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柳州鹿寨、融安兩處土巡檢司墓的調查與研究
(陳堅,柳州博物館,館員;葉亮, 柳州市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館員。)
【中文摘要】本文通過對廣西柳州鹿寨縣和融安縣的兩處土巡檢司墓葬的調查與研究,論述了明代設立這兩處土巡檢司的原因和它們在當時所起到的歷史作用等問題。
【關鍵詞】柳州 明代 土巡檢司 墓葬
Abstract:Based on the tombs of two native inspecting governor in Ming dynasty which were discovered in Luzhai
and Rongan county in Liuzhou,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 why the leotral governmelt set up these two inspecting
departments and how these departments played the role in Ming dynasty.
Key words: Liuzhou Ming dynasty native inspeating governor tomb
一、鹿寨、融安兩處土巡檢司墓的調查
筆者於2009年11月和2010年3月,分别對鹿寨縣和融安縣的土巡檢司墓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此兩處墓葬簡述如下:
1. 鹿寨土巡檢司墓
共兩座,爲韋顯忠及其夫人墓。
韋顯忠墓。位於鹿寨縣中渡鎮馬安村西南面三公里處名爲“石磨山”中部。墓體爲圓形,上有寶頂,墓爲條石砌築,直徑3米,高1.6米。碑高1.0、寬0.7米。墓因被盗,破壞了墓上的寶頂。墓碑爲門式墓碑,單檐頂,頂已開裂,正脊兩端有鴟吻,右端鴟吻已遭到破壞;兩側枋上有對聯“氣聚龍回爵禄千年廣進 山朝水遠子孫萬代昌隆”;中間碑因風化嚴重,文字模糊不清,文字爲:“始祖顯忠,原籍東蘭州,族自乃世襲東蘭州知州祖鋐公之子也。字梅亭,生於嘉靖辛丑年(1541)十二月初五日申時。隆慶□年古田猺蠻作亂,□□□……平服,蒙皇恩□□□□□□常安鎮,封始祖世襲土巡檢,□□□……四年又征湖廣長沙平叛有功,加封宣武將軍。□□□……享遐齡不韋,壽六十三□□□…… 皇明特授土巡檢司\加封宣武將軍韋梅亭公之墓 嘉慶二十四年(1819)歲次已卯十月十八日已時立。”
韋顯忠夫人墓。位於鹿寨縣中渡鎮潘圩村民樟麻屯東南2公里處名爲天鵝孵蛋的小山包上。墓爲片石砌築,圓形,直徑4、墓高2米,墓碑高0.7、寬0.6、厚0.15米。墓體因年代久遠,有開裂,坍塌現象。墓碑爲素面開光式墓碑,墓碑文字爲:“吾始祖妣乃土田州土知州岑公之次女,生嘉靖二十一年(1542)歲次壬寅八月十五日卯時,壽七十歲,卒於萬曆四十年(1612)歲次辛亥二月十八日巳時,告終卜葬於永福縣古立隘,形似天鵝抱蛋,辰山戌向。生子四:應職,應武,應壽,應寶。吾始祖妣墓立有碑誌,大羅圈尾屋一間,雇人燒香,現存尾片可证。因清初明末,被人私毁碑誌,恐後日久又出孝子賢孫,尋始祖妣之碑誌不見,豈不一嘆乎。所以八九世孫等思罔極之深思難報,重勒石以傳不朽雲。 明故待誥韋母岑太孺人之墓 孝男,應職\應武\應壽\應寶,孝媳莫氏\羅氏。孝孫,文獻\文汪□□□……嘉慶十九年(1814)季冬吉日轂旦,八世孫候選儒學□樑□□州同士恭仝拜撰。”
2. 融安土巡檢司墓
共3座,墓主均出自羅氏家族。
