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業上的輝煌
鑒江流域,氣候上的過渡性,地形上的多樣性,又海陸兼備,河流縱貫,特别適宜農業的綜合發展,所以,能在廣東境内與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並列爲三大重點農業産區,也是著名的水稻高産區,耕作業、林業、畜牧業、水産業都比較發達。
在華南師範大學吴鬱文教授編著的《廣東經濟地理》以及劉琦、魏清泉編著《廣東省地理》中,都有論述廣東的農業,高州、化州的水稻和番薯,電白的花生,高州、信宜的茶葉和香大蕉,化州的蠶桑,化州、吴川的黄紅蔴,高州的曬紅煙,化州的甜橙,信宜、高州的松香和木材,高州的油茶,信宜的養兔,電白的養蚝,在全省農業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廣東省農業區劃辦公室編印的《廣東省農業區劃資源數據匯編》中,列出鑒江流域地區的名、優、特、稀産品,包括高州的香蕉、白糖罌荔枝、仁面芒果、儲良大廣龍眼、新洞緑茶,信宜的蜂蜜山楂精、八角,化州的化州橙、橘紅,電白的龍蝦、活大蝦、羔蟹、水東花生油、荔枝、花生仁,茂南的荔枝,吴川的尖紫蛤(沙螺)、海蜇、芷寮蟹等。
(二)高州農業成功之路
高州,農業開發的成功典範,被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譽爲“山區開發的一面旗幟”。
在高州,從東跑到西,從南跑到北,驅車幾百公里,也走不出荔枝、龍眼、香蕉的海洋;登上那許許多多的山頭,見到的還是層層叠叠的果樹帶。山頂鬆杉,山腰荔枝,山脚龍眼,坡上香蕉,垌裏水稻,好一幅立體生態農業的畫卷。
這幅畫卷是怎樣繪出來的?歸根到底靠一條成功的路子。高州立足本地資源特點,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狠抓特色,選擇了一條“農業起步,工業立市,以農促工,以工帶農”的發展戰略,把農業作爲一個主要的支柱産業予以重點培育和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當地的比較優勢,走出了一條通過發展“三高”農業而實現致富目標的道路。
這條道路,某種程度上就是一條小生産成功走向大市場的道路,一條在家庭經營基礎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其中最核心的經驗就是,政府在這條道路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高州的政府做了些什麽呢?
第一,搞好規劃。高州根據“八山一田半分水”的土地格局,對農業進行立體布局,進行區域化、基地化生産。
高州農業的立體布局,大體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水下一池魚,水面一群鴨,塘基一行蕉,塘邊一欄猪,山上一園果”的立體生産模式;另一種是“山頂種保水林,山腰種木本水果,山脚種香蕉,垌上種稻菜”的梯度開發模式。
高州的青山緑水很美,人們幾乎當歌唱:東部浮山嶺下氣勢磅礴的群山,荔枝林盡染,紅濤緑浪;中部綿延數裏的江旁,蕉林片片,葉大蕉肥;西部連綿起伏的山巒,龍眼如傘,掛果纍累。人們把這種同一地區重點種一種作物,叫做區域化生産。
高州的水果種植,基本上是實行統一規劃,連片開發,造出幾萬畝、十幾萬畝連片種植的大果園,在全市已形成東部(包括根子、泗水、分界等鎮)的約60萬畝荔枝生産基地;中部(包括曹江、長坡、謝鷄等鎮)的約30萬畝香蕉生産基地;西部(包括沙田、鎮江、頓梭等鎮)約40萬畝龍眼生産基地;北部山區各鎮約20萬畝橄欖、三華李和山楂生産基地。
