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良(1955— )
祖籍廣東省大埔縣,出生於新加坡。實業家。
姚永芳兒子、姚森良弟。姚美良1966年回中國讀書,1974年赴香港定居,繼承父親姚永芳的事業。他發展壯大了香港南源永芳集團公司,從事化妝品,印刷,瓷器,賓館等業務。於1974年起任香港南源永芳集團公司董事長。
姚美良特别捐資與家鄉興建學校,大禮堂,修橋築路,還資助國内工廠企業發展,並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姚美良多次主辦推動文化發展會議,捐資創辦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等項目。曾入選1990年《世界有成就的領先人物名録》、《國際名人録》、《國際有成就的男士》等名人傳録。1971年,姚美良被任命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亞洲地區副總理事,1992年與其兄姚森良同時被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蘇丹賜封太平局紳(太平紳士)。 1993年至1998年爲第八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姚開元(1908—1956)
江蘇溧陽人。森林理學專家。
姚開元1937年於中央大學森林係畢業。曾在中央大學任教。後任甘肅水利林牧公司技正、副經理、國民政府農林部林業司專門委員、科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開元歷任林業部調查設計局工程師、副總工程師等職。姚開元爲九三學社社員。一直致力於從事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研究工作。
姚開元著有《中國森林分佈概况》等。
姚俊之(1908—?)
江蘇揚中人。國民實業家。
姚俊之曾半工半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工係。1927年,姚俊之在上海創辦“鮮大王”、“九味一”名牌醬油及“味精”調味廠。並創辦了新星化學藥廠、新星化學藥物研究所、博愛藥房。
姚俊之的公司生産的醫療藥品及大衆成藥達百數十種。未幾,在全國各省設有醬油、味精等食品調味品分公司二十餘處。
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姚俊之任上海第三制藥廠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1948年,姚俊之隨鮮大王廠遷往臺北,並被選爲臺灣省味精同業公會理事。“中華民國釀造事業協會”成立,姚俊之被選爲首届理事長。
姚槐(1908—?)
别號蔚三,字畏三。廣西象縣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槐於黄埔軍校第一分校(南寧分校)第一期步科畢業、中央軍校南寧分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第一期畢業。
姚槐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排長、連長、少校副官、廣西全省警憲干訓所中校隊長、第四集團軍(廣西)第四十三師一二八團營長、廣西百色國民兵團聯隊長、百色管區司令等職。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槐任百色民團副總指揮、廣西獨立第十二旅少將副旅長、桂林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桂林綏靖公署少將高參謀兼參謀處長等職。
1946年,姚槐任廣西省保安司令部參謀處長。1948年被國民政府授少將軍衔。同年當選第一届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姚槐去臺灣,繼任“國民代表”等職。
姚輕耘(1908—?)
山東黄縣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輕耘於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步科畢業,後於峨嵋山軍官訓練團將校官研究班畢業。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輕耘歷任陸軍步兵正規團連長、營長、團附等職。1946年起任第八軍第一七零師五零九團副團長、上校團長、山東省第二區代理保安司令、第四十六軍第一百五十九師少將副師長等職。
1949年春,姚輕耘在山東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中戰敗被俘。先後被囚於南京、撫順戰俘管理所。1963年被特赦釋放。後爲山東省青島市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協委員。
姚輕耘著有《孫正之戰》等。
姚養怡(1909—1992)
字永年,號七家村農。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詩人。學者。
姚養怡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於早年赴上海求學。其嗜學好文,尤其對古詩詞深有造詣。姚養怡爲南社社員。
姚養怡平生創作古體詩詞千餘首,其對搜集地方民間掌故不遺餘力。曾編纂其家先人著述《周浦南蔭堂姚氏從刊》、《周浦姚氏家乘雜咏》。姚養怡輯有《周浦掌故叢鈔》、《周浦文獻》、《周浦詩存》等,另著有《養怡文稿》等。
附其周浦竹枝詞一首:
人物
晋代將軍風雅宗,
漢書百卷錦羅胸。
表彰黄土甘裳愛,
弔古傷今憶舊冬。
姚盛齋(1908—?)
别號心一。湖南辰溪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盛齋於中央軍校第六期第一總隊砲科畢業、中央砲兵學校第三期、中央軍官訓練團國防要塞班畢業。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盛齋任中央軍校第十四期砲科少校教官、砲兵隊長、軍政部第四獨立砲兵團中校營長、上校團長軍政部美式榴砲少將團長等職。1946年起任第八十七軍砲兵指揮官、第十四兵團司令部高級參謀兼砲兵指揮官。
1947年秋,姚盛齋往臺灣,任高雄國防要塞少將司令。1956年退役,派往臺灣火燒島軍人集中營任職。
姚維鈞(1909—1968)
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女民主人士。
姚維鈞爲黄炎培夫人。姚維鈞早年於江蘇省立淞江女子師範學習,畢業後,執教於中小學數年。後考入大厦大學文學院攻讀師範專修科,1942年畢業。同年與黄炎培(夫人王糾思於1940年病逝)結婚。
婚後,姚維鈞長期積極支持黄炎培的進步活動。1945年協助黄炎培寫成《延安歸來》,並參與發起民主建國會、當選監事。1942年隨黄炎培潜離上海,經香港赴華北解放區。
新中國成立後,姚維鈞一度任中學教師。歷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員、第二届中央常務委員等職。
1968年,姚維鈞於北京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姚耐(1909—1991)
福建福州人。經濟學家。
姚耐早年東渡日本留學。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抗日大學第九分校訓練處副處長、中華建設大學民政係主任、山東大學教務長。
姚耐是我國圍棋界前輩,其與陳毅下棋近三十年,既是戰友又是棋友。1943年冬天,他們曾在河北省天長縣龍崗古鎮通宵對弈,成爲棋壇趣聞。
新中國成立後,姚耐歷任上海財經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等職。
姚耐專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著有《論社會主義制度下價值規律的作用》(合著),《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份)等。
姚時曉(1909—?)
原名治孝。浙江吴興(今湖州)人。戲劇作家。
1933年,姚時曉於上海參加中國左翼戲劇作家聯盟。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8年後,姚時曉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員,後任中原軍區政治部文工科科長。
新中國成立後,姚時曉歷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第四届委員、中國劇協第一届、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届常務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等職。
姚時曉著有獨幕話劇《别的苦女人》、《砲火中》、《棋局未終》等。
姚平(1909—?)
别號世杰。福建蒲城人。國民將領。
姚平早年於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步科畢業。之後在國民革命軍隊任職。姚平參加了歷次戰争。1948年,姚平任重建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七師副師長等職。
姚學濂(1909—?)
别號法溪。廣東潮陽人。國民將領。
姚學濂於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步兵科畢業。在抗日戰争期間,姚學濂任廣西綏靖公署交通兵團少校團長等職。1943年,姚學濂於陸軍大學特别班第六期畢業後,歷任國民軍隊指揮官等職。
姚子青(1909—1937)
原名若振,號中桂。廣東平遠人。國民高級將領。抗日英烈。陸軍少將。
姚子青於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中央民官訓練班及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畢業。後任國民陸軍第十八軍九十八師中校營長等職,率部駐防湖北漢口。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子青奉命率兵調防上海寶山,參加淞滬抗戰。姚子青率領六百名官兵堅守寶山縣城陣地禦敵。日軍動用陸軍、海軍、空軍瘋狂攻擊。姚子青在兵力不足,武器裝備落後的情况下,仍然積極率領官兵們英勇戰鬥,日軍用飛機大砲封鎖支援部隊的前進道路,四面道路最終被日軍徹底切斷, 增援部隊無法前往,一連幾天,數番激戰之後。全營彈盡糧絶。1937年9月7日,姚子青與全營官兵壯烈殉國。次年,姚子青被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軍衔。
姚雪垠(1910—1999)
原名姚冠三。河南鄧縣人。文學家。書法家。
姚雪垠於1929年考入河南大學法學院預科。求學期間,其在《河南日報》副刊上以”雪垠”筆名發表處女作《兩個孤墳》。姚雪垠因參加進步活動被學校開除。從此在北平等地以投稿、教書、編輯爲生。
抗日戰争爆發前夕,其先後在報刊上發表了《野祭》、《碉堡風波》、《生死路》和《選舉志》等十餘篇小説。抗日戰争曝發後,姚雪垠在開封與範文瀾等主編《風雨》週刊, 姚雪垠赴前綫采訪,寫成報告文學《戰地書簡》。
1938年去武漢從事抗日的進步文化活動,發表短篇小説《白龍港》、《差半車麥結》。次年發表《紅燈籠的故事》。1939年起,輾轉在鄂、皖、蜀等地,從事長篇小説創作。完成了《春暖花開的時候》、《戎馬戀》、《新苗》、《重逢》等。這一時期, 姚雪垠著有論文《論現階段的文學主題》、《通俗文藝短論》、《文藝反映論》、《屈原的遺産》等。
抗戰後期,姚雪垠曾任東北大學副教授。抗戰勝利前後, 姚雪垠完成自傳性長篇小説《長夜》。抗戰勝利後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1951年回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從事專業創作。1953年調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工作。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1957年,姚雪垠被劃爲右派分子。其從1957—1981年創作完成的歷史長篇小説《李自成》1—3卷先後出版。《李自成》第2卷獲首届茅盾文學奬。第1卷譯成日文後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奬。《長夜》譯成法文後被授予馬賽紀念勛章。
姚雪垠主要作品還有中篇小説《牛德全與紅蘿蔔》,長篇小説《新生頌》第一部《崇高的愛》,傳紀體小説《記盧熔軒》,報告文學《四月交響曲》等。
姚貞白(1910—1979)
雲南昆明人。中醫學家。
姚貞白出生於中醫世家,繼承祖傳醫術,後開業行醫雲南四方。
新中國成立後,姚貞白歷任昆明衛生局副局長、昆明市中醫院院長等職。爲雲南省中醫協會會長、第三届全國人大代表。
姚貞白擅長治療時令症和婦科諸症。1935年,姚貞白與其弟姚濟創制了“百病神效散”,主治四時感冒,療效甚爲顯著,驗方傳遍中國港澳地區及東南亞等國。
姚貞白著有《姚貞白醫案》等。撰有《祖國醫學的發展對世界醫學的貢獻》等論文。
姚永根(1910—1983)
江蘇吴縣人。民間歌唱藝術家。
姚永根自幼跟隨祖父、父親學唱民歌。其中説唱曲《孟薑女》就是其祖傳的一首長篇叙事歌。全曲共有兩千多行,在細節上結合當地的特點,有着較大的變化和細膩的描繪。
姚錦新(1911—?)
安徽貴池人。女音樂教育家。
姚錦新於7歲開始學習鋼琴。1930年至1939年先後在清華大學、德國柏林音樂學院主修鋼琴。1940年,姚錦新歸國途經香港時,舉辦了鋼琴獨奏音樂會。之後,姚錦新又赴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音樂係學習作曲及作品分析。1943年,姚錦新參加在舊金山對華廣播電臺主持每日5分鐘的音樂戰綫節目。
姚錦新於1947年回國,先後在清華大學、華北大學音樂學院授教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學。姚錦新歷任中央音樂學院創作研究員及中國音樂協會理事等職。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姚錦新主要從事音樂理論的翻譯工作。譯有辟氏頓等著的《和聲學》中的現代和聲部分,與他人合譯《有關音樂美學的若干問題》及《漢斯·艾斯勒的音樂評論》多篇。
姚際唐(1911—1983)
湖南武風人。皮膚病理學專家。
1938年,姚際唐於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1946年起,姚際唐先後赴瑞士、美國進修。於1949年回國。姚際唐畢生致力於皮膚性病及皮膚病理研究,尤其擅長皮膚病理學。
姚際唐歷任上海第二醫學院、大連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教授等職。
姚際唐著有《梅毒,皮膚病理組織學》等。
姚荷生(1911— )
江西南昌人。中醫内科專家。
1937年,姚荷生畢業於江西中醫專門學校,後開業行醫。新中國成立後,姚荷生歷任江西中醫實驗院副院長、江西中醫學院教授、院長等職。是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第一届理事、中華中醫學會江西分會第四届副會長。
姚荷生對診治温病的經驗極爲豐富,對《傷寒論》有較深研究。撰有《傷寒論六經主证》、《傷寒論難解條文與篇章》等論文。合著有《臟象學説在中國診斷應用上的初步探討》。
姚金偁(1911— )
字静夫。甘肅蘭州人。畫家。
姚金偁自幼酷愛書畫,早年師從甘肅靖遠書畫名家範振緒。姚金偁工山水畫,尤擅山水之作。作品筆墨酣暢,意境清遠。
姚金偁爲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蘭州市飛天書畫學會顧問。其多幅作品入選書畫展及各類美術作品展覽,並在報刊發表。作品《春滿人間圖》1985年入選日本舉辦的“甘肅省書畫展”並收入畫册。代表作《源遠流長》等作品被美術館、文史館等文化單位收藏。
姚汝崇(1911—1941)
陝西省甘谷縣姚家莊人。抗日英雄。
姚汝崇1935年考入黄埔軍校預備班,1939年從黄埔軍校校本部畢業,1940年即分配到陝西郃陽一六五師軍士班,隨即調國民黨第八十軍一六五師四九四團,在山西省中條山平陸縣一帶參加抗日戰争,任第二營營長。
1941年1月,日寇某部集結一股精鋭兵力,向張(店)茅(津渡)大道猛烈進攻,姚汝崇奉命帶領兩個連的兵力進行還擊。戰鬥以短的時間,不强的兵力,戰勝了裝備好、力量强的日本侵略軍,很快取得了勝利,殲滅日寇百餘人,俘虜日軍多人,繳獲不少戰利品,受到八十軍軍部的傳令嘉奬。
日軍不甘心失敗,同年5月,又調集日僞軍約4萬餘人,兵分五路,向晋南中條山地區大舉進犯。姚汝崇在八十軍副軍長王治岐的鼓勵下,帶領第二營的全體戰士,戰鬥在太寨附近的白浪渡,掩護配屬一六九師的三個砲兵連轉移,與敵人展開近距離的搏鬥。姚汝崇和戰士們奮不顧身,掩護砲兵連轉移,戰鬥中,他大聲鼓勵着戰士們,説:“戰友們,現在正是我們報效祖國的時候,我們要把日寇趕出中國去……”在激烈的戰鬥中,姚汝崇被敵人的炸彈炸倒,壯烈殉國,年僅30歲。
姚運良(1912—1980)
湖北省大悟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1928年,姚運良參加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紅軍。1931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産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姚運良任遊擊隊長、班長、排長、紅四方面軍三十軍通信隊隊長、紅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八團政治處主任、八十九師二六九團政委。姚運良參加了長征。
1937年,姚運良從延安到華中局工作,途經新四軍第六支隊時被彭雪楓留下,任十四團團長、宿東支隊隊長。1943年任新四軍四師騎兵團政委。1945年任四師十一旅副旅長。
解放戰争時期,姚運良任華中野戰軍九縱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縱五師師長、三十一旅副旅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姚運良任第三十一軍副軍長。1953年入朝鮮參加作戰,任志願軍三十八軍副軍長,參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陸戰役準備。回國後,任三十一軍副軍長兼參謀長。
1955年,姚運良被授予少將軍衔。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1年定爲正軍級。
姚運良於1980年在安徽合肥逝世。
姚卓英(1912— )
居於臺灣。女教授。
姚卓英善良仁愛,一直致力於殘疾人福利事業的工作。
姚傳薌(1912-1996)
本名興華。江蘇蘇州人。昆劇戲曲家。
姚傳薌讀二年級時輟學入昆劇傳習所。師承許彩金、尤彩雲,後又從學於錢寶卿、丁蘭蓀,工五旦、六旦。
