府的無能和失策,在敵軍壓城已久仍然未派援軍解救。
姚知州只有與全城的軍民團結一致,艱苦、頑强地堅守了半年。最後,常州城被敵人攻破,姚訔和衆將士英勇不屈就義。
姚卞(宋朝時期)
字伯善。嘉禾人。狀元。宋代詞人。
姚卞爲宋仁宗時秀才,他父母雙亡,生性聰明,好讀史書,尤好扶劍談兵,一度在外祖家教書度日。一天,有人寄書來,是父親的故交成都安撫使特邀他前去求學。到成都之後,姚卞没有去遊山玩水,他仰慕諸葛亮的罕世之才,專心苦讀,廣博群書。第二年朝廷科考,姚卞應試有如神助,登進士第一甲第一名。姚卞高中狀元後官至參政知事一職。年老時無疾而終。
附詞一首:
念奴嬌諸葛廟
小舟横楫, 看雲峰高擁, 千重蒼碧。
白帝城中冠蓋换, 田野猶談玄德。
三顧頻頻, 兩朝開濟,何處尋遺迹
江堆石陣, 至今神擁沙磧。
追憶當年諸葛, 幅巾高卧, 抱圖王奇策。
見説廟堂今尚在, 中有參天松柏。
據蜀英豪, 吞吴遺恨, 俯仰成今昔。
空令豪俊, 浩歌揮涕横臆。
姚涣(北宋時期)
字虚舟。普州(今四川省安岳)人。宋代官員,詩人。
姚涣世家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隋代開皇年中,姚涣先祖姚景徹,以征討平瀘夷戰争,立戰功被任命爲普州刺史。姚景徹去世後,其子孫後代定居普州。
姚涣於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科舉進士及第,官任監益州交子務。姚涣發現主管暗中貪污的隱情,貪罪應當判死罪。但姚涣説:“戮人以於澤,非吾志也,義不蔽姦而不已。”於是勒令貪者退還贜財物,請使者裁决,他不願因此而受奬賞。雖然貪官都受到制裁,但都保住了性命。《姚涣却賞》這個故典就是因此而來。
後姚涣任知峽州。宜都平民被盗賊所傷害,知縣將嫌疑犯押進監獄。姚涣重新審案,發現冤情,并且將真兇捕獲。
當年,暴雨連連,導致江河漲溢,姚涣親自前往河岸動員工衆,告戒百姓及時轉移,搬運糧食財産,遷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去。不久,全城被洪水淹没,因及時遷移而没有一個被水淹死,避免了財物的損失。
姚涣根據地形的實情。率軍民共同建築新城子、堤壩、城臺。姚涣將百米的河岸打樁加固,築成長堤,并且用石頭鞏固。之後發生洪澇,江水大漲,但都没有危害到城民百姓。人們紛紛讚揚姚涣的功勞和恩德。
及姚涣調任知涪州,當時境外夷人常侵犯邊界,姚涣以理服人,用恩信感化他們,結果各族首領都前來拜服。姚涣離開之後,他們也没有犯境作亂。
姚涣在擔任光禄卿一職上去世,終年六十七歲。
姚舜元(宋朝時期)
江蘇嘉定人。宋代將領。
姚舜元爲宋朝平江府東南副將,鎮守吴淞。德佑初年,元軍犯進江平,姚舜元對其弟姚舜寶及其兒子姚應龍説:“國家厚澤在人,大本未去,收拾散亡可圖也!”元軍副將東巡,看到宋軍防守整齊,準備充足,不敢侵犯。恰大霧彌漫四周,元軍突然偷襲,擊敗宋軍。結果姚舜元及其弟姚舜寶、兒子姚應龍皆戰死於沙場。
附姚舜元詩一首:
游大滌
此是名山第一宫,
仙人問在獨道踪。
玲瓏兩洞通玄境,
突兀一山爲柱峰。
水泛紅雲出幽谷,
風吹蒼雪落長鬆。
何時見得人間暇,
遍踏煙嵐翠萬重。
姚秘(宋朝時期)
宋代官員。詩人。
姚秘爲唐末宋初時期人,曾官任右諫議大夫職等。
附詩一首:
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南紀仙鄉景最佳,
林泉幽處有儒家。
門旌孝義爲人範,
殿試賢能是國華。
物象四時供野興,
圖書萬卷益生涯。
遥思竹閣憑虚楹,
下瞰章州浸曉霞。
姚鍄(宋朝時期)
長居四川。詩人。
姚鍄爲宋太宗時期人。有關姚鍄生平事迹不詳。據傳:宋太宗淳化年間,太宗於某個春日,在苑中釣魚小宴,姚鍄作皇上侍從,太宗一時雅興大起,命姚鍄吟詩作賦,有句等等。
附句:
句……
花枝冷濺昭陽雨,
釣綫斜牽太液風。
……
姚嗣宗(宋朝時期)
華州(今陝西省華縣)人。宋代官員。詩人。
