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不説不行的理由,尋找可行的方法——訪周春山教授

  老師是如何走上地理學之路的呢?

  我1981年參加高考,高考分數達到全國重點大學的分數綫,華中師範大學是教育部重點師範大學,也是按全國重點大學的綫來録取新生。按照填寫志願的落差原理,我把華中師範大學放到了最後一個,而且專業上選了服從分配。也就是從81年開始,農林師範類學校是屬於提前録取,只要一報這類學校就優先把檔案取走,就是説只要報了農林師範院校其他學校就等於是白報了。不管是把農林師範院校放在第幾志願,你都會被録取。更意想不到是的,我被調劑到了地理系,而不是我喜歡的物理系。我是理科生出身的,形象思維是我的弱項,動手操作是我的强項。録取到地理系後我十分苦惱,真想退學重新考大學。當時的環境和現在不同,那時的大學昇學率只有3%,而且上了大學不讀會牽涉到政治問題,以後幾年的昇學考試與録取都會受到影響。所以,雖然情緒一度低沉,也只有堅持讀下去。當時我們班的絶大多數同學都是被拉到地理系的,我們班的同學興趣各异,有的埋頭搞天文、數學,有的搞演藝,很快大部分同學都接受了現實,開始努力學習地理,結果畢業那一年,我們年級57人,當年就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考取了研究生,那時候研究生録取的比例很低。

  河南大學地理系的力量在當時來説是比較强的,華中師範大學的很多老師都是從河大過來的,河南大學的歷史比中山大學還要早12年。我本人是河南人,所以研究生我選取了河南大學。碩士畢業的時候,我們的系主任講其他人可以離開河大,但是周春山必須要留下來工作,這樣碩士畢業之後我就留在河南大學任教。留校之後,一直想出國深造,也一直在準備中,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説中山大學的許學强老師招收博士生,1991年我來中山大學參加博士考試,之後有幸成爲了許老師的第一個博士生,也是中南地區地理學博士點第一個博土生。1994年我博士畢業,一直在中山大學工作到現在。

  對於地理學,我認爲既然是走在這條路上了,那就要好好的走下去。

  老師能够談談自己在中大跟許老師學習的經歷嗎?

  我是91年開始讀許老師的研究生的(注:周老師是首位在中大地理系畢業的博士),中大的水平與地方院校的水平不在一個檔次上。許老師是我國城市地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我印象很深刻的事情是那時我到這裏來後,許老師讓我看了他在國外發表的英文文章,這些文章我足足看了兩個學期。但看完之後我有兩點體會:一、文章包含了大量的數據,工作量相當大,一篇估計要耗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第二,文章分析深刻、很有深度。

  對於中山大學我還有兩個體會,一是中大與國際接軌方面做的很好;二是中山大學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很好。

  老師的出國經歷又是怎麽樣的呢?您對現在出國讀研有什麽看法呢?

  94年博士畢業之後,去加拿大UBC進修EIA(環境影響評價);96年到英國(UEL)做了一年的博士後研究,方向是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與區域規劃中的應用;98年到加拿大(Montreal University)進修交通規劃。

  出國是有出國的好處的,從學術上來説最起碼語言這一關是没問題的。出國的人在讀寫國際論文、參加國際會議方面特别有優勢,而且能够到國外見識一下也是非常難得的。不過現在國内外院校的差距正在日漸縮小,而且外國的學校也良莠不齊,不應該對國外的大學盲目地崇拜。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很快,各種機會都很多。我在英國的時候,我哥哥也在英國進修,他勸導我留下來,我在加拿大學習的時候,我哥哥也即將移民到加拿大,他也讓我留下來,可我都没有留下按時回國了。我哥哥是學計算機的,他去加拿大很快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是數以萬計的中國移民中比較幸運的,這幾年加拿大的經濟不景氣,他所在的Nortel公司從高峰的10萬人裁得只剩2萬多人,他雖然没有被裁掉,但是壓力很大。去年他回中國一趟,最後下了個結論:我比他干得好。

  在外國的工作回報比這裏高很多,但我們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而且這裏的物價低很多。我比較看好中國的,國外當然好,但是發展空間不大,有快到盡頭的感覺,我認爲中國是非常有希望的。

  本科生對於深造還是出來工作這兩種抉擇,老師對此有什麽看法呢?您認爲哪條路更好?