二十世紀20年代,姚傳薌在滬“幫演”階段,及“新樂府”初期,大多飾演配角。評論家黄南丁慧眼獨具,贊賞其演技“淡雅宜人,濃纖合度”,是“可造之才”。 姚傳薌後得到熱愛昆劇的學者張宗祥(冷僧)的資助,先後向原全福班名旦錢寶卿、丁蘭蓀學戲。技藝漸趨成熟,主戲逐漸增多。姚傳薌口齒清晰,唱腔柔和圓潤,身段舞姿優美,善於運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表達人物復雜微妙的心理活動。飾演《牡丹亭·游園、驚夢、尋夢》中杜麗娘、《西厢記·跳墻、着棋》中崔鶯鶯、《水滸記·借茶、活捉》中間婆惜、《荆釵記·綉房、别祠》中錢玉蓮、《同窗記·訪友》中銀星、《釵釧記·相約、討釵》中芸香、《呆中福》中葛巧姐等角色,均極佳妙。尤其是昆旦獨角主戲《尋夢》、《題曲》兩個名折,姚傳薌獨傳名師錢寶卿之藝,成爲其畢生最負盛名的拿手杰作,受到行家與觀衆的高度評價。
有位老觀衆,連續兩次觀看《尋夢》後,特在《申報》著文感嘆姚傳薌“爲絶妙之才”。“論其勝處,尤在傳神。以雙眸爲主,而眉心顴頰唇吻輔之,遂覺凝盼含羞,輕顰淺笑,無不適如分寸。其發音清越而圓潤,……舞姿亦復工細。指點亭臺,摹擬榆楊,憶人夢之前歡,傷對花之獨宿,俱一筆不苟,深深體貼出之。”又説:“彼蓋能創造一神化境界,攝住觀衆心魂。”以致“曲終下場,乃忘鼓掌,頷首默歡而已”。
1931組建仙霓社,姚傳薌爲發起人之一。後長隨班流轉演出於滬、蘇及杭、嘉、湖一帶。“八·一三”抗日戰争爆發後,姚傳薌離班轉業,旅居重慶,任四川絲業公司辦事員。工作之暇,兼爲交通部俱樂部、重慶曲社、成都曲社的曲友們“拍曲”授藝,並向宜賓川劇團青年演員傳授了《思凡》、《鬧學》、《販馬記》等戲。
1951年,姚傳薌返回上海,任春光越劇團技導。同年10月,應邀赴杭,歷任浙江越劇實驗劇團、浙江越劇團技導、導演。曾參與排演《庵堂認母》、《盤夫索夫》、《西厢記》、《孔雀東南飛》等越劇劇目,成績斐然。
1958年始,先後出任浙江省戲曲學校業務班主任、藝術顧問等職。姚傳薌在培養昆劇、越劇人才方面貢獻頗大。浙江昆壇名旦王奉梅、張志紅等皆爲其得意學生。此外,全國南、北昆劇院團的挑樑名旦亦大多向他學過戲。如1979年夏,他曾向專程來杭學戲的江蘇省昆劇院張繼青傳授了《尋夢》,又向上海昆劇團的華文漪傳授了《偷詩》、《説親》、《回話》,向樑谷音傳授了《借茶》、《活捉》、《佳期》、《挑簾》、《裁衣》等戲。1985年隨浙江昆劇團赴京期間,又正式收北方崑曲劇院洪雪飛、董瑶琴爲弟子,向她倆傳授了《説親》、《回話》、《跳墻》、《着棋》、《佳期》、《拷紅》等六旦主戲。香港名票鄧婉霞亦曾登門求教,向其學習了《鐵冠圖·刺虎》。
1986年姚傳薌,積極參與文化部昆指委主辦的昆劇培訓班的教學工作,向學員們傳授了《金雀記·覓花、庵會、喬醋》等戲。
姚傳薌在表演藝術上既不離於師承,又不墨守成規,並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有所發展提高。他向錢寶卿所學的《療妒羹·題曲》,本是一出身段不多,以内涵深沉、唱功和表情見長的傳統折子戲,後經他的不斷豐富完善,已成爲一出唱做皆重的看家好戲。1982年初,他將此戲授予學生王奉梅。後該戲被競相學習搬演,現已成爲全國各昆劇院團的優秀保留劇目。江蘇省昆劇院在原有《游園》、《驚夢》、《尋夢》的基礎上,新增表演藝術已失傳的《寫真》、《離魂》二折,串連成《牡丹亭》(上集),也是姚氏參與主教、設計、排練的成功之作。其中《寫真》開排時,他與導演、演員相互切磋,設計杜麗娘持柳枝上場,使其與上折夢境情節銜接。在末折《離魂》中,他巧妙地運用《蝴蝶夢》中“莊周脱殻”變形的手法,表現杜麗娘之殤,爲全劇畫龍點睛之筆。該劇在1982年“兩省一市昆劇會演”中演出,被專家們譽爲風格清新統一、頗能體現南昆特色的佳作。
1954年,姚傳薌曾榮獲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奬狀奬;1962年在“蘇、浙、滬三省(市)崑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主演名劇《尋夢》;1993年,應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邀請,與學生王奉梅等一起赴香港講學。主講《牡丹亭·游園、驚夢》、《蝴蝶夢·説親、回話》中的旦角表演,受到聽講的崑曲愛好者及在校大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他還接受當地《大公報》記者采訪,在該報發表了《姚傳薌談昆劇近况》一文。
姚傳薌1996年在杭州病逝,終年85歲。
姚楠(1912—?)
字梓良,筆名南遷、史耀南。上海人。史地學家。翻譯家。
姚楠早年於暨南大學理學院畢業後,曾繼續任暨南大學南洋文化事業部英文翻譯。任新加坡星州日報出版社出版部主任編輯,並爲新加坡南洋學會創辦人之一。姚楠歷任重慶南洋研究所研究員、原國立東方語文專科學校教授兼校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楠歷任華東大學外語專業東語系主任、厦門大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辭海編輯所編審、上海譯文出版社編審兼復旦大學、厦門大學歷史係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研究員及中國南北研究會副會理事長、中外關係史學會副理事長、《辭海》編輯委員會委員兼中西交通史學科主編,《東南亞歷史詞典》與《中西交通史地名詞典》主編,《中外關係史譯叢》主編等。
姚楠主要譯作有《十七世紀南洋群島新航記兩種》(商務印書館1935年初版,已重版,列爲漢譯世界名著)、《東印度航空記》(荷蘭航海記名著)、\[英\]哈威《緬甸史》(上、中、下册)、\[英\]温斯泰德《馬來西亞史》(上、下册)、\[美\]費希爾《中東史》(上、下册)、\[美\]卡迪《東南亞歷史發展》和《戰後東南亞史》等。
校訂:英國皇家國際事務學會編纂《國際事務概况》23卷,《馬來紀年》等。
姚旦(1913~1967)
又名姚常新、陸綱。浙江寧波鎮海人。中共官員。
姚旦出生於一個小職員家庭。1931年寧波高科職業學校畢業,後任會計。1934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組織了“今日讀書會”
上海“八一三”事變後,赴香港。1937年從香港回到了内地。接任富陽縣政工隊隊長。 後任書記。
姚旦曾在敵占區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和黨的地下工作,參加過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歷任江蘇省赤南縣委書記、江寧縣縣委書記兼縣長、茅山地委組織部部長等職。
姚旦歷任華東魯中幹部隊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八縱隊宣傳部副部長、先遣縱隊政治部主任、政治部軍事副部長兼鎮江軍管會秘書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以後,姚旦歷任南京市總工會組織部長、辦公室主任、黨組副書記、南京市委企業黨委副書記、江蘇省工業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機械工業部南京辦事處主任等職。從部隊轉到地方之後,在任江蘇省工業部副部長和二機部南京辦事處主任期間,親自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聘請王嘉謨講師專程來南京爲老幹部學習班講授“均衡生産”、“作業計劃”以及“經濟管理”等方面課程,積極加强企業管理、技術管理,以提高企業素質。
1955年,姚旦任國務院第二機械工業部辦公廳主任。調哈爾濱飛機製造廠任廠長。先後仿製前蘇聯Mu—4直昇機、用前蘇聯部件裝配出了第一架中型轟炸機。在直昇機試製階段,利用機械加工和鈑金車間閑工多的特點,生産客運汽車、自行車、收音機等幾十種民用産品,銷售到哈爾濱、沈陽、北京等二十幾個城市。姚旦不但重視生産和技術,更重視航空技術人才。堅持製造飛機要保证質量。他説:“飛機是要飛上天的,能不講質量嗎?”
1962年調任沈陽飛機製造廠廠長。姚旦抓企業工作整頓,恢復和建立正常的生産秩序;抓産品質量,落實責任制;抓企業管理,促進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堅决貫徹“質量第一”的方針,經常召開質量會議,掌握第一手資料,時刻檢查並落實産品質量問題。第一架仿蘇Mur—19c型飛機。在没有前蘇聯專家指導的情况下,於1963年9月首試成功。姚旦受到中央軍委表揚。該機於1964年獲全國工業新産品展覽會一等奬,後批量生産,爲人民空軍提供了大量優質飛機。沈陽飛機製造廠從虧損54萬元發展到實現利潤2200。
1967年,姚旦“停職反省”。1967年被迫害致死。
1982年,江寧縣委决定,將姚旦生前戰鬥過的禄口鄉的一個村改名爲“陸綱村”,以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敬仰之情。
姚曾廙(1912—1976)
筆名天馬。北京市人。翻譯家。
姚曾廙早年失怙,自幼跟隨祖父姚錫先。祖父姚錫先曾官任清廷兵部侍郎,係中日甲午海戰主戰派人物之一。故其年少時即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熏陶,並養成了刻苦讀書的習慣。1934年, 姚曾廙以大學四年總平均分第一名而獲得”金鎖匙”的榮譽。姚曾廙自燕京大學政治係畢業後,即到中國大學執教。後參加抗日救亡運動,遭日僞當局通輯,而輾轉到重慶。經由同學介紹,任財政部視察室視察,並代理該室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 姚曾廙赴東吴大學任教。不久,因肝硬化等疾病纏身不得不卧病在家,於是辭去了大學教授的職務。後經上海統戰部推薦,自此開始了翻譯的工作生涯。
姚曾廙一生所譯著作達七、八百萬字以上。其中主要有《中國關税沿革史》、《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現代資本主義》等。
姚誦堯(1912—?)
浙江桐鄉人。高級工程師。
姚誦堯1937年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動力係畢業。歷任昆明中央電工器材廠助理工程師、副工程師、上海華生電器廠、中央電工器材廠上海分廠主任工程師。1947年,姚誦堯赴美國西屋電器工司實習,1948年歸國。
新中國成立後,姚誦堯歷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設計院設計總工程師、上海電機廠副總工程師、上海重型機器廠副長長、總工程師。上海電站設備公司副經理、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姚誦堯參加了我國第一臺汽輪發電機的試製,爲上海電機廠的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姚誦堯爲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一届理事。
姚冬聲(1912—?)
江蘇武進人。民國官員。
姚冬聲於上海大厦大學法律係畢業後,在考試院司法人員考試中及格,後於國民政府任職。
抗日戰争期間,姚冬聲被派往京津淪陷地區,主持敵後三民主義青年團團務,從事地下抗日工作。1941年初,姚冬聲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無錫分團部主任,後調任中國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宣傳科科長、代理處長。後被汪僞特工逮捕,監禁半年,獲釋後繼續工作。
抗戰勝利後,姚冬聲調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南京支團團部幹事兼第三組組長,兼首都《青年日報》總經理、無錫縣參議員。不久之後,姚冬聲在無錫創辦《大錫報》及自强中學,自己任社長兼校長。
1949年,姚冬聲去臺灣,執行律師事務,一度擔任《民族報》總編輯。自1951年起,姚冬聲連續當選爲臺北市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市議員,1960年當選爲臺灣省第二届議員。
姚寶仁(1912—1964)
字子静。江蘇六合人。民國官員。
1927年,姚寶仁就讀於江蘇揚州中學,加入中國青年黨。後即入浙江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專業。姚寶仁畢業後服務於浙江省建設廳。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姚寶仁曾任浙江省海塘建設局局長。1946年起,歷任國民政府農部農田水利工程處副處長等職。
1949年,姚寶仁去臺灣,由工程師昇任保養處副處長。姚寶仁於1964年逝世,終年五十二歲。
姚夢谷(1912— )
字谷良、虚,號拾問。江蘇泰縣人。畫家。
姚夢谷早年於江蘇無錫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先後從名家金吾然學西畫,隨吕鳳子、凌直之習人物、山水、花卉,擅長水墨畫。姚夢谷自1938年始舉辦個人畫展近十次,後居於臺灣。
姚夢谷曾當選爲中華民國1976年、1986年兩届國民大會代表。
姚艮(1912— )
黑龍江省雙城縣人。中共官員。
姚艮年少時隨父親到城裏,後在北京潞河中學讀書時,從事抗日活動,組織“春草讀書會”,出版“春草墻報”。後任中共北平市委通縣支部書記、通州區委書記。
1932年,姚艮到蘇聯後,被扣上間諜罪,在俄羅斯勞改前後八年,歷盡艱辛。
1938年回到了新疆塔城,先到塔城行政公署做文書工作。不久,報考新疆軍校。結業後分配到新疆督辦公署翻譯室。姚艮曾到庫車騎兵第三連、督辦公署參謀處翻譯室、新疆軍校高級軍事研究班做翻譯工作。任新疆軍校任普通學教官。在新疆軍校“中央軍官學校第九分校”,任政治部科長,代理訓導主任。
自新疆至西安後, 姚艮按周恩來工作安排的指示去東北,在沈陽火車南站當站長。
建國後,姚艮任公安部辦公廳秘書處俄文秘書、辦公廳秘書處編譯科科長、編譯處處長及公安部首席蘇聯專家的翻譯。後兼任群衆出版社總編輯。姚艮翻譯出版了多部外國文藝書籍。其中有《金星英雄》、《豐收的故事》、《基礎》和《一年長的故事》等多部長篇小説,以及《山裏的春天》和《紅色保險箱》等電影劇本。長篇小説《金星英雄》,在50年代曾風靡全中國。1961年,姚艮被任命爲公安部辦公廳副主任。曾任公安部清查委員會主任等職。
姚倫(1913—2004)
黑龍江雙城人。中共官員。
1935年,姚倫在北平參加”民先”組織。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抗日戰争期間,姚倫歷任中共臨縣三交區區委書記、縣組織部部長、縣委副書記、書記等職。1940年,姚倫到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後任西北公學組織幹事,從事幹部的審查與反特工作。
抗戰勝利後,姚倫任晋冀察公安管理處、社會部、華北社會部審訊科科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倫歷任公安部處長、副局長、東北警察學校校長、政委。姚倫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了錯誤的批判。文革後給予平反。平反後,歷任公安部預審局局長,公安部顧問。
姚倫於1946年開始從事公安預審和戰犯管理工作,參加了對日本、僞滿州國犯及國民黨戰犯的審訊改造工作。並於1952年赴朝鮮參加對美國戰俘的審訊工作。1971年,姚倫擔任林彪專案組的審訊工作。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姚倫擔任”四人幫”案件審訊委員會工作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
姚倫於2004年逝世,終年九十一歲。
姚國民(1913—2004)
江西吉水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國民於1924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1933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産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任紅軍總部警衛連排長、防空連副政治指導員。
姚國民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争時期,姚國民任晋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營政治指導員、大隊政治處主任。1940年起任冀中軍區第七軍分區十七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1941年任第八軍分區第二十三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争時期,姚國民歷任黑龍江軍區綏化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中共綏化縣委書記、東北民主聯盟軍第七縱隊第二十師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48年任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第二十師政治部副主任、十九師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四軍第一三0師政治委員。姚國民先後參加了1947年東北攻勢作戰及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姚國民任師政治部委員。1953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五十四軍第一三0師政治委員、軍幹部部長、軍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任東北軍區第一文化速成中學校長兼政治委員。1958年任工程特種兵工程指揮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69年任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後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
姚國民於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軍衔。爲中國共産黨第九次、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04年,姚國民於北京逝世,終年九十一歲。
姚康(1913—1983)
安徽桐城人。農業科學家。
1939年,姚康於中央大學農藝係畢業後,赴美國留學,1948年獲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理學碩士。
新中國成立後,姚康歷任武漢大學農學院副教授、華中農學院副教授、教授、昆蟲教研室主任、湖北昆蟲學會第一届理事長、湖北植物保護學會第二届副理事長等職。
姚康畢生從事倉庫害蟲研究。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先後發現四種僞步甲倉庫害蟲。六十年代, 姚康對蠶荳象、米黑蟲提出了防治措施,並對穀蠹生活進行糸統研究,提出利用蠟象天敵防治穀蠹。
姚康著有《倉庫害蟲的化學防治》,《倉庫擬穀盗》等。
姚書梅(1913—?)