姚嗣宗於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任環州軍事判官,主陝西四路部署司勾當公事,後知治尋州府。
附詩二首:
書驛二首
一
踏碎賀蘭石,
掃清西海塵。
布衣能效死,
可惜作窮鱗。
二
百越干戈未息肩,
九原金鼓又轟天。
崆峒山叟笑不語,
静聽鬆風春畫眠。
姚道原(1018—1081)
通州静海(今江蘇省南通市)人。宋朝官員,詩人。
姚道原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科舉登進士第。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任吉州(今江西省吉安)知州,元豐四年(1081)去世,年六十三歲。
附詩一首:
送程給事知越州
共登龍榜早翱翔,
青琑黄扉佐有唐。
金印隔江開督府,
月娥環席勸飛觴。
皋夔勛鼎先三事,
杭越詩簡第一章。
不比當年元興白,
錦衣易地鎮仙鄉。
姚辟(宋朝時期)
字子張。金壇(今屬江蘇省)人。宋代詩人。
姚辟於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科舉進士及第。授陳州項城令,英宗治平三年(1066),姚辟預修《太常因革禮》,治平四年(1067)授屯田員外郎、應天府教授。神宗熙寧三年(1070)知扶溝縣。後通判通州。
姚辟有詩六百餘首,大多散佚。
附詩一首:
漣漪洞
五門高險勢摩天,
洞底清泠瀉碧連。
頻藻重游知暮雨,
薛蘿人去鎖寒煙。
山櫻已熟垂朱寶,
岩竹抽新露玉鞭。
只恐遊人歸馬急,
野僧問惜有雲眠。
姚勔(宋朝時期)
字輝中。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宋代官員。
姚勔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科舉進士及第,授永康令。 哲宗元祐初期,召爲秘書丞、太常丞。後拜右正言,改任左正言。姚勔累遷中書舍人、寶文閣侍制、國子祭酒等職。以本職知明州。
紹聖年初,言者論其阿附吕大防、範純仁, 姚勔被責備走任信州知州,又降職以奉議郎主管杭州洞霄宫,再貶水部員外郎,分司南京。
姚孳(宋朝時期)
字舜徒。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一作慈豀人。宋代詩人。
姚孳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科舉進士及第,官任褐縣尉。哲宗元符年間,歷任提舉成都府路、荆湖南路常平、江東轉運副使。姚孳在任職夔州知州期間去世。
附詩一首:
泳東溪碧波亭
賴簡池臺兩蜀夸,
東溪别是一仙家。
令人却噫康王谷,
坐看珠篪濺雨花。
姚舜諧(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姚舜諧於宋神宗元户三年(1080)以議郎通判台州。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題共樂堂
秀氣清陰日滿前,
仙嬴蓬閣景都全。
彩舟畫楫魚噴浪,
綺席金爐麝吐煙。
灌勝更思明月夜,
飲酣惟恐夕陽天。
主人報政榮涂近,
淮浙重游路接連。
姚祜(宋朝時期)
武進(今江蘇省武進)人。宋代詩人。
姚祜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科舉進士及第。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福聖觀
織女機成未剪裁,
練光浮出五雲間。
日邊雲彩憑空落,
潤底寒聲動地來。
望徹九霄人錯愕,
勢傾三井雪崩摧。
卧龍欲起爲霖雨,
肯逐洪波去不回。
姚舜明(宋朝時期)
字廷輝。嵊縣(今浙江省嵊縣)人。宋代官員,詩人。
