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西歷史文化資源的圖景式再現



  (周長山,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

  【中文摘要】對廣西歷史文化發展的基本軸綫進行梳理,從發生學的觀點出發,將歷史文獻、出土文物、文化遺産等各類信息載體者中所包含的廣西歷史文化信息用地圖語言表述出來,使其直觀、形象,以此反映廣西這片土地上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歷程。《廣西歷史地圖集》的編繪及其數字化,就是這項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

  【關鍵詞】廣西 歷史文化 數字化

  Abstract:Our job is combing out the elementary thread abou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Guangxi, 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s of phylogeny,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Guangxi that is contained in many kinds of information vehicles, such as historical documents, historical relic, cultural heritage, etc. and displaying it directly and vividly through the form of maps to reflect the reciprocal course between the society of human being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description and digitaliz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Guangxi Historical Maps reflect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job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Guangxi historical culture digitalization

  

  廣西地處祖國南疆,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幾十萬年以前,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擁有秀甲天下的山水及豐富的人文資源,歷史發展源遠流長,文化積澱深厚豐滿。自古以來,廣西吸收了全國各地域、各民族包括周邊國家民族創造的文明成果,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也對全國産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響。如何將廣西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産,包括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資源以地圖語言形象生動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是我們多年來研究、思考並嘗試實現的一個願望。有鑒於此,廣西測繪局聯合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地圖院和桂林理工大學,啓動了《廣西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的編制工作,以期從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再現廣西社會歷史發展過程、特點和規律,科學、全面地反映廣西的歷史文化資源,爲風生水起的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文支撑。以下將就《圖集》的搆成以及其中的文化資源部分,談談自己的設想與體會。

  一、《圖集》的基本内容搆成

  歷史地圖必須反映歷史時期的地理面貌。其中,既包括歷史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歷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圖集》初步計劃由序圖、政區、自然、人口與民族、經濟、文化、城鎮、軍事、附録、圖組索引等十大部分搆成。

  1. 序圖。包括中國與廣西周邊國家圖、廣西行政區劃圖、廣西交通圖、廣西地勢圖、廣西衛星影像圖等。

  2. 政區圖組。依時間順序,編繪上至先秦、下至1949年的政區圖,反映廣西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的政區沿革。

  3. 自然圖組。主要包括古地理、古生物化石、歷代植被、地質灾害、氣象灾害、疫病分佈、水系變遷、古代海岸綫變遷等自然地理要素。

  4. 人口與民族圖組。主要編繪上自西漢、下至1949年的各個時間斷限的人口分佈及人口密度特徵,以及幾個重要時期的少數民族分佈、移民遷徙路徑與分佈、土司分佈情况、華僑祖籍分佈情况等。

  5. 經濟圖組。主要編繪歷史上不同時期農業(含土地墾殖率、人均耕地、農作物傳播路徑、民國時期新興農場等)、水利工程、工礦業、鴉片戰争後新興産業分佈狀况、交通(含陸驛、水驛、海上絲綢之路、安南貢道等)路綫、橋樑建造、錢莊會館、區域開發與經濟交流、特色經濟帶等内容,展示廣西歷史上經濟的發展狀况。

  6. 文化圖組。包括舊、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迹,青銅時代遺址,古建築遺址,宗教建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鼓、懸棺、壁畫分佈圖,語言/方言分佈圖,民俗分佈圖,非物質文化遺産分佈圖,舉人、進士分佈圖,明清各級學校和書院分佈圖,古代著名文人入桂示意圖,大專院校分佈圖,桂籍人士著述分佈圖,廣西和周邊地區文化關係示意圖等内容,主要反映廣西歷史文化的區域特點。

  7. 城鎮圖組。主要編繪古城分佈圖、古鎮分佈圖、明清以來圩市發展示意圖、主要古城輪廓圖等,展現廣西各級城鎮的發展與演變歷程。

  8. 軍事圖組。表示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戰場、戰事等,尤其注重用地圖語言再現歷史上諸如大藤峽起義、太平天國起義、抗法戰争、百色起義、紅軍湘江戰役、崑崙關大捷、桂柳會戰等歷時久、範圍廣、影響大、戰况慘烈的著名戰事。

  9. 附録。包括廣西歷史大事記、廣西歷史地名對照表等。

  10. 圖組索引。

  二、《圖集》中的歷史文化資源部分

  《圖集》中的“文化圖組”,將涵蓋廣西各歷史時期創造的主要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廣西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附圖:百色盆地舊石器發現地點)

  廣西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廣西古代銅鼓分佈

  廣西出土先秦秦漢時期銅器             廣西出土東周至唐時期鐵器

  廣西出土金器銀器玉器                 廣西出土新石器時代至南朝時期陶器、瓷器

  廣西出土隋至清時期陶器、瓷器(附圖:宋代瓷窑)

