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明末抗清將領黄公輔
黄浩烈
近年,在有關珠璣巷的文章或詩鈔中,常看到這一首詩:
長亭去路是珠璣,此日觀風感黍籬。
編户村中人集處,摩肩道上馬交馳。
巳無故老談前事,那得新聞訪舊知。
遥憶先人曾賦此,百年泰運又還期。
這首詩描述了宋明盛世時珠璣巷的繁榮景象(三、四句),感嘆當時(明末)珠璣巷的式微(五、六句)和對“泰運”的期望。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他就是明末抗清將領、詩人黄公輔。
黄公輔,字振堅,新會縣杜阮村人,生於明朝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 爲黄氏入粤始祖(居正係稱)黄居正(北宋人,曾任吏部侍郎、廣南漕運使,入籍珠璣巷,葬州城東門外大井頭)第十五代孫,杰出的珠璣巷人後裔。公輔三十八歲中舉,四十歲登進士,曾任福州浦城縣、莆田縣知縣,當過御史、巡按。在職位上皆能體察民情,薄斂省刑,甚得民心。當時姦相魏忠賢專權,公輔上疏彈劾,言詞激烈,天啓五年(1625年) 遭罷官,還鄉居家九年。公輔從南京取水路並經江西越梅嶺南歸時路過珠璣巷,探望了從新會復遷珠璣巷的四兄一家(珠璣巷人後裔在外鄉回遷珠璣巷者不在少數),臨别時寫了《南雄沙水村别四兄諸侄》 七律一首,抒發出與親人離别和立志報國的心情:
分手躊躇沙水邊,春風拂袖倍凄然。
長安去路雲風迥,阮曲歸途節序遷。
補裘慚予非美錦,飛黄期爾着光鞭。
驅馳皇路男兒事,無奈離情各恨天*。
*(有離任與離别的雙層意思)。
崇禎登位後,誅殺了魏忠賢,再次起用黄公輔。崇禎七年,昇任湖廣布政司參議,分巡湖北,又轉任江西參政副使。崇禎十二年,昇湖廣參政,分守湖南寶慶,次年兼兵備鎮守長沙。公輔任職湖南八年期間,擊退農民起義軍對長沙的圍攻,又先後奉命征剿湘西、臨武、藍山瑶羌等少數民族叛亂。其後,托病歸鄉。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吊死,明亡。同年,叛將吴三桂引清兵入關,打敗李自成,佔領北京,改元順治,清朝建立。消息傳至鄉間,公輔悲憤填膺,吟出“擊揖中流淮祖逖,吠刁半夜寢毛龍。無端漫逐少年隊,莫是痴心未肯降。”的詩句,表明自己不會屈服,要像東晋名將祖逖一樣率師復明。歲末,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王朝,頒詔到嶺南,公輔以爲中興有望,詩興大發:“鳳書乍展初頒朔,蹊草驚看自發芽。增級舊臣歌帝力,重逢乙酉度春華。”但第二年清軍又攻陷南京,朱由崧被俘殺。公輔登杜阮叱石北燕岩,感嘆:“思燕人已遠,北望一茫然。惟有岩前樹,年年泣杜鵑。”唐王朱聿健及其弟朱聿粤於順治二年、三年先後在福州建立隆武王朝,在廣州建立紹武王朝,均被清兵攻滅。桂王朱由榔在梧州建立的永歷政權也岌岌可危。爲救明於累卵,年已古稀的公輔即與王興組織義軍,起兵新會,並約同南海陳子壯、順德陳邦顔、東莞張家玉,以及潮陽、增城、三水等諸路義軍會戰廣州、順德,皆戰敗。幸得後來清總兵李成棟叛清,歸順桂王,兩廣復爲明治。桂王移都肇慶。公輔受刑部左侍郎,署理尚書事。順治六年,各路義軍相繼戰敗,首領多有被殺。永歷帝命公輔與李元胤、馬吉祥防守三水。其後數年,南明義軍與清軍互相拉鋸,終不得勝。公輔與王興、長孫黄確退守新寧(今臺山)汶村。順治十五年,公輔被任命爲兵部尚書,總督水陸義軍,受尚方寶劍,當時他已八十二歲高齡。正當他奉命會同西侯張名振、虎賁將軍王興由海道會師鄭成功反攻南京時,因泄密,清平南王尚可喜增派清軍加緊圍攻汶村,並致書公輔、王興勸降,許以重用。公輔復函表明“生爲明孤臣,死爲明故臣,輔志决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公教我矣,輔安敢當明公之賜。”順治十六年,黄公輔見大勢已去,寧死不屈,遂與王興等自焚於汶村,終年八十四歲。其孫黄確承襲祖父遺志繼續組織戰鬥,至次年被清軍所俘,殉節於廣州。家鄉人爲紀念黄公輔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築衣冠配劍冢於杜阮叱石,碑刻“大司馬兵部尚書黄公輔之墓”,又於叱石山上建“黄公祠”,立戎裝塑像一尊,以供後人記念。
觀黄公輔爲官愛民,堅韌不拔,永保民族氣節,却又未能順應時勢,終於壯烈辭世的一生,可見珠璣巷南遷後裔人文精神之一斑,直令人唏嘘不已。
參考資料:
《新會縣誌》、黄公輔《北燕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