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陪孔政委看文藝節目

  1971年夏,韶關地區搞一次文藝匯演,各縣都派有文藝團體參加,當時我是地區文藝辦副主任又兼粵北文工團副團長和各縣聯合隊隊長,負責具體的演出事務。就在匯演期間的一天,地區革委會領導鄭群同志告訴我說:「今晚廣州軍區政委孔石泉同志和一些軍隊首長要看文藝演出,你馬上組織一台晚會節目,盡量選一些精彩節目,要有樣版戲的唱段、有歌舞、有採茶、有雜技。大約一個半鐘頭就可以了,今晚由你坐在孔政委旁邊陪看,聽首長指示,問到甚麼,你就介紹甚麼。首長評點節目時,要認真的聽,並傳達給有關人員」。鄭群同志是我的老首長,他的指示,一定要堅決執行。回到單位立刻召開領導班子會議,討論有關事宜,把節目安排好後,就分工去辦,舞臺佈景都落實到人。晚上七點半鐘,首長到達演出戲院,鄭群同志及地區革委會領導都來了。孔政委坐在第七行,鄭群同志把我介紹給孔政委認識,孔政委還伸出手和我握手,頓時使我緊張起來,因爲陪大首長看戲還是頭一回,有點不好意思。演出正式開始,首先由粵北文工團、韶關市劇團分別演唱《紅燈記》和《沙家濱》選段,首長都報以熱烈掌聲,表示鼓勵。接著是連南歌舞團演唱瑤歌《打獵》,演得聲情並茂,又有瑤家特色。孔政委問我,他叫甚麼名字?我答:「他叫盤馬了四,是位瑤族歌手」。孔政委說:「不錯嘛」!然後,是一個小舞劇,內容講的是瑤山有一位老人,當紅軍長征經過大瑤山時,曾爲紅軍帶過路,後來受到反動派的折磨,以致眼都氣瞎了。解放後,解放軍醫療隊進瑤山,用銀針把這位老人紮好了,老人於是打起長鼓跳起舞,整個瑤山都沸騰起來。孔政委說:「這個節目主題是講軍民魚水情的,舞蹈騰跳,也很有氣勢,可見演員有一定的功底。但是,那雙眼瞎了多年,能否紮一銀針,眼就亮了呢?有沒有這方面的科學」。我說:「我們是應當在這方面慎重一些,使其更加貼近生活」。當連山歌舞團演出壯族歌舞時,孔政委評點說,這個舞蹈舞姿優美,隊形變化也比較多,舞語也比較清晰。但是帽子太大了,褲子又小了,顯得不夠協調。編舞者是誰?我答:「叫蕭念念,是汕頭人」。南雄採茶劇團演出的是《看孫女》,是一個老太婆看孫女的表演唱,載歌載舞,令人耳目一新。孔政委說:「這個節目很有特色」。接著出場的是清遠宣傳隊演出的芭蕾舞《養豬姑娘》,孔政委看後,評點說:「這位演員不簡單,想必練功是很刻苦的,不過長得太胖了,她跳起很辛苦,我們看的人也不輕鬆」。最後出場的粵北文工團演出雜技節目,有口技、椅子頂、高臺定車、空中飛人等,特別空中飛人,觀衆掌聲不斷,最受歡迎。演出完了,謝幕後,我才鬆一口氣。體會到首長看戲,非常認真,有鼓勵,也有指出不足的地方,話語很溫和又親切,使人聽了很舒服,對我來說,是上了一堂生動的藝術課。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