  廣西先秦時期墓葬(含岩洞葬)         廣西秦漢時期墓葬(附:合浦漢墓群)

  廣西六朝至宋元時期墓葬               廣西明清時期墓葬

  廣西古代窑址                         廣西古代岩壁畫(附圖:左江岩畫)

  廣西風雨橋(附圖:三江程陽風雨橋立面圖、平面圖、剖面圖)

  廣西鼓樓(附圖:馬胖鼓樓立面圖、平面圖、剖面圖)

  廣西古塔                             廣西古戲臺

  廣西摩崖石窟造像                     摩崖石窟個案:桂林西山石窟

  廣西西漢至元時期碑刻                 廣西明清時期碑刻

  廣西古代關隘                         恭城文廟、武廟

  佛教傳入廣西路綫                     廣西唐宋時期佛寺

  廣西明代佛寺                         廣西清代佛寺

  廣西歷代道教宫觀                     廣西元至民國時期清真寺

  廣西近代教堂                         廣西歷代民間信仰祭祀場所

  廣西古近代祠堂牌坊                   廣西古近代傳統民居

  廣西清代會館                         廣西唐宋時期歌圩

  廣西民歌分佈區域                     廣西明清民國時期戲曲劇種分佈

  廣西少數民族語言分佈                 廣西漢語方言分佈

  徐霞客遊歷廣西                       古代著名文人入桂

  廣西宋代進士                         廣西元代進士

  廣西明代舉人進士                     廣西清代舉人進士

  廣西明代以前著名學者                 廣西明代著名學者

  廣西清代著名學者                     廣西民國著名學者

  廣西東晋至唐代書院學校               廣西宋元時期書院學校

  廣西明代書院學校                     廣西清代書院學校

  廣西清代教會學校、醫院               清末廣西新式學堂

  廣西民國時期學校                     廣西民國時期醫院

  漢至元代桂籍人士著述                 明代桂籍人士著述

  清代桂籍人士著述                     民國時期桂籍人士著述

  廣西明代地方誌                       廣西清代地方誌

  廣西民國時期地方誌

  三、個案介紹分析

  在此僅舉兩個案例,供方家評判。

  一是廣西清代會館。

  會館是明清時期發展起來的一種地緣或業緣性傳統社會組織。南宋以後,中國加快了經濟重心向南轉移的步伐。明末至清,大量的移民來到了廣西,其中以商人爲主體的經濟移民佔據重要地位。他們在桂江、柳江、西江、左右江等流域設立了大小226個商業會館(據現存文獻資料或實地調查統計,實際數目當不止此數)。平樂府城的粤東會館,是廣西最早的商業會館之一。清代以後,隨着外省商人大規模地進入廣西經商,以商人爲主體的同鄉會館紛紛建立,在東起戎圩、梧州,西至靖西、隆林、南丹的絶大多數城鎮,均可發現會館的踪迹。據統計, 以廣東籍會館最多,有109個;湖南籍會館42個;江西籍會館34個;福建籍會館10個;其它省籍會館35個。利用這些商業會館,商人在邊疆地區搆築起越來越發達的市場網絡,傳播了先進的商業文化,融洽了各民族的關係,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農業生産力條件下,商業會館大都建立在水陸交通要道或商業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因此,會館的分佈,體現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及特點。會館是移民運動的産物,是邊疆地區商業文明的載體,是重要的歷史遺産。

  二是廣西古代關隘。

  關隘,亦稱關口、關卡,是古代置於邊防地區或區域交界處的出入要塞。廣西山川瑰麗,多崇峰峻嶺,關隘的分佈所在多有。清朝嘉慶年間謝啓昆主修《廣西通誌》,其中專置“關隘略”一門,記載當時廣西省内設有102關、440隘、178堡;還有一批爲數不少的鎮、寨、站、汛、卡、峒等。如將時屬廣東的廉州、欽州的關隘統計在内,數量更應有所增加。從空間分佈看,廣西關隘大致表現爲兩種情况:一是處於桂越邊境綫上,作爲沿自然天險而修築的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法戰争爆發前,清政府在桂越邊境沿綫共設置有三關、一○九隘、六十六守卡。它們與後來修建的大小連城等要塞、砲臺一起,共同搆築了一道頗爲嚴密的邊境軍事防禦體系,有力地維護了國家主權。這些關隘,因地處交通要道,有很多至今仍作爲和平時期的邊貿口岸,在發揮着互通有無的作用,如平而、浦寨、水口、平孟、龍邦等。 二是廣西腹地高山大川間的要害處,也分佈有不少關隘。廣西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山嶺連綿,丘陵錯綜,河流衆多,衆多的深澗峽谷往往成爲區域間交往的天然孔道。歷代遂於此據險設關,以爲要塞。崑崙關、龍虎關、謝沐關、黎明關、都狼隘、工堯隘等,莫不如此。

