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鑒江流域,木刻版畫起源很早。早在唐代,境内木工巧匠刻木版印出門神畫,民間出現了木刻印製的《鐘馗捉鬼圖》。在明代,有人刻印出《春牛圖》。民國時期,雖有機印門神畫,但價格昂貴,民間仍流行木刻門神畫。
民國後期,高州的中學和師範開設美術課,一批美術教師和城鄉美術愛好者,開始學習、切磋和創作農民版畫。抗日戰争時期,《高州民國時報》編輯黄文山創作了古迹版畫《石船丹竈》,刊登在該報。在他的影響下,該報又發表了《海防前綫》、《春耕》等木刻版畫。這時,有崔冠英、莫侖、樑德玉等一批青年從事木刻畫創作。
解放後,崔冠璋、張宗俊、盧西林等美術工作者,組織一批農民、工人版畫藝人,辦起了“高州工農版畫學習班”,湧現出車勛榮、林智深、陳業精、黄朝元、譚廣禮等一批農民、工人版畫作者。1959年,“高州縣版畫展”在湛江展出,作品152件,作者52人。1960年,又赴廣州展出,作品208件,作者83人。
農民版畫在鎸刻藝術上獨樹一幟,將民間拓碑方法與水印墨畫融爲一體,與國畫的干、濕、濃、淡、油水粉印與西方的銅版、孔版的技術相結合,創設出一種新的畫種。
農民版畫在取材上,直接反映現實,是草根老百姓所喜愛的生活景象;在搆思上,融進浪漫主義思想,適度夸張,現狀與遠景相結合,給人以深刻的意境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高州有一支300多人的農民版畫創作隊伍。這時期有146件作品在全國和世界展出,並獲奬。我的印象,高州農民版畫,在全國與陝西户縣齊名。1976年,在全省舉辦的“高州澄海農民版畫展”上,高州版畫作品占124件。1977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美術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高州澄海農民版畫選》專集,高州作品24件。農民陳業精、車勛榮、林智深、鄧增勛等人的作品,遠赴瑞士、加拿大、日本、巴基斯坦等國展出。高州被稱譽爲“農民版畫之鄉”。
結束語
在“民俗文化”這一篇裏,我只説了年例、吃籺、戲班、水腰帶、吴川泥塑和高州農民版畫等六項,但鑒江流域的民俗文化,遠不止這些。在胡光焱撰寫的《茂名民俗文化史話》這本書中,詳細地介紹了鑒江流域的民俗文化。我在這篇説的民俗文化,其中的一些資料和説法也是引自《茂名民俗文化史話》一書的。
我想説幾句,高州農民版畫、高州木偶戲、高州山歌劇等高州這幾種民間藝術,過去有過輝煌,高州也獲得榮譽。在現今金錢高歌、物慾横流的年代,這些處於業餘狀態的文化,是很難生存的。好在,時機到了,現在文化建設叫得震天響。既然“雷”響了,就給高州農民版畫、高州木偶戲、高州山歌劇這些草根文化下點“雨”吧。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