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民初聚居閩粵贛三省之交。唐宋以來,屢與新入之民族抗爭。唐高宗時,其酋苗自成、雷萬興、藍奉高等攻陷城邑,陳政、元光父子卒為所戕。德宗興元間,漳州刺史陳謨平廣寇藍老鴟于揭陽(事載《東裡志》,他無之。作興元十二年,然興元僅一年耳,或系貞元之誤)。昭宗時犯汀州之蠻,數且二萬,其族之盛可知,以其剽悍善鬥,每征為兵,文相國之抗元,實倚畲兵為助(《宋季三朝政要》),諸畲軍皆騷動,尋為大兵所敗,文天祥出會州赴循州。《長汀志武功》,景炎二年(至元十四年)文天祥取汀州,兵出興國,張世傑亦會師,討蒲壽庚於泉州,汀漳諸路劇盜陳吊眼及許夫人,所統諸峒畲軍皆會(按許夫人為畲婦,事載畢氏《通鑒》,其率軍援張世傑至百丈埔(今饒平浮山),遇元兵,戰死,其節烈尤為後人稱道)。其後複降複否,當達春兵進潮陽,都統陳懿兄弟五人,以畲兵七千人降(見《元史哈剌觸傳》,其不敵者,或入畲峒,如陳桂龍是也,《元史世祖紀》,十七年十二月漳州陳桂龍據漳州叛,行省左丞唆都討平之,桂龍亡入畲峒,及其兄弟陳吊眼,有眾數萬,劫掠汀漳間)。惟畲既曆悛不服,自宋即置屯戍嚴保伍篇堵禦之計,粵書記潮與漳汀梅接壤,鹽寇畲民,群聚剽劫,歷任州兵單弱,山任多蹊不能討。宋寶祐九年,洪天驥知潮州,應變設奇,降者相屬,又于梅境置屯,多者三百人,少者二百人,特用為援,且嚴保伍之命令以澄其源。元時梅州畲陳滿亂,招討使陳梅平之。吳《府志》至正十一年梅州畲賊陳滿嘯聚梅塘,攻陷城邑,幾二十年,招討使陳梅至克之。至明永樂畲長雷文(紋)用等百四十九戶來歸,因設畲官以治之,而畲患以平。此嶺東畲民之歷史也。自是畲民匿居壑峒;寢與漢人通婚,而客家逐漸南來,與畲雜處山地,而畲民日與同化,迄今惟饒平鳳凰山,潮安溪尾村,豐順風吹礤尚有極少畲族。其餘皆漢化矣。
畲盤踞浙閩間,為數綦夥,在浙江者約二十餘縣,凡十萬人,止於八閩者,亦近三十縣,詳何聯奎畲民地理分佈。嶺東畲民向乏統計,今已同化于漢人,未由調查。茲就各縣鄉村有畲名者,據周《府志》各《縣誌》,表而出之,以覘其舊日分佈厓略。
潮安 饒潮交界,南武輋,河內塔山,歸湖內山黎,碗窯,大坪,均有畲,舊時登榮都有畲嶺,東山有畲客鄉。明末薛學參居此(見《海陽張志》)。
潮陽 舊竹山都有內畲(縣北三十五裡)、外畲(縣北三十裡)。今無畲民。
揭陽 舊藍田都有後畲(縣北三十裡),磐溪都有南畲(縣西三十裡),霖田都有茅畲寨(縣西九十裡),清時尚有畲戶,今無之。
饒平 饒平劉志雲,畲居於本縣深山中白沙塘,楊梅山,鳳凰山,平溪,柘林,葵塘等處,舊有新畲(縣西南一百一十五裡),有頭畲,桃仔畲(離合溪墟十餘裡)等鄉均以畲名。又有鐘處嶺(在石鼓坪十裡,後為尤姓所據)今惟石鼓坪待詔山存有畲民(今名古平村,屬鳳凰鄉唐美社第六保,去合溪墟十二裡,全村分二甲)。
澄海 《說蠻》、《南越記》、《廣東新語》並雲,澄海山中有畲戶,今無聞。
