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國外旅遊地理教材簡介——兼論我國旅遊地理教材的建設問題
保繼剛
國外旅遊地理學的研究始於本世紀二十年代,1930年美國《地理評論》刊登的麥克默裏(K.C.Mc Morry)的“娱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系”一文被認爲是地理學家研究現代旅遊的第一篇論文。1946年美國第一篇旅遊地理碩士論文問世,1949年首篇旅遊地理博士論文完成。經過40多年的積累,七十年代之後,一批有影響的旅遊地理著作陸續問世:
淺香幸雄(日本)、《觀光地理學》,1974年。
I.M.馬特勒(美國):《國際旅遊地理》,1976。(I.M.Matley,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Washington,1976.)
H.羅賓遜(英國):《旅遊地理學》.1976年(H.Robinson,A Geographyof Touriim Macdoald and Evens.1976.)
科特樑羅夫(蘇聯):《休憩與旅遊地理》,1978年。(E.A.KoTляpoB,Гeorpaфия ,Otдыxa Typи3ма,Mосква,1978)
阿姆布洛西奇(南斯拉夫):《旅遊地理學》,1929年。(Jolena Ambrozio,Toristicka Geograeja,Beograd,1979.)
史密斯(加拿大):《遊憩地理學》,1983年。(Stephen.L.J.Smith, Recreation Geography,Longman,1983.)
上述著作,以羅賓遜的《旅遊地理學》和史密斯的《遊憩地理學》影響最大。
1.H.羅賓遜的《旅遊地理學》初版於1976年,1978年出第二版,在學術界頗有影響。作者系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地理地質系主任和人文科學系主任,一生著作頗豐。他認爲,旅遊是地理學研究的一個潜在課題,可以將旅遊地理學視爲一門應用地理學科。他提出了六點理由作爲將旅遊納入地理學研究範疇的依據。
第一,地理學在探究旅遊需求和旅遊滿足的空間相互作用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地理學在協調旅遊活動及對特定環境的其它需求上有重要作用。
第三,旅遊必然會使邊遠地區受惠,這種經濟現象避開中心地帶並避免工業的集中。這種經濟和人口統計上的變化,很久以來就引起了地理學家的關注。
第四,旅遊是一種商業性的活動,因而是經濟地理研究的一個内容。
第五,旅遊在國際貿易和國家經濟進出口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這是地理學所關注的。
第六,旅遊還産生重大,深遠的社會和文化效應,這也是地理學家非常關心的。
基於上述理由,羅賓遜認爲旅遊值得地理學家認真加以研究。在《旅遊地理學》一書中,羅賓遜着意於提供一個旅遊研究的導論。因此,並不僅僅限於旅遊地理的探討,旅遊經濟、旅遊社會、旅遊心理等方面也有較廣泛的涉及,而且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全書由導言及五個部分(共22章)組成。其中第四部分取材着重於英國,第五部分重點放在歐洲,美洲、非洲次之,亞洲和大洋洲着墨較少。没有論及中國。其目録如下:
導言
第一部分:旅遊發展和旅遊現象 1)旅遊發展概况 2)需求評價3)旅遊動機4)旅遊業的搆成。
第二部分;旅遊的範圍和旅遊度量 5)旅遊的度量 6)國際旅遊流
第三部分:旅遊業的幾個方面7)旅遊組織 8)交通和旅遊 9)旅遊的經濟和社會效應10)旅遊規劃
第四部分:遊客與環境 11)遊客與城鎮 12)遊客與鄉村 13)遊客與海濱
第五部分:地區旅遊發展 14)英國的旅遊 15)歐洲旅遊概述 16)西歐和中歐的旅遊17)南歐的旅遊 18)東歐與蘇聯的旅遊 19)北美的旅遊 20)拉丁美洲的旅遊 21)非洲和近東 22)世界其它地區的旅遊
總之,《旅遊地理學》作爲本旅遊地理的導論書,内容豐富,取材廣泛、叙述嚴謹,理論和區域並重,是一本很好的旅遊地理入門教材。此書對推動我國旅遊地理學的發展,已産生了積極的影響。有幾章已翻譯發表.如導言《旅遊地理學的一些問題》(楚義芳譯,國外人文地理,1986年第l期)、第十章《旅遊業規劃》,(張克東譯,經濟地理,1984年第3期)、第五章《旅遊的度量》,(保繼剛譯,社會科學家,1987年第2期)等。
