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華麗轉身 魅力蜕變——“中國硯都·名師名硯精品展”側記

  記者/李學菊  周春艷

  《西江日報》2010年7月3日

  6月28日,在廣州高劍父紀念館,人們又迎來兩大喜事,除了慶祝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成立10週年之外,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來自我市的“中國硯都·名師名硯精品展”暨端硯文化推介活動了。在展廳内,展出了26位端硯名師大家的精品端硯共91方,吸引了來自各地的領導、專家學者以及附近的居民,一時間,展廳充滿了嘖嘖的讚嘆聲。

  科技沙龍 在交流中揚名

  肇慶繼獲評“中國硯都”後,其地方特色端硯又成爲“嶺南十大文化名片”候選,爲端硯産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隨着國家對傳統節日的日益重視,我市也不甘落後並决定通過名師名硯精品展及科學藝術沙龍的形式,進一步弘揚端硯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端硯,認識大師,打造嶺南“文化名片”。在珠江文化研究會10週年慶典之際,“端硯文化”入選“珠江文化星座”,這無疑又是肇慶的一大喜事。

  當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聖清、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樑啓權、市端硯及工藝美術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肇慶市端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華等領導以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鏗等冒雨前往廣州參加開幕式。而廣東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黄偉宗,廣東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司徒尚紀、以及來自廣東省文史館、復旦大學、海南大學、雲南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等專家學者的莅臨,也給開幕式大大增色,爲端硯名家大師與國内文化、藝術界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很好平臺。

  華麗轉身  實用觀賞齊備

  在劉聖清副部長的陪同和解説下,專家、學者們認真地觀賞了展廳内的端硯,對端硯的文化内涵、高超的雕刻技藝以及無與倫比的創意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黎鏗大師認爲這次的展覽實實在在讓大家感受到了端硯的動人魅力,從唐代到今天,從毛筆書寫到電腦打字,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文字記録方式的改變,必然要求端硯在某種程度上發生改變,是謂之“與時俱進”。展覽會上,各位大師的各種手法和技藝應有盡有,每一方硯臺就像一片天地,端硯的表現也極盡現實、抽象、傳統和創新之能事,讓人百看不厭,實用之餘,又多了許多細膩、精致和意藴。

  在現場看得如痴如醉,年届79高齡,退休前在省政府工作的胡老伯激動地告訴記者,自己就住在紀念館附近,聽到有端硯展覽就冒雨撑傘穿水鞋過來了。胡老伯説:“我一直酷愛書法,所以對端硯特别感興趣,也藏有一些。前些天到肇慶療養也到過不少端硯廠參觀,但是真正讓我感覺震撼的是今天的展覽,不愧是名師名作薈萃。和端硯在古代的實用性相比,當今端硯的藝術美把握得特别好,讓我大覺不虚此行啊!”群衆的眼睛總是雪亮的,胡老伯的一席話其實是對硯師們的最好褒奬,也説明瞭端硯從被注重實用到强調工藝美,從文具到收藏、觀賞,實現了華麗的轉身,完成了魅力的蜕變。

  飲水思源  技藝永流傳

  然而,我們也知道,無論是轉身還是蜕變,端硯的薪火相傳總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需要每一代的不懈努力的。 這一次的展覽的作品,有端硯界頂級大師黎鏗、劉演良、張慶明、程文等的力作,也有趙桂炎、陳金明、楊智麟、樑鑒棠等一批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佳作,還有龍海球、羅建泉、羅建强等一批硯界青年才俊的杰作。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如此感人的一幕,黎鏗大師和他的徒弟關紅惠大師正站在一方名爲“飲水思源”的端硯前,作者正是關紅惠自己。這是否正是徒弟們對黎鏗大師畢恭畢敬,不忘師恩的寫照呢!走到一方有很多石眼的老坑硯旁邊,黎鏗大師笑稱“想流口水”把在場的人都逗樂了。這是一方叫“追星硯”的老坑,不大,很精緻,是陳金明大師的作品。

  整個展覽,都會有讓你眼前一亮的作品。羅建泉的“梧桐倩影硯”,利用端硯石本身的特點,展開聯想和想象,簡單的幾個綫條,就讓一個美麗少女的倩影躍然石上,觀者不由自主浮想聯翩,怦然心動!

  而説到傳承,還有一位男孩讓人眼前一亮。也許,現代人對“90後”這一群體的評價都不甚高,認爲那是“無爲一族”,可是看了硯界新秀楊華盛,你或許會大大改觀的。1990年出生於端硯之鄉賓日村的楊華盛,2006年從事端硯雕刻,師從黎鏗大師,在自身的刻苦鑽研和黎大師的指導下,技藝日臻精湛,已有作品“春風積翠硯”和“洞庭春色硯”在全國大展中獲得金奬,讓人不得不深深佩服。所謂“師傅領進門,修爲在個人”,假以時日,這位90後會有怎樣的成就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