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玉文化發展階段的劃分及其特點



  劉金山,金山地質博物館,館長;彭冠英,金山地質博物館,設計師。

  【中文摘要】本文研究認爲,舊石器時代是中國玉文化的孕育期,美石的發現與應用是中國玉文化的胚胎,興隆窪文化代表中國玉文化的産生。中國玉文化的發展可分爲4個階段。

  【關鍵詞】中國玉文化 特點 發展階段

  Abstract: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long Paleolithic period is the gestation period of Chinese jade culture. the discove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beautiful stone is the embryonic of Chinese jade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Xinglongwa stands for its birth from these , four developing periods of Chinese jade culture have been divided with the character of every period being discussed.

  Key words: Chinese jade culture Characteristic Section of development

  

  一、石器時代是人類玉器文化的温床

  石器時代分爲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屬於更新世,新石器時代屬於全新世,它們都屬於地球歷史中新生代最後一個紀:第四紀。舊石器時代可分爲三個階段:①直立人階段,距今300~20萬年前;②早期智人階段,也稱遠古智人階段,距今20~5萬年前;③晚期智人階段,距今5~11萬年前。據最新考古發現,在遼寧海城孤山仙人洞遺址中發現有由閃石玉制成的玉片一件,長約10、寬5厘米,較厚,具有明顯的打擊點和放射綫,對同層位的灰燼測年爲4~35萬年前,這是目前發現的人類最早的玉器。

  新石器時代分爲早期、中期和晚期。據研究本書把距今11000至8000年前的這3000年時間劃爲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國玉文化剛剛産生;把距今8000至4500年前的這3500年時間劃爲新石器時代中期,中國玉文化第一次得到大發展;把距今4500至2215年前的這2285年時間劃爲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玉文化第二次得到大發展。在人類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中國出現了青銅器時代。在中國隨着鐵器時代的出現而新石器時代宣告結束, 但玉器時代仍然在繼續發展着,直到今天。

  人類在經歷了舊石器時代的鍛煉,特别是在經歷了第四紀冰期的考驗之後,變得逐漸聰明起來,認識到智慧比體力更有力量。於是有智人開始尋找最堅硬的石頭並嫌打制的石器還不够尖鋭和得心應手,又想出了新辦法:磨制石器。有人把石器磨成斧狀、錛狀,並鑽個眼捆綁在長長的木棒上當先進武器使用,還有人把石條磨成箭狀,也捆綁在木棒上當投槍使用,殺傷力非常强大。磨制石器的出現與現代人發現使用計算機一樣具有劃時代之深遠意義。從此人類有得心應手的新武器,在與猛獸搏鬥中往往勝算在胸,百戰百勝。

  距今8000~8500年前的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的發掘物證明,在母系氏族的原始社會人類就把磨制石器廣泛用於生産工具,如帶足磨盤、帶齒石鐮、雙弧刃石鏟、石鋤、石磨棒等等,説明那時人類就對磨制石器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

  隨着人類對磨制石器的增加,應用範圍也增大,人類磨制石器的技術也不斷提高。有的勇士在打獵時既需要石斧、石錛,又需要帶上幾支石箭投槍。在圍獵時往往是先擲石箭投槍再用石斧砍,或用石錛刺殺。在分配勝利品時,也是用石斧分割野猪或野鹿的肉。人類磨制石器的技術工藝,據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物研究,可能分三個步驟進行:一是先打擊成初步形狀,最好是尋找石頭時就得到自然風化成形或河床水衝擊自然成形的原型石;二是粗磨,把石器放在粗糙的石英砂岩上磨礪;三是細磨,把粗磨過的石器放在細粒石英粉砂岩上磨礪。人類磨制打獵武器往往是選用堅硬的玉髓岩、石英岩、流紋岩、安山岩、輝石岩、輝緑岩、花崗岩、硅質岩等等,磨制成鋒利的石斧、石錛、石箭頭……。磨制一般生活用具則是選用硅質板岩、石英細砂岩、石英粉砂岩、硅化石灰岩等等,這些石頭相對前者硬度小一些,易於磨制成斧狀或刀狀、或石錘、石鑿,用於割肉、切樹皮、剥果殻,其硬度足够。因此,今天的人們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時看到了用各種各樣的岩性磨制成的石器。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對各種岩石性質的瞭解是有專門研究的,主要是在石頭的硬度和韌性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這對後來玉器的産生準備了大量的有利條件和技術基礎。所以説石器時代是人類玉器文化的温床。

