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關於司徒尚紀老師
司徒尚紀,廣東陽江人,解放後北大地理系的第一個博士生,於1993年任中山大學教授,1994任博士生導師(改革開放以來中大地理學系第二位博導),專攻歷史地理與文化地理方向,在中大執教近三十載,爲中大地理系學術建設、教學育人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是學院裏唯一一位不做横向課題、專心學術研究的教授,極少擔任社會職務,僅有省政府參事一職。他專注於嶺南史地研究,是地地道道的嶺南地理學人,對學術研究做出了極大貢獻,並獲得“廣東的活字典”的美譽。曾5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著書近30本,包括《海南島歷史上土地開發研究》、《海南開發》、《簡明中國地理學史》、《廣東文化地理》、《廣東歷史地圖集》、《肇慶市地名志》、《嶺南歷史人文地理——廣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較研究》、《珠江傳》、《珠江文化與史地研究》、《泛珠三角與珠江文化》等等,總計近一千萬字,堪稱學術等身。
在“大學精神”“學術不端”等字眼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媒體,人們感慨大樓起而大師不在的時候,我們有幸采訪了司徒尚紀老師。也許在這篇采訪文章中盡是溢美之詞,但是,都是我們由衷的敬佩之情的表達;也許我們對老師的瞭解稍顯片面,但是,我們還是清楚地看到了老師身上閃爍的學者精神和他固守的學術天空。
一、學者精神之一——執着
“我有這個機會,就要抓住。把以前没實現的願望實現”
——司徒老師語録一
司徒尚紀老師1943年出生於廣東陽江的農村,“我們農村的小孩整天與牛糞與泥巴打交道,那看到這個美好藍圖(大學校友描繪的理想大學生活)自然心動了”。可以説,與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這就是老師考大學的原始動力。
1962年老師考進中山大學經濟地理專業,對於一個一直衷情文科的學生而言,經濟地理並不是理想專業,按老師的話説,“和文科就比較遠了”。
1967年,老師畢業後,恰逢“文革”。對於一個本應在學校裏認認真真地學習的學子來説,文革是一場破壞學術生命的劫難,然而,也許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老師負責湖南一個書店的圖書管理與發行工作,有機會接觸到書店内大量的文史哲書籍,老師自言“先讀爲快”,在這個非常的年代沿續了自己的文史愛好,豐富的閲讀量爲以後的進一步深造打下了基礎。
1978年,老師參加中大地理系的研究生招生考試。當時的地理系研究生只有農業地理和歷史地理兩個方向,對文史的愛好,野外地質調查的經歷等因素促使老師選擇了歷史地理方向,並如願以償的成爲中大地理系前輩、著名地理學家徐俊鳴先生的研究生。從此,老師就在歷史地理的學術道路上走下來,這一走已經快三十年了。
如果這些只是“别無選擇”的話,那老師在研究生畢業留校後的第三年——1984年,抓住北大招歷史地理方向的博士生的機會,放棄當時相對穩定的工作和生活而極力北上,就是執著精神的體現。而這主要是因爲當時歷史地理的研究中心在北方,而且司徒老師也希望可以一圓少年時的北大之夢。於是,老師北上了,成爲侯仁之先生的第一個博士生,也是解放後北大地理系的第一個博士生,而當時司徒老師爲了少時的理想,執着地追求,而甘願冒着家庭生活再次不穩定的風險。兩年之後,學成歸來,繼續歷史地理的研究,他再没有離開中大了。
北上是老師執著精神體現的話,從北大回來後的二十二年時間裏,甘於平淡,畢其精力於歷史地理的研究,並以此爲主綫,涵蓋考古學、地名學、民俗學、人類學,以及城市規劃、土地利用、國土、環境、海洋…等不同領域、不同層次,這些則是執著精神的昇華!老師在學術的世界裏自得其樂,煌煌近千萬字的著作則讓他的心靈得到最大的滿足。
在和老師談話的過程中,理想、抱負、追求這些詞頻頻出現,雖然老師自稱已是“老朽之年”,但這决不是一個老者對晚輩的訓誡,而是一名學者的檏素信仰和一名長者對後輩的期望——只是在老師口中平淡却有力地説出而已。
二、學者精神之二——謙遜、博學
“不能有什麽架子,不懂就是不懂”
——司徒老師語録二
在采訪中我們問到,什麽是歷史地理,司徒老師的問答是,歷史地理的研究就是爲了恢復過去了的歷史景觀,爲實際提供服務。歷史地理是一門具有邊緣性、滲透性、交叉性的學科,既古老又年輕。要研究歷史地理“既要讀書,又要走路”。讀書要涉獵廣泛,涵蓋地理學、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等多門學科。在鑽進“故紙堆”的同時,還要“走出來”,做大量野外考察。考察既包括山川河流的自然地理方面,也包括風土人情的人文地理方面。相關領域的學者評價司徒老師在嶺南史地的研究中做出了開拓性貢獻,更有學者稱其爲嶺南史地研究的集大成者。這些成就是與老師豐厚的積累、大量地實地考察分不開的。而我們却往往只看到司徒老師一本又一本的專著,却没有看到司徒老師背後的努力和付出。
采訪過程中,司徒老師提到他以往的一些求學經歷,讓我們敬佩不已。歷史地理作爲一門邊緣性的學科,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對衆多的學科有着廣泛的涉獵,并且在此過程中常常會碰到不懂的問題。老師説是“不能有什麽架子的,不懂就是不懂。”讀研究生時,司徒老師已經三十多歲了,爲了補上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的課,老師常常去旁聽這些學科的課程,曾與小自己十幾歲的大學新生坐在同一個教室裏。與此同時,深知從事這一學科的研究需要深厚的積累,老師從圖書館大量借閲各類書籍,廣泛的積累,用我們的話來説就是“坐冷板凳”。但這些積累,正是老師博學的基礎,以至於他能從事歷史的、人類學的、方誌的、地名的、海洋的、規劃的等多個學科的研究,並參加其學術會議。
