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硬漢子劉亞吾


  1971年我爲了要寫一個礦山題材的作品,特意到梅田礦務局第三礦去採風,當時該礦的黨委書記兼礦長是郭寶同志,他是我的老領導,對我的工作非常支持,並由他親自與一位指導員帶領我下礦井,到工作面上看工人挖礦情形,有時讓我親手打一打風鑽,領會一下礦工生活,而後帶我從小眼爬上井口出來,就這樣上一趟,弄得我腰酸背痛,一雙腿也拖不起來了,體會到工人階級日日夜夜爲國家戰鬥在礦井下的艱苦生活。

  上井後,郭寶同志說,你如果要訪問工人,我介紹一位工人和你談一談,他叫劉亞吾,是我們礦的硬漢子。我說最好請他來辦公室,如果在井下就難以聽清楚。郭書記便找人通知劉亞吾來到辦公室與我見面,我說:「劉師傅」聽說您是硬漢子,抓革命,促生產,做年輕人的思想工作很有辦法,而且在目測礦山,哪裡有煤,哪裡無煤方面也是專家,這些我都想請您談談,指教指教。劉亞吾微笑著說:「農民耕田就要種稻,我們煤礦工人就要採煤,抓革命就要促生產。有一次有幾個年輕人光喊鬧革命,不願下井上班,我叫他們按時上班,他們還揚言要打我,當時我在洗澡房外面,順手將一個非常沉重的燒煤爐端開了,我說:「現在地方比較寬了,你們有膽的就朝我這裡來吧,不過。你們如果動了手,我對你們也是不客氣的」。等了一會,沒有一個敢來交手。有的還伸伸舌頭,作鬼臉,看樣子,打不成了,於是我也轉口說:「既然你們是開玩笑,那就大家都不計較,我們一起下井挖煤去吧」。就這樣把問題解決了,以後再沒有人鬧事。至於看山挖礦,這是靠經驗摸索出來的,在南方看山中有沒有煤,要從遠處觀察,多煤的地方一般是山包,就如包子一樣,假使這片山有多個山包,而且山上的樹帽呈灰黃色,那麼,便是有煤的跡象,因爲樹根紮至煤層沒有養份就會枯黃,倘若樹林茂盛,說明那裡土層厚,煤就少。從實踐中摸到規律。可有的人挖了一輩子煤,卻不知道測煤礦,其實只要用用心,掌握這個技術並不難。我只顧得作筆記,卻沒有注意看他形象,等他講完後,認真端詳他的體魄確實像座鐵塔,腿粗手壯膀大腰圓,說話洪亮,那雙眼睛特別有神,我從心裡敬佩這位不同凡響的人物。

  離開了梅田三礦,後來我與賴子民同志又到紅工煤礦和大寶山鐵礦體驗生活,增長一些礦山知識,並且寫出了一首「礦山建設奏凱歌」,參加廣東省歌曲評選,被選爲優秀歌曲,廣東省歌舞團演唱了這首歌。《南方日報》也發表了這首歌。現在每當我唱起這首歌時,腦海裏就會浮現出劉亞吾的身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