  二、美石的發現與應用是中國玉器文化的胚胎

  人類在爲石器尋找堅硬的原始石頭時,在幾萬年至十幾萬年漫長的經歷中總會碰到美麗晶瑩的石頭或小石子的,如紅瑪瑙、藍瑪瑙、紅玉髓、藍螢石、紫水晶……這些地球上較多出現的石頭。就是在人類往往用作居所的石灰岩洞穴中,也總會看見有垂掛的乳白色或紅色條紋狀鐘乳石的。隨着審美意識的提高,人類就會把這些美石撿起來穿個眼與獸牙一起用繩子係在頸上。用獸牙穿成牙飾項鏈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有了。因此,認爲人類把簡單的美石用作石飾(玉飾)也是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了。

  彩色的瑪瑙石不僅地球上分佈的數量多,而且由於礦物生成上的原因還往往留有天然的小洞孔。這天然的小洞孔就爲人類用來穿彩石項鏈提供了方便,不費力氣就得到了一件天然的玉石飾品。乳白色或帶有血絲紅紋的透亮的天然鐘乳石,由於方解石或文石礦物的結晶習性原因往往是空心的,只需要取其一截或一小段加工便很容易制出一件很美麗的玉石吊墜來,穿根繩子便可以佩戴於項上。

  這種具有天然孔洞的小美石或人工在小美石上簡單的鑽個孔當裝飾品佩戴的事,與其説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在漫長的經歷中就會有的,還不如説美石的發現與應用是人類玉器文化的胚胎和孕育,是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一個標記。在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人類早已從天然美石上得到啓發,把彩石作爲玉珠裝飾自己。因爲有證據證明:在距今2~3萬多年的北京山頂洞人遺址和河北陽原縣虎頭樑文化遺址中都發現人類遺存有穿孔貝殻、獸牙、礫石和鑽孔石珠等裝飾品。也在山西陽高許家窑、襄汾丁村、北京周口店十五地點、遼寧喀左旗鴿子洞諸多舊石器中期遺址中發現石飾。由於這石飾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因此可作爲玉器時代的孕育期或胚胎期,説明聰明的人類已有相當的審美意識,他們爲後來玉器文化迅速發展起到很重要的先導作用。

  於是,可以確定人類是先發現了美石,之後才發明加工雕琢美石的工藝技術。只要人類開始對美石進行加工,就可以説人類在生産玉器了。因爲美石就是廣義上的玉石,“石之美者,玉也”是長期以來人類描述玉石的經典語言。

  因此,可以得到一個認識:人類普遍用美石來裝飾自己就是玉器文化的孕育期,其時間至少可追逆到距今2~5萬年以前,更可能是5~15萬年前,幾乎是在舊石器時代早期智人階段人類就開始普遍的用美石來裝飾自己了。這個孕育期爲時是相當漫長的。

  三、興隆窪文化代表中國玉文化的産生

  被世人譽爲“華夏第一村”的興隆窪文化遺址,位於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村,1982年發現這個史前文化遺址,並以發現地命名。興隆窪文化分佈在内蒙古西拉木倫河的南岸和遼西地區,即遼河以西地區。據研究其年代距今8000年前。在這個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石制工具,而且打制的石器比磨制的石器多得多,證明人類剛從舊石器時代過來不久。

  該遺址出土的特色磨制石器有鋤形器、石斧、石錛、磨盤、磨棒等工具,特色陶器較厚重,做工粗糙,因鍛燒火候不足而鬆疏。遺址出土的玉器最具特色,有匕形玉器、彎條形玉器、玉管、玉斧、玉錛、玉鑿、玉玦,等等。玉斧、玉錛、玉鑿等工具形玉器與石器形狀相仿,可形體明顯偏小,磨制精良,没有使用痕迹,證明是作爲擺件玉器製作的。匕形玉器呈短柱狀和長條狀,一面略向内凹,另一面略向外凸,靠近一端鑽有小孔,多出土於墓主人頸部、胸部、腹部,應爲項飾之玉吊墜類。彎條形玉器有的呈半圓環狀。彎條形玉器和玉管均是古人的組玉珮。

  最令人驕傲和驚嘆的是興隆窪135號墓主人耳部兩側處各有一件精美的大型玉玦,經用電子天秤稱重各重30克,驚人的一致!並在30個墓室中都發現了玉玦、玉匕、玉管等玉器。

