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説一説文化與名人

  1有文化就有名人

  哪個地方有文化,哪個地方就有名人。倒轉過來説也成立:哪個地方有名人,哪個地方就有文化。文化育出名人,名人成爲文化。

  我想用事實來説明一下這種説法。和文軍寫作的、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文地理與中華偉人》這本書有這樣的事實。我選擇其中的一些事實説一下吧。

  河南,一直是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燦爛的地區,沉積着上下五千年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那裏,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冠於一世的風流人物。先秦兩大思想家老子、莊子是河南人,北宋兩大理學家程頤、程灝是河南人,中國最著名的兩大忠臣比干、岳飛是河南人,中國謀臣的兩大楷模範蠡、張良是河南人,中國文壇震爍古今的兩大霸主杜甫、韓愈是河南人,中國最具天才的兩大文人張衡、蔡邕是河南人,中國最著名的兩大説客蘇儀、張儀是河南人,先秦的三大王牌丞相範睢、吕不偉、李斯也是河南人,曹操手下的謀士,後巧奪豪取將曹氏江山收入自己囊中的司馬懿還是河南人……。

  陝西,没有人敢説那個地方没有文化。雄險的八百裏秦川是一個出産帝王的地方,黄帝、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常、隋文帝、唐太宗……,有哪一個不是響當當的决定歷史命運的主角!不止帝王,還有大家所熟識的大曆史學家司馬遷,大外交家張賽,大文學家白居易,大書法家顔真卿,都是出自陝西。

  江南,過去的吴越之地,現今的江浙,那是山水加絲綢的地方,自古不出帝王,却多亡國之君;没有多少馬背英雄,却有許多美女嬌妞。唐代杭州蘇小小,南宋揚州張惜惜,明代蘇州陳園園,清代蘇州賽金花,還有明末清初南京的“秦淮八艷”,顧横波、馬湘蘭、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門、鄭妥娘,個個是“以花爲貌,以鳥爲聲,以月爲神,以柳爲態,以玉爲骨,以冰雪爲膚,以秋水爲姿,以詩詞爲心”的絶代佳人。當然,江浙也是才子的庫倉。“江南才子”加山水、技術、藝術、錢財、情感的綜合體“江南園林”,成爲中國永不失色的文化風景。江南的才子,大家最熟識的可能是點秋香的唐伯虎,硬骨頭的魯迅,大科學家錢學森。其實,還有很多大文人、大學者是江浙人,如黄宗羲、顧炎武、王國維、章太炎、周作人、茅盾、蔡元培、鬱達夫、徐志摩、夏衍、艾青、馬寅初、範文瀾、吴含、竺可楨、嚴濟慈、童第周……。

  四川,天府之國,巴山蜀水多嬌,川味文化盡艷。四川出了個“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一家出了三個大文人,他們是父親蘇洵,及其兒子蘇軾和蘇轍。“四大家”是被譽爲“文章冠天下”的蜀中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楊雄、王褒、嚴君平。現代四川也出了四大文學家李劼人、巴金、艾蕪、沙汀和四大軍事家朱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武則天、李白、郭沫若、張瀾、吴玉章等名人,以及號召“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鄧小平也是四川人。

  湖南,雖靠着“水天一色,風月天邊”的八百裏洞庭湖,處處瀟湘雲水,芙蓉國花,但直到清朝初年,湖南在偌大的中國是無足輕重的。到十九世紀,風水輪流轉到湖南,出現“無湘不成軍”的局面。湘軍在日薄西山的晚清出盡瞭風頭:出現了曾國藩、左宗棠兩個軍機大學士;兵部尚書彭玉麟;位至總督的還有12人:李興鋭、楊載福、劉長佑、劉坤一、劉岳超、楊昌濬、曾國荃、魏興濤、李鴻章、李瀚章、沈保楨、李宗羲。到了二十世紀,横空出世,湖南出了個毛澤東,辣椒加紅燒肉,湖南成了革命者的摇籃和熔爐。共産黨歷史上著名的湖南籍領道人有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蔡和森、林伯渠、李富春、鄧中夏、李立三、何叔衡、陳潭秋、陶鑄、胡耀邦、郭亮、毛澤民、向警予、左權等,新中國授衔的十大元帥中,彭德懷、賀龍、羅榮桓三人是湖南人,十個大將中,粟裕、黄克誠、陳庚、譚政、肖勁光、徐光達等6人是湖南人,第一批授衔的57名上將,有王震、鄧華、甘泗淇、朱良才、蘇振華、李濤、李志民、李聚奎、楊勇、楊得志、肖克、宋任窮、宋時輪、陳明仁、鐘期光、唐亮、陶峙岳、彭紹輝、傅秋濤等十九人是湖南人,第一批授衔的一百多名中將,湖南占了45%。

  廣東,背靠南嶺,面向南海,洋風吹急急,改革浪濤濤。太平天國運動,戊戍變法運動,辛亥革命運動,三大石破天驚的運動都是由廣東人發起和領道的,廣東出了個洪秀全,出了個康有爲,出了個孫中山。當然,還出了樑啓超、葉劍英、李小龍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以及華人首富李嘉誠。

  以上説的事實,説明大河流、大盆地、大平原的地方,沉積了厚重的文化,育出了大名人。

  但我們這個鑒江,是個小河流,茂名是個小平原,究竟在這裏文化和名人又有多少呢?