  四、《圖集》的數字化

  在編繪紙質本《圖集》的同時,還將進一步構建具有時間和空間坐標的開放式基礎地理信息庫——“廣西歷史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縮寫爲GIS),是20世紀後期飛速發展起來的利用計算機技術采集、貯存、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與空間分佈有關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在這項技術支持下發展起來的電子數字地圖(DIGITAL MAP),較之傳統紙質地圖,在信息量的涵蓋與處理、深層空間關係揭示、動態演變的表現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質的飛越。在我國,歷史地圖數字化的工作也已展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與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澳大利亞格林菲斯大學亞洲空間數據中心等,聯合開展“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發,其階段性成果已經部分公佈。爲順應時代發展、技術進步和社會服務的需要,《圖集》的數字化工程即“廣西歷史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也將同步啓動。

  1. 廣西歷史地理信息系統的技術路徑。廣西歷史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模型涉及時空數據模型的問題,即在原有空間三維數據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時間維度,形成四維的空間。由於時間在表達上與空間不同,給數據管理和數據庫結構都提出了新的問題,這個問題目前在GIS學界仍然是比較前沿的課題。廣西歷史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在時間維度上采用離散時間表達方式。同時,在數據庫的設計上擬采用漸進的方法,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於MapInfo的查詢格式,編制數據集。該階段的研究工作具有試驗性質。按1:100萬的底圖精度,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範圍内編制各縣及村鎮的點位置,所有記録均有相應釋文。數據格式具有工作表的形式,每一個行政單位直接列出所有的行政隸屬關係。這個階段的數據庫結構將在以後的階段中仍然保留爲基礎工作數據庫的形式。

  第二階段:將按數據記録的GIS屬性編制到相應關係數據庫中,利用每個記録惟一的KEY_ID號與空間數據相聯結。此階段數據模型將加入表達地理要素時間變化的新數據。

  第三階段:將建立完整的歷史地理信息編碼系統,並建立關聯數據庫連接該項目的研製數據(包括空間數據、屬性數據和文本數據),以及其他相關的其他來源數據。還將開發基於互聯網載體和基於光盤載體的用户工具,方便用户從任何需要角度,查詢廣西歷史地理信息系統數據中的任何部分。

  2. 廣西歷史地理信息系統的技術優勢。廣西歷史地理信息系統是按照數據庫結構設計,將廣西歷史時期各類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數據分層標記;並使地圖與相關屬性資料鏈接,初步創建一個資源共享與網絡學術研究的應用平臺,來滿足專業研究者和一般公衆不同類型的需要。較之傳統紙質地圖,它具有以下更爲明顯的優勢:

  ① 采用計算機數據庫處理方法,將收集、綜合、分析、辨僞後獲得的歷史文化信息與數據展佈於廣西的地理數據空間之中,將衛星圖片、地圖、文獻資料、遺址、遺物等信息按一定的格式化要求予以編排,展現多樣化的可視效果,建立起歷史地理數據庫。數據庫的動態特徵,决定其可以更新版本以及變更數據的特徵屬性、空間形態以及有争議的數據,便於隨時修訂,增補新的研究成果。

  ② 運用機助製圖(CAM)等製圖專家系統,配合地理信息系統强大的空間分析功能,使製圖系統具有自動分析功能。在地學對象數據經過先期數據挖掘手法處理後,歷史地理學者可直接在數據可視化界面窗口中顯示和分析地學對象數據。以明代廣西人口耕地資料的統計與分析爲例。可以利用嘉靖、萬曆時期的廣西地方誌所在的户口資料,創立明朝時期(洪武、弘治年間)廣西府級數據庫,建立府州户數、人口、每户平均人數、行政面積、人口密度等幾個屬性項;同時利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七分册(元·明時期)等資料對此期間的人口耕地數據、行政面積資料建立府縣兩極數據庫,選取行政面積、人口密度、人均耕地等幾個屬性項,最後用Mapinfo將數據圖形化形象直觀地顯示到地圖上,以此反映出當時廣西各地人口數量、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狀况的差异。

  ③ 讀者與地圖之間構建的互動關係,也是紙質《圖集》所無法比擬的。歷史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由其編制而成的數字地圖本身並不是一個絶對的終極成果,而是一個可以延伸的系統,是可以進一步拓展的工作平臺。用户在下載數據後可以創建特定時間、特定地域的電子地圖,進行選擇性或重組性閲讀;也可以加入用户自己的數據進行空間分析、製作專題地圖;或按照自己的需求建立特定的統計模型。真正實現從信息載體、查詢檢索的功能,轉向强化空間分析和知識發現的功能漂移。

  附説明:本研究爲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桂科自0728097)、廣西哲社規劃項目(06FZS003)之部分成果。其中的“廣西清代會館”部分内容,蒙唐凌教授研究提供,特此致謝。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