  經考察,所有玉器均爲岫岩玉,色澤多見黄緑、淡緑、淡黄、乳白等顔色。均透明至半透明,做工精細、抛光亮麗、鑽孔圓滑。證明人類已經學會了選材、抛光、切割和鑽孔的制玉技術。研究還發現所有精美的玉玦是用砂繩切割技術加工的,其砂繩切割印紋尚清晰可見。然而八千年之後的今天砂繩切割開玉的技術仍然還在使用。

  據目前所知,興隆窪文化中的玉器是世界範圍内最早的玉器!因此,這玉玦是世界上最早的玉耳環,這匕形玉是世界上最早的胸墜,這彎條形玉和管狀玉均是世界上最早的組玉珮,這砂繩切割開玉技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切玉技術。因此,興隆窪文化是中國玉文化的源頭!興隆窪文化開創了中國史前制玉用玉尚玉之先河!從此,中國特色文化——玉文化産生了。

  四、中國玉文化第一發展階段及其狀况

  根據出土玉器的玉種、形狀大小、工藝簡繁以及相伴物的綜合分析研究,我們把距今8000至4500年前這3500年時間劃歸爲“中國玉文化第一發展階段”(表一),這個階段包括了整個新石器時代中期,也包括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小部分。在距今5000年前出現虞代,虞人對於中國玉文化起到重大貢獻。這個階段的前期是以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中的玉器形制爲代表,在玉種上所發掘的玉器全部都屬於蛇紋石玉(岫玉)類,工藝相對粗糙。這個階段的早期玉器是用手搓竹竿加石英砂研磨鑽孔,發明瞭繩砂切玉;中期用獸皮繩索拉杆加石英砂研磨鑽孔,但鑽出的孔洞不規矩;晚期學會了用空心竹竿定位鑽杆加石英砂研磨鑽孔,精度高,效率高。總體上是抛光不好。玉器形體較小,多見小型的玉璜、玉斧、玉墜之類。這個階段的後期是以黄山文化、龍崗文華、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峽文化中的玉器形制爲代表,在玉種上出現了和田玉類和獨山玉類,但仍以岫玉類占多數,其玉器工藝水平顯著提高,古虞人學會了運用砂輪進行粗磨細磨和麻布獸皮抛光技術,玉器形體普遍增大,多見大型的玉璜、玉璧、玉琮、玉玦、玉墜之類。前期和後期的特點可以在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黄山文化和龍崗文化中找到實例。

  古人治玉的四種工藝是切、磋、琢、磨。詩經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琢類似鏨子。” 鏨子是靠鎚子擊打鏨子,鏨子再擊打玉器。而琢主要是手握石頭(它山之石)直接打擊玉器,而磨是手握石英砂岩直接在玉器上來回磨蹭或手握玉器在石英砂岩上來回磨蹭。一切全靠手工。

  河姆渡文化遺址於1973年發現,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村,1976年以發現地命。河姆渡文化遺址分佈於杭州灣南岸的紹興平原、上虞、寧波及丹山島等地區,共有1~4個文化層,第四文化層據碳同位素測年並經校正得知爲距今7500-6500年前。在第四文化層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骨器、陶器、木器,有生産工具、生活用品和裝飾工藝品等6700多件文物,比較全面的反映了人類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代的繁榮景象。這個遺址中發現的玉器形體較小,製作技術欠精,爲數不多,其時尚遠。

  仰韶文化遺址於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而得名。這個文化主要分佈於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帶,屬新石器時代中期。測年爲距今7000-5500年前。以磨制石器爲主要工具,打制石器占少數。其中玉器和骨器很精緻。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爲主,因其上常有綵繪幾何圖案故名彩陶。生活以農業爲主,漁獵爲輔,並飼養猪、狗等家畜。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玉器以小型的玉璜、玉墜爲主,均器身平薄,造型完美,具有一定抛光技術,標誌着玉器加工技術逐步完善。

  1958年在河南南陽黄山仰韶文化遺址中發掘一件玉鏟,形體較大,長13、寬10厘米,淺黄色,上窄下寬,上部有圓孔,下有弧形刃,精緻美觀,未見使用痕迹,證明古人是作爲藝術品玉擺件製作的,經鑒定該玉鏟爲獨山玉種。兹後人們在南陽地區18處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玉鏟、玉斧、玉鑿等工具類玉器擺件,經鑒定也都是當地産出的獨山玉。黄山遺址離獨山只五公里之距,可想見古人類就地採玉琢玉之景象。

