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帶帽”刊發浩然死訊,既不地道也不規範



  2008-2-21 11:34:09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合家團圓的日子。可著名作家浩然却在它到來的前一天溘然去世了。遺憾的是,有的報紙竟在道讀中打出“‘高大全’作者浩然去世”(見《南方日報》2月21日一版道讀)的標題,口吻中透着譏謔,行文中醮着快意,讓人切齒。

  别説浩然是有争議的著名作家、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它就是被“偉大舵手”一錘定音的人,死了這一天,黨報首刊正式消息,也不該受此大辱。更何况毛澤東當時也很欣賞此人,特别是他的巔峰之作《艷陽天》,對共和國兩代人的影響之大,現在也没有任何一部農村小説可比。因爲它是文學創作者、親歷者,而文學是不能脱離時代局限性的!不能以現時價值觀生套過去式,那不公平。明知不公平,還要不公平評價,那活着的人對死去的人來説,起碼就不是個好人,且不厚道!那個特殊時代别説搞文學創作了,多少作家縮頭烏龜保命要緊?他茅盾安全着陸後才説“八個樣板戲一個作家”那樣的話,不無覬覦。因爲他知道自己也没有勇氣和能力寫出《艷陽天》、《金光大道》那種“勢拔五嶽掩赤城”的長篇小説來。《金光大道》主角就叫高大泉,人物創作是有點兒“高大全”的味道,可在之前問世的《艷陽天》,絶對是有血有肉、充滿了社會主義農村火熱生産生活氣息的好作品。支書蕭長春、團支書焦淑紅、馬老四、韓百仲、喜爺爺、中農彎彎繞、滚刀肉、生産隊會計板分頭、黨内异己分子馬之悦、地主馬小辮……書中正反面人物個個栩栩如生,至今仍深深印在腦海里。

  人活着的時候,敢與之叫板,是大家;死了却在人家墳前恬噪嚷嚷,是小人。改革開放後,直到近年來,浩然對以前經歷的創作歲月,充滿了自豪,表現出一個作家的傲骨。他説:“我從未爲以前的作品《艷陽天》、《金光大道》後悔過,相反,我爲它驕傲。”他還説,自己在文革期間對社會、對人民是有貢獻的,他覺得自己是個奇迹(即能够被破例允許創作,作品能够生存)。這些話,都符合實際。

  同樣是共飲珠江水,看看《廣州日報》是怎樣打這條噩耗的(新聞學中關於噩訊和天氣,是有專門學問的):

    眉題——“《艷陽天》、《金光大道》、《蒼生》等作品影響一代人”;

    主題——“著名作家浩然逝世”。

    再對比一下《南方日報》B08(道讀還錯道成B04):

    眉題——“‘八個樣板戲一個作家’中的那個作家”;

    主題——“‘高大全’創作者浩然去世”。

    一個莊重,肅然起敬。一個輕薄,嘲弄戲謔。《南方日報》應該從每一篇報導與競争對手産生的明顯差距中,警醒從業人員基本素質的判斷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