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地理出路何在?
1972年文化大革命進入後期,中央提出了抓革命、促生産、復課鬧革命的號召。工廠相繼恢復生産,地理系1972年水文水資源專業、氣象專業招了第一届工農兵學員,1973—1976年繼續招工農兵學員直至1977招本科生。而經濟地理專業在這幾年却在探索專業出路何在?向什麽方向發展?過去被人們稱爲經濟地理培養出來的學生是萬金油幹部,什麽都懂些,但什麽都不精的幹部,畢業生都分配不出去了。當時經濟地理的負責人曹廷藩帶領部分專業老師走出去,進行調查研究,先後到東莞、湛江、上海、南京、北京、武漢等地調查,尋找專業出路。後來得知,國務院建設部規劃司負責人表示,城市規劃需要經濟地理專業畢業生,這個消息給經濟地理專業老師巨大鼓舞,而且爲經濟地理學發展指明瞭方向。1973年許學强出席建設部在石家莊召開的城市規劃人才培養會議。經濟地理在城市規劃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部分老師參與編制湛江市總體規劃,取得初步經驗,並决定1974年辦城市規劃進修班。
二、三届城市規劃進修班學員基本狀况
城市規劃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當時的廣東省建委倫處長及中大校長黄焕秋都到場講了話,勉勵大家努力學習,將來成爲國家優秀的規劃人才。
1974年經濟地理專業招收第一届城市規劃進修班,學員21人;1975年第二届,學員19人;1976年第三届,學員25人,合計65人,其中男60人,女5人。90%以上爲黨團員。年齡30—35歲占多數。他們來自城建、規劃、建築、園林及其他部門,有一定工作經驗及專業知識。來源地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學員居多。可稱爲來自五湖四海,爲了一個共同的目的,渴望學習,追求知識。他們説:我們要把被文化大革命躭擱的補回來。
這三届學員共同的特點是:學習非常認真,刻苦鑽研,學員之間互相幫助。他們深深感到單位挑選自己到中大來學習是一生的光榮,一定要珍惜,也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對得起單位的培養。
他們的政治素質較高,對老師很尊重,在課堂上是師生,課後師生如同朋友,互相交談,感到很親切,有什麽問題他們很樂意向老師請教,從他們身上老師們感到有一股力量,就是一定要盡全力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他們。培養他們成爲城市規劃的優秀人才,爲國家作出貢獻。
三、制定了周密的教學計劃,編寫城市規劃教材
經濟地理辦城市規劃是歷史上第一次,教研室的領導認真研究城市規劃需要經濟地理方面那些基本知識,上些什麽課才合適。經過教研室領導及老師們共同討論,確定了課程如下:
專業課共有12門:①城市規劃原理,②城市的起源與發展,③城市自然條件,④城市工業規劃,⑤城市交通道路規劃,⑥城市居住區規劃,⑦城市給排水規劃,⑧城市竪向規劃,⑨城市環境保護規劃,⑩城市郊區規劃,B11城市園林緑化規劃,B12建築與製圖。其中城市給排水規劃、城市竪向規劃及城市園林緑化規劃分别請廣東省建築設計院及廣州市園林局工程師來上課,其餘課程由經濟地理教研室老師們擔任。
公共課:數學、政治、體育課安排的時數很少,主要爲他們打基礎,這三門課請其他系老師承擔。
專業基礎課:地質與地貌、氣象與氣候、水文與水資源、測量與製圖,課時不多,由地理系其他專業老師來上課,對他們增加這四方面的知識很有幫助。上述這些課程的安排是正確的,三個進修班結業時,我們召開了座談會,他們在會上表示,我們安排這些課程對他們有用,回原單位工作很有幫助。陳佩玲同學説:她回原單位後,在中大一年所學知識都用上了,還感覺不够用。
四、生産實習及外出考察
在學校學到的城市規劃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把學到的理論用於城市規劃實踐,學到的理論才能鞏固。爲此我們安排了生産實習和外出城市考察,現分别將三個班的生産實習與考察分述如下:
1974年第一届城市規劃進修班1975年7—9月安排到廣東韶關市做城市總體規劃,由許學强老師領隊,21名同學及7—8位老師參加,兩個月完成總體規劃任務及編寫規劃説明書和規劃圖紙交給他們。韶關市有關領導及部門負責人一致認爲韶關市總體規劃完成的很出色,很有水平,對他們今後城市發展指出方向。感謝我們爲他們做了這麽好的規劃。
當時正是7—8月份,天氣很熱,在70年代,還没有空調和風扇的情况下,老師和同學們忍着酷熱的天氣,不叫苦和累,盡最大努力做好規劃,勝利完成了這項任務。
回到學校後,又上了部分課,10至11月外出參觀學習。先後到上海、青島、淄博、勝利油田、濟南、鄭州、洛陽、十堰市、沙市、長沙等十個城市參觀學習。所到之外,都受到熱情接待,詳細介紹他們城市規劃情况,收穫很大,對上述10個城市有了大致的瞭解。學員們説:對我們回去進行本單位城市規劃修編工作有很大啓發。
