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附録三 一部開拓性的海外貿易史巨著


  ——讀陳柏堅、黄啓臣教授新著《廣州外貿史》

  劉正剛 黄國信(劉正剛:暨南大學歷史係教授;  黄國信:中山大學歷史係教授,均是博士生指導教師。)

  廣州是中國最早從海上進行對外貿易的南大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發祥地。而且,無論是貿易時間之長還是貿易市場之廣,廣州海上“絲綢之略”均爲沿海各港口所不及,並凌駕於陸上“絲綢之路”之上,成爲二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國開放對外貿易的第一大港和重要港口,經久不衰。但是,對廣州兩千多年海外貿易的發展,仍未有進行系統的、完整的研究,一部貫通古今的廣州對外貿易史書,尚付闕如。值得令人欣喜的是,近日我們讀到了陳柏堅、黄啓臣兩教授合著的,於1995年10月由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廣州外貿史》一書。全書按古代、近代和現代分上、中、下三册出版發行,洋洋130多萬字。這無疑是我國第一部填補空白而最具份量的開拓性的廣州海外貿易史巨著。

  據我們所知,陳柏堅、黄啓臣兩教授自1987年開始通力合作,以廣州外貿史爲課題,廣泛收集資料,撰寫專題論文10多篇發表,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由黄啓臣執筆編寫上、中兩册;陳柏堅執筆編寫下册,費時達八年之久。於此可見,作者撰寫本書是有堅實基礎的,治學態度是嚴謹的。

  縱觀全書,作者以“横排竪寫,縱不斷綫”的體例,闡述了廣州2000年來海外貿易的全過程,内容包括了廣州海外貿易的方方面面,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廣州海外貿易史書,就其内容和形式看,有如下特點。

  第一,内容豐富,重點突出。具體表現是,一方面時間跨度大,上自秦漢始,下至1994年共2000多年的外貿史,包括廣州外貿興起、發展、繁榮的全過程。全書脈絡清晰,便於人們從縱向瞭解廣州外貿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從横向涉及内容甚爲廣泛。該書全方位地闡述了兩千多年來廣州外貿機構設置,進出口商品結構變化,對外貿易經營方式,國際貿易往來,外貿管理制度,外貿政策演變,國際市場網絡,以及外貿的社會功能等各個方面,都作了系統的闡述,作者以厚今薄古爲視角,注重現實,全書130多萬字中,現代部份占了篇幅的約一半,字數60多萬字,且又突出以改革開放以來的10多年,對於外貿公司的發展及港、澳、臺乃至華僑的有關外貿政策和措施,如“三資”企業 “三來一補”的具體做法,都作了補充説明,這對今後廣州進一步發展外貿,無疑具有相當程度的借鑒和參考作用。充分反映了作者莊重的歷史感和强烈的現實責任感。

  第二,資料翔實,中外文獻並重。該書的兩位作者傾8年之心血,廣泛地收集了大量有關廣州二千餘年外貿方面的古今中外的第一手文獻資料,力求以確鑿的史料爲基礎,叙述廣州外貿發展歷程和問題。本書運用的文獻資料主要有古籍,地方誌、海關志、關册、檔案、報章以及有關外貿的詳細統計資料和外文資料等。其中有許多資料,特别是解放後的大部分檔案資料是首次向世人披露的,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筆者粗略統計,僅該書的上册(自秦漢至1840年)、中册(1840—1949年)所引用的文獻資料就有1277種之多,而下册(1950—1994年)所用的資料更是外貿系統的檔案,又是第一次披露的。