羅永山墓。位於融安縣橋板鄉橋板村鬆樹坡南麓。墓爲圓形寶頂墓,座北朝南,青條石砌築,直徑3.9、高2.5米。墓碑爲開光式墓碑,高1.7、寬1、厚0.13米;中間開光部分雕刻碑文,周圍邊框雕刻精美紋飾,上部爲雙龍朝日浮雕,下部左、右側各爲童男、童女捧寶瓶浮雕。墓葬因年代久,條石有開裂鬆動現象;墓碑風化較嚴重,部分文字因碑面石皮脱落而不清。墓碑文字爲:“祖諱永山,先世祖諱□□□□□,興德公籍隸江西南昌府。宋時嶺西百蠻作亂,後狄青將軍□□。□功敕封那地世襲服色土知州,遂落籍於那地,曆元明,子孫世世襲職。嘉靖、隆慶□古田賊韋銀豹等爲亂,奉文調那地等土州征剿,我祖永山公協同土□軍掃平賊寇。改古田縣爲永寧州,爰立三鎮,敕封祖爲富禄鎮世襲土巡檢,管轄兵民,給永盈、崇良二裏兵田□膳土官土兵,子孫世襲禄爵。迄我朝定鼎,太平無事,我去土巡檢,只留鎮長一名,狼兵六十九,田一千七百畝。子孫至今世享其禄。祖殁卜葬於□□嶺,坐北朝南。第祖自那地來寧,當明季擾攘之秋,墓無志銘,故其先人 明世襲土巡檢羅公諱永山之墓 世系、名號與生殁年庚皆無可考。祖之子六人,自二世祖以下至今十一代,則七代之孫猶存,則有歷歷可稽者。沐祖福蔭,子孫繁衍,身列膠庠,食餼明經者有人,難以備載,敬將二世祖列名於石,以下有族譜可稽。吾子孫不忘木本水源,各勉親親之道,爰勒石以垂□世雲。男,希學\文\進\祥\裕\列。世次字號五言古風:永希大君啓宏正天錫興貽謀祖澤長蒙業安居止文章尉國華功德綿福履丁寧傳奕葉和睦敦倫紀。嘉慶二十年(1815)季秋月轂旦立。”
羅大器墓。位於融安縣橋板鄉橋板村鬆樹坡南麓,羅永山墓右前方約8米處。墓坐北向南,墓體爲圓形,片石砌築,直徑3.3、高1.6米。墓碑爲開光式墓碑,高1.1、寬0.7、厚0.10米;周圍邊框爲素面。墓葬因年代久,片石墓體有開裂鬆動,部分坍塌現象;墓碑風化較嚴重,部分文字因碑面石皮脱落而不清。墓碑文字爲:“祖,諱大器,二世祖希文公之長子,始祖永山公之孫也。始祖由那地來寧討賊有功,敕封富禄鎮世襲土巡檢。因長房希學公之子大壽公無嗣,祖遂襲職焉。殁葬於鬆樹坡,坐北向南,代遠年湮,其生殁年庚俱無可考。今子孫享其福蔭,世襲瘚聀,讀書身列膠癢,不忘祖德,爰勒石以□不朽雲。 明世襲土巡檢羅公諱大器之墓 男,世襲\君亮\君封\君引。孫,啓國\啓省\啓南\啓星\定剛\定朝\定榜\定調\定海\啓合\定金\啓榮\定强\定高。嘉慶二十年季秋月轂旦立。
羅大政墓。位於融安縣橋板鄉橋板村鬆樹坡南麓,羅永山墓左前方約4米處。墓坐北向南,墓體爲圓形,片石砌築,直徑3.8、高1.8米。墓碑爲開光式墓碑,高1.5、寬0.85、厚0.13米;周圍邊框爲素面。墓葬因年代久,片石墓體有開裂鬆動,部分坍塌現象;墓碑風化較嚴重,部分文字因碑面石皮脱落而不清。墓碑文字爲:“祖,係□□□希□□之□子,始祖永山公之孫也。其先吾祖而出者有大壽公□□□□祖而□者有大器大行大崇大順公。娶妣韋氏生子二人。始祖永山公□□□來討賊有功,敕贈世襲富禄鎮巡檢。
至祖襲職於崇禎十□年,龍塘、烏石等處不靖,奉調征剿平服,蒙上奬賞。崇禎十七年(1644),永州府唐猫子滋擾,奉調征討降服,又蒙委鎮全州,加以守備職衔;歷有餘年,班師歸鎮。祖殁卜葬鬆樹坡間,坐北朝南。數傳來子孫□仍身列膠癢, 明世襲土巡檢羅公諱大政之墓 食餼明經者代累其人,無非祖德之所留貽也,爰勒石以垂後雲。男,世祖;孫,啓聖\鼎\雷\章\天;男,世代;孫,啓憲\龍\柏\乃\虎\祥。嘉慶二十年季秋月轂旦立。”
二、兩處土巡檢司墓提供的相關信息