第二,提供科技。高州一直以來都重視科學種田。由此已在全市初步建立局、所、站、員四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成立“香蕉研究會”、“荔枝研究會”、“養魚研究會”等民間科普組織500多個,覆蓋全市各個鎮和村委。這可能與高州教育事業比較發達,又有一所具有百年曆史的高州農校有關。高州農校,對於高州以致整個粤西地區農業生産的發展和農業科技的提高,是功不可没的。
30年來,高州農業科技獲得地級以上科技成果奬或科技進步奬131項,其中國家級奬8項,省級奬25項,地級奬98項。高州水電局和高州糧食局的儲糧害蟲對磷化氫抗性的研究,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奬;1982年高州科委的農村科技推廣工作和1984年高州農業局參與研究的稻縱卷葉螟遷飛規律及其在預報上的應用,獲國家農林牧漁業部奬;1982年高州林業局和白僵菌廠的機械分離提取白僵菌粉劑工藝的研究,分别獲國家林業部和廣東省科技成果奬;1985年高州市綜合農業區劃報告,獲全國農業區劃奬。
第三,抓好流通。高州人認識到,銷售與生産同等重要。水果賣不出去,果樹種得再多也是白種。他們抓流通的做法是,國營、集體、個人一起上,農民、小販、經銷商齊出動,賣廣告、品嚐會、水果節年年搞,市内銷、全國銷、供出口四季銷,造成了“千軍萬馬搞流通”的局面。現在高州擁有各種水果産地收購點1500多個,在北京、上海、黑龍江、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20多個省(市)的130多個城市,設立了水果銷售點,全市有3萬人搞水果流通。
高州的政府,還做了其他三件工作:第四,解决投入;第五,加工增值;第六,協調關係。
(三)全國水果生産基地
在2000年,我撰寫教材稿時,曾對茂名這個水果生産基地,有過這樣的一段描寫:
“中國水果種類多,分佈廣,但作爲商品性集中生産的水果基地,主要有遼南丘陵、山東丘陵、珠江三角洲和茂名地區。前三者曾號稱爲中國的“三大果園”,後者是新興的水果生産基地。
茂名水果産區,包括高州、電白、茂南、化州、信宜等市(縣、區)。茂名地處南亞熱帶與熱帶的交界地區,物産特别豐富,水果品種很多。茂名盛産的水果,主要有香蕉、大蕉、荔枝、龍眼、芒果、柑桔、橄欖、三華梨、楊桃、黄皮、菠蘿、木瓜等,是新發展起來的熱帶、亞熱帶水果基地。其中高州市,全市水果種植面積165萬畝,1999年水果産量611萬噸,産值271億元,水果面積、産量、産值都居全國縣(市)第一位,成爲中國水果第一縣。高州出産的遁地雷香蕉、白糖罌荔枝、儲良龍眼均爲全國特有的優稀品種。”
現今,茂名已成爲全國最大的水果生産基地,水果種植面積約420萬畝,水果産量約210萬噸。其中荔枝約170萬畝,約34噸;龍眼約110萬畝,約25萬噸;香大蕉約60萬畝,約110萬噸。水果總面積、總産量,荔枝、龍眼、香大蕉的面積和産量,在廣東省都占居第一位。
(四)荔枝
1荔枝附加很多文化
荔枝是茂名地區附加文化最多的一種水果。何以見得?請大家聽我一一道來。
(1)學者爲它寫譜。從我看到的文獻資料中,知道宋初鄭熊曾編的《廣州荔枝譜》,但已失傳。現存最早的一部《荔枝譜》是宋代福建蒲田人蔡襄寫的《荔枝譜》,記載了福建32個荔枝品種。後來還有明代徐勃的《荔枝譜》,鄧道協的《荔枝譜》,屠本畯的《閩中荔枝譜》,鄧慶採的《閩中的荔枝通譜》,清代陳鼎的《荔枝譜》,吴應逵的《嶺南荔枝譜》,以及曹蕃的《荔枝譜》、《增城荔枝譜》、《荔枝詞注》等十多種。當代有《中國果樹志·荔枝》、《廣東荔枝志》。
