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古佛巖
古佛巖位於縣城西南5公里,屬大型石灰巖溶洞。從新開洞口的珊瑚、貝殻化石考證,古佛巖在3億年前是淺海、後因地殻上昇而形成現在的溶巖洞穴。據《樂昌縣誌》卷二十古跡篇記載:“古佛巖在縣治西南十五裏。石室寬數丈,平正可列席十餘。室後有小洞、深約百餘步。前繞溪流,潺湲可聽。舊志雲:崖口古寺,楹垣傾圮,殘碑基址僅存。今崖口房舍凡數間,特不若西石寬閎耳。殘碑則尋之不獲。”古佛寺在60年代已拆毀。原寺門兩側有對聯一首:“楊柳瓶中水堪滴魄,蓮花座下石盡點頭”。門楣上石刻陰楷“古佛”兩字。已殘缺。落款是“禦賜清洧忠悃,光緒丁未(1907年)重建”。巖洞左上方離地面高約5米處有摩崖石刻“古佛洞天”四個大字。這裏原係古佛巖最早的洞口,因年久失修,洞口被泥石堵塞使之斷連。現在,新開闢了燕子巖洞口、靈子巖洞口和榕樹巖洞口,均可與古佛巖相通,爾後又開闢了醉仙洞探險旅遊。
從新開洞口而入,溶洞全長570餘米,最高處30餘米,總面積12,000平方米,1984年冬重新開發後,依次命名:古佛殿、觀音殿、王母殿、玉皇宮、西游宮、逍遙宮和金龍殿等七個旅遊點。入洞觀賞,有時拾級登梯,有時繞道盤旋。洞中景色燈火輝煌、五光十色,引人入勝。其鐘乳石有似龜、獅、象、豹、鷄、魚、花、果、瀑布、溪流。古佛巖其獨特之處是洞中石筍多似禿頂石佛,油光發亮,笑臥飛騰,高矮肥瘦,千姿百態。尤其是那尊石觀音,維妙維俏,長相神奇。然而,洞中最有觀賞價值的可算是天然“石腦花”。它位於西游宮左下角,直徑12釐米,形如人腦,呈透明狀,微黃。據專家鑒定,比桂林蘆笛岩的石腦花大幾倍。
1985年以來,古佛巖重新開發後,成爲全省以及國內外遊客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