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漫談鳳崗民居

  古進:廣東省梅州市梅縣人。中國畫報(國内中文版:人民畫報)高級編輯。離休後,主編《客家人》畫册,參加編輯《大陸滄桑》等多部畫册。年逾八旬,仍然活躍、樂觀,老友們仍喊他“小古”。

  爲了弘揚客家文化,離休後,足迹遍佈黄河上下和五嶺内外,行程萬裏,風雨五載,我考察了客家人的源流和風土人情,同時拍攝了大量照片。《客家人》畫册就是這次考察的結晶。由於當時時間、經濟及精力的緣故,很多地方在那次考察中没有走訪,東莞鳳崗鎮就是其中之一。

  我這次來鳳崗鎮參加中國首届客僑文化論壇的目的之一,就是瞭解這裏的客家民居的歷史和特點,尤其是客家民居的獨特形式:碉樓排屋。

  要瞭解鳳崗鎮民居的歷史,必須先瞭解鳳崗鎮居民的來龍去脈。

  根據鳳崗歷史博物館和鎮人民政府提供的文史資料和我粗淺的調查瞭解,鳳崗鎮各村居民祖先的淵源,有遠源和近源。遠源是來自黄河流域、中原大地和淮河流域。這是長江以南各個民係(包括廣府係、閩南係和客家係)的遠源。具體一點講,從秦代開始,多次派兵、徙民到嶺南落居;後來中原地區的漢人,又分批到淮河,過長江,再散佈到江南廣大地區;其中一部分漢人又進入贛閩粤交界的廣大山區,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形成客家民係。明末清初,客家人向外擴散,其中大部分人從粤東地區、一小部分人從閩西、贛南,向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遷移。這批客家移民就是惠陽、寶安、東莞等地客家人的近源。

  東莞的鳳崗,古稱塘瀝洞,可能是當地土著人(古代百越的後裔)的住地。民國初年建圩鎮時,也許是附近有鳳凰山,傳説有鳳鳥飛臨此地山崗,故稱爲鳳崗鎮。

  該鎮雁田村的鄧氏先祖唐代從河南南陽郡鄧州南移到江西吉水。北宋時,溯贛江至贛州,越過大庾嶺,進入嶺南南雄縣珠璣巷。(這個時期,從珠璣巷南遷到珠江三角洲的移民,與當地土著融合以後,成爲粤語民係。明清時期由閩西等地的客家人遷往此巷及四周農村,至今仍講客家話。)幾年之後,又南遷到東莞岑田(今香港新界錦田,鄧姓居民都講廣府話)。明朝永樂年間才轉移到湴田(今雁田村),至今雁田村民都講廣府話。這是該村鄧姓人家的遠源和近源的大概情况,也是鳳崗鎮最古老的漢族移民的後裔。

  在鳳崗鎮,除了雁田村,還有天堂圍村和五聯村將近一半的居民也講廣府話,其餘7個半村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全鎮總人口約有2萬多人,客家人有1萬4千多人,約占7/10。

  鳳崗的民居是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下的産物,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和鮮明的地方特色。鳳崗各姓的客家人,多數是明清時期從粤東長樂縣(純客家縣,今五華縣)遷移來的。初到這濱海地區,滿目荒凉。他們喫苦耐勞,不畏艱辛,搭茅寮,開荒地。天道酬勤,茅寮爲瓦頂土房所替代,荒野由緑洲所覆蓋。隨着遷移來的客家人越來越多,鳳崗鎮慢慢初具規模。客家人有聚族而居的傳統,開始是兩家三家并排建房,後來十家八家并排在一起。左鄰右舍,前排後排,互相照顧,和平共處。據文史資料記載,清朝初年,從長樂縣遷來油甘埔村定居的是江華慶。江華慶父子發迹後,在村外購買了一大片建房用地,並規定江姓子孫在此建房有優惠,但必須依照規定的長寬高低建房。由此,逐漸形成一排排的民居,叫排屋。排屋的平面結構:坐北朝南,有一條長80米的主巷,主巷兩邊又各有八九條東西走向的小巷,小巷北邊就是一排瓦頂土房,整個建築群形成“非”字的形式。主巷、小巷縱横有序,陽光充足,空氣流暢,在當地的潮濕氣候的環境下適宜生活。

  當時的移民,誰都没有本事和財力建造大型的住房,只能就地建造簡單的平房排屋。清末民初,很多年輕人過香港,下南洋,甚至闖盪到南美蘇裏南,以謀生路。异國他鄉,他們不畏艱辛,苦心經營。有的人積蓄了一些錢財,回到故鄉。舊社會,治安不靖,匪患不斷。返鄉的客家人模仿珠江三角洲開平等地廣府人的做法,緊靠着排屋,建築起高大堅固的碉樓。碉樓和排屋相通,可以保衛排屋。如此,碉樓和排屋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客家民居的又一特殊建築形式。

  專家、學者們考察鳳崗鎮客家人住房後爲此建築形式取名“排屋樓”。

  鑒於我對客家民居的瞭解,我以爲不如取名“碉樓排屋”好。

  理由如下:

  1.從民居的主體看。鳳崗客家民居的發展歷程説明,先有排屋,後建碉樓。客家人長年,甚至世世代代居住在排屋裏。故排屋是民居的主體,碉樓是爲了保衛排屋居民而建,是排屋的附屬建築物。碉樓平時不住人,亂時才住人,不是民居的主體。在鳳崗,有碉樓必有排屋。現在官井頭村外,湖中只見一座孤立的碉樓而不見排屋,那是上世紀50年代修建水庫和供水工程時淹没了珊珠坑村排屋的結果。把帶有碉樓的排屋這種民居形式稱爲

  附表:客家民居的四大類型和特點比較(略)

  2.從使用功能上看。“排屋樓”的“樓”實質上是防禦性的碉堡,嚴格講,只是民居的附屬建築。閩西土樓的“樓”,不論是方形還是圓形,都是常年共住、世代同堂的民居。其建築規模宏大(一樓之内可住幾十户、上百户同族人)、外墻堅固,且具有極强的防禦作用。此“樓”與彼“樓”,使用功能完全不同,從民居概念上來説,兩者不能相提並列。再看看排屋的“屋”是長年住人的民居,粤東圍龍屋的“屋”也是長年住人的民居。此“屋”與彼“屋”使用功能完全相同,在民居概念上來説兩者完全一致。需要明確的是,“圍龍屋”的“圍龍”和“屋”不可分割,“碉樓排屋”的“碉樓”與“排屋”也不可分離,否則都不能稱爲客家民居特有的形式了。

  基於上述原因,我認爲鳳崗鎮客家民居取名“碉樓排屋”更確切。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