  2鑒江流域也有許多歷史名人

  鑒江流域這個地方不要小看,它也是人杰地靈之地。

  北部横亘開雲大山,擋住寒氣,雲開見日,上山可以上天攬月;

  南部面臨浩瀚大海,招來和風,雨過天晴,出海可以抓龜捉鱉。

  鑒江縱貫南北,光可照人,曲水聚氣。熱帶和亞熱帶分界綫横穿其中,氣候暖熱交加,南北相匯。北部山地連綿,中部丘陵河谷,南部臺地平原。地形多樣性加氣候過渡性,造成物種豐富,茂名水果品種之多、品質之優全出於此。宜生之地必物阜必人杰。所以鑒江流域成爲廣東境内少數幾塊開發比較早,物産比較豐富,生産水平比較高,文化教育比較發達的區域之一。

  鑒江流域這個地方,歷史上出現過像高力士、楊一清(明朝宰相)這樣的國家級的歷史名人,像林召棠、楊頤、張錦芳、楊永泰、樑華盛、林雲陔、李漢魂這樣的省部級歷史名人有十多個。根據不完整的資料作粗略的統計,自宋代至清朝,電白人登科最早,宋朝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電白李作進士及第,但以高州(原茂名,含現今高州市和茂南區)人登科最多,從宋代至清朝,高州人考取進士有32人,鑒江流域地區約有進士80多名。但僅有吴川出了林召棠一個狀元,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點遺憾。

  進士中最突出的,一是楊一清,他是在化州出生的雲南籍人,十一歲時隨父遷居湖南巴陵,後來考取進士,位居明朝宰相,享受一品奉禄;二是楊頤,他是高州廣潭人,四十二歲時考取進士,曾任清朝兵部、工部左右侍郎,他爲官正直清廉,被高州老百姓神化爲高州的薑太公;三是陳蘭彬,吴川人,下文還會介紹他;四是劉汝新,他是信宜東鎮人,三十歲時考取進士,當過縣官,但最喜歡寫詩,居官、居家或避居都吟咏不輟,被稱爲“晚清高州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作《藏雲閣詩集》二卷,520多首詩,受到吴川狀元林召棠和錢塘學使汪鳴鑾的贊賞。他的一首七絶《游虎跳》,很有情調:“杜鵑啼血染花叢,臨水争妍石硤中。笑我尋春春寂寂,問花開處爲誰紅?”

  還有一個人要説一説,就是高州長坡的周朝勛。他不是進士,是個書法家。他在清朝同治四年,即公元1867年,破格上京參加朝考,取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欽定爲“朝元”。這個“朝元”是書法狀元特設的稱號。相當的威風,當即封爲内閣中書,受四品俸禄,皇帝還賜給他一樽金花瓶,並在家鄉建“朝元第”,樹功名石硤桅杆。140多年前的事,那個金花瓶,如果他的後人當寶保存着就好,現今值錢哩。

  民國是動盪之秋,那是軍人的世界。鑒江流域地區産生出45位將軍。他們是吴川的上將李漢魂;中將16人,包括高州(含茂南)的鄧龍光、樑華盛、陳沛、莫福如、鄧鄂、樑仲江、吴斌,信宜的樑漢明、林時清,化州的董煜,電白的吴國光、鄧經儒、王德全、李以劻,吴川的張炎、張世德;少將28人,包括高州(含茂南)的陳生、林宴、康一鳴、盧宗盛、黄黨、冼盛楷、樑爲焯、倪鼎垣、陳庚桃、袁榮堅、車駕龍、李慶文、黄茂權、鄭武、丁龍起、吴爲霖、潘襟江、楊錦龍、莫國瑄,信宜的甘清池、劉其寬、陳任之、陳祖榮,化州的龐成,電白的周萬幫、黎天榮,吴川的鄭爲楫、林春榮。

  3文化遺傳比物質更長久

  卡菜爾在《英雄與英雄崇拜》中説,“世界歷史只不過是偉人的傳記而已。”“他們是創造者”“他們是人群領袖”毛澤東則説:“群衆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曆史的動力。”但是,我們讀歷史,帝王將相寫得有聲有色,而寫老百姓則没油没鹽的。看來,歷史是復雜的。

  培根在《學術進步》中説,“智慧與學術給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影響比權力與統治持久。在〈荷馬史詩〉問世以來的2500年或是更長的時間裏,不曾有詩篇遺失,但却有多少宫殿、廟宇、城堡以及城市荒蕪或是被焚燬?”看來,文化遺存可以比物質更長久。

  我們讀歷史書,觀察社會,可以看到,經濟人有錢,文化人有文化。但是,錢用完就完了,金融危機一來,錢還會貶值。而文化則不同,它不會滅,也不會貶值。在史書上,盡是文化人的篇章,富豪、大腕却没有多少天地。要不然,當今社會,大老闆不是趕快出本書説自己如何如何白手興家、搏命致富,就是去弄個博士、MBA銜頭,怎能解釋呢?

  “歷史”,一是指人類已往的的全部活動,二是後人對人類已往活動的叙述或描寫。毫無疑問,前者是真真實實的,後者是遮遮掩掩的。所以,我認爲,我們對歷史要多一點包容。幾百年、幾千年前的人、事、地,誰能説得清楚呢?

  歷史名人是千姿百態的,他們都是在特定的歷史舞臺上活動的人。他們也都不是完人,有的在歷史上有功,但過也不少。要寫好歷史人物是挺不容易的,我不想爲他們作傳,只想從文化的角度來寫他們,突出歷史名人的文化意義。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