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問和處法之三
「一問曹董」是從憲法層次提出質疑,「二問曹董」是從可行性提出不同的看法。「三問曹董」則是從可能結果,也就是就曹董所設計的統一公投這個機制在台灣內部的作用來請教。
我們想進一步請問曹董,按照曹董的構想,認為只要設計了「統一公投」這樣的「防禦機制」,獨派的人就可以放心了,從此泛藍與泛綠就像王子與公主一樣可以和睦相處、高枕無憂,快樂生活。但是這個機制真的這麼美好嗎?
我還是要從認同的問題談起,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這是台灣民粹問題的心理基礎,特別是當台灣許多人認為自己的窩是金窩,而別人的窩是狗窩時,這種民粹心理更是難以搖撼。
也不過是十多年前,「統一」是一個很正常的政治理想與目標,要追求的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絕不是「甚麼條件下被統一」。經過李登輝、陳水扁的去中國化的教育、文化、等政治改造後,不要說「統一」,連「一個中國」也變得愈來愈妖魔化。「一中各表」所以換成了「九二共識」,就是為了「淡化一中」。任何形式的「統一」字眼一旦出現在台灣的公共論域裡,就不可能不激起漫天陰霾,這也是為什麼馬英九總統雖然贏得了2008年的大選,但是卻不敢碰這問題的原因所在。
馬英九在面對統獨問題時,是選擇做一個「不領導的領導」。他經常說的「台灣前途由台灣地區二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從好的方面來說是「尊重民意」,從決策領導來看,就是「拒絕表態」。曹董當然可以指責馬總統對此一問題的軟弱,放棄領導,這點我們也深有同感,也經常撰文希望領導要當舵手而不只是水手。但是,我們也了解到任何統一的提法與做法,都必須以極為嚴謹與謹慎的方法為之,特別是像「統一公投」這樣的一翻兩瞪眼的機制,更是必須慎之又慎,這點曹董諒必亦能同意。
我們來討論一下「兩岸和平共處法」可能的結果。假設我們排除萬難,終於讓「兩岸和平共處法」立法了,也假設上述「一問」、「二問」的考慮都可以忽略,大陸的確在台灣發動統一公投了,試問我們如何想像台灣不會發生一場生死的對決?
當然,曹董也可以說,既然大家已經同意遊戲規則了,那就願賭服輸嘛!反正要痛,就讓它痛個一次,或者一次不成,就痛個幾次好了,這總好過天天都在那裡痛,而且痛得毫無了局好吧!但問題就在這裡了。我們姑且不考慮其他狀況,假設排除了一切困難,那請問曹董,您認為這種公投可能辦幾次?
以我們的估算,這種公投就算要辦,最多也只有一次機會,而不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何以言之呢?這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我們且想,公投只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通過兩岸統一,如果是這個結果,那我們姑且不管獨派的反彈,這時兩岸是不是要進一步商量如何統一了?
這個商量會出現多少變數?大陸一定會認為我事前已開出了所有條件了,但這些條件在商量的過程中,不會有變化嗎?台灣會問,等到兩岸已經統一了,答應給台灣的所有條件不會減斤扣兩嗎?兩岸談成的條件,可不可能不經過一個再同意的程序?
除非不再需要協商與立法程序,第二天就宣布統一,如果還要經過協商與立法同意程序,我們就會發現「兩岸和平共處法」的「統一公投」只是一個意願的宣示,要等到所有法律完成才可以,兩岸各方該有的法律程序一個都不能少,我們很難了解,這個在台灣法律程序會是一個甚麼樣的混亂場景。我們且擱置不論這一個結果,我們看看另一面的狀況。
如果公投結果是否決的,這情形將如何發展?在台灣,統一公投無可避免地會被某些政治勢力在選舉前操作成「反統一公投」、「不統一公投」或「獨立公投」,視為是台灣與中國的歷史決戰,選舉時的激情、全世界的關注可想而知。因此如果一旦結果是否決的,那就是獨立勢力的重大勝利,這雖然未必直接就導致宣布台灣獨立,但這種不願統一的氣氛勢必使得再度提出公投的可能性消失。
一旦公投沒有通過,台灣內部與全世界會解讀成為台灣民主或台灣獨立的大勝,廣大的大陸奮青如何看待這個結果,北京最高的權力機構可能都會發生動搖。更重要的,在心理上等於台灣已經完全拒絕了北京的任何條件,就實際的政治面而言,大陸等於已經喪失了統一的權力,北京已經完全沒有再向台灣發動統一攻勢的戰略可能,大陸又豈有過幾年再提的空間?
曹董的認為「兩岸和平共處法可以為兩岸帶來久遠、可靠的和平」,「明確地指出和平統一之正途」。是這樣嗎?曹董的「兩岸和平共處法」豈不是把統一公投便成了不統一公投了嗎?果真有這樣的結果,北京是否會如曹董所說:「大陸將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兩岸和平共處法的規範,放棄對台武力威脅」?
我們不會做生意,但是了解「買賣不成仁義在」的道理,也知道商場上本來就是「一次不成、還有下次」的不斷妥協,還清楚「願賭服輸」的遊戲規則,但是,這些好像都不能適用在兩岸政治關係上的「統一公投」。
古話說「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也就是說治國者最好能避免使用這種「一翻兩瞪眼」的外科手術式解決手段。前面我們一再提到,統獨的問題本質是認同的問題,「統一公投」也許未必不是不可以思考的問題,但真要解決統獨的問題,還是必須先從根本的地方著手。所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看來這是沒有廉價之答案的,但不知曹董以為如何?
原文出處:《新新聞》,第1192期,2010年1月7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