河南靈壽人。中共將領。
姚書梅於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團宣傳股股長、新四軍第三師司令部秘書、師直屬政治處主任、東北民主聯盟軍東北野戰軍團政委、第十四兵團軍宣傳部部長等職。
姚書梅參加臨江、遼沈、平津、廣西等戰役。1950年,姚書梅赴朝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政委。回國後,歷任廣州軍區軍事檢察院檢察長、湖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國防科委基地政委、國防科學大學副政委。
姚書梅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姚奠中(1913—)
原名豫太,字奠中,以字行。山西稷山人。書畫家。
姚奠中早期肄業於山西教育學院。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學習,後於蘇州章太炎國學會研究生班畢業。姚奠中先後於貴陽大學、南雲大學任教。
新中國成立後,姚奠中執教於山西大學。姚奠中工詩詞、國畫山水,尤精書法,長於篆刻、治印亦偶有展出或發表。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三届書法篆刻作品展,多次入選大型國内外各類書法展。有的作品被國内外文化單位收藏或被收入各種書法專集。
姚奠中歷任貴陽師範學院副教授、教授、雲南大學教授、山西大學、山西師範學院教授、係主任、山西省第五届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山西省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協會理事、山西古代文學協會會長、山西大學古典文學研究所所長。是1998年山西省第六届政協主席、第六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詩詞學會顧問、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韶文學會理事。
姚奠中著有《中國文學史》、《南北書詞草》等。
姚佐治(1913—?)
别號魯生。安徽桐城人。國民高級將領。 陸軍中將。
姚佐治中央軍校第十三期步科畢業、陸軍大學第二十二期畢業、臺灣圓山軍官訓練團聯戰班結業。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佐治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笫九十三軍教導大隊中校教官、警衛營長、獨立團團長等職。
1949年,姚佐治到臺灣,歷任第八十四師二五二團團長、師副參謀長、參謀長、師長。
1960年,姚佐治被國民政府授陸軍少將銜。後任鳳山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1963年任第二軍參謀長、第三十三師師長、第九軍參謀長。
1968年起,姚佐治任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參謀長、空降部隊司令、陸軍特作戰指揮部副司令。1974年以陸軍中將退役。
姚士泉(1913—1968)
江蘇宜興人。攝影師。
姚士泉於十四歲時由姐姐範雪朋帶到上海,進入友聯影片公司學習洗片及攝影。1928年擔任攝影師,拍攝《續兒女英雄》,《荒江女俠》等十餘部影片。
1929年,姚士泉爲復旦影片公司拍攝《紅衣女大破金山寺》等影片。1933年入範雪朋創辦的强華影片公司,拍攝《覺悟》、《淪落》等影片。1934年爲聯華公司拍懾《再會吧,上海》、《秋扇昀燈》。1936年,姚士泉擔任藝華公司攝影師,拍攝《化身姑娘》、《神秘之花》等九部影片。
1940年,姚士泉赴香港,爲大地,新生影業公司拍攝《白雲的故鄉》和《前程萬裏》等影片。後返回大陸,在重慶入中國電影制片廠,拍攝《氣壯山河》、《血濺櫻花》等影片。
新中國成立後,姚士泉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影師,拍攝《情長誼深》、《林冲》等影片。1962年曾爲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攝《逆風千裏》等影片。
姚峰(1913-1976)
陝西省户縣人。中共將軍。
姚峰幼年發奮讀書,高中肄業。在校期間常常參加學生運動,激於義憤,姚峰曾毆打過搜刮民財的國民黨區政府和税務局人員,發動師生把三青團頭頭趕出學校。姚峰被逐離校以後,曾任小學教員和中學教員。
1937年,姚峰參加革命,1939年入伍到延安抗大學校,次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抗日反“掃盪”中,姚峰機智勇敢地搶救牲口和經費,受到上級表揚。1946年任18集團軍後勤供給部管理科副科長。1947年任三十八軍五十五師供給部副部長,1949年任鄭州軍分區後勤部政委。姚峰曾榮立三等功。
1952年,姚峰任南海艦隊萬山水警區後勤處處長,1955年任南海艦隊萬山要塞區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長等職。1966年後調任廣州軍區山農場和光明農場場長。姚峰於1976年因病去世,終年63歲。
姚仲明(1914—)
山東省阿縣人。劇作家。
1934年,姚仲明在濟南鄉村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産黨。抗日戰争爆發後,姚仲明組織遊擊隊,參加創建山東八路軍三支隊。1940年到延安黨校工作。1942年,姚仲明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與陳波兒合作,寫出優秀劇本《同志,你走錯了路》。1943年自延安回山東,在濟南、青島等地參加領導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姚仲明調任外交部駐外大使,並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此後擔任文化部副部長等職。
姚秋農(1914—)
湖北武漢人。集郵家。
姚秋農早年參加新光郵票會、甲戌郵票會、天津郵票會、重慶陪都郵票會等集郵團體。
新中國成立後,姚秋農曆任湖北省集郵協會理事、學術委員。姚秋農前期主要集華郵,後來主集新中國郵。
姚秋農對新中國普通郵票有獨到的鑒賞力。1983年,其參加全國郵票展獲銅牌奬。1991年“光輝的十年”全國郵展展出姚秋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郵票”郵集大獲好評,獲得銀質奬。
姚國金(1914—2003)
江西省吉水縣人。中共老紅軍。
姚國金從小過着流浪乞討的生活,九歲開始學篾匠,出徒後給師傅幫工。1929年冬在江西吉水加入農民自衛隊,參加了水南地區農民暴動,1930年在江西吉安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1932年加入共青團,兩年後加入共産黨。
土地革命時期,姚國金參加了五次反圍剿。在紅一方面軍一軍團任通訊員、警衛員、青年幹事等職 ,長征時,姚國金在紅一軍團曾任警衛連政治指導員、軍團青年連連長、軍團保衛局機關副指員。1935年起在紅一軍團教導營學習(後編爲中央幹部團一營)。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四連連長。
抗日戰争時期,姚國金曾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新三團、第四縱隊十一支隊三十一大隊任連長、冀東抗日聯軍五縱隊任參謀長、第四縱隊十一支隊教導隊隊長、冀熱察挺進軍十一支隊偵察股股長兼騎兵營營長、挺進軍七團三營副營長、抗大二分校高上科上干第三隊隊長兼軍事教員、晋察冀軍區十一軍分區司令部作戰股、隊訓股股長、晋察冀軍區教導二旅九團參謀長、陝甘寧晋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九團參謀長等職。1944年調延安中央黨校四部學習。姚國金參加了平型關、百團大戰等重要戰役。
抗戰勝利後,調延安東北幹部團,1945年開赴東北。任黑龍江省軍區司令部作戰科長、黑龍江省軍區警備第三旅參謀長、西滿軍區教導大隊大隊長、黑河軍分區參謀長等職,期間參加了剿匪和開闢東北解放區工作。
姚國金作戰英勇,多次負傷,後被評爲二等甲級傷殘。
1947年始參與地方工作。先後任黑河專署航運處處長、實業局第二局、電業局、林業局局長、黑河地委常委等職。組織創建了黑河地區的造船和航運業。1950年調沈陽。歷任東北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東北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礦山處處長、沈陽礦山機械廠長長、國家重工業部中央有色金屬管理局設備處處長、沈陽鋼廠黨委書記、丹東冶煉廠廠長、遼寧省農業機械廳副廳長等職。
文革後任大連市政協駐會常委、大連市人大駐會常委。
姚國金2003年病逝於大連,享年89歲。
姚曾蔭(1915—1988)
江蘇鎮江人。經濟學家。
姚曾蔭於193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係。1937年畢業後在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工作。先後任研究生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46年赴美國名尼蘇達大學研究院進修。1949年任北京大學經濟係副教授,1951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53年後任北京外貿學院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爲國際教育交流委員會、世界經濟學會、外國經濟學研究會、美國經濟學會、國際經濟學會理事。
姚曾蔭一直致力於我國對外教育事業和國際經濟的研究工作。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姚曾蔭主持編寫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國際貿易》一書,獲對外貿易部一等奬,參加編寫的《世界經濟概論》一書獲1987年吴玉章奬金世界經濟學特等奬。
姚曾蔭主要論著《國際貿易概論》、《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理論》、《國際經濟學界關於貿易比價長期趨勢問題的論戰》、《世界經濟形勢與新貿易保護主義》、《要正確對待西方經濟學》等。
姚梅鎮(1915—)
湖南益陽人。國際經濟法學家。
姚梅鎮於194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係。先後在國立商學院、貴州大學、武漢大學任教。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會會長。
姚梅鎮主要研究領域爲國際經濟法,尤以國際投資法見長。姚梅鎮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編委和國際經濟法分科主編。其認爲,國際經濟法是一門獨立的法學科。國際投資法是綜合資本輸出國與資本輸入國國内法和有關國際法規範而形成的一門獨立法學學科。這一觀點得到了國外内法學家的重視。
姚梅鎮主要著有《國際投資法》(獲1987年國家優秀教材一等奬)、《外商投資企業法教程》,譯著有《歐洲發達史》、《國際私法》等。
姚鑫(1915—)
江蘇常熟人。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鑫1937年於浙江大學畢業,留校任助教,任講師、副教授等職。1947年至1949年, 姚鑫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動物遺傳研究所作研究生,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教授。1950年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實驗生物學研究所任研究員。1978年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任研究員。
姚鑫在綫蟲個體發育中染色質丢失、水螅組織中樞的誘導能力以及果蠅胚胎發育的細胞化學等研究中均有新的發現。在人體肝癌細胞中新的胚胎抗原以抗人肝癌單克隆抗體研製等方面均作出了貢獻。姚鑫曾獲全國科學大會奬、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奬、科技進步三等奬。
姚鑫曾任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8年起任亞太地區細胞生物學聯合會主席。
姚鑫發表論文共五十餘篇。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江濱(1915—)
字公振(或爲名),筆名江平、江水、江斌。江蘇泰興人。詩人。
姚江濱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寫作,擅長新體長詩。姚江濱曾參加朝霞文藝社。
抗日戰争時期,姚江濱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抗戰勝利後出版《江山詩情》(分“揚州風情”,“鎮江三山”,“句容山景”,“栖霞秋色”,“無錫湖山”及“蘇州游”等三十三首)。《西湖烟霞》(分爲杭州西湖,嘉興南湖記游詩,共22首)。《歸來》(朗誦詩集)鎮江江南印書館出版。分爲“歸來集”,“招魂集”,“寒流集”,“太陽溝集”,“三將村集”五輯共二十七首,書後附《談詩及創作》
五十年代起,姚江濱致力於叙事長詩,有《梅花嶺》、《南屏山》,《閻應元》、《東度使者》,後者爲描寫鑒真(唐代高僧)東渡傳法事迹。《晁衡師唐》等。
姚長泰(1915—1970)
别號耳聾泰。福建福州人。玉石雕刻藝人。金石家。
姚長泰師從陳可觀,工雕印紐,兼刻薄意,姚長泰亦是西門派藝人,喜作牡丹、鷄菊等花鳥薄意。
姚玉祥(1915—)
字完璧,曾用名姚雨霞、姚鐘,筆名青苗。山西臨猗人。作家。
姚玉祥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在各報刊上發表作品。有短篇小説《馬派頭》、《濤》,散文《鬼市》以及雜文速寫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姚玉祥在太原參加山西左聯的籌備及成立的工作。後被捕,在太原地方法院看守所關押一年,後被釋放。1936年於運城明日中學任教。并發表小説《開頂》,端木蕻良將其筆名改爲“青苗”。
姚玉祥曾在太原參加“青年文學研究會”,1938年考入延安魯藝文學係(第二期),後到第二戰區黄河出版社工作。姚玉祥與馬延齡等爲文藝刊物《黄河》創刊,曾兩次去延安征稿。《黄河》出了第一期,其小説《黄河的激流》登於卷首。
抗戰勝利前夕,姚玉祥到西安主編《益世報》副刊,創辦了文藝刊物《駱駝文叢》此時創作了多篇小説。
抗日戰争勝利後,姚玉祥在桂林發表了多篇小説。1947年去北平,繼續出版《駱駝文叢》,與劉布穀創辦了“雷風”出版社,出版了《雷風》半月刊。並協助全國文聯北平分會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姚玉祥曾於山西大學中文系任教。著有《琉璃堡》,《中條山的杜鵑花》等多篇小説、散文及雜文等。
姚念(1915—1969)
廣東潮陽人。中共官員。
姚念早年在泰國曼谷參加反帝大同盟。於193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次年參加新四軍。姚念歷任蘇區中央軍區政治部政治處主任、華東野戰軍團政委、第三野戰軍師政治部主任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念歷任駐印度大使館參贊、駐孟買總領事館總領事、亞非團結委員會副秘書長、駐突尼斯大使等職。
姚念於1969年逝世,終年五十四歲。
姚孝潮(1915-1979)
字義韓。福建省閩侯縣人。抗日英雄。
1938年,日軍開始覬覦福建。6月,派出40架飛機到閩侯(包括福州)上空偵察、轟炸。其中25架飛臨大湖鄉,當場炸毁墻坪村等民房。
此時,20出頭的姚孝潮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毅然决定從軍抗日爲國捐軀。他把老父寄養在親戚家,賣掉近30畝田産和4扇3間的祖屋,將所得銀元全部交由當時的大湖區公所捐助抗日。姚孝潮的義舉,驚動了當時的福建省國民政府。省政府派出一個營的官兵隨帶官服來東姚村迎接。東姚村的父老鄉親扶老携幼歡送。姚孝潮一行從大湖步行到白沙,然後乘船在洪山橋上岸。時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親率省直機關人員和福州各界人士到碼頭夾道歡迎。
此事一時間傳遍全國。當時的國民正府主席林森和軍事委員長蔣中正聯名爲姚孝潮授匾。匾由林森親題上書“福建省閩侯縣第六區墻雪鄉東姚村 毁家紓難自願入伍姚孝潮 義勇可風 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軍事委員長蔣中正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立”。
姚孝潮入伍後深得陳儀看重,歷任上校團長等職。有一日,陳儀率20多名將官在福州大酒店爲姚孝潮接風,孝潮因不善應酬,簡簡單單吃飽了就走,當他剛離開酒店不遠,漢奸“報水”引來的日軍飛機就把這酒店炸毁。這更引起陳儀的重視,認爲姚孝潮有軍事謀略思想,不久就送他到軍校培訓,後又任命其爲團長,帶兵駐防戰略要地水口。時全團官兵的糧秣由南平市供給。但南平市市長竟調運變質的大米給官兵充飢,引起官兵憤慨。姚孝潮將來人狠責20軍棍以儆傚尤,得到官兵的稱頌。爲了抗日,姚孝潮父亡時也未能回鄉盡孝,全靠鄉親們幫助料理其父喪事。1941年4月,福州淪陷,5月,日寇開始向閩北進軍。當日軍探知水口是由奮不顧身的姚孝潮率團駐守後,於23日改變了進軍路綫,改由白沙登陸,取大湖向南平、永安進軍,結果在大湖也遭到慘敗。
抗戰勝利後,姚孝潮不願打内戰,致電國府請求解甲歸田,得到准許。蔣介石夫人宋美齡還親往勞軍,爲每個士兵頒銀兩元。
姚孝潮回鄉後一直以篾工爲生,寄居他人籬下,窮困潦倒。解放後,人民政府給他分了兩間房,他也結了婚,生養了5男1女,其中2男因貧病殀折。姚孝潮由於心存疑慮對往事三緘其口。直到今日,大湖鄉爲編撰鄉志,才從福建省檔案館查出了塵封近70年的往事。
姚積昌(1915—1974)
湖北宜城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積昌於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期政治訓練班畢業、國立政治大學、中央黨務幹部學校第一期畢業。
1932年,姚積昌加入復興社特務處,歷任情報員、政治訓練處主任、股長、調查科科長、三民主義青年團湖北支團幹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處科長、副處長、湖北省黨部執行委員、湖北省黨政軍聯合特别黨部辦公室主任等職。
姚積昌曾當選爲第一届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到臺灣後,繼續選任國民大會代表,任臺灣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少將教官。
1974年,姚積昌於臺灣去世,終年五十九歲。
姚水娟(1916—1977)
原名文賢。浙江嵊縣(今嵊州)人。女越劇表演藝術家。
姚水娟於十五歲時進入群英武臺科班學藝。其主演花旦。初時在紹興、杭州等地演出。
1937年,姚水娟到上海發展,以表演《西施》、《泪灑相思地》等劇盛名。姚水娟是越劇“四工調”時期的代表人物。爲越劇的男女合演和改革實驗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被譽爲“越劇皇后”。
新中國成立後,姚水娟曾擔任中國戲劇作家協會浙江省分會副主席等職。
姚成球(1916—)
號存一。安徽嘉山人。教育家。
姚成球早年畢業於省立安徽學院。歷任安徽省政府教育廳編審室股長、中國國民黨嘉山縣黨部書記長等職。
抗日戰争期間,姚成球奉命潜入淪陷區,做地下工作。抗戰勝利結束後,其繼續主持國民黨嘉山縣黨務工作,并兼任嘉山縣立中學校長。不久,復任安徽省參議院參議員,兼任安徽學院講師、訓導。
姚成球於新中國成立前夕去臺灣,歷任臺灣省彰化市政府秘書、彰化縣政府督學、臺灣省立園林家事職業學校校長等職。1971年調任省立臺中家事商業學校校長。
姚繼勛(1916— )
浙江永康人。雕塑家。
1939年,姚繼勛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曾任職於上海油畫雕塑院。姚繼勛擅長雕塑藝術。爲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
姚繼勛主要作品《毛主席像》(上海和平公園大門)、《王孝和像》(北京革命歷史紀念倌、《歐陽修全身像》(滁縣歐陽修紀念館)、《歐陽修半身像》、《哪吒鬧海》、《瞿秋白像》(常州瞿秋白紀念綰)等。
姚貽慶(1916—?)