  在陝西省南鄭龍崗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隨葬玉器26件,分别收藏於龍崗寺文管所、陝西歷史博物館和陝西考古所。在陝西考古所收藏的3件玉鏟和1件玉刀經專家鑒定,其結果是1件玉鏟爲蛇紋石玉,其他3件均爲來自新疆的和田玉。陝西省南鄭龍崗遠離新疆和田,之間相隔萬裏,有千山萬水之阻,古人且能把新疆之玉石運來陝西雕琢成器,證明古代人鑒玉、賞玉、琢玉、愛玉已達到相當水平,不僅尋找和選擇就近區域裏的蛇紋石玉和獨山玉,而且還到遥遠的區域去尋找和選擇最温潤而油亮的和田玉。

  五、中國玉文化第二發展階段及其狀况

  我們把距今4500至2215年前這2285年劃歸“中國玉文化第二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正好包括了中國早期歷史上的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幾個朝代,也就是中國青銅器時代。這個階段中國玉文化特點是:一是玉種多以和田玉類爲主,以蛇紋石玉和獨山玉爲輔,後期新出現了翡翠緑鬆石與崑崙玉(軟玉類,其白玉没有和田白玉白,其透明度强於和田白玉,爲微透明),和田玉中的白玉、青玉、灰玉、墨玉均已分治;二是用玉數量比以前大大增加,這個階段出土的玉器數量往往遠遠多於陶器、木器和青銅器;三是禮儀玉器、行制玉器、兵器玉器、工具用玉、祭神用玉、珮飾用玉均流行全國,且多於任何時期。這個階段的馬家窑文化、齊家文化和卑南文化很具有特點;四是治玉技術得到提高,發明瞭砣磨工藝,所治玉器亦漸精良。

  齊家文化玉器遺址是1924年在甘肅廣河縣齊家坪發現並以此地命名的。據考爲距今40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早期。馬家窑文化比齊家文化稍早一點,它們都分佈於黄河上游地區。它們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用崑崙玉(軟玉)治成的禮儀玉器類,如各種精緻的玉璧,形態衆多,有圓形的、橢圓形的、方形的……,還有做工考究、抛光很好的玉琮、玉璜等,工具類玉器有玉鏟、玉斧、玉錛等等,珮飾類玉器有玉玦、玉珠、玉墜、玉珮等等。發現的幾百座墓葬中其隨葬玉器之多普遍令人驚嘆!有的墓主雖無能力隨葬雕琢的玉器但也一定要隨葬大量的粗玉玦、玉片、或小玉石之類,而决不隨葬石器、陶器、骨器等其他物品。另一特點是在甘肅永靖商代墓出土距今約3800年前的緑鬆石玉珠20枚。這個階段的古墓中常有緑鬆石玉珠與瑪瑙玉珠及和田玉珠的串珠項飾出土。據研究緑鬆石玉多來自土耳其、印度等國,證明那時中國與西域有貿易交流,古老的“西南玉石之路”已存在。

  卑南文化玉器遺址於1980年在臺灣省臺東市卑南山區被發現,據考距今爲4000年,先後發掘500多座墓葬,出土的玉器有:玉鐲、玉珠、玉耳環、玉管、玉墜、玉錛、玉鑿、玉矛、玉鏃等,其中玉環造型古檏而抽象,獨具特色,見有長方形、外方内圓形、橢圓四突形,尤以人獸形和多環人獸形顯其古怪奇异,這是先民對玉的崇拜、對神靈敬畏的表達。那時成書的《山海經》,記載古老華夏東南西北中各個山上都是遍地玉石和黄金。可以想像古人對玉是多麽的崇尚和喜愛!寧鄉炭河裏商周玉器遺址,1973年考古發掘玉珠、玉管1100餘粒,白玉環、玦、魚、獸等精緻玉器320多件。上古三代是玉文化發展的高峰。從天子到民衆人人崇玉、愛玉,玉已融入到國家政治、軍事、道德、邦交等各個領域,“六器” “六瑞”於此時出現。

  據《周書》載:“武王伐紂,商師大崩,帝辛登廪臺,取天知玉珥及鹿玉衣以自焚。鹿玉則銷,天知玉珥在火中不銷。”商紂王最愛珮玉、戴玉珥,故《古今注》有:紂作步摇珮玉。“行步則有環佩之聲”(《禮記·經解》)。 百官上朝規定要各執玉璧一件,以示禮儀。殷商時期的玉璧、玉琮、玉璜、玉人頭、玉嬋、大型玉玦、玉鐲最爲流行。

  《禮記·聘義》載,孔子論玉有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種德性,孔子“以玉比德”的珮玉崇玉愛玉的儒家道德觀在這個階段發展到了極致。