(2)文人爲它賦詩。自漢代王逸寫了《荔枝賦》以來,歷代文人爲荔枝賦詩的很多,杜甫、白居易、杜牧、蘇軾、陸游、屈大均這些大名人都留下關於荔枝的名詩,當代茂名地區的文人也以荔枝爲題寫下許多美麗詩篇。我在這裏,摘幾首與大家共賞。
蘇東坡在廣東時,寫過好幾首關於荔枝的詩,其中一首是説食荔枝的: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開;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清朝臺灣抗倭名將丘逢甲,他的一首七絶是這樣贊荔枝的:
紫瓊膚孕碧瑶漿,色味雙佳更帶香;
若援牡丹花史例,荔枝原是果中王。
清代曾任化州訓道的譚瑩,著有《嶺南荔枝詞百首》,其中一首這樣寫荔枝:
粟米香瓜並熟時,村南村北子離離;
兒童共唱新蟬叫,四月街頭賣荔枝。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過華清宫絶句》,他這樣寫楊貴妃渴望荔枝的: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清干隆體仁閣大學士阮元,他任兩廣總督時,寫了一首《嶺南荔枝詞》,説高力士最念家鄉的荔枝:
新歌初譜荔枝香,豈獨楊紀帶笑賞;
應是殿前高力士,最將風味念家鄉。
明末清初文學家、廣東番禺人屈大均寫過三十四首關於荔枝的詩詞,其中有一首是寫漢武帝想修園栽荔枝的:
神農草本未曾知,絶代容華過嶺遲;
一自漢宫扶荔築,盡驚南海有瓊枝。
當今,高州人盤廣琦寫了“荔熟”這首詩,當荔枝熟了的時候,確實有一番詩意:
五月流香入夏時,千園萬樹壓低枝。
一宵吹落星如雨,飛上枝頭一樹詩。
(3)作家爲它寫書。《茂名荔枝文化史話》這本書,説著名作家張永權到高州根子采訪了一段時期,寫了一部書,叫《大唐荔鄉——中國農民的命運》,1998年10月由長征出版社出版。該書大力宣傳高州根子的柏橋貢園。另有青年作家謝東陽,撰寫了一篇《果鄉萬裏——高州紀行》,刊於《人民日報》2002年2月11日第四版副刊上。
(4)荔枝傳説很多。在茂名地區,關於荔枝的傳説很多,流傳比較廣泛的,有楊貴妃笑吃荔枝成“妃子笑”,靚女桂美偷吃荔枝變“桂味”,高力士千裏送荔枝,荔枝是孫悟空當年在天宫偷的那些蟠桃變成的,等等。
(5)用荔枝起地名。在茂名地區,用荔枝命名的地名很多,有叫荔枝山,有叫荔枝圩,有叫荔枝村。自然村以荔枝命名的最多。僅高州,解放時有12種54條荔枝自然村,其中15條村叫荔枝園村,11條叫荔枝根村,8條叫荔枝塘村,7條叫荔枝山村,4條叫荔枝角村,2條叫荔枝堝村,2條叫荔枝□村,1條叫荔枝坑村,1條叫荔枝潭村,1條叫荔枝田村,1條叫荔枝垌村,還有1條就叫荔枝村。
(6)總書記栽荔枝。200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蒞臨高州,視察瞭高州荔枝生産基地,還興致勃勃地在高州根子鎮“觀荔亭”旁,親手栽種了一顆優質荔枝樹,被命名爲“中華紅”。
(7)荔枝拍成電影。前幾年,茂名荔枝、荔枝園、荔枝人、荔枝事、荔枝情,被搬上了銀幕,拍成了電影,叫《荔枝紅了》,在全國上映。
那《荔枝紅了》電影有首主題歌,叫“你是一束陽光”。這首主題歌是這樣唱的:
你是一束一束陽光,代表我們把這片土地照亮,穿過風雨來到我身旁,温暖了座座城市和村莊。
你是一束一束陽光,代表我們讓如夢歲月閃亮,看那秋天多了歡暢,連接着多少希望和夢想。
你是陽光,照在我們心上,姐妹兄弟從此堅定了方向。
你是陽光,照在我們心上,心和心就像天地一樣寬廣!