1. 通過上面五座墓葬碑文的記載,我們可知,鹿寨縣兩座土巡檢司墓墓主人是,明代永寧州常安鎮土巡檢司世襲土巡檢始祖韋顯忠及其夫人岑氏;融安縣三座該土巡檢司墓墓主人是,明代永寧州富禄鎮世襲土巡檢司土巡檢始祖羅永山及後襲的土巡檢羅大器、羅大政。墓葬反映的兩鎮土巡檢司的地望、首任土巡檢等信息,也印证了史籍的記載。史籍記載在明朝庭征平古田縣,並將其昇爲州後,設立了桐木、常安、富禄三鎮土巡檢司,並由從征古田的南丹、東蘭、那地三土州官族分領。但由誰領哪一鎮却有不同記載:一爲《永寧州志》載“桐木鎮在州南五十裏,富禄鎮在州西南七十裏,常安鎮在州東南一百二十裏,按,隆慶五年調漢土官兵大征古田,而南丹、那地、東南,莫、羅、韋三姓土知州咸領土兵來助,韋賊授首。後巡撫石汀殷公乃奏設三鎮土巡檢,以防馭餘孽,即擇三土知州之族授其職予世襲。而南丹莫羅得桐木鎮,那地羅永山得富禄鎮,東南韋顯忠得常安鎮。”〔1〕二爲《西南紀事》載“……督撫二臣用前議奏定東蘭、南丹、那地三土州官族韋顯忠、羅永山、莫羅領常安、桐木、富禄三鎮土巡檢職事,世守其地。”〔2〕其中,因《西南紀事》作者爲明代征平古田的親歷者和指揮者郭應聘,因此其説影響較大,爲多種古籍所引用。現通過具體的文物可以印证,《永寧州志》的記載正確。
2. 兩鎮土巡檢的族屬問題。通過墓碑和相關史籍的記載,可以確定,富禄鎮土巡檢羅氏出自那地土州世襲土知州羅氏官族,常安鎮土巡檢韋氏出自東蘭土州世襲土知州韋氏官族。富禄鎮土巡檢羅氏具體出自哪一位土知州之後,墓碑及相關的史籍不載,尚需待日後考證。羅永山墓碑記載其先祖爲江西南昌府人,宋時隨狄青南征而落籍那地,與《慶遠府志》記載有出入。《慶遠府志》記載,那地土知州自稱,其先祖爲江西南昌府人,明初隨征那地予世襲,屬“荒唐無稽”,並認爲土司皆蠻夷酋長,唐宋時納地内服,逐漸演化而來〔3〕。我們可以認同《慶遠府志》的這一觀點。至於常安鎮韋氏,韋顯忠墓碑載“始祖顯忠,原籍東蘭州,族自乃世襲東蘭州知州祖鋐公之子也……生於嘉靖辛丑年……”《韋氏族譜》則記載,韋顯忠是東蘭土知州韋祖鋐次子〔4〕。但這一記載則與《慶遠府志》的記載有所出入。《慶遠府志》關於韋祖鋐有確切紀年最早的記載爲,“弘治二年(1489),廣西土官作亂,敕祖鋐諭之。”〔5〕從這一記載來看,韋祖鋐在弘治二年時,作爲東蘭土州的土知州,在廣西土官中間已經有一定的威信,那他的年紀應該不會太小,至少有二三十歲。韋顯忠出生於嘉靖辛丑年,此時韋祖鋐至少有七、八十歲了,能否生育很難説了;况且韋祖鋐的長子韋正寶生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因此,韋顯忠不大可能是韋祖鋐的次子。其墓碑上“族自乃世襲東蘭州知州祖鋐公之子也”,一是可理解爲韋顯忠一族出自韋祖鋐之子;二是墓碑爲清代嘉慶年間其後人重修時所立,距韋顯忠時已有200多年了,其記載可能和《韋氏族譜》的記載同樣錯誤。
3. 富禄鎮土巡檢羅大器和羅大政的承襲問題。廣西土司的承襲常規是父死子繼的嫡長子繼承制,只有在土司無嗣的情况下才由兄弟繼承。從羅大器的墓碑記載也反映了這一情况,富禄鎮土巡檢在羅永山之後傳給了其長子羅希學,羅希學之後傳給了其長子羅大壽,之後,因羅大壽無嗣,羅大器才得以繼承富禄鎮土巡檢之職。但羅大政作爲羅大器的兄弟,在羅大器有子嗣的情况下也承襲了土巡檢之職,并且在土巡檢職位上還多有作爲,這就需要我們注意了。羅大政墓碑對其承襲土巡檢的記載爲,“祖,係□□□希□□之□子,始祖永山公之孫也。其先吾祖而出者有大壽公□□□□祖而□者有大器大行大崇大順公……至祖襲職於崇禎十□年……”其中,記載羅大政是誰之子和他在其兄弟中的排行等關鍵處,由於墓碑風化而模糊不清,使我們不能明確的瞭解其襲職的原因。對此只能推測了:缺失處記載的是羅大政是羅希文的幼子,羅大器之弟。結合其墓碑記載其生平活動較多,時間較長,“歷有餘年”,説明其擔任土巡檢和在世的時間較長;而羅大器墓碑對其承襲土巡檢職務後活動的記載幾乎没有,則有可能是羅大器去世時,年紀尚輕,其子還年幼無法襲職,而由其弟羅大政承襲。這在廣西土司的承襲上也是有例可循的,如,明代東蘭土知州韋虎臣去世後,其子韋啓雲年幼,東蘭土知州一職由其弟韋虎林承襲〔6〕。