  《管子·水地》論玉有仁、知、義、行、潔、勇、情、容、辭九種德性。《荀子·德行》論玉有“仁、知、義、勇、行、精、辭”七種德性。管子早於孔子,他和後來的荀子都特别崇玉愛玉,對玉德研究很有學術見解。

  秦初,昭襄王時期在古滇國邊陲由馱夫發現了翡翠,初名滇玉、翠玉,至莊襄王時期更名爲翡翠;《史記》載司馬相如作《子虚之賦》道秦朝莊襄王時事,賦中有“翡翠”記載。秦中期出現崑山玉,《吕氏春秋》:“人不愛崑山之玉,江漢之珠,而愛一己小蒼璧小璣,有之利故也。”

  到了秦代末期,始皇殘暴不仁,戰亂四起,經濟衰退,玉器也衰敗,治玉很少,可毁玉無數,僅玉璽傳世成爲佳話。和氏璧與傳國璽的傳奇故事,是在中國歷史上流傳兩千多年的真人真事的故事。史記載,遠在春秋時楚人卞和見有鳳凰栖於石上,認定有寶,因而細尋得玉璞一塊。卞和幾經進獻當朝以欺君罪砍去雙足之後終得剖璞見美玉,此爲“和氏璧”之來源。和氏璧之貴重,秦國願以15座城池换取,但最後還是“完璧歸趙”。秦滅趙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將和氏璧精琢爲“傳國璽”,其上篆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自這傳國璽問世之後便開始了傳奇經歷。誰獲得傳國璽,誰就是“皇權神受”、“正統合法”的皇帝。這傳國璽在誰手丢失,就認定是“皇命已盡”。若打得天下而未得此玉璽,則被世人譏蔑而底氣不足。

  漢代玉器發展出現高峰。秦漢通西域後,在古老的西北玉石之路上建立了玉門關,然後演化爲西北絲綢之路,大量的和田玉原料從新疆運入中原地區。同時,在西南玉石之路上馱隊將和田玉器及茶葉從中原地區運往印度,這條路隨歷史進入秦時又演化爲西南絲綢之路。秦初,馱夫在這條路上首次發現了翡翠,時稱“翠玉”、“滇玉”, 至莊襄王時期改稱“翡翠”。自此翡翠開始從古滇國入朝。但由於地處偏僻,氣候炎熱,山川多變化,土著蠻固怪异,使翡翠未得多運入,僅得經年入貢品也。因此秦漢宫廷翡翠稀少,主要流行和田玉。西漢工藝精湛,風格由戰國豪放轉爲典雅。玉器數量大,種類繁雜,玉禮器主要有玉圭、玉璧、玉璜,而玉琮、玉璋、玉刀、玉斧、玉鏟、玉鑿、玉戈、玉鉞、玉戚均基本消失。新出現了玉帶鈎、玉劍飾、玉簪、組玉珮、玉舞人、高足玉杯、玉奔馬等新型玉器。紋飾有幾何圖紋(谷紋、蒲紋、渦紋和雲紋)和動物紋(龍紋、鳥紋、獸面紋和螭虎紋等),非常抽象。到東漢多刻陰綫,具繪畫意味。

  廣州西漢南越國文王墓隨葬玉器説明漢代玉行制和玉禮制的存在。文王身着絲縷玉衣下葬,身下墊5塊大白玉璧,身上蓋14塊白玉璧及32個羊脂白玉組玉珮,還有玉劍飾53件,玉具劍5把,均用透雕、綫雕、浮雕技法,雕出螭虎、瑞獸、鸚鵡等。還出土“帝印”玉印、“趙眜”玉印及“文帝行璽”金印和“泰子”金印。隨葬之4位妃妾多以組玉珮、玉珠、玉環、玉玦、玉璧、玉管……不計其數。還有雕琢精美的白玉犀角杯、白玉圓盒、金龍托白玉杯、金鈎扣白玉龍、龍虎並體玉帶鈎等等,玉質和工藝非常精美。在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夫婦是各自身着金縷玉衣的。在這個墓中發掘出翡翠玉器一件。河北定縣40號漢墓出土的中山懷王劉修也是金縷玉衣。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劉戊墓出土也是金縷玉衣。江蘇徐州土山東漢墓出土的是銀縷玉衣。這些都説明當時玉殮葬盛行,即表達古人愛玉崇玉的風俗又標記墓主人的等級地位。