2茂名種荔枝歷史很久
荔枝,是一種亞熱帶水果,它與柑桔、香蕉、菠蘿被譽爲“嶺南四大佳果”。其樹,是枝枒比較多的喬木樹,枝葉茂盛,四季常緑;其果,是一種色、香、味、形俱佳的果品,被人描繪成“殻如紅繒,膜似紫絹,肉如白脂,甘似醴酪,香氣清遠”,“剥之凝如水晶,食之消如絳雪,”素有“人間仙果”、“果中皇后”、“百裏之王”之稱。還有把它説得更英雄的,每當荔枝上市季節,水果市場上是“一果上市,百果讓路”。
荔枝,古人叫離枝。聽説,因爲荔枝不可摘取,要用刀割枝,所以叫離枝。何時改稱荔枝,又爲何改稱荔枝,我不知道。看這個“荔”字,不管是三個力,還是三個刀,都説明摘荔枝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荔枝,可以説是中國特有的水果,世界上其他國家很少種植,而我國則有大量種植,品種有170個之多。其中,廣東種植荔枝最多,品種有67個;其次是福建,品種有40多個;種植規模居第三的,是廣西,品種有62個。另外雲南和四川也種植少量的荔枝。
茂名種植荔枝的歷史已有2200年。秦末已有種植,漢初才被中原人認識。歷史上,茂名地區種了多少荔枝,哪裏多,哪裏少,没有統計數據,説不清的。到1949年,茂名轄區這個範圍内,荔枝種植面積總共才有5886畝,年産量只有637噸。
直到1985年,全市荔枝種植面積也只有43302畝。從那以後,茂名人説,要建“山上茂名”,荔枝生産進入“五化”:“發展規模化,種植良種化,管理科學化,經營産業化,營銷市場化”。那時候,種荔枝在茂名被看作僅次於股市和房地産的第三個經濟大熱點。全市90%的鄉鎮和85%的農户都行動起來,幾乎是“全民種荔枝”。
到1998年,茂名荔枝種植面積已達17657萬畝,約占全省荔枝種植面積的35%和世界荔枝種植面積的17%;荔枝産量3152萬噸,約占全省的53%和世界的20%。
2006年,茂名全市荔枝種植面積爲167萬畝,産量378萬噸,種植面積比1998年减少了一些,但産量增加了,説明茂名的荔枝生産,已從以擴大種植規模爲主,向着以提高果樹産量方向發展。
茂名種植荔枝,已經歷過從實生繁殖到壓條(圈枝)繁殖,再到嫁接繁殖的三次技術變革,現今已不采用實生繁殖,大多采用壓枝繁殖和嫁接繁殖。茂名荔枝的品種有40多種,優質品種,早熟的有白糖罌、白臘,早中熟的有妃子笑,遲熟的有桂味,遲熟耐貯的有鑒江紅糯。
茂名的荔枝,除了大量作鮮果銷售外,主要是初加工成荔枝干和深加工成荔枝酒、荔枝汁、荔枝果醬、荔枝罐頭、荔枝果脯。除了在國内各地消費外,還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阿聯酋,以及東南亞各國。
荔枝,其葉、花、核、殻,皆可入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荔枝可止渴,益人顔色,通神、益智、健氣”,可治“顛疝氣通病、婦人血氣刺痛”。荔枝香甜可口,適當吃些,可保腦健身,開胃益脾,延年益壽。但是,荔枝是濕熱之品,民間有“一顆荔枝三把火”之説,所以荔枝不可多吃,兒童尤宜少吃。
荔枝,貴妃愛吃之,文人盛贊之,茂名廣種之。但是,人們可知之?荔枝不可濫種之!荔枝,雖然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但對温度、水分和光照的要求比較高。所以,不宜到處濫種,應選擇具備荔枝宜生條件的地方種植,并且要科學栽培和科學管理,以保荔枝高産、優質。
3根子種荔枝有學問
説種荔枝,不能不説高州根子。
根子,因荔枝而風光,因荔枝而富裕,因荔枝而有文化。
對於根子,我以前的印象,是菸葉出名。當年,種煙販煙,使根子一批人富起來。那些“菸頭”,有洋樓,有靚車,有大把錢,令人刮目相看。
後來,根子人重操舊業。他們思前想後,反復思量,覺得還是種荔枝好,一來這裏水、土、氣條件都適宜種荔枝,二來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後期就開始種荔枝。而且又言之鑿鑿,説楊貴吃的荔枝是咱根子的。這無價的品牌“妃子笑”爲何不用?於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根子人就大種荔枝。
