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關係:「合理的過程」與「改良之目的」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感思》六之二

  中華民國邁向一百年,可為中華民國增添許多意義。台灣主流社會該如何看待中華民國?台獨人士對中華民國的見解是否照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的看法該不該調整改變?

  中華民國的處境受兩岸情勢的制約,中華民國的治亂也受兩岸互動的影響,但中華民國的成就與意義卻亦有一大部分建立在兩岸的競合關係中;這些皆是本系列社論將嘗試探討的題目,明天起將有分論。至於今日本文要做的工作,則是欲將本報近二十年來對兩岸互動所提出的一些思考架構作一概略整理呈現,俾為後繼討論的參照。

  我們認為,兩岸關係近年來的最大改變,是由「目的論」,轉變成「過程論」。「目的論」就是咬定統一或獨立之「目的」,遂致為了目的而不惜採取惡劣的手段,甚至訴諸武力;相對而言,「過程論」就是降低「目的」的凸顯性,強調以合理化的過程來累積實現目的之條件,甚且因而修正或改良目的。二○○五年,連胡會標舉的「和平發展」架構,即可看成是為「過程論」敲了定音錘;兩岸皆應注意,「和平發展」這個概念已與「和平統一」之「目的論」有極重要的差異。

  至於兩岸應當如何處理雙邊互動的「過程」,我們曾經提出「筷子理論」。一雙筷子不能綁在一起(統一),若綁在一起筷子就失去功能;也不能兩隻筷子分開兩處(獨立),分開了也失去功能。一雙操作中的筷子,其功能建立在有些地方合,有些地方分。準此以論,直航或ECFA皆是「合」,而如今兩岸在政治上的必要區隔則是「分」。這也是海峽兩岸與東西德最大差異之處,我們曾指出:柏林圍牆既倒,東西德必須立即面對;但一衣帶水的台灣海峽卻是「可分可合」的「兩可介面」,遂成全了「和平發展」的機遇。

  欲使兩岸維持「筷子理論」的互動,其前提是必須承認政治現狀及維護政治現狀;因為,否認現狀是「目的論」的策略,「過程論」則必須建立在現狀上。由此而引申出來的觀點是「杯子理論」。台灣若是水,中華民國則是杯子;杯在水在,杯破即須面對一攤覆水。北京當局從二十年前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改版到今日的「維持現狀」,即可說是領悟到「杯水合體」才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要訣。若沒有中華民國這只「杯子」,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及災難性皆可能急遽升高;若沒有中華民國這只「杯子」,兩岸之間一切的「過程」皆失去依託。

  再進一步談「過程論」。所謂「和平發展」的「和平」二字,其實仍是「目的」,而非「過程」;欲達成「和平發展」(目的),在實踐中即必須講究「民主發展」(過程)。現在若要對兩岸的終極關係設定一個「目的」,則此一「目的」也不應當以「誰吃掉誰」為「目的」;換句話說,此一目的之形成過程與目的之最後實現,皆必須有足以號召民心的內涵。因此,若謂「和平發展」是目的,則「民主發展」既是過程又是內涵。因為,不民主,就不可能有和平。我們曾經主張「統一公投」,可說即是將「和平發展」與「民主發展」結合而成的概念。

  當然,兩岸既啟動密切的「互動」過程,終究會面對「目的」的問題。這或許是相當久遠以後的課題,但若完全沒有「目的」的想像,就不可能維持合理的「過程」。此處可以提出的概念是「屋頂理論」,此一概念並非本報所創制,但我們認為或許是有朝一日面對「目的論」時的可能方案。此一方案的主體架構,是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兩個房間,「一個中國」則是在二者之上的屋頂,亦即是「上位概念」或「第三概念」。「屋頂理論」可視為「杯子理論」的延伸;無「杯子理論」,即無「屋頂理論」。例如,邦聯即是屋頂理論。而倘若「屋頂理論」可視為可能採行的「目的論述」,則此類目的似可視作「改良之目的」或「改善之目的」。

  前文曾說,中華民國的成就與意義有一大部分是建立在兩岸的競合關係之中;而更露骨的說法則是,中華民國的興衰存亡亦有一大部分寄託在兩岸競合關係之中。所以,對中華民國而言,正確及正面地處理兩岸關係,誠為重大的國家戰略。中華民國的主流社會應有此種認知,台獨人士亦應有此種覺悟。

  據此以論,淡化「目的論」,強調「過程論」,應是兩岸競合互動的主軸思維。其實,合理化的「過程」,本身即是「目的」;倘能不斷累積許多合理的「短程/中程」、「一部分/一方面」的「小目的」,最後就有可能逐漸形成一個改良改善的終極「大目的」。反過來說,惡劣的「過程」,絕不可能生出善良之「目的」。「筷子理論」與「杯子理論」,即是兩岸以「合理過程論」邁向「改良目的論」的主要憑藉;中華民國應善加把握,中華人民共和國亦然。

  原載民國99(2010)年1月1日《聯合報》第二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