筆名渭之。浙江蘭豀人。書畫家。
姚貽慶1937年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肄業後,於金華市新華書店任職。姚貽慶擅長國畫(山水)、書法。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會員。
姚貽慶主要作品有《北山雙龍洞》(中國山水畫)、《白孔雀牡丹》(國畫)、《行書立幅》、《草書》等。
姚克(1916—2004)
四川省宣漢縣桃花鄉人。中共將領。
1933年參加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戰士、排長、抗大學員、區隊長、騎兵連長、教導隊長、副營長、營長、副團長、師副參謀長、參謀長、南京砲兵學校副校長、校長、西安第二砲兵技術學院副院長,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姚克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六路圍攻”、漢中、萬源戰役,馬鞍山、花萼山保衛戰等著名戰役的戰鬥。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争時期,他參加了著名的奇襲陽明堡、魯西南的“反掃盪”等戰役、戰鬥。解放戰争時期,他參加了遼沈戰役、德惠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剿匪等著名戰役的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姚克任空軍第一預科總隊副總隊長兼參謀長;1953年任空軍十一航校參謀長,1955年任南京砲兵學校副校長、校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衔,次年晋昇爲大校軍衔。1965年調任新組建的第二砲兵技術學院副院長。天津警備區第一干休所正軍職離休幹部。1981年離職休養。
姚克曾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等。
姚克於2004年8月在天津逝世,享年88歲。
姚青雲(1917—?)
譜名積鈞,號青雲書院主。浙江寧波人。書法家。
姚青雲自幼愛好書法,其各體皆善,尤工魏碑。新中國成立後,姚青雲設館授書,將其所學心得授教於學生,歷四十餘年。
1989年,經上海市文化局批準,將書館改名爲青雲書館。姚青雲爲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浦東區老年書畫社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姚青雲的書法作品入選河南開封翰園碑林勒碑刻石,曾入選國際大賽並獲優秀奬、獲北京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舉辦首届書法篆刻大賽佳作奬等。
姚啓宏(1917—?)
居於臺灣。企業家。
姚啓宏爲民國實業家,制鞋業巨子。
姚依林(1917—1994)
原名姚廣克。安徽貴池人。出生於香港。革命家,政治家,經濟學家。
姚依林早年於清華大學肄業。193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參與領導“一二·九”運動,任北平市學聯黨團書記。1936年任天津市委、河北省委宣傳部部長。1938年參加冀東北抗日武裝起義,後任中共冀熱察區委宣傳部部長、華北人民政府工商部部長。
新中國成立後,姚依林曾作爲中國商業代表團團長,1951年赴蘇聯參加中蘇貿易談判。姚依林作爲主管國家財務工作的中央領導的主要助手之一,對國家若干重大經濟政策,參與了研究、制定和具體組織實施。姚依林參加了中國國家幾個五年計劃的制訂,主持編制和實施組織中國第六、第七個五年計劃並主編了第八個五年計劃。
姚依林歷任貿易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財貿部副部長、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副主任、商業部部長、中共中央財貿部主任、對外經貿部第一副部長、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國務院財經委員會秘書長、國家計委主任等要職。姚依林不僅是公認的中國高級領導人中一名當家理財老手,也是著名的黨務活動家。後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進入中共中央最高領導的核心。爲中共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員和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姚依林1994年於北京逝世,終年七十七歲。
姚淑平(1917—)
江蘇南京人。女教育工作者。
1938年,姚淑平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曾任延安邊區政府秘書處文書科科員、延安教育廳教育科科員、延安完小、安塞保小教員、訓管主任。1945年以後,歷任六一幼兒院文化教員、保教科長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等職。
姚淑平從事學齡前教育工作數十餘年,是六一幼兒園創辦中的一位杰出教師。在戰争年代,其隨軍辦院,從學習、思想、生活等方面處處關心烈士子女,孩子們都親熱地稱她爲“姚淑平媽媽”。 1931年,姚淑平被延安政府評爲二等勞動模範。
新中國成立後, 姚淑平多次被評爲模範,幼兒教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兒童少年先進工作者。是第三届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全國政協委員、共四届全國婦聯執行委員、全國第一届幼兒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婦聯委員和六届執行委員。
姚克(1917—1969)
陝西鄠縣(今户縣)人。中共高級官員。
姚克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後歷任中共宿靈縣委書記、洪澤湖工委書記,江、淮兩地地委書記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克任中共蕪湖、蚌阜市委書記、安徽省統戰部副部長、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長等職。
1969年,姚克於安徽合肥因病逝世,終年五十二歲。
姚從工(1917—1986)
湖北漢陽人。化工材料專家。
姚從工早年於國内求學任職。1940年,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化學係學習,1942年畢業後,曾任臺灣工學院副教授。姚從工對紅外綫光譜分子結構有較深的研究。其中項目《航空有機玻璃結構和性能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果。
新中國成立後,姚從工歷任山東大學副教授、平原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學院二院、新鄉師範學院教授、化學係主任、河南師範大學教授、河南省化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河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姚從工爲第五届全國人大代表。
姚從工譯有《無機合成手册》。
姚襄立(1917— )
筆名絜方、篆微、綺南。北京人。女畫家。
姚襄立早年於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畢業。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美工。姚襄立尤其擅長粉畫及中國畫。爲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中國粉學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文化部老幹部書畫學會會員。
姚襄立的主要作品有《宋慶齡肖像》(粉畫)、《臺灣日月潭》(粉畫)等。還編著有《粉畫欣賞》(畫册)。
姚承三(1917— )
浙江淳安人。機電專家。
1940年,姚承三於中央大學電機係畢業後,曾任英士大學講師。姚承三長期從事礦用機電的教學和研究。
新中國成立後,姚承三歷任上海工業專科學校副教授、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電氣工程師、中國礦業學院教授、中心實驗室主任等職。
姚承三爲九三學社社員。編有《礦山機械的自動控制系統》等。
姚曾序(1917— )
江蘇鎮江人。細胞生物學研究員。
1943年,姚曾序於北京大學生物係畢業。1959年起從事實驗動物腫瘤病毒的研究。
姚曾序在實驗研究中,曾分離得到一株多瘤病毒,這是當時國際間有關實驗室所獲得的極少數幾株多瘤病毒之一。論文發表在《實驗生物學報》上。姚曾序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後,開始研究Epstein Barr病毒與人類鼻咽癌的關係,用免疫學法證實:絶大多數這類病人的血清中都存在抗該病毒早期抗原的抗體。
姚曾序與吴學愚等人合作用之於鼻咽癌的診斷,獲得了顯著效果,爲此獲得1987年全國科學大會奬。
姚敏(1917—1967)
原名姚振民。上海人。作曲家。
1938年,姚敏進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當歌星。1939年開始作曲,其曾從師日本作曲名家服部良一學習作曲。
姚敏於1950年移居香港,爲香港百代唱片公司作曲,並爲電影配樂。1955年爲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影片《金瓶梅》創作插曲《蘭閨寂寞》。後來爲《杏花溪之戀》、《小雲雀》等影片作主題曲,插曲。其中《情人的眼泪》等曲曾流行一時。1959年,姚敏爲影片《龍翔鳳舞》所作的插曲,獲第六届亞洲影展最佳音樂奬。1961年爲影片《千嬌百媚》所作配樂,獲第八届亞洲影展最佳音樂奬、獲臺灣第一届最佳音樂奬。
姚敏主要作品有《三年》、《迎春花》等歌曲五十餘首。
姚克佑(1918—1967)
曾用名姚克祜、姚克祐、姚團絲。北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1936年,姚克佑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參加學生進步活動。1937年在平津流亡同學辦事處,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
1938年,姚克佑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抗日戰争時期, 姚克佑歷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治幹事、東進縱隊第五支隊政治部民運科科長、教育科科長、第五支隊騎兵團政委、東進縱隊騎兵大隊副政治指導員、教導、東進縱隊教導隊政治教導員、第三團政治教導員等職。1940年任第一二九師第七旅二十一團政治處主任。1942年任第一二九師新編第九旅二十五團政治委員。1943年起任冀南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冀魯豫軍區政治部教育副部長。
解放戰争時期,任晋冀豫軍區第二縱隊四旅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二野戰軍十軍二十八師政治委員。姚克佑參加了定啕、鄄魯西南,進軍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姚克佑任空軍第一航空學校政治委員、校長。1960年起任空軍軍訓部副部長。1962年任部長。1966年任空軍副參謀長。
姚克佑於1961年晋昇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衔。
1967年,姚克佑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四十九歲。
姚慕雙(1918— )
原名錫祺。浙江慈豀人。滑稽戲,獨脚戲表演家。
姚慕雙少年時就非常喜愛學習各地方的方言和市聲。1938年拜何雙呆爲師學戲,隨即改名慕雙。
1939年起,姚慕雙長期與其弟同柏舂(原名姚振良)搭檔在電臺播演獨脚戲。1942年入笑笑劇團演滑稽戲。1950年與弟組建蜜蜂滑稽劇團(後改爲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滑稽劇團)。1977年,姚慕雙加入上海劇團。
姚慕雙代表節目有《各地學倌》、《寧波音樂家》、《英文翻譯》、《春色滿園》、《笑着向昨天告别》、《出色的答案》等。
姚兆元(1918— )
河北豐潤人。國民高級將領。
姚兆元於空軍軍校第十期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姚兆元曾任國民政府空軍中隊長。後隨國民黨到臺灣,歷任臺灣空軍聯隊隊長、空軍軍校校長、空軍總部參謀長、副司令、參謀總部副總參謀長、聯合作戰訓練部主任等職。
姚進(1918— )
原名俊。江蘇金壇人。中共官員。
姚進於1938年加入新四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姚進歷任新四軍蘇皖支隊指導員、師衛生部黨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團政委等職。姚進參加了蘇北、魯南、淮海、渡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姚進歷任軍幹部管理部副部長、空軍師政委、軍政治部副主任、財政部税務總局政治部主任、財政部政治部副主任、副部長、顧問等職。
姚宗(1918— )
浙江樂清人。天主教人士。
姚宗早年畢業於保羅神哲學院。1944年晋昇爲天主教神父。姚宗後赴羅馬多默斯大學繼續研究哲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回國後,姚宗從事傳教工作,並執教於輔仁大學。
1952年,姚宗去臺灣,創立天主教堂於基隆市雲源巷。又在基隆市創辦聖心高級工商學校。姚宗曾被羅馬教皇保羅六世任命爲蒙席(榮譽主教)。
姚國水(1918— )
湖南醴陵人。地球學科學家。
1949年, 姚國水畢業於浙江大學地理係。1961年赴美國斯坦福大學留學。
姚國水曆任臺灣文化大學地理係及研究所教授、地理係主任、臺灣師範大學地理係教授等職。
其主要著作有《歷代地方行政區域研究》、《我國 與鄰接國家疆界問題之研究》、《中印疆界問題研究》、《中國地理》、《人文地理》、《政治地理》等。譯著有《亞洲地理》、《臺灣寶島》、《中國之文化(地理及地圖學史兩章)》等。
姚堅(1918— )
别名美群、美玉。廣東揭陽人。女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姚堅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肆業於廣西桂林美專,後於廣西師範美術係研究班畢業。歷任閩粤贛邊縱隊政治部工作團宣傳部長、潮汕軍分區文工團指導員兼戲劇主任、雲南人民出版社美術編輯室副主任等職。姚堅擅長中國畫。作品有《梅花》、《春回大地》等。
姚少滄(1918— )
筆名滄江。江蘇南京人。攝影家。
姚少滄於1934年開始從事攝影工作。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爲中國國民黨員。
1949年,姚少滄參加革命。1962年在武漢展覽館從事攝影工作。1980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湖北分會。1983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1987年加入中國老年攝影協會,同年舉辦“姚少滄從影50年藝術攝影回顧展”。
姚少滄的作品《金秋》、《征途》分别獲湖北省職工影展一等奬和三等奬。還有《大江東去》、《松柏不畏寒》等。
姚少滄發表論文主要有《愛克泰彩色攝影》、《彩色教學經驗談》等數篇。
姚力(1918— )
江蘇海門(今啓東市)人。中共官員。
姚力出生在一個家道中落的農家。在他剛懂事的少年,4年間母親、父親、和三姐相繼病故。經親友相助得以繼續求學。1937年,姚力以優秀的成績中學畢業,適逢上海“8·13”淞滬抗戰發生。姚力在啓東家鄉組織成立抗日遊擊隊。歷任中隊政治督導員、中隊長。1939年,參加了中國共産黨。
1940年,歷任任新四軍挺進縱隊第5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民運副部長兼警衛團政治處主任。1945年,高郵戰役前,任團政委,1948年調任人民解放軍35軍105師政治部主任。
1947年,姚力率部在魯南參加攻打國民黨的機械化“快速縱隊”的戰鬥,參加著名的萊蕪戰役。5月在殲滅蔣軍王牌師張靈甫的孟良崮戰役中,姚力的36團與兄弟部隊形成强勁的包圍圈,參加進攻,終將蔣軍頭號王牌軍74師3萬人馬全殲。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杰被擊斃。
1947年的確山戰鬥中,姚力接替前綫陣亡的副團長顧柏指揮戰鬥。後調任35軍105師政治部主任。
1950年,在杭州改做地方工作,擔任市公安局長、副市長、政務院警衛處長、國務院總理辦公室秘書等職。
1952年調到北京擔任政務院警衛處處長,負責黨内外的國家副主席、副總理、政協副主席及各部部長的安全警衛工作,以及政務院機關的警衛工作。
1953年底,姚力調到總理辦公室任綜合組組長。先後擔任華東政法學院黨委書記、上海市高教局長、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部副部長兼華東師大黨委書記、上海市革委文教辦公室負責人等職。1973年至1982年,他又回到國務院,擔任科教組負責人,恢復教育部後,他是教育部周榮鑫部長的助手。後調任浙江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顧問,1986年離休。
姚國棟(1919— )
原名木貞,筆名秋鴻。湖南新晃人。侗族。詩人。
姚國棟爲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湖南分會會員,湖南詩詞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1956年作品《毛主席!侗家怎能不敬愛您》,被收入當年中國作家協會編選的《詩選》詩集内;散文《春暖侗鄉》1983年被中央電視臺,報刊采用,受到省民委,電視廳奬勵,被收入選集内;《新晃侗族生活習俗鎖談》1985年獲文藝創作評奬三等奬;詩集《點降唇·養蠶女》收入《當代中國詩詞精選》詩集内;《牧鴨》,《山寨夕唱》編選入《當代園田詞選》專集;《初相會》等被編入《當代愛情詩詞選》。
主要著作有《侗鄉詩鈔》,《秋鴻詩集》等詩詞集。
姚漢源(1919— )
山東鉅野人。科技史學家。
姚漢源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1937年至1943年任清華大學,重慶大學助教。1944年至1945年任四川大學講師。1946年至1949年爲交通部公路總局技士、信江農業專科學院副教授。1950年至1952年爲南昌農專教授,農田水利科主任兼校務委員會主任。1952年至1963年爲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1963年至1982年爲北京水電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副院長。1982年後任水利科學院教授。
姚漢源主要研究中國水利史。1982年後主持中國水利研究會。曾被評爲武漢水利學院優秀教師,並數次獲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論文一等奬、二等奬、水利部論文二等奬。