4. 對於兩處土巡檢司墓的形制,因未發掘只知道墓封土的形狀。五座墓葬,墓封土形狀均爲圓形。其中,岑氏墓和羅大器、羅大政墓,因用片石砌築,有一些坍塌,是否有頂已不能確定。而富禄鎮土巡檢司始祖羅永山墓和常安鎮土巡檢司始祖韋顯忠墓因用條石砌築,墓葬較爲堅固,形狀保存較好,我們可以明確的知道,其墓封土形狀爲圓形寶頂,形如清代官員的暖帽。這是廣西清代具有一定身份的人的墓葬通常的封土形制,而五座墓墓主人爲明代人,這可能是因爲墓均爲清代嘉慶年間由其後人重修所致。
三、兩鎮土巡檢設立的原因
富禄鎮、常安鎮土巡檢司所在永寧州,原爲古田縣,屬桂林府,而桂林爲當時的省會,本無土司,明代後期爲什麽要設置這兩鎮土司呢?這就需要我們瞭解一下明代古田縣的歷史狀况。
永寧州(古田縣),在現在廣西的永福縣大部,融安、鹿寨縣的部分地區。廣西明代的民族衝突十分嚴重,其中古田的民族衝突就是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民族衝突之一,而且因古田距當時的廣西省會桂林很近,對明朝的衝擊最大。古田當地少數民族與明朝廷的戰争從洪武十年(1377)爆發,到萬曆初年被鎮壓,歷時近二百年,其中有八十餘年的時間,古田縣被當地少數民族武裝完全佔據。衝突最早在洪武十年爆發,都督韓觀“……征古田、義寧地方”。此後,逐漸發展,到弘治年間,已不受控制。弘治元年(1488),當地首領韋朝威、覃萬賢率衆,攻下古田縣城,嚴重威脅省城桂林的安全。弘治五年(1492),兩廣總督閔珪進行“征剿失敗,副總兵馬俊等被殺,當地武裝完全控制古田縣境,使“古田從此失矣”。 正德初年,韋朝威被廣西按察司副使劉潮設計俘殺後,古田武裝在其子韋銀豹及黄朝猛的領導下,却越發擴大。正德十五年(1520),嘉靖五年(1526)兩次打敗明朝軍隊,殺死指揮使朱鎧、舒鬆等,一度據有古田、義寧、洛容、永福、昭平五縣及臨桂、靈川、陽朔等縣的部分地區,勢力空前壯大,以致一度使桂林府除省城桂林外幾乎全爲其控制。并且兩次攻入省會桂林城,嘉靖四十三年(l564)十二月二十四日,韋銀豹等趁夜攻入桂林城,殺死代理布政使廣西布政司參政黎民衷,打開藩庫,劫走庫銀七萬餘兩;嘉靖四十四年(1565)八月,韋銀豹等再次攻入桂林,奇襲靖江王府,攻至王府端禮門。韋銀豹等兩次進攻桂林,襲擊藩司和王府,嚴重的威脅着明朝在廣西的統治,因此,明政府决心征剿古田。當年任命名將俞大猷爲廣西總兵,隆慶三年(l569),明朝將原江西按察使殷正茂昇任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充當鎮壓的總指揮;徵調官兵、土兵十四萬,用來鎮壓古田等地的反抗武裝。隆慶四年(l570)四月,殷正茂到達廣西後,采取“剿撫兼施”的對策,以總兵官俞大猷爲前綫總指揮,統十四萬大軍分八路向古田進軍。至隆慶五年(1570)正月初六,古田武裝最後據點被攻佔,韋銀豹突圍,後被明官府用計捕獲,送京被殺〔7〕。
明朝廷花費巨大力量征剿古田後,爲防止當地的反抗武裝再次形成氣候,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一方面,“縣令不堪臨制,合昇爲州,庶名位尊而事權重,”〔8〕昇古田縣爲永寧州。另一方面,因當地長期戰亂,“居民皆轉徙於外”,存着多爲壯族等少數民族,明官府遂采用“以狼治獞”的辦法,設置土司。設置桐木、富禄、長安三鎮土巡檢司,以隨征有功的南丹、那地、東蘭三土州的官族莫羅、羅永山、韋顯忠爲土巡檢〔9〕。
四、兩鎮土巡檢司設置後的歷史作用
兩鎮土司設置後起到的首要作用就是,及時鎮壓當地的反抗,維護了朝廷的統治。如,萬曆元年(1573),當地首領韋朝義率衆攻入洛容縣,殺了代行縣事的縣主簿謝漳,奪縣印而去。常安鎮土巡檢韋顯忠在當夜,就與指揮使朱昌胤一道鎮壓了此次事變,抓獲韋朝義,奪還縣印〔10〕。其次,維護了當地正常的社會秩序,使明清時期正常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在當地得以進行。如,羅大政墓碑記述的其平定了龍塘、烏石等處的不靖(龍塘、烏石皆在永寧州内),征討降服了永州府唐猫子滋擾等。