1975年第二届城市規劃進修班的生産實習於1976年7—9月安排到廣東陽春縣做春城鎮的總體規劃,由許學强老師帶隊,5—6名老師及19名同學參加,這次外出生産實習很艱苦,大家都帶蚊帳、席子、被子、水桶、衣服等行李去,到了那裏安排我們住在小學的課室裏(小學生放暑假)四張小桌子拼起來就是一張床,盡管條件差,同學們的熱情很高漲,安排好住的地方,隨即開展工作,同學們分成小組,分頭去做現狀調查。工作不久,臺風、暴雨襲擊春城鎮,後又傳出有地震,我們都不能住在室内了,搭帳篷住到室外草地上,地面上積水較深,走路很困難,工作室也搭在外面,同學們毫無怨言,繼續工作。一天晚上,女同學帳篷裏發現草地上有水蛇,都是驚慌地叫了起來,晚上不敢睡覺,男同學們趕來把草地上水蛇打死了,虚驚一場。1976年9月9日,從廣播裏聽到令人心碎的消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逝世的噩耗。許學强老師組織我們一起哀悼,用了一張桌子掛上毛主席像,師生們三鞠躬,然後圍遶桌子走了幾圈,師生們都流泪了,許老師要我們强忍悲痛,化悲痛爲力量,堅持把規劃任務完成好。我們一直在室外工作,住在帳蓬裏,師生門度過了難關。湛江市爲了培養規劃人才,組織十多人作爲培訓班和我們一起上課並編制規劃,總算勝利完成春城規劃任務。鎮的領導及有關部門對我們規劃給予高度的評價,我們心裏總算鬆了一口氣。這次的野外生産實習經歷了臺風、大暴雨、“地震”及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逝世,印象太深刻了,終身難忘。回來時師生們又是帶着一大包的行李返校。在當時的條件下,經濟困難只有艱苦奮鬥,克服一切困難,師生們團結一致才能完成任務,同時也結下了難忘的師生情。
回校後,學員們上了一個多月的課,師生們又去參觀了武漢、沙市、荆州、株洲、湘鄉、韶山、南京、無錫、上海,從上海回到廣州。
他們回到學校後,又接受廣州郊區竹料公社的任務,對公社中心區進行建築質量評估,並進行測量實習,另一部分學員們接受廣州規劃處任務,參加了前進路兩邊房屋調查和填圖。
一年的學習時間,安排得滿滿的,有時晚上還上課,從不浪費一天,他們感到十分充實,有的學員説:“如有機會我還想再來學習一次。”
76届的生産實習於1977年7—8月,安排到廣西北海市進行北海市總體規劃,由曾詳章帶隊,老師4—5人,同學25人。北海市領導很重視中大師生去北海搞規劃,安排住招待所或旅店,熱情接待我們。他們詳細介紹北海市情况,並派幹部協助我們的工作,總體規劃完成後,北海市領導及各部門有關負責人參加,聽取我們的匯報,給予很高的評價。然後由許學强帶隊再到懷化,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懷化總體規劃,當地評價也很高。
10月份回校後,安排去到外省各地參觀學習,由倪兆球老師帶隊去武漢、岳陽、沙市、荆州、十堰市,行程20天。特别到沙市、荆州、十堰市,由74届的師兄們介紹情况,介紹他們自己熟悉的城市更詳細。沙市吴運林、荆州李裕民、十堰市的胡全杰,非常熱情接待他們,倍感親切。
三個班的生産實習及到各地參觀學習,使他們開闊了眼界,掌握了城市規劃理論,又進行實踐操作演練,他們十分滿意老師們的精心安排,覺得在這一年裏學到很多知識,回到原單位一定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不辜負學校對他們的培養。
五、李力、陳佩玲在城市規劃領域做出突出成績
三個班的學員65人,他們結業後,回到工作崗位,都成爲單位的骨幹,有的走上領導崗位,個個都是好樣的,個個都是很棒的,在這裏不能一一介紹,選了其中兩位學員做簡要介紹。
李力,首届城市規劃進修班學員,1974年10月入學。1963年畢業於東北農學院土地規劃系,任職於河北邯鄲市規劃局規劃科工作。1974年單位選送她到中山大學學習,她珍惜這一年的學習機會,認爲來之不易,學習特别認真,刻苦,他們學的課程不少,和本科生相比不分上下,只是課時少些,另安排生産實踐及學習參觀。李力跟我説,“很高興到中大來學習,回去之後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負中大對自己的培養。”結業回單位後,領導交給她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立即辦兩年制“7·21”大學,任命李力爲校長,兼上課,采用中山大學城市規劃教材授課。因爲河北省太缺乏人才,她又親自領導辦城市規劃學習班,分别在石家莊、唐山、張家口三個地區以點帶教學模式,共辦了三期。她的學生遍及河北省各縣市,不少學生已擔任要職和高級工程師。李力爲河北省培養了一批規劃人才做出了貢獻。
1980年調到河北省建設局,任規劃室主任,當時河北省很重視小城市規劃,過去因小城市處於自發建設,布局很亂。李力開始小城市規劃研究,1981年在唐山地區舉辦縣城建設局長學習班,李力主講“小城市規劃編制辦法”,並參加組建河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任總規劃師,曾經編了數十個小城市規劃。