  作者還盡量廣泛吸取了前人研究廣州外貿史的成果,又自成獨特體系,使全書既内容充實,又有自身的獨創性和超前性。 

  第三,觀點鮮明,論证充實。全書共分三册15章。每章均有鮮明的觀點,並運用了翔實的史料進行分析論证。如全書開篇的第一章,兩位作者提出“一部中國海外貿易史寫在廣州的記録上”的新觀點。接着從廣州自古以來是中國海外貿易的大都會和經久不衰的外貿港口兩大方面進行論证。作者從廣闊的歷史視角,將廣州放入中國乃至世界的海外貿易與港市中加以考察,認爲自秦漢以來直到今天,廣州作爲中國對外貿易的大港口和大都會仍雄風不减,並一直保持增長的勢頭。據1989年統計,廣州的外貿總額僅低於上海,居全國第二位。1994年廣州對外貿易的出口商品總值已達46.8億美元,在全國對外貿易港口中,始終居於前列。正因爲廣州有傳統優良的外貿歷史,優异獨特的地理條件和遼闊廣大的經濟腹地,新中國建立後,從1957年開始直到今天,作爲與世界各國貿易合作友誼橋樑的國家級“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始終設在廣州,使廣州更加名揚四海,貿易繁榮。而從世界對外貿易史來看,世界對外貿易港口以成千上萬計,但無一能與廣州相媲美。的確,廣州是歷史上資格最老,歷代相沿,唯一經久不衰的對外貿易港市。作者還認爲,市舶制是我國歷史上對外貿易發展的産物,它表明我國既善於經營對外貿易,又善於管理對外貿易。然而,歷史上唯有廣州市舶司一直與中國長達千年之久的市舶制相始終,保持着善於經營和管理海外貿易的優良傳統,而具有近代海關性質的粤海關,自干隆二十二年以後就成爲我國獨一無二的海關,統管着全中國海上的對外貿易事務。解放以後,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飛躍地向前發展,廣州又充分發揮了毗鄰港、澳,海外華僑衆多的地緣和人緣優勢,運用中央給予的特殊經濟政策,堅持“以外經外貿爲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從1978年至1994年廣州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09.46億美元,其中出口占200億美元,年均遞增24.88%,形成了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作者從上述種種論據充分證明瞭“一部中國海外貿易史寫在廣州的記録上”的觀點,是非常新穎中肯、恰如其分的。

  第四,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海外貿易必然有大量進出口商品的數量及各種市場上的統計數字,作者根據這一特點,編制了各種貿易商品及貿易市場的統計表和曲綫示意圖等100多個,這在目前出版國内對外貿易史專著中是罕見的。全書正是利用大量的圖表、數量統計表,通過定量分析去論证諸多外貿的定性論點,大量數字表格的定量分析,足見作者治學風格的嚴謹和完善,使本書具有更高的科學性。正如馬克思所説:“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第五,圖文並茂,恰到好處。作者在檢閲爬梳大量歷史文獻資料的同時,還根據歷史事實選録了數十幅極有價值與廣州外貿密切聯繫的圖片資料,形象而生動地再現了各個歷史時期廣州海外貿易的繁榮景象,具有更强的説服力,並引起讀者的强烈興趣,使本書更受歡迎。

  [JP2]  《廣州外貿史》一書,還有一個很值得提的極大特點,就是在現存的歷史論著中,很少收録有像《廣州外貿史》那麽多的政策和法令,就算宋朝元豐三年(1080年)修訂的《廣州市舶條例》一書,因時地之不同,尚無定例,在宋代史籍中都没有系統地記載其職能和業務管理。雖然,“條例”寫出來了;也不過僅是1000多年古代外貿史中的一小點。而《廣州外貿史》則大不相同了,從1949年至1994年的45年間,却大量收録了當今外貿的有關方針政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貿法”,“進出口貨物管理”等等,這不僅包含中央外貿大法,還收録了結合廣州地區的特點的有關法規,諸如訂出對港,澳、臺的有關外貿優惠政策,收録了廣州外貿專業公司在如何發展外貿企業的一連串的具體措施,其中大部分是一份非常難得的資料。所有這些,特别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所收録的外貿條法,都是對今後外貿的發展,尤其是作爲歷史經驗,更是難能可貴的。[JP]
《廣州外貿史》一書的出版,是中國外貿史,經濟史、商業史,交通史和中外關係史研究中的一項可喜可賀的成果。它不僅爲外貿實際工作者提供了詳實的參考資料,而且,也爲同行學者進行學術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很值得一讀。

  (原載《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