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鐘月明
廣東惠州人
1973-1979年在中山大學地理系任教。高級工程師。
鐘月明,女,196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質地理系,同年分配到冶金部北京礦冶研究院工作;1971年--1973年在廣東礦冶學院任教;1973年5月調到中大地理系,1979年11月入地質系,從事化學教學工作,同時承擔岩石樣品的化學分析。世紀80年代在地質系參加籌建地質體氨基酸實驗室,從事地質體氨基酸的研究工作和培養研究生;上世紀90年代,除教學外,主要參加生物地球化學和農業生物地球化學的研究工作。
1980年鐘老師調到王將克老師主持的氨基酸實驗工作組,開始長達十餘年的地質體氨基酸研究工作。由於鐘老師學的是地質專業,畢業後大部分時間又從事化學方面的工作,有地質和化學的基礎,因此在籌建實驗室過程中發揮了她的優勢,了大量的工作,從實驗室的布局設計、儀器設備的配置、各種化學試劑的選用等,她都提出了實用有效的意見,並都被采用。過幾年的努力,終於把實驗室逐步完善並承擔科研與教學任務。該工作得到了地質學界老前輩涂光熾院士的鼓勵和稱贊:“進入80年代,中山大學地質系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地質體氨基酸實驗室,可喜可賀,希望實驗室的同志再接再厲,做出更大的成績”。鐘老師當時也身兼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實驗室的工作環境非常簡陋,科研經費非常緊缺,在這樣的條件下,鐘老師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實驗室規章制度和儀器使用管理辦法,在降低儀器設備損耗和成本開支控制方面效果尤爲顯著,爲實驗室的長期正常運轉提供了保障。實驗室在她和同事的精心愛護和共同努力下日益走上正軌,1986年被學校評爲先進集體,她被評爲先進個人,學校領導是這樣評價的:“實驗室研究是一項很重要的基礎工作,做這種工作的同志需要耐心細緻、認真負責、勤儉節約,鐘老師具備了”。
1991年她參與了《生物地球化學》一書提綱的編寫,在撰寫其中有關篇章之餘,她還主動承擔全書綜合校對工作。這是一項高度費神的工作,需要細心和耐心,還有就是需要全面的專業知識。爲確保該書通過審核順利出版,她在校對稿子的那段日子基本每天都是要到深夜一兩點才睡。她對文章的措詞是很嚴謹的,而且是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因爲這類書籍,既要保持文字的流暢,又要兼顧專業性和科普相結合,全書共85萬字,其中所花心血可想而知,而最終努力的結果總算没白費,該書於1999年在廣東科技出版社順利出版,填補了我國自然科學學科的空白。
也正是由於長期的實驗室試驗工作的關系,1993年鐘老師不幸患上鼻咽癌,醫生指出,這是典型的職業病,是在長期試驗中吸入化學廢氣造成。我們聽到這個消息心情非常沉重,對她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她的實驗室工作也因此告一段落。但是在接受事實和做出積極治療後,她很快從傷病的陰影中走出來,並重新投身到工作崗位中。她常説:“人的一生,只要有時間、有精力,繼續工作是一種福氣”。的確如此,其實她能够這樣想,本身就是一種福氣。
因身體關系,1994年之後,她的工作主要是參與農業生物地球化學學科的基礎研究,帶病一直堅持工作到2005年底,協助申請取得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期間過程體現出一個人的最大生存價值。目前,農業生物地球化學科研成果即將轉化,走向社會爲人類健康服務,令人尤感欣慰。
她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只要能幫到人,她是毫無保留、毫不猶豫的。記得在她得病後幾年,校裏也有兩位老師得了同類病,她們知道她的情况就説要來諮詢她,她第一時間整理自己的病歷資料,爲她們寫了一份很詳細的治病心得,把要注意什麽、要配合什麽等等寫得清清楚楚,其實她的治病過程由於種種原因並不是太順利,所以她很希望她們可以吸取經驗,少走彎路,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得到最佳治療效果。的確後來那兩位老師在治療過程注意了很多問題,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麻煩,都恢復得很好。
她是一個不求回報,却重感恩的人,她一直希望可以向多年關心和支持她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但由於身體原因未果。雖然她已離去,但音容宛在,更留下了寶貴的科研成果,她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鞭策着我們向前去。
(一)主要研究課題:
1.中國猿人化石産地鴕鳥蛋殻化石中氨基酸組成及含量研究;
2.化石大熊猫牙釉質中氨基酸組成特徵;
3.南越王墓出土動物遺骸中氨基酸組成及含量的差异:
4.海南地區不同類型土壤中氨基酸組成及其分佈特徵;
5.粤東澄海鑽探岩石心中氨基酸組成及其含量分佈規律;
6.粤西第四紀洞穴堆積中氨基酸測年研究;
7.廣州瘦狗嶺剖面土壤中氨基酸含量及對應體研究;
8.廣西若干洞穴堆積中氨基酸外消旋程度及測年研究;
9.廣東南雄K/T界綫恐龍絶滅問題研究;
10.饒平離子吸附稀土礦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析;
11.伶仃洋水質現狀評價;
12.汕頭港海水中的總N,有機N和蛋白N的含量分析;
13.杭州深海岩心沉積物中氨基酸組成及測年研究。
(二)合編著作
1.《氨基酸地質年代學》,海洋出版社,1986年,全書共6章,執筆第三章,並負責全書的綜合校稿收尾工作;
2.《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學》,科學出版社,1991年,全書共16章,執筆第1章,第2章,第9章,第15章,第16章,並負責全書的綜合校稿收尾工作;
3.《生物地球化學》,廣東科技出版社,1999年,全書共25章,參與第4章,第5章,第21章,並負責全書的綜合校稿收尾工作。
(三)發表論文
1.個人論文
(1)《氨基酸外消旋與生命老化的關系》(1991)。氨基酸雜誌NO.2;
(2)《碱處理食物蛋白質對營養價值的影響》(1991)。食品科學NO.11;
(3)《氨基酸外消旋的生物年代學和藥物學的意義》(1992)。氨基酸雜誌NO.1。
2.合作論文
(1)《中國猿人化石産地鴕鳥蛋殻化石的顯微結構和氨基酸組成》(1981年)。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4);
(2)《大熊猫臼齒釉質的超微結構和氨基酸組成》(1984年)。古脊椎動物學報22(2);
(3)《氨基酸外消旋及其應用》(1986年)。百科知識NO.2;
(4)《氨基酸測年法及其在考古學和古人類研究中的應用》(1986)。史前研究N01,2(合刊);
(5)《氨基酸外消旋測温法在地學中的應用》(1986)。地質論評32(4);
(6)《化石中氨基酸對映體的氣相色譜分析》(1987)。實驗技術與管理4(2);
(7)《應用氨基酸測年法測定廣西巨猿洞和筆架山洞穴堆積中化石的地質年齡》(1989)。中國岩溶8(2);
(8)《化學化石——對化石傳統概念的補充》(1989)。地質論評35(3);
(9)《安徽和縣猿人遺址牙化石的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學》(1989)。地質科學NO.3;
(10)《氨基酸分子手性探索生命起源的過渡階段》(1989)。《天地生綜合研究新進展》第三届天地生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1)《廣西一些第四紀洞穴堆積中化石的氨基酸地質年齡》(1989)。人類學報8(2)。
(四)教學工作
1.研究生課程《有機地球化學》;
2.研究生課程《氨基酸地質年代學》;
3.研究生課程《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學》;
4.研究生畢業論文實驗指導;
5.地質學本科生化學基礎課程,主講和實驗課;
6.本科生畢業論文實驗指導。
(王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