  其實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但我個人的看法是:你們本科畢業以後,應該要繼續讀研究生,這是必須獲得的基本學位。你們高中畢業後都要考大學,而不是直接工作。其實大學畢業之後考研究生也是一個道理。在學位上高一個檔次,其所處在的天地就不一樣了。最近教育部部長説:大學生是一個普通勞動者。什麽叫普通勞動者?工人就是普通勞動者!現在的大學生就相當於我們二十年前的高中生,80%的昇學率啊! 

  我覺得碩士還是必要的,要不要讀博士,這個倒不一定。有博士學位當然是最好的,但讀博要多耗三年的時間,出來的光景很可能又不一樣了。

  老師認爲研究生比本科生佔有絶對的優勢嗎?

  一般來講研究生還是比較有優勢的。比方説,一個本科生和一個研究生同時到一個單位去工作,通常的情况下,研究生會安排較高層次的工作,以後研究生晋昇的機會也多於本科生。

  請問老師對研究生的培養和對本科生的培養有什麽分别呢?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理念是有很大差别的。

  從學習上來説,本科生的主要精力是應該放在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當中,説穿了就是把課本喫透記牢,因爲那是幾代學者所累積下來的理論成果。研究生就不能光看書了,他們要根據材料,根據數據,運用已經掌握的理論基礎,進行創新性研究,最後把文章寫出來。當然本科生也要注意創造力的培養, 但把知識系統搭建好才是你們的首要的任務。

  從工作方式上來説,我們這個學科與純物理數學不一樣,是要與别人打交道,與社會要接軌的。舉個例子,派學生去現場調查搜集資料,有的學生很快就把資料拿回來了,有的學生却被人頂了回來,這就體現了工作方式的差别。我們人文地理是偏社會科學的學科,因此你處理問題的方法,溝通交際的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會影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我對研究生的要求是學習與做人並重,加强溝通協調的能力,從本質上來説就是提高個人的修養;對於本科生,雖然做人也是要學的,但主要的精力還是應該放在學習上,不要天天跑天天應酬,把學業也荒廢掉,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認爲學生的側重點應該按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先完成這個階段再處理下一個階段的:本科生主要就是搞學習;研究生第一是學習,第二是要學會做人;當你研究生畢業後,我認爲第一是要學會做人,第二是好好工作。

  請問對於我們大三學生來説,要做什麽樣的考研準備呢?

  首先是基礎課要過關,不要拖後腿。上大學要把政治、外語和數學學好。外語是一門語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提高。其次專業課要考出好成績。

  老師認爲我們經濟地理的學生出來做什麽比較好呢?做規劃會比較喫香嗎?

  對於職業方面,其實做什麽都無所謂。就算是幫别人搬家,能够當上搬家公司的老大的也是做的非常出色的;就算是做規劃,但如果是天天就呆在一個地方畫圖,那也非常的不好。所以説行業之間的差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這個行業中處在什麽樣的位置。

  如果一定要講經濟地理的學生畢業之後做什麽比較好的話,我認爲你們應該去當市長縣長。因爲通過經濟地理的學習,你們已經具有宏觀概念、全局概念以及戰略思想,這些都是地方領導所必需具備的素質。

  如果要找一份好的工作,老師認爲我們應該要提高什麽技能呢?

  專業上的能力比較難説,每個專業都有每個專業的用途,都有對應的好處。不過我感覺倒有兩種技能是少不了的。首先就是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其次就是要會寫。現在一般玩電腦的人寫不出好文章,寫文章的人搞不好電腦,如果你既懂電腦,又會寫文章,雙管齊下,去到哪裏都肯定極受歡迎。

  請老師指點一下本科生應該怎樣做論文。

  要本科生寫專業性的文章,這要求還是高了點。我認爲對於本科生來説,首先要注意寫作方式的培養,注意科學的程序與規範,這是本科生寫論文的真正目的。

  其次是關於選材方面,我認爲本科生應該針對於某些具體的問題,從小處做起。你們一來可以做些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注重實際性和時效性;二來可以結合國外的一些新東西。切記勿要太空太理論化。

  老師是怎麽看待地理學院的學生對本學院的一些誤解呢?

