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水以載道,上善若水——訪陳曉宏教授

  老子説過,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此乃傚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静,深不可測,善爲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爲仁也。水,滋養萬物,造福蒼生,詮釋着關於操行以及修養的真諦。而治水,管水,節約水,保護水……當水遇上這些修飾詞的時候,却又是另外一種延伸。陳曉宏,中山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系(研究中心)教授、主任,與我們分享了一個“以水載道,上善若水”的故事——

  他是1980年代從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走出來的高才生。1990年代初帶着夢想與激情來到中大開始“以水載道”生涯;他從講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到系(研究中心)主任,一路風雨兼程;他近5年完成科研項目經費3000餘萬元,拿過全國唯一由高校主持的省級水資源綜合規劃——廣東省水資源綜合規劃;他是華南地區水資源研究的典型代表之一;他是一名嚴師更是一位慈父……

  這麽多光環圍遶的路,却只因當時的陰差陽錯。“農田水利工程”——這樣一個冷門專業給他和部分同學的是不情願。但他們没有自暴自棄。大學裏的大樓、大師孕育着他們,他們基礎扎實,視野開闊,目光長遠。最高明的處世術不是妥協,而是適應。畢業20年後的今天,從“農田水利工程”走出來的同班同學幾乎都在各自的領域上指點江山了。而他,看到了水與人類起源、發展的生生相息,懷着對水的崇敬,走上了這條注定不平凡之路;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與别人共處逆境時,也許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定了决心。

  這個一個下定决心的抉擇,以水載道,他無悔,却感激這個專業給與他的成長。他常説,我們做水這行的,是有能力,也有基礎做好各種事情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强化自己從宏觀着眼微觀着手,考慮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因素,將實際與學術結合起來,辨证地看待和處理各種問題。這水資源都能做了,我們還有什麽不能做的呢?

  是的,就是這樣一個牢固的地基使他在水資源領域建築高樓大厦的夢想逐步成爲現實。做事認真,學術嚴謹,把握科學前沿,使他成了水資源規劃方面的權威專家,備受同行業内好評。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一把雙刃劍,造福也制約着正騰飛的廣東。“水多了,水少了,水臟了”已經成爲當今廣東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陳老師做出的珠江口懸浮泥沙遷移數值模擬,珠江三角洲河網區水位特徵空間變异性等等的研究,以及主持的“華南地區劇烈人類活動下枯水逕流時空變异性研究”,“廣東省‘十一五’節水規劃”,“珠海市水務現代化規劃”,“廣東省‘十一五’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廣東省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等等的項目,爲華南地區的水科學發展描寫了光輝的一筆,也爲廣東飛速發展的水安全保障加油助威,造福廣大廣東人民。人生偉業的建立,即在能知,又在能行。

  另外,他主持的“廣東省水資源綜合規劃”項目,總經費2360萬元,爲廣東省歷史上規模最大、内容最全面、資料最深入完整、涉及領域最廣泛的一次水資源規劃,也是中山大學最大的科研生産項目之一。該項目涉及到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評價、經濟社會指標與水資源需求預測、節水規劃、水資源開發利用潜力分析與供水預測、水資源合理配置、水資源綜合規劃信息系統、廣東省發達社會水資源情景分析等12個規劃專題和6個研究專題,是在華南地區環境與水科學領域的兼俱開創性與挑戰性的成就。而最近,他正在主持並基本完成的“東江流域廣東省水資源分配方案編制”項目,是我國南方第一個初始水權分配的嘗試,它將開創濕潤區經濟發達地區水權分配的基本模式。

  工作並學習着,他對水資源專業工作最大的體會是需要辨证的來看水的問題,從長遠來考慮水資源的規劃,要統一管理水資源實現區域的一體化,城鄉的一體化。

  學術之餘,課堂上的他是一名嚴師,對學生要求嚴格,帶領着一批又一批的學子遨遊水科學的海洋。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他不僅讓學生懂得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怎麽學,以及如何學以致用。而課堂外,他更是一名益友,真誠,實在,和大家打成一片;更像一位慈父,關心、照顧和愛護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他的個人魅力閃閃發亮,潜移默化之中讓我們懂得的不僅有學問,還有他的真誠待人、勤奮做事。

  説到我們的發展,陳老師開玩笑地説,二十年前覺得自己虧了,但現在是自豪的。我們系是一個具有團結奮鬥光榮傳統的集體,這是一個特别能喫苦特别能戰鬥的集體。“踏實進取,不圖虚名”是中大水資源學科的發展之本。我們將立足於水文、水資源、水環境的堅實基礎,科研、教學兩手抓,加强内外交流,提高本系水學科的影響力。他説很早就對水學科的發展有個設想,第一就是立足水資源,打好基礎,使本科生有很好的綜合基礎能力,這這—點我們可能覺得没什麽用,但是當工作5年甚至10年後,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優勢,這一點在他帶研究生上有很好的體現。第二,就是不斷的通過項目,多承擔大的、有影響的項目來把我們系的名氣打出去;也要加强交流,請國内外的相關專家做報告,這都是很好的交流條件。第三,就是我們的學科建設,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也是有很大的成就。我們系有2個本科專業,有自己的碩士點,有合作博士點。還有我們水資源中心是全校少有的擁有二個國家甲級證書的基層單位。都説責任的承擔是真正成長的開始,責任的承擔是影響别人的開始,責任的承擔是解决問題的開始,每一個人對責任的主動承擔是團隊最好的凝聚。衆志成城,在陳老師的帶領下,相信我們系的明天越來越好。

  莘莘學子,求知若渴。想走好人生這條路,就要把握好每個十字路口。比如考研,陳老師説到我們專業考研每年都有點難,主要是數學,其實你們要是在數學上多花點時間,數學一定没有問題。其次説就業,其實對口部門很多,廣東各級水利部門,環保部門,監測站,水文站等等,再説可以不專業對口,我們本科學的很多科目可以讓你們勝任很多職業,包括管理、會計……我們是有這個潜力和能力的,這是我們專業基礎扎實的優勢。

  不過,一句話説得好,一千個虚幻輝煌的未來扺不過一個勤奮踏實的現實。無論學習還是工作,最主要還是要脚踏實地。陳老師舉例説我們做的很多工作都是整理數據。看似索然無味,但很多規律或發現都是藏在裏面的。我們除了知道是什麽,還有懂得爲什麽,該怎麽應對等等。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是的,輝煌的建築,是一沙一石組起來的。跟陳老師的一番交流,讓我們真真切切體會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奥秘。水以載道,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其實路怎麽走,陳老師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脚踏實地,路在脚下。

  (采訪者:鄭泳  劉利平  王喜峰)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