姚漢源主要著作有《中國水利史綱要》,並有水利史論文數十篇。
姚奔(1919— )
原名姚正基。吉林省扶餘人。作家。
姚奔1939年開始寫詩,曾就讀於重慶北碚復旦大學新聞係,參加創辦詩墾地社,編輯《詩墾地叢刊》、《國民日報》副刊《詩墾地》。姚奔大學畢業後,任過重慶英文報《自由西報》助編。1946年加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 新中國成立後, 姚奔曾任《收穫》、《上海文學》、《萌芽》等雜誌編輯。1958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1976年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工作,參加《英漢大詞典》的編寫工作。
主要作品有抒情詩集《給愛花者》、《痛苦的十字》、《好人的歌》等,譯作《拜倫愛情詩選》等。
姚更生(1919— )
名文斐,號石林。浙江上虞人。書法家。
姚更生1946年參加“龍淵印社”。擅長書法,尤善治印。爲中國書法家協會浙江分會會員。姚更生的作品已流傳日本、臺灣等。
姚更生著作有《石林印存》、《百壽印譜》,另輯有《任天印遺》、《争鳴印選》,《石林印藪》。作品編入《浙江篆刻選》、《杭州篆刻》(杭州十四位老篆刻家作品專輯),多次參加省市書法篆刻展並在多種報刊發表。
姚更生論文有《薪火東南一派傳—憶龍淵印社》、《關於一段史實的更正》等。
姚舜(1919—)
别號兆廷。浙江餘姚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舜於中央軍校第三分校第十六期第一總隊政治科畢業。後於武漢大學法律係、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政治係畢業,獲政治學碩士學位。姚舜於臺灣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四期、圓山軍官訓練團黨政軍聯戰研究班第一期結業。
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姚舜任國防部“戡建”大隊第二隊隊長、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中校組長、主任秘書。
姚舜於1949年去臺灣,任“國防部青年救國團”組長、主任、少將專員、國民黨臺灣省黨部青年運動委員、設計委員,兼任秘書、總幹事。1965年退役,任教育部青年輔導委員會委員、秘書長、主任委員。姚舜於1987年退休,任行政院顧問。併當選國民黨第十三届中央評議委員。1989年當選立法院立法委員。
姚舜著有《民法概要》等。
姚淇清(1919—)
字祖澤。臺灣人。國民政府宫員。
姚淇清曾爲法學教授。
姚正歧(1920— )
筆名碧羸。北京市通縣人。攝影家。
1950年,姚正歧在新聞攝影局製作科工作。後在北京崇文光照相基層任職,爲特級暗室師。姚正歧曾任北京攝影暗室技術研究會理事長、人像攝影研究會理事。同年加入北京攝影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和老年攝影學會。
姚正歧曾於1950年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抗美援朝》、《新華社記者首次進入聯合國》等大型圖片攝製工作。
其攝影作品《幸福的童年》獲1958年北京市攝影比賽第一名。此外,還有多幅作品參賽參展並獲奬多項 。姚正歧著有《暗室技術法1000例》等。
姚炳炎(1921—1983)
浙江杭州人。古琴家。
姚炳炎於1942年起在杭州師從浙派古琴家徐元白學琴。1949年定居上海,後致力於琴學理論和打譜的整理研究。1982年爲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客席教師。
姚炳炎的演奏風格穩健,恬淡、含蓄。其善彈《高山》、《瀟湘水雲》等曲。打譜近五十餘首,如《幽蘭》、《廣陵散》、《鳥夜啼》、《酒狂》、《華胥引》等,有的還灌録唱片。
姚炳炎著有論文《發掘<孤館遇仙>的感受和設想》及《琴曲鈎沉鳥夜啼》等。
姚廣(1921— )
山西昔陽人。中共官員。
姚廣於1937年參加昔陽抗日遊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中共涉縣區委書記、林縣縣委書記、中共晋翼魯豫中央局、中共中央華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等職。
1952年後,姚廣歷任華北行政委員會農林水利局副局長、湖北省外事處處長、外交部西歐司副司長、駐波蘭大使館參贊、外交部第二亞洲司、歐美司司長、駐波蘭、加拿大、墨西哥、埃及大使、駐法國大使兼駐吉布提大使、外交部副部長、顧問等職。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員、第七届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姚溱(1921—1966)
曾用名姚静,筆名秦上校、丁静。江蘇南通人。中共官員。
姚溱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新華通訊社華中總分社二分社社長、華中總分社副編輯主任。1945年後,姚溱在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參加領導工作,並在《上海同報》、《時代日報》、《文萃》、《展望》等上海進步刊物上撰寫時事分析,軍事評論和政治性論文。
新中國成立後, 姚溱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副科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處長、副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處長、副部長等職。曾任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副會長、第三届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副秘書長。
姚發業(1921— )
祖籍安微安慶,生於北京。回族。教授。
姚發業於194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先在華東農村幹部學校任教員。1952年支援邊疆,在新疆八一農學院任教四十餘年。歷任講師、教授、動物醫學係藥理學與毒理學教研室主任,兼任獸藥廠廠長,新疆醫學院藥理係碩士生答辯委員會主任等職。是世界灾害與急救學會會員、中國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研究會理事、新疆獸藥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新疆畜牧獸醫協會常務理事。爲九三學社成員。
姚發業主要從事獸藥、農藥與食品的毒理的研究。曾承擔國家與自治區多項課題。對黄腐酸鈉藥理作用作過系統研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自然灾害,原材料緊缺的情况下,其研究利用代用原料“土法生産克遼林”獲得成功,此項成果在全新疆推廣,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姚發業於1978年獲新疆自治區重大科技發明奬。“菜籽餅餵家禽的毒性試驗”的研究獲國家三等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姚發業先後主持研究課題近二十項,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在國内外發表論文數十篇。
1989年9月,姚發業曾應邀赴香港出席世界灾害與急救學會第六届學術討論會,並宣讀論文。
姚慶渭(1921— )
江蘇常熟人。研究員。林學家。
1942年,姚慶渭於中央大學森林係畢業,曾任浙江省建設協會農林組技正、上海格致中學教師。
新中國成立後, 姚慶渭歷任南京林業學校教務主任、南京林學院副教授、林業部中等專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等職。
姚慶謂對我國九十三種二百七十屬落葉林木的冬態進行了觀察研究,提出了分科分屬的依據,並研究了樹木營養器官分類,珍稀樹種及種子分類。
姚慶謂主編有《樹木學》,著《落葉樹木冬態分類》等。發表有《營養器官維管系統在樹林分類上的應用》、《樹木的冬態》、《鬆科條屬種子的研究》等論文數篇。
姚遠方(1922— )
福建福州人。記者。作家。
姚遠方於1938年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9年進入魯藝學習。1942年後從事部隊新聞工作。其曾任晋冀軍區《子弟兵報》記者、編委。
解放後,姚遠方歷任《華北解放軍報》社長兼總編輯、新華社華北軍區分社副社長、《解放軍報》總編室主任、正軍級(少將)副社長、社長。曾任北京文學會顧問、首都新文學會顧問、常務理事。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姚遠方採寫的許多戰地通訊都很著名,如白求恩、柯棣華的報導,民兵英雄李勇、李殿水的報導、砲擊金門的報導、西沙群島、老山前綫的報導等等。《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裏?》一文獲首都新聞報導一等奬(1981年),姚遠方的通訊報告集《將軍與孤女》在中國和日本同時出版(1982年)。
姚桐斌(1922—1968)
江蘇無錫人。科學家。
姚桐斌是中國航天材料工藝技術領域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焊接專家。中國科學界的”兩彈一星”功臣。
姚桐斌1945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礦冶係。曾任國民政府經濟部礦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後赴英國留學進修,1952年獲英國伯明翰大學冶金學博士學位。後任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助教。
姚桐斌於1958年回國,歷任航天部北京材料工藝研究所所長、北京鋼鐵學院兼職教授等職。
姚桐斌在航天材料性能,工藝理論,焊接冶金過程和焊接料制備等方面的研究中,皆取得了重要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發明奬及多項奬。後獲“兩彈一星”功勛奬章。
姚拓(1922— )
本名姚天平。又名姚匡、張兆、魯莊、魯文。河南鞏縣人。作家。書法家。
姚天平中學畢業後,於陝西漢中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步兵科第十七期畢業,後任少尉排長、中尉連長。在赴雲南參加遠征軍滇西反攻戰役中負傷,後任國民東北戰區司令部少校團副。
姚拓曾任《中國學生週報》主編,《大學生活》社長、主編等職。
1950年移居香港,從事小説、散文及劇本創作。小説已結集出版有《二表哥》、《五裏凹之花》、《彎彎的岸壁》《姚拓小説選》等;散文有《美麗的童年》、《墻頭上的小紅花》;劇本有《姚拓戲劇選》1、2集。
1957年,姚拓移居馬來西亞。歷任《學生週報》、《蕉風月刊》主編,社長三十餘年。姚拓歷任馬來西亞友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及馬來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編輯職。馬來西亞華文中小學的教科書,多由其公司編纂出版。
寫作之餘,姚拓酷愛書法,其與友人發起組成了馬來西亞藝術協會,並擔任顧問。其書法作品曾代表馬來西亞參加第四、五、六届國際書法聯展,亞運會紀念國際書法聯展以及第一届國際書法交流大展等。
姚一葦(1922—1997)
江西南昌人。中國戲劇家。文藝理論家。
1945年,姚一葦畢業於厦門大學,翌年赴臺灣任職於銀行。曾任臺灣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主任委員。其劇作有《來自鳳凰鎮的人》(1963年)等十餘部。《輾玉觀音》(1967年)曾獲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最佳編劇金鼎奬。《紅鼻子》(1969年)曾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日本齒輪座劇團演出。
姚一葦勇於探索,追求融匯中西戲劇精髓的藝術表現。其作品清新獨特,意藴深廣。
後任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國立藝術學院教授。劇作有《佐伯桃》、《訪客》等並著有《美的範疇論》等。
姚新根(1922— )
上海人。 潜水專家。
姚新根1937年進上海船廠當潜水員。
新中國成立後,姚新根歷任浙江黄壇口水電工程處潜水隊隊長、新安江水電工程局副局長、浙江省總工會副主席等職。195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1951年起,姚新根先後參加黄壇口、上饒、新安江、富春江等水電工程建設。其曾創造水下鑽孔爆破、木籠圍堰多工作面沉放等施工方法。1959年, 姚新根獲全國先進生産者稱號。
姚樹基(1922— )
字治基。江蘇無錫人。國民政府官員。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姚樹基赴四川安成高中求學。1943年畢業於鄉達學院水利科,繼入重慶市工務局計劃處任職。
1944年從軍,分派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繼任《青年戰士報》業務股股長。抗戰勝利結束後,調任國防部政工局。1947年調青島第十一綏靖區司令部秘書兼海軍軍官學校物理教官。1948年調南京任《中國時報》經理,並籌辦上海真理報。
1949年,姚樹基去臺灣,1950年轉任教職。1956年轉入“行政院國軍退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歷任技士、科長、副處長、處長等職。
姚普祥(1922— )
福建莆田人。經濟及數據研究員。
1950年,姚普祥畢業於福建農學院農業經濟專業。曾任職於東北人民政府農林部,歷任沈陽農業大學經濟係教授、遼寧省統計學會理事、遼寧省數量經濟學會理事、沈陽社會科學聯合會常務委員、沈陽統計學會副理長等職。
姚普祥長期從事農業經濟及其數學模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後致力於遼寧農業生産結構數量模型的研究。
主要論文有《關於提高農業生産經濟效益的問題》等。
姚蘋生(1922— )
北京人。畫家。
1942年,姚蘋生於北京京華美術學院國畫係畢業,曾任包頭市國營木器廠工藝美術設計師。姚蘋生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内蒙古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姚蘋生擅長小寫意花鳥。其作品《龜壽圖》(中國畫)1985年入選《中國現代著名書畫展》在日本東京展出,獲榮譽證書。主要作品還有《新篁》(中國畫,參加全國著名書畫展),樹皮畫《長城日出》、《長城春曉》。出口家俱木鑲嵌《紅樓夢》設計五鬥櫃。
姚祖烈(1922— )
出生於福建晋江。華僑。實業家。
1934年,姚祖烈跟隨長兄姚乃昆移居菲律賓。1936年回國入泉州培元中學就讀。1938年重回菲律賓,入菲律賓大學求學。第二次世界日軍侵佔菲律賓期間,姚祖烈開辦藥房,後與兄姚乃昆合營聯合藥廠,逐漸致富。與兄分家後,姚祖烈繼續擴大聯合藥廠成爲有限公司。
1953年,姚祖烈創辦聯合制藥試驗所,成爲菲律賓最大的制藥公司。姚祖烈還兼營進出口貿易公司,在全球各地設有商業貿易分機構,後又經營房地産業。
姚祖烈曾積極支持馬科斯競選總統,後擔任馬科斯總統經濟顧問。歷任聯合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爲菲律賓石油發展公司負責人。姚祖烈極少參加菲律賓華僑社會的公開活動,不擔任菲律賓華僑社團職務。
姚栗園(1922— )
雲南人。納西族。畫家。
姚栗園擅長中國畫。其曾於雲南省麗江師範專科學校任職。爲中國美術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
姚思誠(1923— )
陝西省涇陽縣人。演員、導演。
姚思誠1940年入中國電影制片廠當練習演員,曾在多部影片中擔任角色。1942年插班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表演藝術,兩年後畢業留校,任校友劇團演員。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姚思誠曾在四川、南京及臺北等地演出,演出《清宫外史》、《萬尼亞舅舅》、《桃花扇》、《小人物狂想曲》、《續弦夫人》、《文天祥》等劇目均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 1949年,姚思誠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爲第三十五軍文工團演員。 1950年到華東海軍文工團,1953年到海政話劇團,在話劇《夜店》、《保爾·柯察金》、《甲午海戰》、《海防綫上》、《生命的呼唤,》、《於無聲處》、《霓虹燈下的哨兵》等,歌劇《白毛女》等二十多個劇目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姚思誠導演和合導的話劇《甲午海戰》、《海防綫上》、《山是青青花是紅》, 歌劇《戰鬥》、《海港》、《幸福山》等三十多個劇目, 在電視連續劇《鄭和下西洋》中扮演老國公,在該劇團曾任藝術組組長、藝委會總幹事等職。
姚伶(1923— )
陝西合陽人。戲劇家。
1938年,姚伶到延安參加邊區民群劇團。歷任音樂幹事、劇音科副科長、第一野戰軍政治文工團隊長、指導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陝西戲曲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秦腔二團副團長、演員訓練班主任等職。
1954年,姚伶到西北藝術專科學校音樂係學習作曲兩年。1956年任陝西省火綫文工團團長。1958年入中國音樂家協會,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陝西省政協第四届、第五届委員。
姚伶曾參加秦腔,眉户現代戲《窮人恨》、《樑秋燕》,秦腔歷史劇《游西湖》、《竇娥冤》、《謝瑶環》等二十餘本戲曲音樂設計、配曲、作曲等工作。其整理記録《秦腔音樂》、《眉户音樂》、《新疆民歌》等已出版。
姚經才(1923— )
江蘇常州人。攝影家。
1938年,姚經才進入中國上海照相館當學徒。1942年起獨立經營照相業。
新中國成立後,姚經才歷任上海照相業工會副主席、中國照相館經理、中國文聯第四届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和第四届常務理事。
1979年,姚經才被授予特級人像攝影技師稱號。1978年後,連續三次被評爲北京市勞動模範。1979年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爲全國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國政協委員。
姚經才拍攝的人像照片有《周恩來總理像》、《鐵人王進喜》、《坦克兵戰士》等經典圖片。撰有論文《燈光人像攝影》等。
姚蒸民(1923— )
四川威遠人。教授。
姚蒸民畢業於中央大學政治係及國民黨政治大學。歷任臺灣逢甲工商文化學院副教授、臺灣中央大學教授、臺灣中國文化學院、淡江文理學院、臺灣東吴大學教授等職。曾任國民政府考試委員會第七届考試委員。
姚蒸民主要著作有《蒸民詩存》、《鶴軒詞》、《諸子治術發凡》、《韓非子通論》、《法家哲學》等。