  現代社會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社會,有需求就有市場,專業的冷熱是相對的。許多所謂的熱門專業的人數太多,在市場上反而供過於求,就業也存在着問題。比如我們學院的自然地理專業,人數並不是很多,就業反而相對有利。

  因此,對於我們學院同學來説,好好學習,努力尋找自身的優勢,在自己的  專業和崗位做一個出色的狀元。温家寶總理是學地質專業的,他不是做了總理  麽。現在的社會主要是看你的能力,而不是專業。 

  老師如何能够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

  首先是堅持鍛煉,保持身體健康。我上大學的時候非常注意鍛煉,跑步、啞鈴、單杠一直都能堅持。我到中大讀博士之後,無論春夏秋冬都堅持游泳,這個運動我堅持了很多年,後來出國以及工作太忙就停掉了。

  其次是有壓力才有動力。每天都有一些事情要處理。除了出差的時間,我基本上都會呆在辦公室。工作忙的時候,早上七八點鐘起床來到辦公室,一直工作到晚上11點,午餐晚餐都在學生飯堂喫飯。説真的這是很累的,我也打算要改一改這種生活方式了,不過每天備課、科研項目、社會活動的工作都接踵而來,當老師可謂既是體力勞動者又是腦力勞動者。做海口總體規劃綱要的時候我就幾乎一個星期都没離開過辦公室,我的研究生跟我也很辛苦。

  請問老師的研究興趣是什麽呢?

  我現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城市内部空間結構以及區域規劃方面,多采用數學方法、建立數學模型和GIS技術等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現在的工作除了教學就是搞研究了,希望能與時俱進,不斷地跟進和吸收新的理論知識。

  老師能向我們介紹一些您參與過的重大的規劃項目嗎?

  各種類型的規劃我都做了一些。作用與影響各不相同。我主持的規劃比較難忘的有這樣幾個,一是《海口總體規劃綱要》。海口是我國有特色的省會城市。當時我們與國内著名的規劃機構如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同臺競争。二是《韶關城鎮體系規劃》,它是第一個系統研究韶關區域發展的規劃。三是《廣州南沙的土地利用規劃》,它及時的滿足了南沙發展的需要,爲廣州南拓發展戰略提供了保障,産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四是《潮州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潮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該規劃爲當地旅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請問老師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是什麽呢?

  我目前主要的目標就是給你們上好課,培養好研究生,爲系裏面多做點貢獻,其實就是要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從個人工作來講做研究寫文章是當然的,另外就是打算要寫一些書,因爲寫書可以體現出你對某種問題做出的深入研究。比如説我做廣州城市内部空間結構研究,發表了一些文章,從人口空間、住房、社區以及其他的基礎設施都有研究,應該匯集成書了。

  請問老師對我們學生還有些什麽寄語嗎?

  寄語就説不上了,這可是總理和我們系裏德高望重的老師才説的。你們比我們强,你們知道的東西比我們那時候知道的多很多,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比我們强很多。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我有幾句感受的話可以給你們講一下,一是“人生能有幾回搏”。你們第一搏是搏上大學,以後還要抓住機會搏一搏,每一搏要搏上一個臺階,抓住機遇更上一層樓。二是“不説不行的理由,尋找可行的方法”,這句話我經常對我的研究生講。遇到困難不要放棄,要多動腦筋,去克服困難,克服一個困難就前進了一步。三是“要不斷地去追求”。只有不斷地跟踪新的東西,才能避免遭到淘汰。我也在不斷地接受新的事物,我的心與同學的心永遠保持一致!

  周老師語録:

  對於地理學,我覺得既然是走在這條路上了,那就要好好的走下去。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但我個人的看法是:本科畢業以後應該要繼續讀研究生,這是必須獲得的基本學位來的。

  一個本科生和一個研究生到單位去,通常的情况是如果要找人當“頭”,一定是讓研究生去當的。

  本科生主要就是搞學習;研究生第一是學習,第二是要學會做人,學習做人並重;當你研究生畢業後,我認爲第一是要學會做人,第二是好好工作。

  行業之間的差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這個行業中處在什麽樣的位置。

  做規劃的確有很高的專業相關性,但我認爲你們以後應該要去當市長縣長之類的領導。

  如果你既懂電腦,又會寫文章,雙管齊下,去到哪裏都肯定極受歡迎。

  堅持鍛煉,保持身體健康;有壓力才有動力,這樣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

  給你們上好課,培養好研究生,爲系裏面多做點貢獻,其實就是要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居其位,謀其政。

  在這件事情上,如果你覺得你能够做到,那你就先把它做了,這樣總比先説後做好。

  不説不行的理由,尋找可行的方法。

  要不斷地去追求。我也在不斷地接受新的事物,我的心與同學的心永遠保持一致。

  人生能有幾回搏,你們第一搏是搏上大學,以後還要抓住機會搏一搏。

  (采訪者:劉曄  孫平  郭婷  邱凱付)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