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永遠的康樂園

  貴陽城繁華熱鬧的中華路上新近開了一家大型書市,便迫不及待地去裏面逛逛。偶然間一本名叫“我的大學,用一輩子去忘記”的書吸引了我的視綫,頓時覺得有幾許的疑惑:我的大學,爲什麽要去忘記,而且要用一輩子?於是等不及翻閲,便掏錢買了,想知道個究竟。 

  回到家裏,仔細地品味,方知這是作者使用了不知道稱作什麽的技巧給書取的名。其實這是一本描寫大學生活的散文集,由一篇篇回憶同學情、師生誼的精緻短文組成,相信每一個讀者,讀着讀着都難免會勾起對大學生活那些美好歲月的回憶。我終於明白了作者的用意:我的大學,這輩子怎麽會忘記!

  離開中山大學這個叫做康樂園的地方已有二十年的光陰。多少次夢裏依稀,又回到那緑草如茵的美麗校園,那裏留着我青春的脚步,那裏留着我成長的記憶。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康樂園的木棉花和東大門入口兩旁高大的桉樹,還有中區那片總是打理得整整齊齊的大草坪。也會想起一起苦讀耕耘的同學和孜孜不倦的老師們,有康樂園厚重文化的滋潤,他們應該都還好吧!春天來了,校園裏該又是一派緑意盎然、花團錦簇的景象了吧!

  許多年以後,我陪着年幼孩子學習國學,讀到《中庸》的某一小節的時候,夾雜着幼童天真稚嫩的朗朗書聲讓我心潮澎湃:“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國學老師情不自禁地停下來,很深沉地説記不起這是哪個大學的校訓了,我告訴他是中山大學,他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用微笑肯定了我的回答,老先生一定在想這個年輕人怎麽會這樣肯定、這樣迅速就知道了呢!足以讓人自豪的是,在離開母校以後的日子,每一個中大學子都依舊按照中山先生的校訓去學習、去工作、去生活,每一點成績的取得無不滲透着母校嚴謹的治學精神。

      今天,我從記憶的碎片裏掇取兩則校園裏的故事,把它們記録下來,算爲紀念我們離開母校20週年而作。我相信,隨着歲月的流逝,所有的人都會發現,當一切都成爲過眼雲烟的時候,我們的心中還能留下回憶,那是多麽的幸福!

  校運會

  1986年的校運會在東大球場進行,那時霍英東先生還没有捐資修建英東運動中心,東大球場略顯得有些陳舊。代表地理系參加校運會也是我意料中的事,畢竟是在剛剛結束的系運會上取得不俗成績:鐵餅第一名、三級跳遠第二名、跳高第四名。

  從貴州省遵義四中考入中山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因爲有過保持校田徑紀録的歷史,我平生第一次被推選爲班級體育委員。參加校運會,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能够代表地理系這個大集體出戰,也是自己展示才能的機會;緊張的是校運會高手雲集,自己會不會給自己也給集體去丢醜。因爲在系運會上三級跳遠有12.12米的成績,我决定只選擇這一個個人項目集中精力把它賽好,我盤算着如果一切正常、發揮得好的話,興許能够跳出12.50米以上的成績,這樣在校運會上就能有一個進入决賽獲得名次的機會。

  校運會的第一天參加了4×100米的接力賽,地理系鎩羽而歸。前幾名代表隊的成績之優异,很令我喫驚,中大的體育競技水平超乎了我的想象,我隱隱約約感覺到,明天的三級跳遠比賽一定會有不少的高手,無形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還是幻想着能够在預賽中跳出自己的最好成績,争取進入决賽。

  這天的晚上,周方、周玉祥、俞哲、張俊、李紅等同學都用不同的方式鼓勵我,並表示明天要到場加油助威,排解我的緊張情緒,讓我很是感動。校運會召開期間,正值年末要準備考試的時候,功課的壓力也不小,有同學們的助威,我暗自下决心,一定不辜負他們的期望,把明天的比賽比好。