姚念貽(1923—1959)
北京人。女配音演員。
姚念貽於燕京大學社會係畢業。1949年任上海電影廠翻譯片組配音演員,曾爲我國第一部譯制蘇聯影片《團的兒子》女主角配音。
1957年,姚念貽進入上海電影譯制廠任配音演員。其先後爲《鄉村女教師》、《奥賽羅》、《紅與黑》、《匹克威克先生傳》《希望之路》、《科倫上尉》等三十餘部影片的女主角和重要角色配音。
姚冷(1923— )
筆名戈茫、歐夫、夏緑蒂等。江西南昌人。回族。作家。
姚冷中學讀書時發表《白沙鄉》、《砲火》等作品。1942參加浙江、福建等省戲劇團體,演出抗日救亡戲劇,並導演話劇《天羅地網》、《復活》等。1945年創作話劇《海之戀》、《卡秋莎》。抗戰勝利結束後,姚冷發表短篇小説《國治元雄》、《我進過集中營》等。1946進臺北《大明晚報》工作并兼任《中外時報》記者。1947年回南昌從事新聞工作。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姚冷曾任國防文工團編導、創作員等。
姚冷主要作品有話劇《他們爲祖國而戰》、《白石岩》、《地下湖》,小説《摩雅傣》、《帶警犬的帕把》,電影文學劇本《邊寨烽火》(與林予合作)等。
姚炳華(1923— )
祖籍福建福州,出生於馬來西亞沙撈越。馬來西亞政府高級官員。
姚炳華爲基督教徒,父親爲衛裏公會牧師。姚炳華中學畢業後,進入古晋市聖湯姆斯英文學校學習,獲英國劍橋文憑。1940年起在民政機構任職。1951年至1960年任沙撈越最高理事會助理秘書。
姚炳華曾赴英國讀書,學習法律。回國後任沙撈越古晋市市長。1965年任沙撈越第一省駐紮官。1975年任第二省駐紮官。1978年任沙撈越地方政府常駐秘書。1981年起任詩巫市議會主席,市長等職。
姚史如(1923— )
居住臺灣。
姚史如爲高級機電工程師。
姚鶴年(1923— )
字宗唐。居臺灣。教授。
姚鶴年曆任臺灣農林廳主任,秘書等職。
姚見(1924—)
曾用筆名石、姚力、硯笠。河北樂亭人。作家。
1945年,姚見曾任北安省(黑龍江)軍區文工團(兆麟文工團)團員(編劇)。1947年,起,歷任哈爾濱市影聯主任、哈爾濱中蘇友好協會副部長、東北中蘇友好協會宣傳科科長等職。1954年調任中蘇友好協會聯絡副主任。1964年, 姚見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一部負責蘇聯東歐工作。1974年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副所長、全國外國文學學會秘書長等職。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姚見的主要作品有《一面鏡子》(劇本,合作)、《體驗派的藝術經驗》(文藝評論)、《從文學角度看我國文化交流》(論文)等。
姚明(1924—)
曾用名,國芳。北京人。女兒童婦女教育者。
1942年,姚明離京赴晋察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同年在晋東南抗戰建國學院學習。後赴延安,在延安社會科學院學習,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1943年至1944年, 姚明參加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組織的魯藝工作團下鄉演出,加入中國共産黨。
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姚明曾任解放軍第一家屬學校教務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後, 姚明歷任西北財經學院中隊長、四川成都市婦聯組訓科科長、西南婦聯保育科科長、全國婦聯女幹部學校教研室主任、全國婦聯宣教部宣傳科科長、書記處辦公室負責人、兒童工作部副部長、代理部長等職,爲北京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姚明於1985年離休。曾任《當代中國婦女》卷副主編。
姚明(1924— )
山東濟南人。女記者。文學工作者。
1943年,姚明開始參加革命工作,在山東《大衆日報》聯通科任内勤記者。曾兩次被黨組織派往北平,濟南做青年學生的動員工作,並帶回一批學生參加革命。1944年,姚明到山東臨沂新區做群衆工作,194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姚明先後在《山東文化》、新華社華東總分社、《濟南新民主報》、《解放日報》、《青島日報》、《青島工人報》、《北京日報》等新聞單位當過記者和編輯。先後發表過《李秀蘭》、《同心結》等短篇小説。姚明歷任北京興華染織廠、北京樂器總廠黨委書記、全國總工會《宣傳通報》主編、北京市新華書店黨委書記兼總經理等職。
姚明於1982年退居二綫,曾任《老人天地》雜誌主編。
姚晶(1924— )
江蘇南通人。特級教師。
姚晶1945年於江蘇大學土木係畢業。194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上海華東模範中學數學教師、教導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姚晶歷任上海復興中學數學教師、教導主任、校長、特級教師。姚晶堅持數學教學和教材的改革,參加審編上海市高中三年制數學教材。
1960年,姚晶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姚晶著有《三角函數》等。
姚根福(1924— )
上海人。高級工程師。
姚根福1945年於上海華强工業專科學校畢業。
新中國成立後,姚根福歷任上海打撈局、廣州打撈局工程師、交通部救助打撈公司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其先後研製成功水底攻泥器、水下測度儀、打撈浮筒充氣分配器、打撈浮筒安全拖攬攀等救撈設備。
姚根福撰有《船艦出淺方法及計算》、《船艦在不同航速時拖力的速算法》等論文。
姚漢光(1924— )
黑龍江哈爾濱人。指揮家。作曲家。
1948年,姚漢光任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音樂係教員。新中國成立後,姚漢光先後任職於天津第一文工團、中南文工團、中國人民藝術劇院、武漢市歌舞劇院。歷任創作組組長、樂隊隊長、院長等職。姚漢光爲前任湖北省武漢市歌劇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武漢市音樂協會顧問、市名老藝術家聯誼會會員。
姚漢光曾指揮演出過《白毛女》、《五朵紅雲》等歌劇、舞劇。在武漢演出大型歌劇《東方紅》時任總指揮。姚漢光曾隨中國藝術團赴澳大利亞、新西蘭、柬埔寨、朝鮮、日本等國家訪問演出,任指揮。
姚漢光著有《二胡基礎教程》等,編輯出版有《百出崑曲,折子戲唱段》等。
姚儀(1925— )
筆名頌美。浙江人。畫家。
姚儀1947年於江蘇丹陽美術專科學校肄業,後任江西星子縣黄梅戲劇團舞臺美術設計,爲中國當代農民書畫研究會顧問、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江西分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
姚儀擅長雕塑、油畫,主要作品有《八仙過海》(泥朔)、《猫喜蝶》(浮雕)參加1985年全國工藝美展;主要作品還有《廬山仙遊》(烯浮雕壁畫)、《三看御妹》(舞臺美術設計)等。
姚堯生(1924— )
曾用名姚生。浙江蕭山人。攝影家。
姚堯生1940年開始從事攝影工作,1962年在北京市股務學校任教。1980年任北京市攝影暗室研究會理事,先後加入北京市攝影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
姚堯生主要作品《注目》、《欣喜》、《神采奕奕》入選第一届、第二届全國人像展;《練》入選1981年“首都人民生活”展。
姚堯生著有《照相藝術》(合著),論文主要有《感光材料》、《放大照片的正確暴光》等。
姚向黎(1925— )
又名姚品蘭。原籍山東掖縣,生於沈陽。女演員。
“九。一八”事變後,姚向黎舉家遷往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姚向黎父親爲愛國將領,後被軍閥盛世才殺害。
1939年,姚向黎在新疆女子學院附中讀書時,參加過學生話劇演出活動。1944年加入新疆共産主義同盟,爲營救被盛世才逮捕的中共黨員做過大量工作。1945年赴東北解放區。1949年步入影壇,先後在長春電影制片廠及北京電影制片廠任演員。
姚向黎形象秀麗,表演檏實。因其連續在影片《無形的戰綫》中飾女特務崔國芳、《民主青年進行曲》中飾演愛國學生宋蓓華、《新兒女英雄傳》中飾農村婦女楊小梅而蜚聲影壇。
1954年,姚向黎隨中國電影代表團赴東歐訪問時,曾參加周恩來總理在日内瓦與卓别林的會晤。同年,姚向黎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幹部培訓班。1956年調中央實驗話劇院任演員。姚向黎曾出色地在話劇《小市民》中飾心態怪异的老處女達吉亞娜,在《暴風驟雨》中飾潑辣的地主婆大棗核,在《大雷雨》中飾追求自由光明的少婦卡杰琳娜,在電影《烈火中永生》飾李竹青,在《殘雪》中飾老幹部杜征遠。
姚向黎表演細膩、真實、具有鮮明的個性。年過花甲後致力於培養青年演員,在中央戲劇學院少年班、銀河少年藝術團任表演教師。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姚思源(1925— )
河北省淶源人。音樂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姚思源於194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樂係,師從老志誠、許勇三、錢仁康等。姚思源先後在育華女、匯文中、北京師範進修學院、北京師範學院、首都師範大學音樂係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爲北京文聯理事,北京音樂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姚思源於1991年離休。
姚思源在數十年實踐與研究中提出了“音樂教育要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教育理念,被廣泛認同。1996年姚思源提出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課程建設的改革,得到了音樂教育界響應。其主持的《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和《北京音樂志》等是音樂界的重要成果。姚思源的《論音樂教育》等是公認爲音樂教育的優秀論著。主要著作有《姚思源音樂作品選集》、《論音樂教育》、《論音樂與音樂教育》、《兒童歌曲鋼琴伴奏一百零九首》等。
姚峻(1925— )
奉天安東(今遼寧丹東)人。高級工程師。
姚峻1948年畢業於上海中法大學藥科。新中國成立後,姚峻歷任天津瀛西藥廠副廠長、天津東方化工廠副廠長、總工程師、天津市化學工業公司副經理、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
後來, 姚峻任天津市副市長、工農黨第九届中央副主席。1988年工農黨第九、十届中央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姚雪森(1925— )
河北易縣人。中共將領。
姚雪森1938年參加八路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晋察冀軍區連指導員、營指導員。第十九兵團營長、師作戰科副科長。
姚雪森參加了百團大戰、平津、太原、蘭州等戰役。1952年,姚雪森於海軍航空學校畢業。後任海軍航空兵團長。1955年參加解放江山島戰鬥。
姚雪森歷任海軍航空兵師長、海軍航隊航空兵參謀、海軍第二航空學校校長、海軍航空兵部副司令員等職。
姚雪森曾獲三級獨立勛章、三級解放勛章。
姚勒瓦斯漢(1925— )
新疆疏附人。維吾爾族。曲藝、喜劇演員。導演。
姚勒瓦斯漢自幼好學文藝,善於歌舞。新中國成立後,姚勒瓦斯漢任喀什地區民族文工團演員、新繮歌劇團演員、喀什文工團導演,演員。爲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二届、第三届理事。
姚勒瓦斯漢創作並演出了許多新節目。其表演真實生動,富有幽默感,能演多種曲藝節目。
1953年, 姚勒瓦斯漢曾隨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演出多種曲目。姚勒瓦斯漢創作表演的曲藝,喜劇節目超過一百個。代表作有《美麗的祖國地大物博》、《大家都來講衛生》等。
姚永欽(1925— )
上海人。中共官員。
姚永欽十五歲時白天當學徒,夜晚就讀於中華職業學校。參加過學聯領導的抗日救亡等活動。
1941年冬太平洋戰争爆發後,姚永欽經地下黨組織介紹赴蘇中參加新四軍六師十八旅五十二團(即沙家浜部隊)。在部隊中歷任戰士、班長、文書、文化教員、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等職。姚永欽參加過反掃盪、反清鄉、三垛伏擊戰、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魯西南、豫東、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各種戰役戰鬥數十次、負傷四次,爲一等革命殘疾軍人。
新中國成立後, 姚永欽赴上海市軍管會市公安局工作,曾在中共水上區委、交通運輸局、海洋地質局、住宅建設集團總公司任秘書、科長、組織部長、黨委書記等職。 姚永欽爲中共上海市第一届、第五届代表大會代表、市第八届人代會代表。1980年第四期中央黨校學習。後任中房上海公司董事會長、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六師蘇南分會第二會長。
姚孝遂(1926—1996)
湖北武漢人。現代語言學家。
姚孝遂於1946—1950年就讀於華中大學中國語文學係。1957-1961年就讀於吉林大學甲骨文,金文專業(研究生),師從省吾先生,畢業後留校吉林大學任教。
姚孝遂曾任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歷任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分委員會主席、校學術委員兼歷史科組組長等職;爲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第一、第二届委員。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姚孝遂獲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學者稱號。
姚孝遂於1961年走上學術研究的道路之後,選擇了以甲骨文、金文資料論证古史爲主攻方向。其於1985年出版了《小屯南地甲骨考釋》這部四十萬字專著。此後至1987年不到三年的時間裏,由其主編完成了《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兩部巨著 。書中藴含大量的科研新成果和獨到見解,並不僅僅是可供檢索的工具書而已 。1994年由其組織完成《甲骨文考釋類編》(即《甲骨文字詰林》)這項浩大工程。於1974年開始立項,整整二十二個年頭,經歷了許多艱辛和周折,終於付梓。
甲骨文的整理研究,姚孝遂計劃共有四個系列。完成的《總集》、《類纂》,《詰林》是前三個系列。最後一個系列爲《甲骨刻辭大係》正在進行之中,姚孝遂先生不幸謝世,給學界留下了深深的惋惜和遺憾。
姚澄(1926— )
江蘇江陰人。女錫劇表演藝術家。
姚澄自幼隨父學藝,十二歲時拜師顧傢生,進顧家班學習錫劇。滿師後在蘇州、上海、崑山等地演出。姚澄因演技出色,被同行稱爲錫劇界的“小輩英雄”之一。
姚澄於1949年參加蘇南文協文工團,1951年到蘇南文協所屬的先聲實驗錫劇團(江蘇劇團的前身)任演員,195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其擅長青衣、花旦,并兼做小生。姚澄較成功地朔造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梁山伯,《孟麗君》中的孟麗君,《庵堂認母》中的王志貞,《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雙珠鳳》中的文必正,《江姐》中的江姐,《走上新路》中的李瑞珍等形象。其主演的《走上新路》獲1954年華東戲曲會演獲演員一等奬。《紅樓夢》獲江蘇省1955年第一届戲曲會演演員一等奬。
姚澄於1950年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全國群英會。1979年出席了全國第四届文代會,姚澄爲江蘇省第二、三、五届人大代表,第四届政協委員,是中國文聯委員、中國劇協理事。姚澄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錫劇團副團長等職。
姚澄表演的《庵堂認母》、《雙珠鳳〉》分别拍成戲曲藝術片和大型彩色戲曲故事片。
姚朋(1926— )
居住於臺灣。小説家。翻譯家。
姚朋曾在國民政府任職,初爲國民政府新聞工作者。
姚修仁(1926— )
山東蓬萊人。女科學工作者。
姚修仁1951年於輔仁大學化學係畢業,在地質礦産部測試所任副研究員。姚修仁從事分析化學工作三十餘年,對極譜分析有很深的造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姚修仁參與創建了地質系統第一個極譜分析實驗室,對改造岩礦極譜分析技術有重要作用。六十年代初,姚修仁首次發現了鉑族元素極譜催化波,解决了國家急需鉑族元素的需要。七十年代之後,其又找到了稀土,鈾、釷等20多種元素的催化波。姚修仁已經研究成功的“鉑族元素催化極譜分析”,“稀土元素等極譜催化波分析”等成果,在地學研究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
姚修仁與高小霞爲主研究的“鉑族元素極譜催化波”,於1982年獲全國科學大會自然科學奬。姚修仁曾考察食道癌高發區,從醫學地質角度研究高發區病因。先後爲日壇醫院、河北醫學科學院、北京中醫學院等單位傳授微量元素分析技術,共同研究微量元素與某些疾病的關係。姚修仁與河北省醫學科學分院合作進行的“食道賁門癌環境地學病因的初步研究”、“中藥薑石礦物成分及化學成分的研究”,榮獲河北省乙等奬,並受到了國際學術界關注。
姚修仁歷任全國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會副理事長、地礦部試測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學位委員會委員。
姚逸仙(1926— )
福建福州人。女教育工作者。
姚逸仙1950年畢業於福建省教育學院。後曾在小學任教,1959年調福州第十八中學任物理教師,兼班主任。
姚逸仙在任班主任工作中,形成獨特的轉化差班差生的教育方法:1.揚起理想的風帆;2.播下愛的種子;3.努力發現閃光點;4.動之以情,曉之以禮;5.循循善誘,不怕反復。
姚逸仙被評爲全國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全國優秀班主任,省、市勞動模範,省、市建設精神文明積極分子。
姚文緒(1926— )
奉天(今遼寧)復縣人。中共高級官員。
姚文緒194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青年團澄海縣委書記、中共惠陽縣工業部副部長、縣委副書記,龍門縣、東莞縣委書記,惠陽、佛山地委書記,佛山行署專員,中共湛江地委書記,中共海南行政區委書記等職。
1988年起, 姚文緒擔任海南省委副書記,同年當選爲海南省第一届政協主席。姚文緒爲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届全國政協委員。
姚焕廷(1926— )
江蘇宜興人。會計學專家。
1951年,姚焕廷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財務管理係。1955年中國人民大學財政係會計專業研究生肆業。歷任上海財經大學會計係教授、財務會計教研室主任、全國商業財務會計研究會理事等職。