  總之,中國玉文化第二發展階段是非常輝煌的。在這個階段的主流玉種是新疆和田玉,次爲崑崙玉,岫岩玉又其次也。在這個階段的重大事件是發現了翡翠。還出現了外來的緑鬆石。出現了宫廷玉坊。玉器圖案典雅,多見幾何圖紋、龍鳳紋、谷紋和雲紋。出現玉禮制、玉兵制、玉行制。玉件一般小至中等大小。夏商周三代和漢代玉器及玉制完美程度達到了極致。雖秦政無道,毁玉無遺,僅玉璽傳世,但仍有前三代及漢朝葬玉尚存,均空前絶後不可比擬。

  六、中國玉文化第三發展階段及其狀况

  以漢末魏初,即公元220年爲界至公元1980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時止,經歷了三國、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前30年,一共1760年劃歸爲中國玉文化第三發展階段。

  三國、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政體動盪,戰争不斷,經濟不穩,玉器發展極度衰敗。盛行“食玉”風,玉器數量减少,只見玉嬋、玉杯、玉册、玉闢邪、玉帶飾、玉珮等。禮玉和葬玉基本絶迹。多鏤空、陰刻、多龍鳳鳥圖案,雕塑特點相對减弱,繪畫意味相對增强。《三國志·孫權傳》:“魏使以馬求易珠璣、翡翠、玳瑁 ……”可見翡翠之貴重。《舊唐書·太宗本紀上》秦王凱旋,高祖“賜金輅一乘,衮冕之服,玉璧一雙,黄金六千斤。”可見玉璧在唐代被推崇之高。《新唐書·武則天楊貴妃傳》:“凡充錦綉官及冶瑑金玉者大扺千人,奉須索,奇服秘玩,變化若神。四方争爲怪珍入貢,動駭耳目。”此爲宫廷治玉之景况。

  宋、遼、金、元,玉器開始興起,民間出現賞玉珮玉風俗。多見和田玉,少見翡翠。據《宋會要輯稿》(卷1024)載:宋十一年十一月朝廷裁定廣州市舶允許出口的貨物中就有“玉、珊瑚、琥珀、雄黄、翡翠……”記録稿,清楚記載了和田玉和翡翠出口國外的情景。這一時期的玉器形制多見玉花飾、玉珮飾、玉花鳥、玉瑞獸、玉人、玉佛像及玉山子擺件。宋多荷葉紋,鏤雕技法;遼見飛天、玉盒及象生玉器,寫實性强,有契丹遺風;金以象生玉器、玉器皿及玉飾爲主;元多傳世品,大玉海、玉樽、玉掛屏及玉花飾、玉佛等多陳設品和實用品,紋飾以吉祥花鳥且富含寓意,風格檏實自然,突破了“以玉比德”的禮玉格局。

  明清爲玉器發展又一高峰。皇家用玉量大,民間賞玉玩玉珮玉成風。玉種多以和田玉和翡翠爲多,玉作坊大量出現,多見玉杯、玉壺、玉碗、玉如意、玉白菜等陳設玉器、玉擺件、玉山子、各種玉首飾和玉珮飾以及仿古玉璧、玉圭、玉琮、玉璋等。著名玉山子:大禹治水圖、會昌九老圖、秋山行旅圖、採菊圖、觀瀑圖、赤壁泛舟圖均爲這個時代的代表作。明《天工開物》:“玉璞不藏深土,源泉峻急,激映而生。然取者不於所生處,以急湍無着手。候其下月水漲,璞隨湍流徙,或百裏、或二三百裏,取之河中。……玉璞堆聚處,其月色倍明亮。凡璞隨水流,仍錯雜亂石淺流之中,提出辯認而後知也。”是指河流玉石砂礦的形成和尋找玉之方法。又載:“凡玉惟白與緑兩色。……璞中之玉,有縱横尺餘無暇玷者,古者帝王取以爲璽。所謂連城之璧,亦不易得。其縱横五六寸無暇者,治以爲杯斝、此亦當世重寶也。”是指玉之顔色鑒其瑕疵之品質。又載:“中國販玉者,至此互市而得之,東入中華,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價,而後琢之(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是指玉石市場和賭玉評價。又載:“凡玉初剖時,冶鐵爲圓盤,以盤水盛沙,足踏圓盤使轉,添沙剖玉,逐忽劃斷。中國解玉沙,出順天玉田與真定邢臺兩邑,其沙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無耗折。既解之後,别施精巧工夫,得鑌鐵刀者,則爲利器也。”是指用圓盤沙鋸切割玉料和解玉沙的由來及玉加工等等,最早記述了有關玉的地質成因和玉雕工藝技術。清代翡翠玉器興起成爲又一大特色。

