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期間正值奥運會熱火朝天進行着的日子,無怪乎羅綺華師姐一開始就大談在澳大利亞的奥運感受。“每晚我都等到很晚,看看我們有多少金牌才睡覺的,這個主場優勢是最有機會實現金牌排名第一的,天時地利人和!我們都在期待!”。
對於剛來到澳大利亞兩個月左右的羅綺華師姐來説,適應那邊的生活或許並不困難,悉尼的中大校友在這兩個月給予了她支持與幫助,使得許多疑難都迎刃而解。也因此綺華師姐可以很乾脆地跟我們説:“兩個月,習慣了!”
開幕式當晚,除了對劉歡的衣服有點不太滿意之外,綺華師姐對今年奥運的開幕式完全是贊不絶口。與悉尼中大校友一起邊吃邊喝,就像過節一樣,直至點火儀式結束仍然意猶未盡。
其實綺華師姐很早就與運動結緣,這不僅僅在於她曾經獲得校運會1500米冠軍,她還是在廣州舉辦的中國羽毛球公開賽的組織者之一。
“中公賽我主要做招商推廣策劃,先瞭解賽事特性及各方面背景資源,再搆思創新的比賽宣傳手段,寫招商方案,當中要充分考慮贊助商的權益。並監控各個宣傳活動的完成效果。”師姐如是説。
對於中公賽,綺華師姐感觸最深的是,大型賽事成功舉辦的背後需要好多部門及工作人員的協調配合。就像奥運會,大家看賽事緊張開心,但幕後工作人員更緊張百倍,付出的汗水也很多。
作爲經濟地理專業背景的綺華,跟我們許多的前輩一樣,剛開始都從事房地産的工作。師姐很明晰地跟我們説了職業的發展,我們專業是適合做房地産策劃工作的,從區位、宏觀經濟研究入手,可以過渡到做市場研究、項目定位等。如果要説注意的問題,現在房地産顧問行業的競争環境明顯比我剛工作的時候大多了,我想,能脱穎而出只有用心、用功。所謂用心,就是敬業咯,enjoy這份工作。所謂用功,就是注意業務能力的提高。與時俱進的業務能力是關鍵之一。工作中多思考,學習他人經驗,總結適合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獨到的看法和系統,這個才是你的核心競争力,才是無可替代的,這樣就能更有把握應對崗位競争了。
在訪談之前,師姐一直强調要給她多點時間講述樂昌的故事。果然,關於職業道路上的“英雄事迹”師姐並不願多談,話鋒很快就轉到了樂昌募捐上了。
“98年10月,通過經地96師兄的介紹,我知道了韶關樂昌石下村這個地方(因石頭多而得名),由於地質地形等的限制,發展滯後,小學生輟學率比較高,記得第一次去看到學校墻上寫着‘送子女讀書光榮’,可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够重視。”師姐的這番經歷很大程度上促使其有了進行助學活動的念頭。
師姐言簡意賅地説出了活動的明確目的:一方面希望能鼓勵山區孩子堅持讀書,給他們未來多一個希望,另一方面覺得這個活動應該能加强班級的凝聚力和社會責任感。
很順利的,98年底他們就組成了3人考察組對樂昌石下小學(現在的希望小學),進行實地瞭解,帶上了孩子和老師的期盼回來向我們班同學匯報。很快他們敲定了助學方案,决定每個學期送去一點奬勵款項。由於當時活動捐款只在班内進行,財力非常有限,資助的學生和款項遠不如現在多了,但爲當地帶來的觸動和鼓勵是明顯的。
“這個活動好像是97經地拉扯大的孩子,我還是一直牽掛的。所以你們每届誰接手活動我都希望聯繫一下瞭解最新情况。後來知道這成爲學院的品牌項目我就像吃了定心丸那樣了,因爲我相信有了學院老師支持,師弟師妹們更有資源 和能力把活動發揚光大!”
讓綺華師姐“老懷安慰”的是樂昌募捐越來越完善,捐體育用品,搞圖書角,財務向全校公開,爲捐款人帶來信心……“這裏要衷心感謝每一位爲樂昌活動盡心盡力的師弟師妹和老師,你們是在爲我完成心願,爲經地97完成心願!”
而師姐還許了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能轟轟烈烈的舉辦一次10週年樂昌紀念活動。
如果説樂昌募捐是師姐在中大校園生活中的一大收穫的話,那麽她現在的丈夫可是師姐另一個收穫。綺華師姐的另一半是中大的師兄。
現在在中大四校區鼎鼎大名的維納斯,當年綺華師姐和他的丈夫(他當時當然不是丈夫)一起在廣播臺宣傳策劃中心做的,還有司儀大賽等等多個大型活動的宣傳,做海報,做舞臺,開心、默契,是師姐對他們倆之間的評價。
以前廣播臺的辦公位置就在小禮堂二樓,异常的浪漫。他們倆今年還專門回中大照了一輯婚紗照,紀念這個相識的地方,當然不忘在小禮堂前取景。從相識,相知到相互一起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這樣一起,已是十年。
當談話的氣氛變得十分温馨的時候,綺華師姐説要爲師弟師妹説一些寄語:對於大學,學好專業知識是重點,另外適當參加學生工作及社會實踐,會對提昇處事能力打好基礎,應對未來工作競争有很大好處。
“對於事業,我再重復那句:脱穎而出只有用心、用功。盡量發掘工作中令自己快樂,有成就感的方面,刺激自己用心投入到工作中,enjoy這份工作,就能忘記一些勞累和不快。就像當年我剛工作時,老實地加班無數,我的賣力和投入讓領導喜歡得不得了,自然受重視啦。”
“另外,提醒一句,隨着年齡增大,事業與健康和家庭發展的關系也要平衡好,這個現實矛盾不得不有所準備。得到這些就可能要犧牲那些了,不過這個衡量也要看個人的追求了。”
不知不覺,已是悉尼時間的凌晨時分。訪談也不得不結束,非常感謝師姐真摯的話語,我們期待下一次的穿越南北半球的對話!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校友尋訪隊)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