因將當地的不穩定因素消滅在最小狀態,避免了形成大的戰禍,這就結束了當地及相鄰的七八個縣在一二百年的時間,長期因當地武裝的反抗而處在戰亂狀態,結束了戰亂給這些地區各族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使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永寧州的人口爲例,永寧州在“隆慶五年恢復後,萬曆年間户一千一百一十有三,口三千五百六十有二”,因無戰亂,至干隆二十四年增長到11176户,58671口〔11〕。
兩鎮土司的設置還促進了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首先,壯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但長期以來壯族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限,内部長期存在不同的經濟、文化層差异。兩鎮土司及其土兵從桂西來到桂東北一帶,經過長期交流與當地居民融合,使得壯族内部不同經濟、文化群之間得到一次交流,縮短了各經濟、文化層之間的距離。第二,各民族之間也都得到很好的交流,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早在明代萬曆年間,永寧州就“……通道路,僮童就社學者數十人。今永寧城内,時聞弦頌之聲雲。”〔12〕到了清代干隆年間,漢族已經分佈於永寧州各處了〔13〕。
注釋:
〔1〕(清)高日華、聯豐等:《永寧州志》卷六《險要》。
〔2〕(明)郭應聘:《西南紀事》卷一《征復古田》,《<南征録><廣右戰功録><西南紀事>校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頁86—87。
〔3〕(清)英秀、唐仁等:《慶遠府志》卷十四《土司·那地土知州》。
〔4〕中渡鎮馬安村常安屯韋氏後人編:《韋氏族譜》,1990年代。
〔5〕(清)英秀、唐仁等:《慶遠府志》卷十四《土司·東蘭土知州》。
〔6〕同〔5〕。
〔7〕(明)郭應聘:《西南紀事》卷一《征復古田》,《<南征録><廣右戰功録><西南紀事>校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頁74—86;(清)汪森著,黄振中、吴中任等校注:《粤西叢載》卷二十八《粤右蠻窟·古田》,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1177—1179;(清)高日華、聯豐等:《永寧州志》卷二《沿革》。
〔8〕(清)高日華、聯豐等:《永寧州志》卷二《沿革》。
〔9〕(清)高日華、聯豐等:《永寧州志》卷六《險要》;(明)郭應聘:《西南紀事》卷一《征復古田》,《<南征録><廣右戰功録><西南紀事>校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頁86—87。
〔10〕(清)張廷玉等:《明史》卷317《列傳二零五·廣西土司一》,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頁8206。
〔11〕(清)高日華、聯豐等:《永寧州志》卷三《户口》。
〔12〕(明)郭應聘:《西南紀事》卷一《征復古田》,《<南征録><廣右戰功録><西南紀事>校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頁89。
〔13〕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