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作者於1957年考進中山大學地理系經濟地理專業開始系統學習經濟地理學專業知識。那時系主任曹廷藩教授給我們講授《經濟地理學概論》,入門課,經過二年基礎課、專業課一系列課程學習之後他又給我們主講經濟地理學理論專題課,加深我們對經濟地理學基本理論問題的認識,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曹老是我國經濟地理學界較早接受馬克思主義並長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研究經濟地理學的著名學者之一,他在發給我們的《經濟地理學概論》(講義)中明確指出並深刻闡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經濟地理學的方法論基礎。”這算是我接受這方面專業教育的始點。1961年我服從祖國需要,畢業分配到祖國東北邊疆的黑龍江省經濟研究所工作,當時的所長馮蘭瑞教授(退休前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主義研究所所長)是1938年參加革命後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著名經濟學家,那時她要求研究所内凡不是經濟學專業畢業的研究人員組織起來成立學習小組(約10來個人),從頭開始系統學習馬克思經濟學基本著作《資本論》。在學習中我深深地被博大精深的《資本論》所吸引,真是對馬克思的《資本論》無限敬仰、無限敬佩;我就像海綿一樣從《資本論》中吸取知識、智慧和力量。經過十多年對馬列主義——系列經濟學著作和哲學著作的學習,使我打下了從事經濟學研究工作的一定基礎,同時也使我産生了一定要將《資本論》的理論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應用於經濟地理學研究的决心和信心。從此它就成爲我完成崗位工作任務後最主要的研究興趣和愛好,成爲我一生的追求,一生的事業,一生的夢想。正是這種人生追求和事業心使我渡過了人生路上種種艱難曲折和風風雨雨。
從1961年到改革開放前的17年中,由於頻繁的政治運動,以及在“左”傾錯誤思想影響下形成照搬照套的學風,我在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方面雖然寫過幾篇論文,但只能算作研究初期的習作,一種練習、一種鍛煉。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精神鼓舞下我寫了一篇探討生産配置規律方面的論文,參加粉碎“四人幫”後召開的全國第一次經濟地理學術討論會,引起曹廷藩教授的重視,他决定把我調回中山大學給他當助手(1980年4月到校),並擔負起地理系經濟地理學導論課的教學工作,協助曹老編寫《經濟地理學原理》(科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教材;是曹廷藩教授引導我走上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道路。在地理系工作的6年間,在完成系安排的教學任務和協助曹老工作之外,我先後完成6篇論文。可是,後來由於學術見解的分歧,1986年6月系領導和學校人事處把我調離地理系到校科研處做行政工作。由於我對這方面學術研究的興趣和追求,1987年5月我調到中大經濟系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崗位上。在比較自由寬鬆的學術氣氛中,我又繼續着對自己學術夢想的追求,在没有任何科研經費支持的條件下只好開始自選課題進行研究,直到1998年退休。退休後和退休前一樣,我都在不斷探討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應用於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問題研究。在這20年間我先後獨立完成和發表30篇論文, 主持了兩個小城鎮鎮區總體規劃應用研究。回顧以往歷史屈指算來,從1957年在曹老指導下學習以馬列主義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算起至今已有52年,從1961年自己到黑龍江省經濟研究所學習《資本論》並决心將馬克思《資本論》中的理論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應用於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至今也已有48年的歷史。
“文革”結束後,是鄧小平最早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並指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我們應該也只能采取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總結過去的經驗,分析新的歷史條件,提出新的問題、新的任務、新的方針。”1978年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鄧小平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從此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作者正是在鄧小平一系列講話精神指引下,圍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研究。 作者2009年爲紀念中山大學地理系成立80週年編輯出版《經濟地理學與區域經濟研究》論文集選用的論文全部都是作者在改革開放後完成並有一定現實意義的研究成果,可以説論文集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的産物。改革開放後作者始終把學習鄧小平著作擺在首位,遵循“堅持要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决問題”、“實事求是的基本思想”(鄧小平語)研究我國經濟地理學發展和城市與區域經濟發展中提出的問題,從而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可以説没有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根本就不可能取得這些研究成果,没有鄧小平理論也就没有這本論文集。
論文集中包括個人1983年至2008年發表的論文,作者清楚地認識到這是階段性的成果和一家之言,並不認爲它都是全面正確的,并且認爲它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缺點錯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思維方式比較傳統,未能充分運用最新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成就。作者之所以仍然想結集出版,只是覺得以前發表的論著分散在許多期刊和一些專著中,讀者不容易讀到這些分散的論著,不能集中瞭解到作者近半個世紀的探索、研究中都努力貫穿着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爲指導研究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的指導思想,繼承着曹廷藩教授、孫敬之教授等前輩以馬列主義爲指導研究經濟地理學的傳統,從而才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并且取得了“人們原先没有預料到的良好結果”(於光遠語)。例如1996年發表的《我國對外開放的國際歷史地理背景》(《人文地理》1996年第3期)一文中首次提出和論述世界近現代先進經濟技術地理擴散理論,同時論述戰後國際産業結構調整與轉移,這些都是過去經濟地理學理論中所没有的新命題、新概念。