現今的根子鎮,樹是荔枝樹,山是荔枝山,村是荔枝村,路是荔枝路,連根子人手中的錢也是用荔枝换來的。到1997年,全鎮就種了64萬畝荔枝,荔枝覆蓋了全鎮山地73%的面積,根子鎮簡直就是一個大荔枝園。
根子荔枝,始於秦,興於唐,盛於今。一業興百業旺,荔枝産業發展帶動了相關工業、運輸業和旅遊業的發展。根子鎮種植荔枝,富了農民,富了集體。到1997年,全鎮農民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217户,超過5萬元的4836户,963%的農户超過3萬元,85%以上的農民蓋起了“荔枝樓”。
根子種荔枝有“五最”。這“五最”是:
一是歷史最久。根子種植荔枝的歷史,可追溯到秦末。
二是面積最大。全鎮已種上荔枝64萬畝,是全國種荔枝面積最大的鄉鎮。
三是産最最高。預計2010年,全鎮荔枝産量達5萬噸,荔枝産量爲全國鄉鎮之冠。
四是品質最優。根子荔枝主要品種白糖罌、白蠟、黑葉、妃子笑、桂味、三月紅、糯米糍,品質都優良。其中白糖罌,被評爲廣東省早熟優質荔枝第一名,並在第三届全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爲“中國名牌産品”。
五是成熟最早。根子荔枝早開花,早結果,比其他産區荔枝早熟20—30天,是全國荔枝成熟最早的産區。
根子種荔枝有技術標準。
實踐出真知,根子的科技人員和荔農,摸索總結出荔枝栽培管理規律:“補其不足,損之有餘”,即補足肥水,控制或剪除多餘的枝葉。具體是把好“五關”:
(1)巧施肥料,適時澆水,把好肥水關;
(2)培植理想樹冠,把好修枝整形關;
(3)對症下藥,把好除蟲防病關;
(4)適時壓梢,把好控冬促花關;
(5)加强後期管理,把好保花保果關。
他們協同科技部門、技監部門,運用統一、簡化、協調、優化的標準化原理,學習外地經驗,參照國際質量標準,七弄八整,搞出了《荔枝育苗技術規程》、《荔枝載培技術規程》和《荔枝採收保鮮貯運技術規程》等三個標準,從種苗、建園、種植管理、施肥、控梢促花、保果壯果、防治病蟲害、採收、保鮮和貯運等方面,對荔枝生産的全過程進行系統的規範。根子這一招,非同小可,根子鎮由此被國家技術監督局命名爲“國家荔枝標準化示範區。”
(五)香蕉
香蕉也是嶺南四大佳果之一。香蕉還有兄弟,叫大蕉、粉蕉和龍芽蕉,統稱蕉子。以種香蕉爲主,其次是大蕉,所以,在農業生産報表和統計年鑒上,把蕉類水果稱爲香大蕉。
香蕉是熱帶水果,忌霜凍,怕大風,要求土壤肥沃。按此條件,在茂名地區就算高州最宜種香蕉。現今,茂名的香蕉,高州種得最多,也種最好。
我和魏清泉教授合編的《廣東省地理》,那書是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其中對高州的香蕉有這樣一段描述:
“高州縣是香大蕉的另一個重要生産基地。高州遁地雷香蕉是全國有名的優良品種,它的特點是樹矮蕉串長,果大皮薄,形如彎月,皮似黄金,質嫩味香,高州的香大蕉近幾年發展很快,種植面積已擴大到6萬畝。”
到1994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南粤新市——高州》,説1993年高州香蕉面積已擴大到307萬畝。
高州的香蕉比較有名氣。
名氣之一,高州遁地雷香蕉品質特優,在首届全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爲蕉類第一名,可以説是香蕉“狀元”。
名氣之二,高州香蕉是解放後茂名地區最先的出口農産品。上世紀五十年代,高州香蕉被國家列爲出口農産品出口到蘇聯。
我聽説,香蕉出口蘇聯,那時,高州叫茂名縣,出口蘇聯的香蕉,標注的産地是茂名。後來,茂南設茂名市,茂北改爲高州縣。出口蘇聯的香蕉,産地隨之改爲高州。這樣麻煩來了,蘇聯拒收高州香蕉了。
中方問:爲啥?