  一直情緒都很穩定,本想應該是有“戲”了,可比賽即將開始時的一段小插曲打亂了我的心緒,這是事前没有想到的。在我參加過的三級跳遠比賽中,無一例外都是9米起跳,今天居然有幾人選擇11米起跳,看來果真是高手雲集,無形的壓力從這一刻開始,再也没有能够放鬆下來。預賽中11.65米的成績實在是對不起觀衆,對不起前來給我助威的那些同學們,我與决賽無緣了,黯然走下了賽場。後來得知前幾名的選手不少是從專業隊下來的特招生時,心裏總算得到些安慰,有的居然有15米以上的實力,那是業餘選手根本無法企及的成績。我退場路過男子跳高場地的時候,横杆已經上昇到2.05米,那也是一個令人喫驚的高度,我那時唯一的感受就是中山大學的體育競技水平那可真的是高啊。盡管没有爲地理系争得榮譽,但因爲能够親身參加校運會,與高水平運動員同場競技,至今仍然感覺到那是我一生中一件很值得榮耀的事情。

  讀者俱樂部

  在全民經商熱的那個年頭,廣州作爲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自然是做生意最火爆的地方。康樂園東區學生宿舍旁邊仿佛在一夜之間就長出了數十間大大小小的小賣部、雜貨鋪、書攤等由學生自己經營的商鋪。想想那時的學生也是很“牛”啊,要想當老闆,那容易得很,哪用什麽工商註册、税務登記,哪管什麽主管部門審批,只要兜裏尚有幾個錢,頭一天晚上喝啤酒的時候才有了想法,第二天就可以把鋪子立起來開張營業!

  阿方和祥子經營的讀者俱樂部是最早開業的一批,佔據了絶對有利的地形,以出租武俠言情小説爲主,也兼賣一些小書籤小卡片什麽的,生意做得還算紅火。開業没兩個月,不知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阿方和祥子就準備把書屋轉讓出去,而且他們瞧準的下家居然是一向拘謹嚴肅,老實有餘,靈活不足的鄙人!我有些感到措手不及,又有些茫然不解:盈利旺鋪轉讓,條件優惠得就差是白送了!我想他們一定是還有更高的追求目標才選擇放棄。經過一番的思考和掂量,我拿定了主意,决定下海去當一回弄潮兒,試試身手、練練膽識,好歹不要錯失了身在廣州,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大好機會,同時也不要辜負了阿方和祥子的一片誠意。

  做老闆的那幾個月忙碌而愜意,景昆介紹了他的師妹來當下手,我兼做店員與她兩班倒。逢我外出進書買卡的時候就由小師妹一人值班,從始至終就没有出過什麽岔子,書屋經營得順順利利、穩穩當當。隨着學生經商潮的進一步昇温,商鋪數量與日俱增。新開張的店面大打文化牌吸引顧客,我見证過兩個鋪面崛起,先是在讀者俱樂部的北面一個叫“百草園”百貨鋪開業迎賓,緊接着在西面緊貼着墻邊的地方,“三味書屋”又開張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這裏被演繹得何等的生動和有趣。

  來讀者俱樂部租書的大多是不曾相識的各年級的同學們,偶爾也有熟悉的同學或是老鄉。大凡遇到熟人,就基本上不用收費了,只是不忘打個招呼,希望看完後立即歸還。記不清有多少人在這裏租過書了,但有一個人,一個曾經只在這裏借過一次書的人,在很多年以後回憶起那一段經歷的時候,顯得十分的興奮和激動,她實在是與這間書屋很有緣分的人。讀者俱樂部大概在經營了大半年以後,就隨着政策的變化被付之一炬了,與此消失的還有那一本本武俠言情小説,而我,這個書屋的末代老闆,也只把品相還比較好的一套書留下做了紀念。

  畢業分配回到了貴州,像所有同齡的年輕人一樣,工作、生活,戀愛、結婚。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搬新家了,這是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時刻。在整理書籍的時候,突然間,那套從讀者俱樂部留下來的書——《南北亂世情》同時進入到我和夫人小林的眼簾,多麽熟悉的身影,小林慢慢地翻閲、仔細地品味,像是看出了什麽,最後她鄭重地宣佈:“我在中大的時候就是在你的書屋裏借過這套書,哈哈,没有給錢你喲!”小林就是與讀者俱樂部緣分很深的那個人。

  如今,唯一留下的這套書還被好好地珍藏着。阿方和祥子也實現了他們起初的夢想——他們擁有了自己的公司,真真正正做起了老闆。

  (史静一系中山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89届畢業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