大埔其小鄉村以畲名者極夥,在城甲有畲裡,維新甲有上黃畲,下黃畲,保安甲有黃輋角(附近有窯碗輋),嶺上甲有下畲,永興甲有棉畲(在鄭石寮),長富甲有彭公畲,長治甲有岩背畲,三河甲有山客畲,桃子畲,大麻甲有鍋子畲(在勝坑),李子畲,曾子畲(在回龍鄉),湖畲(在徑裡),同仁甲有丘家畲,余水畲,百侯甲有留壺畲,白寨甲有新林畲,沙蘭甲有五家畲(作吳家畲),將軍畲,源高甲有澄大畲,夏畲,九子社(一作畲),又有雷封村,其他以坪磜畲名者尤多不勝舉。
普甯 舊黃坑都有北畲(縣西五十八裡在和安鄉),鐵山都有下溪畲(縣東南七十五裡),今馬四鄉有明畲等村均存其名。
豐順 舊潘田社有桔畲(縣東五十裡),石坑鄉有後畲(縣南六十裡),東裡鄉有畲洋樹(縣南六十裡),逕心堡有凹頭畲(縣西六十裡),白芒社(大埔縣分割舊屬清遠都),有下畲子(縣東八十五裡),白芒畲(縣東北一百里),又黃畲崠,雷公坪,雷姑山,亦舊畲民所居,今惟風吹磜,有少數畲民(共百餘人,今豐順第三區小勝鄉第八保,距小勝六十裡)。
南山 山內舊有紅口畲,大畲(舊屬潮陽洋烏都),蟻仔畲等鄉,今無畲民。
畲民祀狗之俗,閩浙粵均同,其餘除夕祭祖,懸其祖像,子孫羅拜于前,主祭者手足著地,作狗行狀,跨過祭床。《豐順志》雲,除夕舉家必席地而食,以為狗吃必在地也。有祖遺匹綾畫像一幅,長三尺許,畫其祖人身狗頭,自出生時及狩獵為山羊困死各情事甚詳,歲之元旦,橫掛老屋廳堂,翌早輒收蔽之。按畲民祖先圖,浙閩各地均有之。潮州畲區,除豐順風吹磜畲有此圖外,潮安山犁之畲亦有之。山犁之圖有二幀,一為康熙戊戍十二月,繪者雷鬱美,其一道光辛醜二十一年重修,無繪者姓名。康熙圖繪其祖先世系,一,天皇氏龍形;二,地皇氏虎形;三,人皇氏人形;四,盤古氏三首六臂;五,神農氏執穗;六,量天氏手執長棍;七,高辛皇帝;八,大耳婆娘;後並有護王出身圖說。道光圖於人皇氏上多一有巢氏(赤身),高辛字作新。饒平石鼓坪亦有駙王出身圖,長數丈,闊尺許,首畫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高辛,與山犁康熙圖帝皇次序不同,惟圖說則大致無異。茲錄山犁所傳護王出身圖說原文於下:
護王(石鼓坪圖作駙馬)原東海蒼龍出世,生於大耳婆左耳,請醫,醫出耳卵,放於殿角,百鳥俱朝。取與醫生剖之,出一狗子,養八個月,身長八尺,高四尺,身有五色斑文毛,行至大路中心,超群拔異,號名盤瓠。高辛帝治天下時,有濱夷房突(石鼓圖作夷濱)王作亂,殺死良民無數,官兵不能收服。高辛帝出榜,有能收服房突王者,願將三公主任選為妻。榜出三日,無人收得,龍狗見之,遂收其榜。丞相郭子英帶狗見帝,帝大喜,問狗有何能。犬對丞相(石鼓圖多一我字),有陽戰之形,變化無窮,即辭帝過海,至濱夷(石鼓圖作夷濱之國)之國,見房王。王大喜,賜狗酒肉(石鼓圖作房突王酒肉下多三杯二字)召諸軍會飲,不意酒醉。三更時龍狗將番王頭咬斷,軍士追趕。感龍王,差河伯水官六丁六甲神將護送過海,軍士等接,丞相帶見帝。