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全球化語境下鳳崗客家山歌的現代性價值

  生態美學是目前世界上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環境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是反映全世界社會發展最新趨勢的先進文化之一。從生態美角度來看鳳崗客家山歌,我們發現它顯現出一種人向自身的現實生態本性回歸的趨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説鳳崗客家山歌包含着世界社會發展最爲需要,且極爲豐富的生態智慧,是目前世界上最爲先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現代性價值。

  鳳崗客家山歌的現代性價值,首先體現在它表現出來的美在自然的思想上。一般認爲,現在全世界的生態危機,真正的罪魁禍首來自於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學觀。正是在主客二分哲學觀的影響下,一方面,西方文化體現了較爲强烈的對人類與世界之真的科學認知與理性探尋意識;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也出現了爲知識而求知識的技術至上化傾向,這種對技術的一味推崇在滿足人過分的物質欲望的同時,最終也使人日趨背離了人的自然本性,淪落爲物慾的奴隸。而我們之所以説鳳崗客家山歌具有美在自然的思想,一是因爲它的歌唱空間是自然化的。之所以叫山歌,就是説它的歌唱空間不是在室内刻意搭建的舞臺而是在室外的高原、山地。一是它的歌唱者是自然化的。他們不是濃妝艷抹的職業歌唱演員,而是砍柴、放牧、割草的勞動者;二是因爲它的歌唱内容的自然化。它的歌唱内容往往是歌者自己的勞動、生活的内容,是歌者日之所思,夜之所想的内容,而不是像歌唱演員那樣演繹的是别人的思想、别人的感情。“烏烏赤赤我不嫌,白白嫩嫩我不貪,阿哥好比山捻樣,越烏越赤心越甜。”這首山歌就表現出一種很獨特的審美觀。之所以不嫌棄烏烏赤赤的阿哥,是由於烏烏赤赤的阿哥更接近於自然,他更像自然界的山捻。之所以不貪白白嫩嫩的阿哥,是由於白白嫩嫩是遠離自然的結果。“阿哥好比山捻樣,越烏越赤心越甜”,表現出一種美在自然、美在勞動的美學觀。如果説這首山歌代表了客家女性的審美觀,那麽,下面一首山歌則代表了客家男性的審美觀,“日裏看妹芙蓉樹,夜裏看妹牡丹花”,這裏,阿妹之所以美,是因爲她不像一些城裏女子日裏靠人工化妝去獲得美,夜裏靠晚妝矯飾去獲得美,而是日裏美得自然,夜裏美得也自然。這同樣表現的也是一種美在自然的審美觀,肯定的也是一種人的自然化的價值觀。

  鳳崗客家山歌的現代性價值,其次體現在它表現出來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上。西方的主客對立論將人與自然的關係看成了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人是主體,而自然則成爲了人應該加以征服的客體。這種主客二分的觀念造成了人對自然的濫捕濫伐的同時,也極大地破壞了自然的秩序,道致了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爲,鳳崗客家山歌中表現出來的天人合一思想恰恰可以彌補西方主客對立思想的缺失。由於山歌的歌唱空間與歌唱主體的這兩個方面的特點,决定了山歌中人與自然的一種天然的、本原的同一關係。所謂“無山不住客,無客不住山,有山就有客,有客就有歌。”説的就是在鳳崗自然的山與客家人,鳳崗的客家山歌與自然以及客家人的那種不分彼此、相互依存、物我同情同構的親密關係。

  從總體上看,在當前全球化生態環境惡化的背景下,從生態美學角度考察鳳崗山歌的現代性價值,其目的主要是希望藉助東方智慧來化解西方現代文明對社會與人類造成的負面影響。它不僅是人類對自我當下生存狀態的一種改變的緊迫感的反映,而且也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認識在審美思維中的一種折射。因而,隨着對鳳崗客家山歌生態智慧研究的推進,它必將推動新時代經濟與文化背景下人與自然、社會達到動態平衡、和諧一致的存在觀和美好世界的生成。

  (來源:《東莞鄉情》2010年第1、2合刊 總第134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