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金鷄嶺與金鷄石
外雄內幽的坪石金鷄嶺,是廣東八大風景區之一。這裏典型的“丹霞地貌”塑造出“金鷄石”、“一字峰”、“石蠟燭”等許多維妙維肖天然奇景。登上險峻的四座山門,只見山內幽谷迂逥,林木蔥鬱,清溪潺潺,鳥語花香,與山外陡立的紫障相比,恍如進入另一個世界。山谷中別墅點綴,池魚戲水,晨昏漫步山徑,神爽氣清,是天然的度假療養勝地。據説,這裏的空氣和山水,具有降血壓的自然妙用。
金鷄嶺因金鷄石而得名,這只“金鷄”長近二十一米,高八米五,寬三米八,頭向北,尾朝南,是由六千萬年前的第三係始新世紅層“雕”成,因巖中鐵質氧化,表面呈紅色,故名“金鷄”。
據地質學家考證,在一億三千萬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坪石是一狹長盆地,至白堊紀,盆地中沉積的含鐵質沙礫形成紅色砂頁巖、砂礫巖、厚度達五六百米,叫作“南雄群”。後因造山運動産生斷裂,又産生小盆地,於第三紀沉積成三百多米厚的“丹霞群”。第四紀以後,盆地不斷上昇,剝蝕,巖層節理發育,形成今天的紅色巖溶景觀。
金鷄的形成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爲波狀,即武江水系下切,改變了原始地貌;第二階段爲駝狀,即隨著武水下切,頁巖被沖走,形成凹槽,砂巖成爲駝峰,礫砂巖保持完整;第三階段爲鷄狀,即被切割的小塊含砂礫巖經過強烈的風化剝蝕,成爲鷄狀。今天,金鷄仍處在剝蝕階段中,科學家以風速計算,照現在的剝蝕速度,鷄頭壽命只有一千三百年,而鷄身也只有四萬四千多年,由此看來,再過一千年,這只金鷄就將不翼而飛了。後人將再見不到它的身影。(之間)
(摘自1986年5月22日《深圳特區報》)
附:坪石山棲記
樂昌縣坪石有村曰粵北新村、村在金鷄嶺之麓,金鷄嶺有石壁屹立,縱數十尋,橫三倍之。其近西處豁爾中缺五六尋,若仰未張之弓,石壁以東,數石屏立,自下視之,隙可見天。石盡群峰爭高,群嶙纚連,上多樹,山勢自東迤南。復折趨西北,爲武江所限,新村背嶺之石壁南,青山環拱,在青山外者爲隔江諸山。石壁再東,中有一峰最高,底石而戴土,石右斜降而左突起,石下爲土坡,緑草被之,秋深未衰,坡下有田,阡陌相交,田側有屋,錯落相望,屋外有樹,高下相倚,所謂杉下坪也。
自杉下坪上小阜,其顛新村也。新村直西行至水湄,水武江也。新村處回匝皆山之中南眺睹山近見遠隱,東瞻仰則最高峰,俯則杉下坪,幽秀殊常,至足怡賞,欲雨雲蒙東山,似煙非煙,似霧非霧,雨歇溪流有聲,半夜滿聽,人疑山雨復來也。功崇居村之極東,啓窗外瞰,最高峰杉下坪盡入目中矣。功崇樂之,餘亦樂之,民國三十一年雙十節記於坪石。
(曾憲慈)
(摘自《廣東文征》)
曾憲慈:生於1871年,曾任國家交通部秘書,晚年任教廣東高等師範、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抗日戰爭期間避居於坪石杉下坪村,1942年逝於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