姚焕廷曾執教於復旦大學經濟係。長期從事會計學的教學及研究工作,後致力於財務會計理論和會計制度設計等專題研究。
姚焕廷主要著作有《商業會計學》《會計基礎知識》、《會計詞典》(合作),《會計學原理》(合作)等。主要論文有《集體經濟中農産品成本核算的幾個問題》、《對會計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要求》等。
姚永福(1926— )
上海人。電影化裝師。
姚永福1946年入上海崑崙影業公司學習化裝。後擔任《萬家燈火》、《新閨怨》、《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多部電影的化裝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姚永福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化裝師。曾擔任《鷄毛信》、《海魂》、《摩雅泰》、《阿詩瑪》,以及戲曲《紅樓夢》、《尤三姐》等十多部影片的化裝工作。
姚顯廷(1927— )
筆名風雲子,字龍石。黑龍江阿城人。書法家。
姚顯廷先後於無錫書法藝術學校函授部研究班結業。歷任哈爾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哈爾濱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協會哈爾濱分會副會長,哈爾濱民間藝術家協會顧問,哈爾濱中山書畫社副社長,中國淮海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哈爾濱詩詞協會理事,哈爾濱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哈爾濱《冰城楹聯》報主編等職。
姚顯廷的書法作品在東北、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金秋書畫”、“冰雪節”、“龍濱杯”等老年書畫展覽中入選並獲奬;詩詞作品在《詩林》等和地方報刊發表;楹聯作品於慶祝建國四十週年全國百副佳聯征選中獲二等奬。
姚顯廷編著有《當代冰城楹聯作品集》。
姚昭華(1927— )
又名鐵漢,别號唐山人,筆名雲錦。浙江臨安人。書法家。
姚昭華曾任中國現代青年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爲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
姚昭華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各種書法大賽,兩度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參加全國書壇群英碑書展兩届均獲三等奬。曾赴日本東京展出,由中日文化交流協會頒發榮譽證書。作品輯入《中國硬筆書法精華大展書友名録》,《北疆硬筆書法精品大觀》等專集内。
姚月蔭(1927— )
江蘇南京人。女畫家。
姚月蔭1948年於正則藝術專科學校肄業,後任淵聲巷小學教師,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
姚月蔭擅長國畫創作。作品《紅旗水泥廠》參加全國婦女書畫展;主要作品有《紅綢舞》、《夏日》、《晨曦待渡》、《童心母愛》等。
姚得民(1927— )
筆名澤生。河南人。畫家。
1949年,姚得民於河南大學畢業。後任徐州礦務局第一中學校長,徐州國畫院兼職畫師等職。爲中國美術(煤礦)研究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
姚得民擅長國畫,主要作品有《運河兩岸花果香》、《勝似春光》等。
姚壯(1927— )
江蘇常州人。法學家。
姚壯1953年於中國人民大學外交係國際法研究生畢業。1981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姚壯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姚壯爲外交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教授,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經濟仲裁委員會委員。
姚壯曾任《法學詞典》常務編委,《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國際經濟法分支副主編。
其主要著作有《國際私法基礎》(合作),《國際私法》(合作)等。主要論文有《論國際私法的對象和規範》、《試論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調整對象的區分問題》等。
姚楚錚(1927— )
浙江紹興人。教授。
1953年,姚楚錚於浙江大學醫學院醫療係畢業。1982年赴澳大利亞國立醫學研究所進修免疫學。1983年回國,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北京免疫學會常務理事。
姚楚錚主要研究抗感染免疫。首先用免疫學的方法區分埃爾托霍亂弧菌的流行株和非流行株,研究流行性腦膜炎球菌等單克隆體,已應用於這些傳染病的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其還建立對流行性出血熱毒病感冒且能發病致死的實驗動物模型。參與研究抗鈎端螺旋體口服新藥,獲1980年國家科學委頒發的發明三等奬。
姚楚錚參與撰寫《免疫學基礎》、《醫學細胞》等。翻譯《傳染與免疫問題》等七部,發表論文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熱發病機理的實驗研究》等三十六篇。
姚以恩(1928— )
筆名吕寰、曉雲。江蘇省鎮江人。翻譯家。
姚以恩從小愛好文藝,深受“五·四”新文學及外國文學名著的熏陶。早年就讀於上海震旦大學附屬揚州震旦中學。1950年,姚以恩畢業於華東革大俄語專業(上海外語學院前身),即留校任教並參加翻譯教材的編輯工作。1950年加入翻譯工作者協會。,姚以恩曾負責編輯《文匯報》俄語週刊,《上海外國語學院季刊》及《外語教學與翻譯》等刊物。50年代後期及60年代初期,參加《俄漢詞典》(商務印書館1977年出版)的編撰工作,1976年以後一直擔任《列寧全集》及有關列寧文獻的譯校,定稿工作。任上海外國語學院俄語系副研究員。
其主要譯著有《高年級學生》(合譯 光明書局 1952年出版 曾被列入中央推薦書目,先後出版八次),肖洛姆—阿萊漢姆《莫吐兒》( 1982年被列入《外國兒童文學叢書》、《好朋友的故事》、《蘇拉巴蒂》等。
此外,姚以恩還負責譯校了《列寧家書集》、《列寧親屬書信集》、《列寧年譜》等書;並撰有譯學論文發表在有關刊物上。
姚毅剛(1928— )
江蘇蘇州人。畫家。
1952年,姚毅剛畢業於江蘇文化教育學院,後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
姚毅剛擅繪畫,尤長素描。主要作品有《中山衛士肖像》(油畫)、《半身肖像》(素描)、《女人體》(素描)等。
姚毅剛著有《關於高師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幾個問題》等。
姚子範(1929— )
湖南省醴陵人。經濟思想史專家。
1954年,姚子範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係。後長期從事經濟教學工作。姚子範曾任北京師範學院經濟係副教授,政治經濟教研室主任,學報總編輯等職。
1986年, 姚子範調任民盟工作。曾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宣傳部副部長,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北京社會研究所副所長,中華外國經濟學院研究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姚子範主要研究領域爲西方經濟思想及當代西方經濟學。代表作《西歐中古的經濟思想》、《西方經濟學者評亞當·斯密和<富國論>》、《論新制度學派》等。姚子範曾參加十多部著作的編寫工作,其中有《外國經濟思想史講座》、《外國經濟思想史新編》、《政治經濟學史綱要》等都是較有影響的著作。姚子範還主編多卷本參考書《外國經濟學家評傳》,在國外發表評價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文章二十多篇。
姚錫華(1929— )
江蘇南京人。報刊活動家。
姚錫華於1946年起從事新聞工作,曾任《中華少年》雜誌編輯。1949年任《中國青年》雜誌編輯。1953—1958年任“馬克思列寧學院”助教、講師。1958—1965年任《紅旗》雜誌編輯、歷史組副組長。
1965年,姚錫華主持《羊城晚報》的理論宣傳。1969—1981年在廣東省文化部門任職,1982年任《光明日報》副總編,1987—1989年,姚錫華任該報總編輯。
姚楨時(1929— )
筆名葉舟,别署牧石蠻翁。遼寧莊河人。書法家。
1945年,姚楨時畢業於沈陽機械學校。1947年入伍,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團、師、軍,大軍區參謀、科長、處長、軍分區參謀長等職。姚楨時酷愛篆刻藝術,一貫致力於書法的學習與研究。是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所研究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老幹部書畫研究會,協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湖南省軍分區老戰士書畫協會副主席。
姚楨時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發表作品,在全國數家報刊發表書法、篆刻作品千餘件,數十件作品在全國,全軍參展參賽並獲奬。有的作品被博物館、美術館收藏,或編入書畫專集,或入選國家碑林。
姚惠連(1929— )
號子季。浙江永嘉人。女書畫家。
姚惠連自幼喜好書法,後改學習中國畫。在歷任中、小學教師數十年當中,姚惠連在業餘之時致力於書畫藝術的創造和提高。
1990年, 姚惠連在臺灣藝術館舉辦個人書畫展,獲各界好評。1991年獲浙江省書法家協會聯誼報創作奬。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國際書畫展並多次獲奬。有的作品輯入多種專集、畫册,並爲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姚鼎生(1929— )
筆名鄉村、江漢、石工。福建閩清人。作家。
姚鼎生早期任家鄉農會籌備會文書、山村小學教師,後任《福建文藝》等刊編輯、福建文聯創作員等職。姚鼎生從事文學創作多年,短篇小説《評産》、《高小畢業》,中篇小説《殘燭》等獲省文學奬。已出版有多部作品,主要有《百萬富翁總管》(短篇小説)、《土地詩篇》(長篇小説)、《黄毛丫頭》,以及紀實文學《鐵骨錚錚》等。
姚樹人(1929— )
河北霸縣人。化學家。中共高級將領。海軍少將。
1950年,姚樹人於北洋大學化工係畢業,同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60年, 姚樹人於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姚樹人歷任教授、第二軍校燃料教研室主任、海軍工程學院研究部副部長、副院長、院長等職。
姚樹人長期致力於高分子化學的教學和研究。1954年研製成功海水消鹽劑。1958年率課題組在國内首先研製成功液體火箭燃料。1985年指導研製成功乳膠IPN阻尼材料、寬温域阻尼材料。
1988年,姚樹人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軍衔。
姚賢良(1929— )
江蘇常熟人。科學研究員。
1953年,姚賢良於沈陽農學院土壤和農業化學係畢業。1960年於蘇聯科學院BB道庫哈耶夫土壤所研究生畢業。
姚賢良主要從事土壤物理學研究。其對中國紅土壤和水稻土結構的形成及其肥力意義作了較系統的研究。闡明瞭土壤培肥必須考慮改善土壤結構的觀點,在土壤顆粒組成分析方面,指出了石灰性土壤在加入化學分散劑時必須同時進行糊狀研磨的物理分散,否則效果不佳。
姚賢良撰寫的《土壤物理學》獲中國科學院1988年科技進步二等奬。此外,姚賢良還分别參與或作爲主持者之一參加了《中國土壤》專著撰寫。參加研究耕作制對土壤肥力的影響課題及完成太湖地區高産土壤的培育和合理施肥等任務,分别獲1987年全國科技大會奬、1986年中國科學院技術進步一等奬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奬。
姚賢良著有《土壤物理學》(合著)等,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要有《不同利用下紅土壤結構的形成》、《關於集約農作制下的土壤結構問題》等。
姚學誠(1929— )
曾用名木昆、雪澄、泳智。安徽桐城人。作曲家。
姚學誠出身於文學世家。父母早逝,自幼隨叔父學習小提琴、吉他。後於南開大學就讀。1947年,姚學誠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入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隨即入空軍政治文工團創作組。1953年至1958年,姚學誠在上海音樂學院作曲係學習。四十多年,創作的作品逾百餘件。
姚學誠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師級離休幹部,曾任中國人民空軍政治文工團創作組副組長、津港合資音像有限公司駐天津辦事處主任。
姚學誠曾爲臺灣詩人席慕容製作專輯盒帶創作《戲子》、《惑》等歌曲。同時,在爲民歌歌手周燕靈策劃的專輯盒帶中編選了部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歌曲,其主要作品有大型歌舞《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中的《大渡河》、《遊擊隊》、《松花江》等舞蹈音樂;大型歌舞音樂《長山火海》(合作)、《井崗山的道路》(合作)、《空中之花》;歌曲《機場的黄昏》、《鄉村,我的母親》、《臺灣愛河的歌》等。姚學誠發表論文主要有《學習長征歷史,繼承紅軍傳統》、《聽歌劇<琴蕭月>主題歌<彩雲歸>》等。
姚保瑢(1929—)
又名姚。江蘇吴縣人,生於北京。書法家。
姚保瑢幼年受家庭熏陶,喜習書畫,篆刻。於1949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美術工藝係學習油畫。1955年,姚保瑢畢業後從事美術和書法教學工作。姚保瑢歷任遼寧書法家協會會員、理事、朝陽市師範專科學校教授。
姚保瑢書法初學“二王”,又學顔真卿、李邕、趙孟頫諸家,後研習北碑,其尤擅楷、隸書,所作秀勁流便,着力於繼承傳統。姚保瑢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各種大型展出及省書法作品展覽並獲奬。
姚南星(1929— )
湖南望城人。畫家。
姚南星曾任湖南省長沙市紡織研究室主任。爲湖南工藝美術民間學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分會會員。
姚南星擅長繪畫,尤其長於工藝美術。主要作品有《讓爸爸找竅門》(油畫)、《獨花居士》(漫畫)、《雷鋒的故事》(水印木刻)、《馬王堆》(壁掛,仿古裝飭設計)、《韶山紀念品美術設計匯編》等。
姚克敏(1929— )
浙江鄞縣人。教授。
1952年,姚克敏於上海滬江大學化學係畢業。1958年赴蘇聯莫斯科蘇聯科學院地球與分析化學研究所研究生院留學。1962年歸國工作。1985年, 姚克敏赴美國佛羅裏達州立大學化學係進修。次年回國,任浙江大學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姚克敏長期從事科研與教學。其所進行“稀土與苯甲酰三氧丙酮螯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首創性成果。姚克敏參加“核燃料鈾萃取簡化流程”、“無機液體激光顯微光譜儀的研究”分别獲1987年全國科學大會奬。姚克敏研製“連續波可調諧染料激光器”獲吉林省1981年科技成果二等奬。
姚克敏在國内,國際發表論文五十餘篇。
姚進壽(1929— )
山東萊州人。攝影家。
姚進壽於1943年開始從事攝影工作。1968年在黑龍江展覽館工作。後加入黑龍江新聞攝影協會。1978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黑龍江分會。
主要作品《晚歸》入選黑龍江第十二届影展;《狩獵》入選黑龍江1984年美術、書法、攝影展;《林海雪原》、《集材》、《林區小景》等作品曾入選黑龍江影展。
姚泰煌(1929— )
曾用名姚泰凰。四川納溪人。女攝影家。
姚泰煌1952年參加工作。曾任《四川婦女》雜誌社記者,陝西新聞圖片社製作組組長、記者。歷任四川省攝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陝西分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新聞攝影學會理事,陝西省攝影實驗室副研究員,陝西老年攝影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婦女攝影學會會長。1986年加入中國老年攝影學會。爲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姚泰煌於1964年組織舉辦爲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禄”影展。
主要作品《老人》獲1981年陝西省攝影優秀奬。《童年》、《農民女畫家》等多幅作品入選各類展集、展賽,有的作品並獲奬。
姚泰煌編有《四川婦女》(畫册)。
姚敏夫(1929— )
吉林長春人。攝影家。
姚敏夫曾參加抗美援朝戰争。1961年哈爾濱師範大學畢業。1978年在哈爾濱師範大學電教中心任職,任副主任、副教授。擔任攝影教學工作,講授《攝影概論》、《彩色攝影藝術》、《暗室工藝》等課程。
姚敏夫1982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黑龍江分會,任理事,1987年加入哈爾濱攝影家協會並任副主席,1988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爲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姚敏夫主要作品《冰塔變奏曲》等入選1987年東北影展。有多幅作品入選各類影展並獲奬。
姚敏夫著有《實用攝影講座》等。
姚穆(1930— )
化學纖維學家。紡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姚穆1952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紡織係。歷任陝西工業大學講師,西北輕工學院講師、副教授,西北紡織工學院教授,紡織係主任、院長。西安工程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等職。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届學科評組成員。陝西省紡織工程學位第五届副理事長。
姚穆提出了基於中國人體皮膚神經系統特點,綜合反映皮膚感覺生理、心理、物理、工程學科的着裝舒適性模型。和透過織物的能量流與物質流的接觸界面阻抗理論,奠定了功能服裝研製的理論基礎。還開展了純化纖維仿真理論和工程技術研究。研製了新型化纖多异多重復合變形長絲—“軍港綸”及其加工技術,産品用於解放軍等部門制服及民用服裝。姚穆研製紡織測試儀器十六種,其起草多項國家標準及軍用標準。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奬一等奬、三等奬各一項、省部級奬多項。爲1986年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獲人民教師奬章。