蘇方答:我們要的不是高州香蕉。
中方解釋:還是那種香蕉。
蘇方説:産地不同就不一樣。
中方辯釋:高州和茂名是同一個地方。
蘇方不客氣了:湖涂!高州和茂名是不同的兩個地方。
這個説法是真是假,我没去細究。後來又如何搞掂這宗外貿糾紛,我也不知道。不管怎麽説,當作個笑話吧。
這笑話,也提醒人們,地名不在非改不可的情况下,不可隨意更改。現今,變更地名,一來成本很高,二來給對外聯繫帶來麻煩,三來可能湮没歷史文化。
高州人種香蕉,起初,不是大規模連片種植,主要種在“四邊”地上。這“四邊”,就是村邊、山邊、河邊、地邊。稍爲連片一點的,也只種在鷄口田、低産田、望天田上。在那“先填飽肚皮再説”的年代,有些地方,還提出要“把香蕉趕上山”。
後來,高州人搞明白了,搞農業是要尊重客觀規律的:一要尊重自然規律,要因地制宜,宜瓜種瓜,宜豆種豆;二要尊重經濟規律,什麽能賺錢,什麽賣得出去,就搞什麽;三要尊重農業内部規律,農業内部有“産業鏈”關係,農業要聯動、協調發展。
當時,高州還流傳這樣的順口溜:“一棵香蕉一袋糧,十畝香蕉蓋洋房”。思想通了,路有了,辦法有了,全面調整農業發展思路,全面調整農作物布局,山上山下一齊抓,糧林果牧一齊抓,水田種稻菜,旱田種香蕉,結果,香蕉在高州大規模連片種植了。出現了許多幾百畝、成千畝的成片蕉林。如長坡鎮大部分耕地都改種香蕉,1993年香蕉種植面積341萬畝,産量49萬噸,面積和産量都占全市十分之一以上;南塘、新垌、東岸、平山、謝鷄、大井、深鎮、頓梭、大潮、雲潭等鎮也大量種植香蕉。
香蕉原産東南亞和中國,現今主要分佈在全球南北緯30度以内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中美洲産量最多,其次是亞洲。我國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最古老國家之一,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雲南和海南,貴州、四川、重慶也有少量栽培。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不是樹,稱它香蕉樹不科學,但稱它香蕉草也不妥。它無主根,莖也是軟的,由卷起來的葉柄搆成。
香蕉的種子已退化,無發芽能力,靠無性繁殖,利用地下莖生出的芽來繁殖。香蕉的生命力比較强,火燒刀砍心不死,香蕉熟了,摘去果實,砍下蕉莖,在其旁邊又生出新蕉苗來。現今,可用試管培育香蕉苗。高州有三家香蕉試管苗工廠,每年可培育本地優良品種“遁地雷”和引進新品種“威廉斯”香蕉試管苗150萬株。試管育苗爲高州迅速擴種香蕉立下了汗馬功勞。
香蕉有很多用途。鮮果肉質軟滑,營養豐富,香甜可口,可作果品,有些國家作糧食,還可以加工澱粉、罐頭、果醬、果泥、蕉干、釀酒等;蕉秆可制紙、繩;莖、葉、果皮可作飼料和肥料;乳汁可作染色劑。
香蕉還有藥用價值。果實性寒,能滑大腸、通便、潤肺;莖、葉可利尿,能治水腫、脚氣;根搗碎後可治瘡毒、結熱和痢疾;花和花苞可治吐血和便血。
網上資料還説,香蕉是高鉀食品,喫香蕉有助於降低血壓,足球、網球運動員上場前喫香蕉,有助於臨場發揮。
香蕉並非人人宜吃。脾胃虚寒的人,腎功能有問題的人,患糖尿病的人,都應盡可能少吃。
(六)龍眼
龍眼是啥?