2.《遊憩地理學》的初版於1983年,作者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遊憩研究系的主任。此書一出版就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史密斯在這本書中系統地總結了本世紀來數百名旅遊地理研究者的工作。他强調解决問題的方法,包括19世紀的杜能模型和最新的區位——供給模型,從傳統到現代,從簡單到復雜,從定性到定量,範圍至爲廣泛。正如史密斯在緒論中所言:“一本書可以圍遶着一系列社會問題展開,這樣的方法適合於對政治問題進行適時而有趣的分析。然而,問題研究法會很快變得過時,并且往往只適用於一個地區或國家。另外,一本書可以通過系統地總結有關的事實而撰寫,這同樣是一種有用的方法.但這種寫法也是限制在一個時間和一個地點。本書采用的方法强調一種不受時間限制和更爲全球性的概念,而不强調具體問題或羅列事實,本書强調的是解决問題的方法,我們的主題是研究的技巧及其應用。”
在科學方法論方面,史密斯達到了很高的層次。他認爲,研究方法可以分爲描述研究,解釋研究、預測研究、規範研究四個連續的層次。描述研究是科學探索的基本層次.它回答哪裏(Where)、什麽(What)、誰(Who)和什麽時候(When)等有關問題;解釋研究是第二個層次,回答問題的怎麽樣(How)?現今所進行的一些最令人振奮的工作是解釋模型的發展,解釋研究的目的之一是發展預測模型.即研究者解釋了事物的來龍去脈之後,要預測事物的未來情形,這是研究的第三層次——預測研究。科學探索的第四個層次是規範研究.對地理學家來説它具有長久的魅力,這是尋求事物應該是怎麽樣,用以指導决策的一種研究。
在《遊憩地理學》一書中,史密斯將研究對象劃分爲兩個基本的論題:旅行的區位。然後遵循上述科學研究的四個層次分别加以論述,最後作了方法和論題的小結並展望未來發展的方向。史密斯正確地指出,遊憩地理學目前正處於庫恩科學哲學所言的前範式階段。因此,出現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形勢是非常正常的,正是一門學科走向成熟的標誌。 《遊憩地理學》目録如下:第一章:區位的描述研究。 第二章:旅行的描述研究。 第三章:區位的解釋研究。第四章:旅行的解釋研究。 第五章:區位的預測研究。 第六章:旅行的預測研究。 第七章:區位的規範研究。 第八章:旅行的規範研究。 第九章:結論。
總之,史密斯的《遊憩地理學》在理論和方法論的研究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有參考價值。華東師大地理系吴必虎翻譯了這本書。
3.我國旅遊地理教材的建設問題
我國旅遊地理研究始於1979年。1984年第一篇旅遊地理碩士論文問世,按培養計劃,第一篇博士論文將於1989年完成。從研究初始至1988年這十年中,我國出版了三本旅遊地理教材:
劉振禮等編著:《旅遊地理》,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年。
雷明德主編:《旅遊地理學》,西北大學出版社,1988年。
盧雲亭著:《現代旅遊地理學家》,江蘇人民出版社,1988年。
另外在《人文地理學概論》(張文奎編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一書中也專辟一章介紹旅遊地理學。這些教材對推動我國旅遊地理的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
劉振應等編著的《旅遊地理》的體系安排類似於羅賓遜的《旅遊地理學》,但理論却較之簡單顯得單薄,而羅賓遜的著作是1976年出版。
盧雲亭著的《現代旅遊地理學》試圖以理論和方法爲主綫貫穿全書.作者大量收集了國内外旅遊地理研究取得的成就,特别是10年來我國旅遊地理工作者取得的成果(發表的、待發表和未發表的)。在書中作了詳細介紹。54萬餘字的著作非常全面地反映了我國旅遊地理研究的進展和現狀。但與史密斯的《遊憩地理學》相比較,内容過於龐雜.理論和方法主綫不甚清楚。
我國旅遊地理教材的建設,從數量上看已經不少,但在質量上與國外尚有一定差距。需注意幾個問題:
1)在大量的旅遊地理實踐中加强理論和方法研究,總結出一些基本理論和方法。僅僅從經驗總結的角度歸納理論是不够的。理論總結必須站在哲學的高度,因此,旅遊地理工作者應把科學哲學作爲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用它來指導理論總結。
2)全面、系統地翻譯、介紹、評價國外同行成果。
3)改變目前這種教學與科研脱節,高校和研究所分離的狀况,發揮綜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