姚舜明於宋哲宗紹興四年(1097)科舉進士及第,授相州臨章主簿。歷任牟平、崑山、華亭縣令。徽宗宣和三年(1121)通判婺州,遂權州事。後除直秘閣,提點兩江刑獄。欽宗靖康元年(1126),擢監察御史。高宗初期,除知衢州,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建炎四年(1130)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後召爲右司馬員外郎。閒職不久,提舉江州、太平觀,後進徽猷閣侍制。
附詩一首:
贈紫微主僧冲邈
僧臘俗年俱老大,
儒書佛教舊精勤。
姑蘇一萬披緇客,
四事無知彼上人。
姚(宋朝時期)
德清(今浙江省德清)人。宋代詩人。
姚轂於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科舉登進士第。欽宗靖康年初任龍泉縣知縣。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九姑山最高亭
一亭九構冠崇岡,
下瞰千岩拱四旁。
作意只圖分野景,
凌空因得近天光。
銀河入夜侵衣冷,
玉桂乘秋泛席香。
我輩公餘堪燕集,
登臨何必待重陽。
姚鵬(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姚鵬於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知丹陽縣。高宗建炎元年(1127)以直秘閣知深州,改知洪州。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沈山
地偏來客少,
山青似春多。
聊憑杖履力,
得與雲霞親。
惟有月留我,
更無塵污人。
沈公不復見,
清風嘯鬆聲。
姚宏(宋朝時期 )
字令聲。嵊縣(浙江省嵊縣)人。宋代官員,詩人。
姚宏於宋徽宗宣和年中入太學上庠。高宗建炎年間,姚宏經吕頤浩推薦爲删定官,後任監杭州税,再調衢州江山縣。
姚宏生性剛直不阿,曾與奸臣秦檜之間有争執而得罪秦檜,待秦檜位高權重時,以舊怨之恨,將姚宏陷害致死。
附詩一首:
夢筆驛
一宵短夢驚流俗,
千裏高名掛里閭。
遂使晚生矜此意,
痴眼不讀半行書。
姚小彭(宋朝時期)
宋代官員。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姚小彭以將仕郎特添差福建路安撫大使司準備差遣職。餘事不詳。
有關姚小彭詩文全散佚。僅留一殘句。
附句:
……
山接衡湘多爽氣,
湖如杭穎共佳名。
……
姚愈(宋朝時期)
字次韓。江蘇常熟人。宋代官員, 詩人。
姚愈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科舉進士及第。光宗紹熙五年(1194)爲司馬農寺丞。寧宗慶元二年(1196)爲殿中侍御史兼侍講。慶元三年(1195)爲右諫議大夫。姚愈在任御史中丞職位上去世。
附詩一首:
净土院
動節摩雲歲月深,
冰霜不改舊時陰。
静浮香篆度幽徑,
冷滴翠光生茂林。
明月滿窗横好墨,
清風入指接黄金。
個中須取西方意,
夢落人間何處尋。
姚申之(宋朝時期)
字崧卿。江蘇崑山人。宋代詩人。
姚申之於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科舉登進士第。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家西小亭名水雲千頃
雲景翻飛宿鳥回,
斜暉猶帶晚潮來。
小橋低處通船過,
一隊鵝兒兩道開。
姚中(1139—1188)
新城(今江西新建北)人。宋代詩人。
姚中於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去世,年四十九歲。有關姚中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魚龍吹浪起雲烟,
來向江湖駕鐵船。
捲地黑風吹海立,
直將波浪過西天。
姚宋佐(宋朝時期)
字輔之。湖南郴州人。宋代詩人。