它有助於我國廣大幹部和群衆理解和掌握鄧小平反復講的要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教導,有助於理解和實施我國從沿海到内地的對外開放戰略,利用國際産業結構大調整、大轉移的機遇,引進國外、境外(港澳臺)的資金和技術,推進我國的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現在國内經過改革開放二、三十年的現代化建設,也産生了經濟發達地區(例如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等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例如廣東的粤東、粤西、粤北山區等)經濟發展水平的很大差异,必然引起産業結構的調整與轉移。2008年5月《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决定》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廣東省實施産業結構調整與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雙轉移戰路”。可見作者1996年論文中論述的産業結構調整與轉移理論具有前瞻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早在1997年《我國對外開放的國際歷史地理背景》一文就被載入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文庫》(中國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年出版),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刊物《國際貿易》(1996年第5期)、《中國地理》(1997年第1期)先後兩次全文轉載。到目前爲止該文已載入50多種大型文獻和論文集之中。這是作者始料不及、“原先没有預料到的良好結果”。作者1997年發表的論文《現階段廣州市三次産業結構演變的研究》預測廣州市2010年第三産業占GDP中的比重爲60%左右;2000年到2010年期間廣州市第三産業在GDP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6年後即2002年廣州市委將原訂廣州市遠景規劃2010年第三産業占GDP比重從65%調至60%。實際執行的結果,廣州市1999年第三産業占GDP比重爲49.82%,到2007年提高到57.2%,平均每年提高大約就是1個百分點左右。實踐結果完全證實作者1997年提出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的預測。再經過2008、2009、2010年三年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那麽2010年廣州市第三産業占GDP的比重就是60%左右,作者1997年的預測將與此相符合。《現階段廣州市三次産業結構演變的研究》(《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1期)發表後即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刊物《城市與區域經濟》1997年第5期全文轉載。到目前爲止,該文已載入中國科協《中國“九五”科技成果選》等20多種大型文獻和論文集中,這又是作者始料不及、“原先没有預料到的良好結果”。除了上述這二篇論文外,作者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刊物全文轉載的論文還有《地理區位理論及其意義》、《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基礎》、《以城市爲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劃》、《香港、廣州城市職能差异及其演變趨勢》、《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等,作者一共有7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相應書刊全文轉載。其中有5篇還被大量載入各種大型文獻和論文集之中,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和贊譽。這些成果都是由於作者努力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爲指導,實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與經濟地理學研究有機結合的結果。可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經濟地理學研究中的指導作用不是可有可無的。爲了更好地傳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研究相結合的傳統,發展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事業,作者才將自己分散的論著結集出版,供讀者閲讀參考,希望有更多的年輕學者繼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的傳統。作者希望自己能爲傳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研究相結合的傳統,發展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回顧過去半個世紀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艱難歷程,與其它學科的基礎研究一樣,既清貧又枯燥,更由於不同學術觀點,備受某些當權者的打擊排擠,身心傷痕纍累。然而馬列著作在我心中,祖國在我心中,始終堅持廷藩教授倡導的以馬列主義理論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依靠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這個鋭利的思想武器,改革開放後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圍遶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獨立完成和發表了45篇論文,終於結出碩果。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中山大學地理系成立80週年,我將自己已發表的論文中選出32篇編成《經濟地理學與區域經濟研究》(論文集),已交付中國學術評論出版社,於2009年6月出版。其中有如下篇章:
·研究學科對象、性質,不斷創新學科研究思路(4篇論文)
·研究科學發展動力、學科發展指導思想,堅持學科基礎研究(1篇)
·開闢世界近現代先進經濟技術地理擴散研究新領域,提出世界近現代先進經濟技術地理擴散理論(9篇)
·轉變研究思路,創新地理區位理論(1篇)
·研究經濟區劃理論,探索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濟區劃(3篇)
·轉變研究思路,加强生産布局應用理論研究(2篇)
此外還有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論文12篇。
本文就是論文集前言的主要内容,我期望能與地理系各位師友、地理學界同仁共同探討,傳承曹老倡導的以馬列主義理論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學術傳統,使之發揚光大。
(張樂育系中山大學經濟地理專業1961届畢業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