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名師指點我登華山


  1972年10月我從韶關地區革委文藝辦公室調回樂昌工作,適巧嶺南派國畫大師黎雄才先生來樂昌,由其弟子龐海同志陪同在九瀧十八灘、金鷄嶺一帶寫生作畫,我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到黎先生的住地樂昌縣政府招待所,前去拜望。當我說明來意並作自我介紹後,黎先生知我亦是搞文藝的,滿面笑容,端茶請坐,熱情的和我攀談起來,黎老說:樂昌風光好,這次來寫生有收穫。我對黎老不辭勞苦,爬山涉水寫生作畫的精神,非常敬佩,談話間感受到黎老很隨和。於是請教他如何來品賞中國的名山大川,傳說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說,像我這樣的人,走的地方不多,知識少,想今後,爭取一些機會去若干最值得去的名勝地走一走,開開眼界,請黎老指點。黎雄才大師笑著說:「當然,如果能多走一些地方,自然胸懷會寬廣些。因爲不同的景區,就有不同的觀賞價值,各有千秋嘛!但我是個畫家,不同的人,對物像,也有不同的取向,桂林山水有甲天下的美譽,而我覺得見骨不見肉。峨眉山有天下秀的美稱,我也覺得見肉不見骨,而華山有天下險的奇觀,是能看到骨又能看到肉的名山,美極了。你要是去登一登華山,體味那裡的景色,當有一番令人叫絶的感慨了」。因黎老是從大源公社回城不久,我不敢久留怕影響他的休息,得到了他的指點後,就起身告辭了。但登華山之事,總掛在心頭。一直等到1987年8月1日,才有機會與好友梁伯堅、鄧貫然同志登上巍巍的華山,在北峰看日出,自古華山一條路,我們攀緣而上,身臨絶頂,一覽衆山小,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了。華山的石如骨,華山的樹如肉,華山的體魄像一個健壯行走著的人,難怪有人說:東嶽如立,西嶽如行,北嶽如坐,中嶽如臥,南嶽如飛這種讚嘆,不臨其境,是難以想像的。

  登上華山後,險處不須看,對一個人的意志鍛煉是有好處的,至今還想起黎雄才大師的指點。我終於圓了這個美夢。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