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陳有記和他的辣椒醬


  樂昌坪石有陳有記,經商有術,他所創制的「陳有記辣椒醬」,早在四十年代就很有名氣了。由於製作配方獨特,味道奇香,色彩醒目,竹筒裝璜,簡樸大方,便於攜帶,故深得顧客好評。抗戰時期,中山大學遷來坪石,文人、商賈、軍旅日增,以得名人傳揚,利用京廣鐵路交通之便,在火車站設有批發、零售商店,這樣生意越發興隆起來。當時就有人說:「陳有記辣椒醬是火車開到哪裡就銷到哪裡」。此話雖說得有些誇張,但亦可見非同一般。

  解放後,陳有記還繼續經營這個名牌貨。1963年,筆者曾專程到老坪石,訪問過這位奇人,那時陳氏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但身體還健康,對人和藹可親。我問他創製辣椒醬的情況及今後的設想。陳說:「我研究辣椒醬曾費過不少苦心,做過許多試驗,最後才成功的。主要用料乃上等辣椒磨成粉末,幹這種活十分辛苦,現在只有兩個五十多歲的工友能夠幫忙了,年輕人怕苦,此藝難傳。再就是桂陽出的上等豆膠,解放後已不再銷坪石,自己雖然能做,但投資頗大。還有就是上等芝麻油和大蒜這兩種較易解決。在裝璜上也要講究,瑤山毛竹,價格便宜,我過去曾用竹筒加工成罐,裝醬便於顧客攜帶,不易碰壞,即使送給親友,也顯得美觀大方,這樣火車、汽車過往旅客都是喜歡買他幾瓶,薄利多銷,生意自然好」。當筆者問到往後的設想時,陳說:「我年事已老,年輕人不肯學,只怕陳有記辣椒醬難以繼續經營」。說話音調低,憂慮之心顯露。

  1974年,廣東省省長陳郁同志和省委書記張根生同志到坪石鎮視察工作。陳想吃兩種食品,卻一時又想不起產品的名稱,張書記反應迅速,立即想到坪石的特產,便說:「你是不是想吃‘陳有記辣椒醬’和羅家渡的‘鰣魚’?」陳省長應道:「對呀!還有沒有?」隨同作陪的坪石鎮黨委副書記王守新同志忙接話匯報說:陳有記已經去世了,他的名牌貨辣椒醬也久不生產了。陳省長聽後非常關切地指示:「你們應該恢復生產這個名牌貨」。王守新同志表示,一定遵辦,並說:「曾經跟陳有記做過辣椒醬的師傅還有幾位在鎮的食品廠工作,我們可以組織力量生產陳有記辣椒醬」。不久,坪石鎮食品廠推出了「金鷄辣椒醬」,採用的配方基本上沿用陳的配方,每年生產數以噸計,遠銷省內外,質量色香味都很好。1979年,香港同胞嚐到了金鷄辣椒醬,覺得味美,於是帶走若干瓶,在香港爲之宣傳,此後,來金鷄嶺的旅客都喜歡購買金鷄辣椒醬。

  1983年陳有記的兒子陳坤南先生在樂昌縣城供銷社工作時,繼承父業,恢復生產了「陳有記麻油辣椒醬」,並在樂昌開闢了幾個門市部展銷。適巧1985年元月「古佛岩風景旅遊區」開放,那時來古佛岩的旅客每天數以千計。而「陳有記辣椒醬」的門市部就設在樂昌往古佛岩的路口,遊人到此,停車購買。有一天我去該門市部瀏覽,陳坤南笑嘻嘻的把我引進了他的辦公室,並帶著感謝之情說:聽說你們是熱心在樂昌辦旅遊點的人,旅遊業的興旺,帶來了市場的繁榮,就以我這個店爲例,每天可以銷幾百瓶,最多一天銷達八百瓶,現在,韶關、廣州、深圳還有商人來聯繫批發業務,我準備進一步提高質量,改善包裝,務必使陳有記辣椒醬成爲名不虛傳的「樂昌特產,送禮佳品」。談話間他對「陳有記辣椒醬」的前景充滿樂觀情緒。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