  自1841年鴉片戰争至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止,這140年來中國經歷了英法八國聯軍的侵略與侮辱、日本侵略與屠殺、國共内戰和文化大革命,貧困與苦難導致玉器傳統文化走向衰敗。戰争與革命使中國玉文化事業基本上停止了發展。特别是鴉片戰争以後,英法列强分割中國,英國除霸佔香港之外還把中國雲南省的翡翠産地首先强佔收税,最後又轉交他國造成中國人切膚之痛。中國這一時期的古玉器流入國外最多,這就是爲什麽今天能看到在英、法、美、德、俄、日、葡的博物館裏擺放着大量的中國古玉器的原因。日本人入侵幾乎使中國玉産業盪然一空。北京人頭骨化石、承德行宫寶玉都是那時被竊失的,所以中國人史稱日本人爲“東洋大盗”。中國“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把玉文化産業批判爲“封資修”的一套而徹底打倒,使這個古老的玉産業幾乎停止了生命。在中緬邊境騰冲一帶的翡翠産業基地,也因長期革命和論戰而轉移到泰國清邁,這個歷代以翡翠興盛的城市從此走向没落。在“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幾乎中國所有的城市或地方停止了金銀珠寶玉器的市場銷售,因此從1841年鴉片戰争到1980年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結束,這140年在中國玉文化史上投下了黑色的陰影。

  七、中國玉文化第四發展階段及其狀况

  中國玉文化第四發展階段,是指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至今並繼續向前延續的這一時期。縱觀近三十年來,中國玉文化産業發展非常迅猛,這與改革開放之後民富國强有直接關係。中國人在飽受貧困與苦難之後最懂得珍惜時間和勤奮向前,“民族要復興”成爲這個時代的最强音。

  這30年時間,雖然很短,在中國上萬年的玉文化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時間,但是還在進行中,預示着一種長期興旺的開始。因爲中國人相信“大難之後必有大福”的祖訓,在經過了玉文化第三發展階段後期的陰影和痛苦之後已經明白了發展方向,已經出現了吉祥局面,並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業績。這個階段歸納起來有6大特點:

  (1)在整個中國的玉文化氛圍和形勢是前所未有的。自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玉産業空前活躍並漸進高速發展,全國各大城市各大商場都在最顯著的位置展銷珠寶玉器,珠寶玉器成爲財富和文化的象徵。每年全國珠寶玉器收益額上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宣傳和田玉和翡翠的出版物之多、寶玉石學校及短訓班之多、國内國際寶玉石展覽會之多以及對國際影響之大,都是空前的。今天,這個古老的文化産業已經全面復興了!

  (2)國内新玉種不斷發現和國外玉材不斷輸入,使玉材越來越豐富。除翡翠、和田玉、崑崙玉、獨山玉、岫玉、緑鬆石和酒泉玉等古老玉種外,在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以來又在國内新發現有青海省的青海玉(軟玉類)和青海翠(水鈣鋁榴石)、西藏自治區的果日阿玉(透閃石緑泥石)和象牙玉(白色菱鎂礦)、甘肅省的鴛鴦玉和祁連玉(均爲蛇紋石)、廣東省的信宜玉(蛇紋石)、臺山玉(黄色玉髓)、廣緑玉(硅質絹雲母)和孔雀石、湖北省的緑鬆石和硅孔雀石、浙江省的鷄血玉和青田石、福建省的田黄和壽山石、安徽省的蛋白石和木變石、江西省的東陵玉和天河石、山東省的泰山玉(蛇紋石)和琅琊玉(石英岩玉)、陝西省的桃花玉(薔薇輝石)和丁香紫玉(鋰雲母)、吉林省的長白玉(硅灰石)和鈦輝石、遼寧省的琥珀和赤瑪瑙、貴州省的貴翠(緑色石英岩玉)和燭煤玉(煤精)、雲南省的黄龍玉(黄色玉髓)和异極礦、河南省的梅花玉(安山岩)和密玉(石英岩玉)、廣西區的陸川玉(蛇紋石)和瑪瑙、内蒙古的巴林鷄血玉和芙蓉玉、四川省的會理玉(蛇紋石)和龍溪玉(軟玉類)、江蘇省的五彩玉(雨花石)和六合玉(玉髓)、北京市的京白玉和京黄玉(均爲石英岩玉)、黑龍江省的蛋白石和玉髓、新疆區的瑪納斯碧玉(軟玉類)和金絲玉(也稱硅質田黄)、臺灣省的臺灣玉(蛇紋石)和花蓮玉(軟玉類),等等幾十種至上百種玉。中國已成爲玉石資源非常豐富的大國。

