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魚成片死亡,水質却正常?
2008-9-10 16:41:17
提倡誠信社會,説明誠信危機。突然醒悟:現實中只有關係到兩樣東西時,怎麽都騙不了人,也没辦法不誠信。那就是生命和財産。只要危及到生存,反應都是真實的,比如環境和生命;只要涉及到財産,行爲没有虚假的,比如投資和消費。除了這兩樣,其他都可以説謊。因爲謊言只有在抛開生命財産之外才更容易成立。
“流溪河浮現連片死魚”(見《南方都市報》9月10日A14)。早上還説“原因不明”,下午晚報已宣佈“事發河段水質正常”。流溪河不是青藏高原戈壁灘上的一條河,而是蜿蜒在廣州市轄内白雲、從化、花都區的母親河!現在母親河河面發現成片死魚,這條河的水質必然受到最大質疑。一旦成爲事實,這座城市剛評上的“衛模”就會標誌性倒塌。也許正因爲事關重大,環保監測部門以出乎尋常的速度做出反應(監測事發河段水質數據,排查周圍20公里工業企業)。結論:相關河段水質監測結果正常,未發現有企業違法排污。
這就奇了!按照上述生死存亡是不太可能作假的“原理”,魚和環保監測,二者中肯定有一個是假的,那麽是誰呢?現在魚已經死了,不可能有假,由此判斷説謊者必定是活着的那個。换個角度,我們國家制定的各種監測數據,其標準嚴重滯後於已變化了的環境!變化之快(人爲政策道致)已到了肉體難以忍受的程度,而我們由專家學者訂的標準還停留在“舒適”的刻度。城市空氣質量監測,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一年300天霧霾,數據却報出300天空氣優良?反差也太大了。現在河裏的魚都集體暴斃了,水質却宣佈“正常”?連六七歲的小男孩都知道,魚死了,肯定跟水有關,不會想到還有其他什麽原因。國家政府部門爲什麽就不能誠實些呢?
河水是流動的。即使事後監測爲“正常”,也並不代表魚群大量死亡前和死亡時的河水水質没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