姚宋佐於宋孝宗干道八年(1172)科舉進士及第。調静江府學教授。姚宋佐尤具文才,以詩名於世。多散佚。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上桂林詹帥
九月無霜飛葉少,
四時有笋亂岩深。
桂林二十四岩洞,
杖履十年哄醉吟。
姚寅文(宋朝時期)
號雪坡。關西人,居湖州東林。宋代詩人。
姚寅文與名人戴溪友好。戴溪爲湖州教授時,曾與姚寅文結交,來往密切,詩酒唱酬。
附詩一:
養蠶行
南村老婆頭欲雪,晚傍墻陰采桑葉。
我行其野偶見之,試問春繭何日結。
老婆斂手復低眉,未足四眠那得知。
自從紙上掃青子,朝夕餵飼如嬰兒。
只今上筐十許日,食葉如風音如雨。
晚深入静不敢眠,自還床頭逐肌鼠。
又聞野崇能相侵,典衣買紙燒蠶神。
一家心在陰雨裏,只恐葉濕繰難匀。
明朝滿簇收銀繭,軋軋車聲快如剪。
小姑促湯娘剥紕,嬉嬉始覺雙眉展。
繰成白雪不敢閑,錦上織成雙鳳圖。
天寒尺寸不得者,盡與乃翁輸縣官。
君不見長安女兒嫩如水,十指不動衣羅綺。
我曹辛苦徒爾耳, 依舊織麻冬日裏。
姚舜陟(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姚舜陟曾任江陰軍簽判職,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楊高士聽彈琴
我來請雨謁龍公, 日脚已歙雲冲融。
解衣般磚暫小憩, 清淡對此兩相翁。
霏霏鋸屑引意静, 燕鼎忽聞彈絲桐。
少年水師貌頗古, 十指卷袖如剥葱。
初爲宫聲變羽調, 雅淡更覺神雍容。
是時畫晷屋角轉, 汹涌萬木鳴西風。
吹蟬得志競清嘯, 恍异人境如天宫。
兹山頗疑洞府外, 地有异石皆玲瓏。
是何美韵愜振玉, 意欲直造無何中。
塵埃自嘆百僚底, 誰謂一日欣遭逢。
更須霖雨起焦旱, 兹游可記傳無窮。
姚東(宋朝時期)
字明仲。龍溪(今福建省漳州)人。宋代詩人。
姚東於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科舉登進士第。後調任長溪主簿,再調任保昌丞。姚東以通直郎致仕。
附詩一首:
皆山西爽二亭
華亭百尺跨嶙峋,
照眼風光自吐吞。
間數炊烟分聚落,
坐收奇觀入壺尊。
風巒繞户雲生袂,
銑柝無聲月在軒。
更有何人佩黄犢,
耕鋤已遍落霞村。
姚望之(?—1234)
字肖吕。寧德(今福建省寧德)人。宋代詩人。
姚望之於宋理宗寶曆二年(1226)中武舉進士及第。端平元年(1234),趙葵恢復三京,姚望之入爲其幕客。同年趙葵兵敗,姚望之死於軍中。
附詩一首:
龜山禪寺
萬山深處遠輪蹄,
古寺雍熙詔賜題。
坐望竺干諸佛近,
從憑菌閣十方低。
靈岩頻見玄猿度,
琪樹應招白鶴樓。
不覺勝游天已晚,
一痕新月印前溪。
姚正子(宋朝時期)
字夢午,初名端禮,以字行。慈豀(今浙江慈豀東南)人。宋代詩人。
姚正子七歲學《小戴禮》,能知其要領。年四十六歲始舉於鄉試,年四十九歲而亡。
附詩一首:
道愛堂
官稱文母儼如臨,
冰監何須清白箴。
學道正傳蓬璦脈,
愛人默契武誠心。
廉重永畫流疏影,
琴入薰風奏雅音。
芹泮未爲無子羽,
從知善教入人深。
姚燃(宋朝時期)
字達泉。宋代詩人。
有關姚燃的生平不詳,僅知其有挽趙必詩。
附詩一首:
挽趙秋曉
已矣嗟麟趾, 青衫正少年。
才優合芸閣, 時异滌桑田。
雨散傷同輩, 風流痙九原
何當一束 ,揮泪玉人前。
一枕春婆夢, 如君亦可悲。
人間無着處, 天上有歸期。
光岳失英氣, 江湖欠好詩。
莫愁身後事, 跨龜有諸兒。
姚潼翔(宋朝時期)
署名社翁。釣臺(浙江桐廬)人。宋代詩人。
姚潼翔爲月泉吟社第二十一名,署名社翁。
附詩一首:
春日田園雜興
壁寫新年百事昌,
春盤次第蓼芽香。
燒燈過了争挑菜,
祭社歸來更撒秧。
布穀幾聲摧耕畝,
吴蟄三伏正縧桑。
一春忙過無多日,
又聽鵬鹒報麥黄。
姚清叔(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清叔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琅珰驛
弄臣寧復解輸忠,
偶契琅珰一語中。
