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黃教授拳打少林僧


  中山大學教授黄偉宗率洪三泰及鄙人勝德往樂昌,由樂昌韓春華翁陪同至西石岩寺拜謁六祖禪跡。我到過不少寺廟,以岩洞為佛殿,唯此西石岩寺。洞中高點青燈,映着漢白玉佛像,映着深邃莫測的岩洞,莊嚴中透出神秘,肅穆中略顯詭譎。

  穿過「偏殿」的岩洞,洞口又見寬闊,岩頂有水點點滴滴,匯成涓涓之泉,濕漉漉四滲於地。有石僅容一人偃息,為慧能坐禪陳跡,我等肅然。舉首看到岩上有紅漆殘漬,蓋文革之標語,字跡依稀可辯,「戰無不勝」云云。

  文革期間,粤北有「五七」幹校,實爲迫害廣東文藝界,黄教授亦於此落難。他記得曾經被集中此山洞中,聽「中央文件」傳達「林彪事件」。氣氛緊張,不透風聲。這使我有一種如同爲皇帝築墓的工匠被閉於墓穴中活活憋死的感覺,令人懼怖。其實,六祖在此石床坐禪,早已頓悟「本來無一物」的境界。又何以有人間如此的紛擾。

  從洞中出,遇一小沙彌,我知他未受戒,因腦門上無「六根清净」的小疤點。相問之下,果然。故謂小沙彌。小沙彌生得健碩,18歲,山東人,8歲在少林削髮。相問亦得知為嵩山少林寺武僧,來粤表演武功。言師去深圳未歸,於此亦偶有表演。小沙彌說,師父外出,鎖了器械庫的門,拿不出家生來表演。不過,他願意表演一些硬氣功。說可以任由我們打他的肚子,於是人人都躍躍欲試。小沙彌先是運了氣,仰臂吸納真氣,聚於丹田,肚皮即堅實如鐵。三泰兄一上,二話不說,就結結實實先給了他一頓好打,小沙彌紋絲不動。據說三泰兄為洪門之後,祖上是洪拳教頭,乃翁力可伏牛。雖至三泰這代棄武習文,亦當有功底。三泰兄數拳不克,深感其功,摇摇頭笑笑,自愧弗如。

  黄教授頗感興趣,捋手捋腳的走來,問真切了是不是真的任打,小沙彌言諾。黄教授即跨弓箭步,前弓後箭,拔出拳頭,憋足了勁,臉也紅了,頭髮也立了起來,「砰砰砰」在小沙彌的肚子上打了三拳頭。小沙彌還是不動,黄教授氣喘吁吁,本來極有亮色的額頭,更亮了,原來滲了微汗。他摸摸小和尚的肚子,告訴我們說:「真的好硬的喲!」

  韓翁在樂昌開有武術學校,擔任顧問。據說他曾在嵩山拜過師,是少林寺俗家弟子。黄教授讓他驗證這小沙彌的功夫。韓翁數年前陪黄教授在九龍十八灘漂流,運起氣功,竟使黄教授滴水不沾,上岸時,衣衫一點也不濕。不過,韓翁老矣,中了風。雖已愈,但武功不足了。既然黄教授讓他比試比試,他亦不辭,即出拳,小沙彌亦感到震撼,知遇行家。對韓翁肅然起敬,合掌施了禮。韓翁亦合掌還禮。韓翁告黄教授,「這可是真的功夫!」黄教授於是問小沙彌練了有多少年?我在旁用粤語告之。黄教授推我出來:「老戴,你不也練功夫嗎?你試試!」我連忙推辭,事後私下對三泰兄說,我想我是個五十六七的老家伙,何必跟一個十七八的小和尚爭一時之短長。況且他是個出家人,在佛寺中對小沙彌動拳頭,似有對「三寳」不敬之嫌。

  黄教授在文壇可謂是我們的教師爺。他在文壇「華山論劍」,高談闊論文學批評,詞鋒犀利,辯風所向披靡。當年評論《三家巷》,使歐陽山公也對他敬重備至。廣東文壇上作家大多被黄教授評過,都領教過他如鐵一般堅實的「肚皮」。可知其「力拔山兮」的嶺南文派「功夫」。少林功夫是一種傳統形體競技的東方文化,講求「精、氣、神」高度統一。而黄教授的文學思想則是一種現代與傳統融合的思辯,現代的「文心雕龍」,講求的是「風骨、神韵」。這是一種具有相當功力,抽象的「功夫」,並不形於形體,而形於思想文字。這是兩種文化現象,在現代文化的氛圍中的撞擊。於文壇,於武林而言,都是一樁令人忍俊不禁的軼事。

  (本文作者為廣東省作協國家一級作家戴勝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