1987年李力又進行區域規劃研究,提出城市規劃應由區域規劃作支撑的觀點等,她的一些規劃理念獲專家一致好評。
1992年調到東莞建設規劃局工作,任東莞城建規劃院總規劃師,首先完成長安鎮總體規劃任務,獲廣東省優秀一等奬,並獲國家優秀作品二等奬。在以後年份裏,李力把東莞市部分的鎮都做了規劃,按規劃進行建設,這些鎮的面貌迅速得到改觀,爲東莞市城市規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2002年,李力退休後到浙江仍然承擔多項城市規劃任務。李力在城市規劃戰綫上奮鬥了四十年,完成項目負責210項,項目指導128項。在河北省及廣東東莞市已成爲一位有名氣的高級城市規劃師。
陳佩玲爲第二届城市規劃進修班學員,1975年10月入學,她説:“能够到中山大學學習感到十分榮幸。”她表示一定努力學好各門功課,她學習非常認真,刻苦,擔任班上副班長,熱心爲大家服務,結業後回佛山市工作,晋昇爲城市規劃師,佛山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副院長。
她在城市建設及規劃部門工作40年(含返聘4年),1976年在中大學習結業後,回到工作崗位,領導交給第一項工作,就是擔任佛山市城市總體規劃負責人之一,參與編制佛山市總體規劃工作。1980年獨立完成佛山市祖廟居住一小區規劃,一年後建成,這是佛山市解放以來第一個全面配套生活小區,獲得了廣東省優秀小區設計表揚奬。1988年獨立完成佛山市衛國路南居住小區規劃,獲佛山市優秀設計三等奬。1989年參與張槎鎮城鎮規劃,獲佛山市城鎮規劃展評一等奬。1992年獨立完成了佛山市同濟居住一區、居住二區詳細規劃,成爲城區中心美麗的住宅群體,受到各方的好評。1996年又參與佛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廣東省建委二等奬。1999年主持佛山鴻翔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投標,並獲中標,佛山市鴻景大厦建築設計投標也獲中標。2000年主持佛山市文化廣場規劃設計投標同獲招標三等奬,二十多年來總計獲省市優秀設計一、二、三等奬9項,個人奬5項,優秀論文奬3項。
除了參加規劃設計任務之外,陳佩玲還撰寫論文多篇,《佛山市區公共設施的合理布局》發表在《熱帶地理》,1992.2期;《佛山市城市緑化系統現狀調研的工作體會》發表在《中國園林》,1998.1期;《市場經濟與城市總體規劃》發表在《城市發展研究》,1998.3期等。這幾篇論文都具有一定的水平,看出陳佩玲寫作能力也很强。
此外,陳佩玲經常爲兄弟城市院校到佛山實習的學生講課,講城市規劃原理、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先後接待300餘人,深受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退休後,陳佩玲完成近3萬字的《佛山市規劃院大事記》,已經出版。
李力、陳佩玲兩位同學所取得的成績,爲中山大學地理系經濟地理争了光,我們真的爲他們高興。
六、幾點體會
1.中山大學地理系經濟地理辦城市規劃進修班,在全國經濟地理學界是首創。我們辦班的消息一經傳到全國,産生巨大反響。南京大學地理系、北京大學地理系及其他一些大學的地理系,也都紛紛表示支持,認爲經濟地理辦城市規劃進修班,是經濟地理的出路,是經濟地理專業發展的方向,南京大學、杭州大學地理系經濟地理專業,着手辦城市規劃進修班。同濟大學規劃專業老師也認爲他們搞城市總體規劃的確需要經濟地理方面的專業人才。這條路子我們是走對了,後來招本科生也證明瞭這點。
2.經濟地理專業辦城市規劃進修班也爲招城市規劃本科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三年裏,我們足迹全國23個城市(含四個規劃城市韶關、陽春、北海、懷化)調查每個城市規劃布局的不同特點,不同的作法,不同的發展思路,爲我們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經驗,提高了老師們的規劃水平,收穫實在太大了。
3.增進了師生感情。在四個城市搞規劃時,師生們同吃同住同工作,相處十分融洽,討論問題不分彼此,合作十分愉快。到各個城市參觀學習,師生們同乘一輛車,同坐火車,有説有笑。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大家用樂觀主義精神對待,感覺也很好。
總之,在這三年裏可以説是不平凡的三年,可圈可點。老師們、學員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取得不少經驗,積累不少資料,學到了過去從未學過的知識,來之不易啊,師生們將銘記在心。
(張桂霞系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副教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