  從國外傳入的玉種有澳大利亞的澳洲玉(緑玉髓)、馬來西亞玉(緑石英)、朝鮮玉(高麗玉,爲蛇紋石玉)、新西蘭的鮑温玉(Bowenite)(蛇紋石玉)、墨西哥的雷科玉(Riclite)(蛇紋石玉)和薔薇榴石、俄羅斯玉(白~褐色軟玉)、韓國玉(灰~青灰色軟玉)、加拿大玉(深緑色碧玉,軟玉類)、緬甸木化玉(透明硅化木)、阿富汗玉(白色大理石)、土耳其玉(緑鬆石)、法國蒙蒂伯萊玉(磷鋁石)、坦桑尼亞的坦桑石、美國的加州玉和威廉玉(蛇紋石)、巴西的紫晶、越南的緑簾紅剛玉等。顯然,中國已成爲世界上用玉料最多的國家了。哪個國家發現了新玉種都往中國運送,因爲中國玉石市場最大,銷路最好。中國是一個有11000年玉文化歷史的用玉王國,她用廣大國土地下出土的大量玉器和當今日益增長的玉石需求印证着自己的光輝歷史和有如玉一樣的高尚國格。

  (3)玉器加工技術大大提高了。出現了各種型號的帶式砂鋸、圓盤式砂鋸、圓盤式硬質合金鋸、圓盤式金剛石鋸,能够很容易切割各種硬度的玉石。打磨技術發展到硬質炭化硅砂輪,能够很容易打磨各種硬度的玉器毛坯。抛光技術分爲兩種:一種爲軟抛光,用羊皮牛皮墊在軸承轉棒上通電後高速轉動,對着打磨過的玉器進行抛光,適用於各種玉器及弧形戒面;另一種是硬抛光,用人造金剛石制成,高硬度轉盤,通電後高速旋轉,把玉器靠在轉盤上抛磨,這種抛光主要用於各種平面,如方形圖章、稜形體玉珠、稜面體水晶珠和58個稜面的鑽石。對於非稜面體的圓形珠抛光則用缸式或滚筒式電動抛光機,把磨過的圓珠與一定比例的細沙等雜物混合於大缸或滚筒内,並加一定量的水,開動機械旋轉滚磨到一定時間會將玉珠抛光至理想的渾圓狀。玉器的設計和工藝水平也在快速提高,具有詩情畫意的大型玉山子,其工藝製作水平應屬世界領先。如1989年由北京玉器廠製作的翡翠巨型玉雕山子 “岱嶽奇觀”
是一天人合一的藝術杰作,其美學價值無與倫比!還有 “會昌九老圖”翡翠山子、“四大靈山”翡翠山子,均技藝超然,舉世罕見。

  (4)各種玉器産銷兩旺,全國出現若干個玉器加工基地和玉器批發商貿大市場。大型的翡翠批發市場就有廣東四會、南海平洲、揭陽陽美、廣州荔灣、雲南騰冲、瑞麗等,還有河南南陽、鎮平等玉器加工基地和批發市場、江蘇東海水晶加工基地及批發市場等等。再有新疆、青海、遼寧等地各個玉石産地均建有玉器加工基地及批發市場幾十個。具玉雕傳統的城市和地方的民間玉器工藝加工廠幾乎遍佈全國各地,如著名的就有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桂林、蘇州、杭州、揚州、福州、瀏陽、蒲田以及香港和臺灣等地的民間玉器工藝廠。

  (5)中國玉器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世界的品牌。例如:“北京玉器”、“蘇州玉器”、“廣州玉器”、揭陽的“陽美玉器”,已經成爲世界品牌,並與創品牌的傳統民間工藝成爲不可復製的傳統玉雕文化遺産,具有非常重大的美學價值而被列入國家和世界非物質文明遺産名録。“四會玉器”、“平洲玉器”、 “騰冲玉器”正走紅東南亞。

  (6)傳統的玉玦、玉環、玉璜、玉琮、玉璧等均已消失,新出現了各種人物花鳥玉牌、玉掛件、玉珮和翡翠玉戒指、白金黄金鑲翡翠首飾,以及富有時代精神的各種玉山子。笑佛觀音玉雕繼續保存,歷史典故和古詩不斷進入玉雕題材。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