富貴易親貧易感,
西來方憶曲江公。
姚彦游(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彦游生平事迹不詳。僅留殘句。
附句:
見説巴南一小舟,
孤城寂寞字江頭。
聞説巴南無一事,
助人清思有江山。
……
姚西岩(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西岩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臘梅
花簇柔枝疑蜜窺,
蒂臺新叫似蜂房。
外無梅粉鉛花飾,
中有蘭心紫暈香。
姚顯(宋朝時期)
霅川(今浙江省湖州)人。宋代詩人。
有關姚顯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游九鎖山
九鎖碧陰凉,
行人古道長。
四山鬆雨過,
一路稻雲香。
怪瀑驚危嶝,
殘蟬亂夕陽。
長安金屋好,
夢不到山房。
姚中一(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中一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花障
緣外秾黄白外紅,
一屏香錦立春風。
天真步障豪雄敵,
借與王家賽石崇。
姚自强(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自强平生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游洞霄
春藜有分步仙家,
昨日晴暉今雨霾。
不是游觀先一日,
何緣識得談生涯。
姚所韶(宋朝時期)
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宋代詩人。
有關姚所韶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漁歌
自得元無趣,
悠然與世忘。
一聲來欸乃,
孤棹在滄浪。
雲斷暮空碧,
江清秋思長。
欲將湘笛和,
無調入宫商。
姚镕(宋朝時期)
字干父,號秋圃。生卒籍貫不詳。宋代詩人。
姚镕平生以儒教爲業,教書授徒度日,生活甚爲潦倒。姚镕晚年曾主持天臺黄岩學堂,僅一年便去世。姚镕爲學精研細讀,爲文嚴謹考究,著述較多,均已失傳。 其學生周密在《東齊野語》卷十四中收録其雜著數篇,頗見功底。如《江淮之蜂蟹》借毒蜂、雄蟹之趨炎赴勢,來諷刺世間邪惡勢力,寓意深刻。
姚紾
浙江湖州人。
在湖州的五山有五座山峰,山下的村民姚紾曾經在山上砍柴,一天突然遇上神仙。 回家後, 姚紾按照仙人的指授,鑽入瓮中隱身,對家人説:“要等到七天之後纔可以打開瓮蓋。”限日未到, 因家人好奇和疑惑而打開瓮口,結果姚紾未能成仙,却變爲一只白鶴飛向五山。
神話傳説典故《姚紾化鶴》,由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湖州·安縣誌》引唐李泰《括地志》下。
姚雲文(宋末元初時期)
字聖瑞。高安(今江西省)人。宋代詞人。
姚雲文爲宋代咸淳年間進士。入元朝,授承直郎,官工部、刑部架閣。撫、建兩路儒學提舉。秩滿家居。
姚雲文的詞成就極高,翰墨大全又稱爲姚若川,從此天下同文稱姚雲。其《紫萸香慢》入選宋詞三百首之一。世人評姚雲文:字字奇警嗚咽,句句鎚煉無渣滓,塵世滄桑,可勝浩嘆!
姚雲文著作有《江村遺稿》。
附録詞一首:
紫萸香慢
近重陽,偏多風雨,絶憐此日暄明。問秋香濃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羈懷多感,怕荒臺高處,更不勝情。向尊前,又憶 漉灑插花人,只座上、已無老兵。
凄清、淺醉還醒,愁不肯、與詩評。記長楸走馬。雕弓笮柳,前事休評。紫萸一枝賜,夢誰到、漢家陵。盡烏紗便隨風去,要天知道,華髮如此星星,歌罷涕零。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