帝大喜,又恐不是。時有鄉里老人,年九十歲,識房之面目,召而視之,果是真。帝封狗重職,狗不願,只要公主為妻。帝思一言已出,駟馬難追,問狗能變身否,狗曰能。遂許七日與之變。不料至五日,大王聞聽,狗頭不能變。選日成親。二十年生子三女一,帶見帝,賜姓盤藍雷鐘,男女自相嫁娶,永世無異。又分天地,狗王奏帝,我不要平洋田地,□帝百姓耕納糧供國,分深山離田三尺,離水三尺三分,□禾分子孫永遠耕種,不許軍民人等混爭,如墳只留中心一十六步,亦不許官員子弟爭阻,如有此情,送官治罪。又奏不要京城大屋居住,帝准奏差軍兵護送出。後學法茅山,不意被山羊觸落於山中各樹丫,歸禦葬後,三子一婿遂散處,各給路引,于福建廣東四處,且詔旨施行,其後子孫于漢唐明,累朝護國不能勝記,僅記其出身圖,以便覽雲。
石鼓坪傳說,謂駙王至茅山學法遊獵,為山羊觸傷,在樹上攀住一藤,卒以藤斷跌死,由猴舁葬於南海山中,故鳳凰各村流行畲歌,有石鼓坪惡畲客藤斷石壓之語。今石鼓坪村藍氏祖祠,其龕下有箱二,有長約三四尺之藤,據傳為駙王之遺物也。考圖中所載傳說,始見應劭《風俗通》,《後漢書南蠻傳》亦載高辛所畜五采毛之狗曰盤瓠,銜與將軍首,今長沙武陵蠻也。餘如《搜神記》《三才圖會》並署其事。石鼓坪圖稱駙王,而山犁圖作護王,考廣西板徭榜文作盤護王,盤護為盤瓠音轉,護王是盤瓠王之簡稱耳,盤瓠一名,取義於狗。《辰州圖經》記武陵夷石窟有石狗形,蠻俗雲槃瓠之象,《三才圖會》則謂高辛氏宮中老婦耳疾,挑之有物如繭,以瓠盛之,以盤覆之,頃犬為化,是則以盤瓠二字得名,由於瓠及盤,二種用具。惟竊疑瓠或為犬之對音,犬原始音當如狠,像犬鬥而吠聲,粵語音hu可證也。或謂盤瓠即盤古,考南部邊民多有盤古傳說,惟盤古僅為盤古徭及板徭所崇奉,盤瓠則為諸徭所共祀,此其別也(見馬長壽《苗徭之起源神話》)。今觀山犁之圖,盤古氏列於神農氏上,明與盤瓠有異,不當目為一事矣。尚有足資研究者,即畲民與道教之關係是也。此圖列神農在三皇之外,與漢人書《白虎通》、《帝王世紀》均不合,可見其說之後起及雜糅。圖說謂盤瓠學道茅山,則知南部之畲,實曾受道教思想之薰染。證以浙江畲民圖(何聯奎所攝光緒元年重修者),首為開天皇地皇人皇,赤身披樹葉,次為天皇地皇人皇,並戴冕旒,又其次為高辛皇,有二三皇。考道書中有初三皇及中三皇(詳顧頡剛《三皇考》)與此圖略同,可證畲民確曾濡染于道家之符錄也。
山犁圖中有量天氏,為他書所無,附論之。考盤瓠事屬之高辛氏者,以楚之先為高辛火正,盤瓠本長沙武陵蠻,故亦雜有楚祖先傳說。道書中如《雲笈七簽》所次古帝系,神農之後每為祝融。此量天氏執棍,疑是重黎,重黎為高辛火正,世序天地,相傳為司天地之官(事見《楚世家》、《國語》、《史記·太史公自序》),故訛傳為量天,顧名思義,此圖之量天氏殆指重黎也。
(原載《大光報·方志週刊》第100、101期,汕頭,1948年)
(饒宗頤)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