姚穆出版著作十八部,主編有《紡織材料學》、《毛纖維材料學》等,發表科學論文百餘篇。
姚穆於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姚中晋(1930— )
號林泉野人。山東文登人。作家。
姚中青年時即在《黑龍江日報》、《詩刊》、《少年文藝》、《科學普及》、《地球知識》、《植物》等雜誌報刊上發表詩歌、通訊、散文及科普雜談三百餘篇(首)。歷任黑龍江饒河縣誌辦公室主任兼主編,副編審。爲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史志協會理事,當代黑龍江史學會理事,江南詩詞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姚中先後出版有《原始森林的植樹者》、《東大山傳》(合著)、《烏蘇裏江放歌》、《翡翠洲詩鈔》(合著)等。撰寫有《饒河縣誌》。有數篇論文獲省優秀論文奬。
姚國華(1930— )
筆名谷化。浙江蕭山人。電影評論家。
姚國華1961年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其長期從事電影文學劇本編寫工作,先後編輯完成的電影文學劇本有《北國南江》、《祖國啊!母親》、《從奴隸到將軍》、《南昌起義》等十餘部。
姚國華歷任上海電影評論會理事,上海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報刊協會理事。上海電影藝術研究所所長,《電影新作》雜誌主編等職。爲上海作家協會會員。
姚國華主要著述有《李白研究》(合作)、《上海電影四十年》(編委)等。
在古典文學研究和電影理論方面的論文,主要有《中國特色:傳統與創新》、《關於情節片的斷想》等。
姚光明(1930— )
上海人。科技發明者。
姚光明在長期安裝毛織機的實踐中,研製發明瞭“簡易機械振動測定器”,並獲國家發明專利。
該測定器能精確地測出毛織機大墻板上十二個等級的振動大小,經試測數萬次未發現錯誤。可防止超振動對機械的破壞,延長機器壽命,降低機料損耗,提高産品質量,爲廠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1986年獲“火星杯”發明創作競賽三等奬。1989年參加上海發明博覽會。
姚光明編著了《測振器誕生記》、《6401楊辣子藥》二書。“6401楊辣子藥”是其父姚壽民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研製的一種活療關節炎和胃病的昆蟲藥,具有很高的免疫功能和營養素,療效顯著。
姚雲(1930— )
江蘇蘇州人。高級記者。
姚雲於1949年畢業於上海東吴大學法律係。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姚雲歷任新華通訊社國際新聞編輯部編輯、組長,新華社開羅分社,巴黎分社首席記者,新華社國際部副主任、總編室副總編等職。姚雲主編有《蘇美兩霸對中東的争奪》,合著有《西歐剪影》等。
姚朝(1930— )
别名朝章。廣東增城人。揚琴演奏家。
姚朝出身於音樂世家,自幼隨父學習揚琴、打擊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即任粤劇樂師。
新中國成立後, 姚朝相繼任職於廣州曲樂大隊、廣州粤劇工作團、廣東粤劇學校、華南歌舞團(今廣東省歌舞劇院)等單位,任揚琴獨奏演員。
1957年,姚朝隨中國青年藝術團赴蘇聯莫斯科參加第六届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民樂比賽,其演奏(合奏)潮州音樂《抛網捕點》、《粉蝶採花》獲金奬。並爲表演藝術家紅綫女擔任《荔枝頌》、《昭君出塞》等曲目伴奏,獲金奬。
姚朝多次參加“羊城音樂花會”省港澳廣東音樂邀請賽,羊城國際廣東音樂節等大型演出活動,或參演或擔任評委。並多次隨團赴國内、國外巡逥演出。其衆多演奏曲目由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録制有多種個人獨奏專輯唱片、盒帶。
姚朝爲國家二級演員,廣東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顧問,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
姚朝發表有《漫話揚琴》、《我的藝術生涯》等專題文章。
姚來信(1930— )
歌唱家。
姚來信於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原昆明軍區國防歌舞團歌隊演員、副隊長。
姚天沐(1929— )
福建蒲田人。畫家。
1951年,姚天沐考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美術部繪畫係,1955年畢業後分配到山西工作。曾任美術編輯、美工室創作員等。姚天沐歷任山西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創作幹部,歷任秘書長、美術創作組組長等職務。爲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山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省文聯主席團委員。
姚天沐擅長中國畫,版畫,年畫,一直致力於多項美術創作。作品年畫《群英赴會》(合作)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版畫《滿院春光》參加在香港舉辦的中國新興版畫50年展、《黄河岸》參加在日本舉辦的第七回國際木版畫展, 有數十件作品參加全國大型展覽。代表作品還有《棗林深》等。由天津藝術博物館、人民大會堂等單位收藏陳列。
姚光友(1930—)
原名竈友、筆名姚静。安徽歙縣人。畫家。
1958年,姚光友於安徽師範學院藝術科畢業,後任安徽歙縣北岸中學教師。爲中國美術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
姚光友擅長版畫,主要作品有《爲鋼而戰》、《小南海》、《魯迅》等。
姚保琮(1930— )
江蘇省蘇州人。教授。
1956年,姚保琮於西北大學西語系畢業。1979年赴聯邦德國歌德學院參加語言進修與國情考察。1984年, 姚保琮赴民主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考察德語語言科學各學科的教育情况。
1985年回國,姚保琮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工作,從事德語教學和研究。
姚保琮編著有《大學德語》等,發表論文主要有《漢德語言之共同點》等。
姚立人(1930— )
江蘇興化人。教授。
1953年,姚立人於廣州中山醫學院病理高師班畢業。1981年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兒科係免疫生物研究室作訪問學者,從事腦腫瘤轉移研究。1983年回國,任安徽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副所長。
姚立人致力於腫瘤免疫研究。其建立了幾種腫瘤轉移模型,研究了免疫細胞對腫瘤轉移的影響和幾種免疫調節劑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姚立人爲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全國病理生理學會免疫專業委員會主任,安徽病理生理學會理事長。
姚立人所著的《免疫學基礎與臨床》(合著)獲1988年國家教委會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奬。姚立人在國内、國際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姚亞萍(1930— )
筆名亞兵、猛進。安徽繁昌人。攝影家。
姚亞萍1949年參加工作,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争。歷任解放軍某部政治處副主任、宣傳處副處長,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兼《小蜜蜂》雜誌主編,湖南出版社副總編兼《湖南畫報》主編、主任記者等職。
姚亞萍曾榮立三等功兩次,當選中國攝影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代表,歷任中國攝影家協會陝西分會理事,湖南分會理事。曾任第四届理事, 爲中國攝影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南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曾任中南五省影展評委等。
姚亞萍主要作品《飲馬灕江邊》、《野炊》入選1961年全軍影展獲優秀奬;《奇峰之下魚水情》入選1964年全軍影展獲優秀奬;《惠安女》入選上海首届國際展。其有多幅作品入選各類大型展賽並獲奬多項。
編著有《湖南》(畫册)、《三湘覽勝叢書》等。論文有《攝影如何表現人物》等。
姚洪章(1930— )
山東省榮成縣(今榮成市)人。中共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洪章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入伍後一直從事軍事通訊工作,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部電臺臺長、解放軍某樞紐部副主任、通信處副處長,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解放軍總參謀部四部副部長等職。
姚洪章先後榮立三等功6次,受嘉奬2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衔。
姚撼岳(1931— )
北京人。京劇表演藝術家。
姚撼岳曾就讀於北京鷹揚戲劇學校。始從師常鳴貴、馮英焕學習京劇净行,後又拜王奎昇爲師,並成爲裘盛戎的弟子,藝術水平大有提高。姚撼岳爲國家一級演員。
姚撼岳代表劇目有《鍘判官》、《砸鸞駕·遇皇后·打龍袍》等。
姚開泰(1931— )
出生於四川,原籍江蘇崑山。病理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開泰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係。後在湖南醫學院工作。1983年,姚開泰赴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做實驗研究員、教授。
姚開泰歷任湖南醫學院腫瘤研究室副教授、教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湖南醫科大學教授,腫瘤研究所所長等職。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姚開泰首次在國際上證實了亞硝胺類化學致癌物對鼻咽上皮有一定的親合性。八十年代發現二亞硝基哌嗪有親大鼠鼻咽上皮性,引起大鼠鼻咽上皮之DNA損傷。姚開泰建立了穩定的人胚鼻咽上皮細胞培養方法,成功地用八亞硝基哌嗪誘發了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細胞的惡性轉化。首次建成了有EB病莓(Epstein Barr Virus)潜伏感染的人鼻咽癌上皮細胞株,並對細胞株的EB病毒基因組織進行研究。發現其與B-95-8和P3H-R-1兩株標準的EBV株不同,爲NPG與EPV病毒的關係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揭示了鼻咽癌發病的分子機制。
姚開泰於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巧雲(1931— )
筆名姚巧。祖籍江蘇無錫,生於上海。女畫家。
姚巧雲1947年在張充仁畫室求藝,195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並留校任教,任浙江美術學院油畫係副教授,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淅江省分會會員、杭州市科普美術創作協會副理事長。
姚巧雲長期從事基礎課教學兼連環畫、素描、油畫、水粉創作。畫風秀雅,筆法細膩。主要作品有連環畫《祝福》(與永祥、洪仁合作)入選1973年全國連環畫中國畫展覽會、《民兵》(素描)、《女人體》(素描,三幅)、《印度舞女》(石膏素描)、《壯族婦女》(水粉畫),《宋慶齡》(油畫)等。
姚耕雲(1931—1988)
曾用名姚根榮。上海人。畫家。
姚耕雲1950入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就讀,195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繪畫係,1955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56年進入上海中國畫院進修,拜師陸儼少,學藝大有長進。姚耕雲歷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副主任、副教授、西泠畫院特邀畫師等。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
姚耕雲擅長山水畫,畫風穩健,深厚清麗,筆法細緻,清新不俗,氣勢跌宕。1980年, 姚耕雲以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團長的身份訪問中非四國,並舉辦個人畫展覽。1984年赴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覽。作品《富春江上》由中國畫研究所收藏,《歸來》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收藏,其與方增先盧坤峰合作《毛竹豐收》,由中國美術館收藏。還有多幅作品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等單位收藏或被單幅出版。此外,還有代表作《雁蕩秋色》、《青城叠翠》、《山陰道上》、《幽谷吐翠》等。著有《山水畫譜》等。
姚誠(1931— )
安徽樅陽人。經濟理論學家。
1955年,姚誠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係經濟專業,1961年於中國人民大學《資本論》研究班畢業。
姚誠歷任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經濟係教授。中國勞動學會理事,江蘇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江蘇省勞動學會副會長等職。
姚誠長期從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商品經濟、價值規律和按勞分配理論等教學與研究工作。姚誠後致力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的專題研究。
姚誠其主要著有《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合作)、《社會主義市場的系統分析》(合作)等。主要論文有《關於資産階級法權問題》、《社會主義物質利益關係》等。
姚家熹(1931— )
上海人。教授。
1956年,姚家熹於東北林學院森林工業係研究生畢業。1967年赴蘇聯中央木材水運研究院實習。
1959年回國,任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姚家熹爲中國森林學會森林採運學會副理事長,第一届林業部森林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姚家熹主要研究木材過壩技術和水運機械化。姚家熹曾負責研究“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木排通過航運建築物運行水阻力試驗研究”。主持木材水運機械化政策的研究。
姚家熹著有《木材水運及作業機械化》(合編)、《木材水運及機械設備與過壩設施圖册》、《木材水運》等,發表論文《試論木材水運的發展問題》等。
姚龍(1931— )
廣西南寧人。教授。
1955年,姚龍於廣西醫學院畢。1984年赴美國紐約州玉布法羅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呼吸中心進修。1985年回國後,在廣西醫學院兒科工作。姚龍爲中華醫學會廣西分會兒科學會副主任。
姚龍主要從事兒科教學,臨床及科學研究,其在肺炎患兒微循環及血氣關係的研究中取得成果,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奬。
姚龍發表論文主要有《養陰清肺湯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實驗與臨床研究》等十餘篇。
姚禄安(1931— )
浙江鄞縣人。教授。
1954年,姚禄安於中國藥科大學畢業。1959年赴蘇聯科學院電化學研究所,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研究。1963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武漢大學環境科學係副教授。
姚禄安長期從事燃料電池、空氣電池、無氧電鍍、金屬腐蝕與防護等研究。其在有機電化學,合金陽極溶解,緩蝕劑作用,電化學測試技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創建,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曾獲數項奬。
姚禄安在國内外發表論文及學術報告五十餘篇。
姚南(1931— )
上海人。教授。
1953年,姚南於大連工學院機械係畢業。1988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合作研究异型曲面的CAD/CAM。次年回國,在大連理工大學任教。姚南主要研究精密復雜曲面加工原理,技術及其CAD/CAM。研究成果獲兩項中國發明專利。“滚刀齒形鏟磨原理的研究及其應用”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奬:“凹形曲面金剛石砂軟的直綫修形法”獲第三届全國發明展覽會銅奬。其他應用成果獲三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奬,五項市級科技進步奬。
姚雨霖(1931— )
遼寧沈陽人。教授。
1955年, 姚雨霖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給水排水專業研究生畢業。1960年赴蘇聯莫斯科古比雪夫建築工程學院,從事工業廢水研究。1964年獲科學技術博士學位。同年歸國,在重慶建築工程學院任教。姚雨霖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理事、過濾技術研究會理事。
姚雨霖長期致力於人工輕質濾料過濾技術與理論研究。其負責“人工輕質新型陶粒過濾技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奬。主持多項研究獲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奬,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姚雨霖獲1986年建設部,全國城鄉基建系統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