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民生之本”,土地資源的短缺與退化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我國土地問題尤爲嚴峻,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出現的各種土地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土地問題已經成爲目前影響我國經濟健康運行、社會穩定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重大問題,是危及我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我國對土地的研究也逐漸發展起來,其中由於自然地理學研究對象(自然綜合體)以及學科特點(綜合性與區域性)與土地研究的一致性,加上地理學研究工具GIS的重要應用價值,地理學科在土地調查、評價、規劃等方面的研究顯現出明顯的優勢,相關地理單位對土地問題的研究就成爲國内土地研究的重要力量。中山大學在土地研究方面有比較早的歷史,是我國土地類型研究的發祥地之一,曾積極參與了土地詳查、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土地分等定級與估價等工作並做出了一定的成績。2004年7月,爲了充分發揮土地研究方面的人才與學科優勢,更好地爲國民經濟服務,通過團隊整合,組織校内不同學院的國土資源與環境系、城市區域與規劃系、遥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系、行政管理系、法律系等單位的土地研究與教學人員,成立了中山大學土地研究中心。該中心是一個以土地多學科綜合研究爲基礎,圍遶國家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土地問題,進行相關政策、策略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學術交流,力圖爲國家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提供科學與技術支持的學術機構,土地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地利用規劃、土地資源現代調查技術與方法、土地(房地産)評估、土地管理和土地信息系統等。
自土地研究中心成立以來,中山大學的土地研究得到了比較快速的發展。首先,土地研究中心教師承擔和主持了一系列土地調查、評價、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項目,據不完全統計,2004~2008年間土地研究中心教師共承擔土地研究項目約150項,項目總經費約3500萬元,其中單項課題經費過100萬元的有6項,目前還承擔有教育部重點項目“珠江三角洲地區土地利用時空演變及其環境效應研究”(項目編號:108171)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撑計劃重大項目《村鎮空間規劃與土地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專題“高精度土地調查技術” (項目編號:2006BAJ05A10)等土地研究課題。其次,科研成果比較突出,2004~2008年間共發表研究論文約90篇、出版著作6本,並獲得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奬勵一等奬1項和二等奬1項,包括董玉祥主持的《1:1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調查技術研究》2005年獲得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奬二等奬,董玉祥參與的《率先發展地區土地調查與評價關鍵技術研究》2007年獲得國土資源部的國土資源科學技術奬一等奬。同時,積極進行學術交流,土地研究中心協辦了2006年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土地資源專業委員會的“中國土地資源戰略與區域協調發展研討會”等。在土地研究中心人員的辛勤工作下,中山大學土地研究的學術聲譽日益提高,目前已經成爲中國土地學會的理事單位、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土地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和廣東省土地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等,并且被獲准爲土地規劃甲級資質單位。
近期中山大學在土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較爲突出的成果,由董玉祥、張青年等人完成的“1:1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調查技術研究”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研究屬於土地調查與評價方面的技術應用研究,項目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化成果,以現勢性强、精度高且定位準確的1:1000數字地形圖爲工作底圖,結合成像清晰的1:5000數字彩色正射影像圖,按照國土資源部新的土地分類體系,通過外業調繪、内業處理建庫等步驟,全面查清了佛山市南海區各類土地的數量、質量、權屬龢利用情况,建立了南海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最終結合國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土地利用的自動動態監測/變更,做到了“一查多用”和“一庫多用”,技術上探討了1:1000 比例尺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調查的技術路綫、工作流程、調查方法、技術標準與要求等,爲國内同類地區開展類似調查提供了成熟的調查技術方法和成功範例。本項成果是國内首次完成的1:1000比例尺的縣級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調查,較爲系統地研究了調查技術、方法、流程與步驟,並制定了相應的技術要求與標準,成果填補了國内在該方面的空白,創新性地解决了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調查中的三項關鍵技術:一是探討了調查圖件比例尺爲1:1000情况下土地利用更新調查的基本要求與相關標準,制定了相應的調查要求與技術標準;二是簡化了傳統的更新調查作業流程,將清繪與圖形數據入庫融爲一體,省去了較爲費時、費力的調繪圖的人工清繪、掃描工作,節省了更新調查工作的時間、人力和資金;三是摸索出了一套科學實用的土地利用數據庫建庫技術與方法。
(董玉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