在短短一個半小時的交談中,老師給予我們的是一位和藹的長者形象,平易近人,讓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老師身上的謙遜與博學。當我們提到網上一個與司徒老師的研究有關的批評時,老師很認真很仔細地詢問了是什麽批評,哪裏錯了,説這對他是一個很有用的信息。老師寬容而執着的態度,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司徒老師身上的大家風範,對待争論和批評的坦然,既是謙虚又是自信的體現。
三、學者精神之三——脚踏實地,日積月累 “根本就没有什麽寒假暑假,每天都工作到十一二點”
——司徒老師語録三
寫專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司徒老師的每一本著作,每一頁、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是親手所寫。每一天,從星期一到星期天,無論寒假暑假,老師都没有假期的概念,“禮拜六,禮拜天别人都旅遊什麽的,我在家裏從來没有這個概念”。老師幾乎一直都在工作,陶醉其中。因爲長期寫作,幾件毛衣袖子都被磨破了。這幾乎是常人不可想象的。即使生活條件並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老師却甘之如飴,每完成一本專著,就會感到極大的成就和滿足。一直以來,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寫作,雖然生活簡檏,心靈却是充實而滿足的。司徒老師説:“一個真正有志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應自我克制,對自己有要求,每一天的時間都很寶貴。每一個人一天過去了,要自我感覺良好,不要爲虚度年華而悔恨,須抓住時間。”本科、碩士、博士,無論是在哪一階段,司徒老師都如饑似渴地學習,珍惜每一天的時間充實自己,這正是其可以在學術上取得如此成就的根本原因。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一天兩天没有什麽顯著的進步,但是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學術的進步和差距將會是天壤之别。
然而,老師也不是苦行僧、書呆子。從老師寫的諸多著作就可以看出,没有充沛精力是完成不了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野外考察,既是工作要求也是貼近自然,放鬆休息的好機會。考察大山河川時,穿街過巷考察民情時,也讓身心得到調解。不僅如此,只要不是雨天或者被其它事躭誤,老師都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包括在北大時,也是堅持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在未名湖邊跑步。二十多年了,雖然難免小病小痛,但是老師的身體十分地健康,每天都精力充沛神采奕奕,所以,老師才能做到平均每年都可以高效優質地出版一本專著。老師提到,每寫一本都要吸收很多的研究成果,按照老師的話説,寫一本要閲讀五十本還不止。更何况還要有自己的思考,有所發現。
四、學者精神之四———淡泊
“不需要他(别人)講好或者講壞。這個都無所謂,自己感覺很有意思,那就有成就感。”
——司徒老師語録四
在司徒老師眼中,名利並不是個人可以一直去追求的東西,他並不是持反對態度,只是認爲名利這種東西,是一種社會認同。名聲不是可以通過某種手段就可以達到的,而是社會對一個人的勞動和成果的一種反饋,勞動和成果才是第一的。做學術做研究不可以一開始就帶着這樣的功利心理,而是要想着一開始要做出自己的成果來。司徒老師在歷史文化地理研究領域中取得的成績,與其淡泊名利,數十年如一日的穩坐“冷板凳”的精神分不開。當問及何以能做到這些的,老師爽朗地笑了,説,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們不能勉强别人都這樣子做,但是,别人怎樣看我,不需要他講好或者講壞。這個都無所謂,自己感覺很有意思,那就很有成就感。在老師的眼裏,體現了人生價值,能爲社會做貢獻,自己有成就感,就够了。老師還説我們在滿足物質消費的同時還要向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追求。
再者,司徒老師對待財富的態度也是十分地坦然,他認爲物質的消費是無底的,也是容易讓人停滯不前的。老師甚至詼諧地舉例,對他來説,每月消費五百元和五千元的區别是當五百元已經滿足需要的時候,多出的四千五就是累贅。
談笑間,感覺到“淡泊明志,寧静致遠”的真實寫照,也明白了爲什麽曹小曙老師把爲司徒老師寫的一篇傳記的題目命名爲:破履仍思上遠峰。
五、對本科生寄語
“經濟地理、城市規劃這兩門學科邊緣性、地域性都很强,不完全是自然科學、經濟科學的問題,與地域文化、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學好主修課的同時,要好好珍惜時間,適當地向歷史、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延伸,擴大知識的覆蓋面,擴大視野,這對自己以後的研究、學習有很大幫助。”
老師是一個純粹的學者,思想境界如世外桃源一般,很淡泊,不出差時幾乎每天都在辦公室寫書,生活要求很簡單、很檏素,每天都堅持鍛煉,身體保持得很好。在現代商業化的大環境中是很難得净下心來做學問的,而他在一開始、在窮困的時候就已經净下心來,這是現在的大學之中很少很少有的了。
(采訪者:張步晋 馮鐳 蔡静珊 史昆龍)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