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樂昌郡與樂昌縣的歷史沿革
廣東境內,有樂昌郡與樂昌縣。南朝宋齊年間(西元420~501年),廣東分3州l5郡(宋)與19郡(齊),樂昌郡隸屬廣州,位於廣東西南境域:其時之靈溪縣(今粵北樂昌)已建治,屬湘州,位於廣東北部境域:兩地相距數百公里。《隋書·地理志》湘州屬下始興郡有靈溪縣;《桂陽直隸州志》記載“始興郡:曲江、桂陽、仁化、陽山、令階、含洭、靈溪、中宿、滇陽、始興。”《嶺南歷史地理論集》、《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地區、韶關地區沿革地理》等均有記載,爲今樂昌縣(市)前身建縣之始。樑天監七年(508),其時靈溪縣已廢,分曲江縣西北置樑化縣,十七年又分樑化縣置平石縣,隋開皇十二年(592)省平石縣入樑化縣,十八年(598)改樑化縣爲樂昌縣,始屬廣州。據中山大學地理係資深教授徐俊鳴著《嶺南歷史地理論集·廣東省行政區劃歷史沿革概要》文中記述:“五、南北朝,表6:劉宋在今廣東省境的行政區劃”爲3州(廣州、湘州、越州)15郡、103縣。廣州屬其中的樂昌郡轄:樂昌、始昌、宋元、樂山、義立、安樂6縣,即今四會、新會兩縣境域。該文表7、表8,南朝齊、樑、陳時期行政區劃雖然有些變動。而樂昌郡仍然轄:始昌、宋元、樂山、義立、安樂5縣,只把樂昌並入始昌,移郡治到始昌。這個時期的粵北樂昌尚未有“樂昌”縣名。仍屬湘州始興郡,未屬廣州。始興郡轄:曲江、桂陽、湞陽、含洭、始興、令階、靈溪(今樂昌)、仁化、中宿、陽山l0縣。靈溪縣即後來的樑化縣,是樂昌縣的前身建置。在《樂昌縣誌》的歷修過程中未見該沿革歷史。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樂昌縣誌·沿革》記載:“樑天監七年,分曲江縣西北境置樑化縣,建縣始此。”可見南齊時靈溪縣的沿革歷史尚未提及,把樂昌前身建縣歷史少載80餘年。
《樂昌縣誌》記載“樑時故址在今縣東郭(郭東都)”。《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地區、韶關地區沿革地理》記述:“瀧口,今名虎口,距樂昌縣城(靈溪故城)西北約二十裏”。這裏所指的樂昌縣城是郭東都舊城址,即今長鎮韶樂公路的長大橋東邊,從這裏距瀧口有二十華裏。長橋以東是靈溪河口的靈口壩,據《輿地紀勝》載:“廣南東路韶州樂昌縣治,距州北八十裏。”從靈口壩遺址到韶州,恰好是八十華裏。到趙佗城二十華裏,與上述史料相符。從現在的地理位置及郭東都方位和距瀧口(趙佗城)二十裏,是完全合乎現實的。
嶺南著名史學家汪兆鏞在《廣東文征續編》“復樂昌令黃君書”中記述:“宋、齊廣州屬皆有樂昌,實非今縣,乃今之四會縣地。”以此答復民國八年樂昌縣知事黃芝華對《廣東通誌》載南朝宋齊樂昌郡建置的疑惑。由於南朝時樂昌隸屬的州郡不同,地理位置亦不同,南齊時始興郡轄縣未有“樂昌”,齊之後才有靈溪、樑化、平石的樂昌縣前身建置,並非《廣東通誌》樂昌縣沿革表所言:“隋開皇九年省樂昌郡爲樂昌縣”,其時粵北尚未見“樂昌”文字記載,而是今四會、新會的“樂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