龍眼是一種水果。
爲何叫龍眼?
因爲它的果核似龍的眼睛。其實,龍是一種傳説中的動物,龍眼是啥樣的,大家都没看見過,説似龍的眼睛,只是説説而已。
爲何叫龍眼,網上有兩種傳説。
一種傳説是,古代人把這種圓溜溜的球狀果實,比喻成大少不同的眼睛,大個兒的叫龍眼,中等大的叫虎眼,小的叫鬼眼,但現代人都把它們統一叫做龍眼。福建泉洲有個龍眼品種叫“福眼”,原稱“虎眼”,在《泉州府志》中,確實有“大者名虎眼”的記載。
另一種傳説,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帶,有條惡龍,每逢八月海水大潮時,就出來興風作浪,毁壞莊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計其數。
當地有個英雄少年,名叫桂圓,他天不怕,地不怕,還怕你一條龍?八月大潮來了,他把用好酒浸泡透的猪羊肉來“迎客”。惡龍果然上岸來了,一見猪羊肉就龍吞虎咽,一下子吃光了。吃飽就跑,没跑多遠,惡龍就倒地不動了。這時,桂圓不快不慢,舉起鋼刀往惡龍的左眼一刺,咕嚕一聲,龍眼掉出來了。惡龍痛醒了,正想翻身逃跑,桂圓眼快身捷,一跳騎在龍身上,緊緊揪住龍角,看準了,桂圓又一刀刺進惡龍的右眼。惡龍兩個龍眼没了,血一直流,嗷叫一陣就嗚呼了。桂圓在與惡龍搏鬥中負傷過重,也死了。
在這個地方,長出一種果品,人們稱之爲“龍眼”,也叫“桂圓”。
關於龍眼又叫桂圓,有另外一些説法。
龍眼是多年生常緑喬木,每年都開花結果,一般是春天開花,秋天收果。龍眼的成熟期在農曆八月,古代稱八月爲“桂”,龍眼果實又是圓形的,所以,人們又稱龍眼爲桂圓。
福建泉州盛産龍眼。泉州人稱鮮果爲龍眼,焙干的龍眼稱爲桂圓,商人則統稱爲桂圓。
龍眼原産中國南方,栽培歷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現今主要分佈在廣西、廣東、福建和臺灣,海南、四川、雲南、貴州也有種植。世界上種植龍眼的國家和地區還有泰國、越南、老撾、緬甸、斯裏蘭卡、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期加、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美國的夏威夷州和佛羅裏達州。
茂名是全國龍眼的主要産區之一,2006年全市種植龍眼就達113萬畝。主要分佈在高州、化州、電白和茂南,高州種植龍眼43萬畝,占全茂名的38%。龍眼比較耐旱,對土壤適應性也比較强,但喜温忌凍,對低温敏感,在茂名地區來説,還是高州最適宜種植龍眼。
高州的龍眼,遍佈全市各鎮,但種植龍眼最多的是沙田、鎮江、頓梭、南塘等鎮,其次是分界、東岸、曹江等鎮。
高州沙田鎮,不僅種植龍眼面積在茂名地區最大,而且是全省最大的龍眼育苗基地之一,全鎮有龍眼苗圃一千多畝,育出大批“儲良大廣眼”種苗,暢銷全國各地。
龍眼是可以用種子繁殖的,將龍眼去殻削肉,取出其果核即種子,先用種子播種,苗高8—10厘米時分床栽植或栽入營養袋内,快的半年,慢的一年,龍眼苗就可在春雨時節,按規格要求種植於果園或林地。但是,現在一般都采用牙接育苗。龍眼一般都種在丘陵臺地,很少佔用水田。
龍眼入藥,有壯陽益氣、補益心脾、滋潤皮膚等功效,可治療貧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及病後、産後身體虚弱等病症。現代醫學實踐證明,它還有美容、益壽功效。李時珍説過:“資益以龍眼爲良”。
龍眼全身可藥用。
龍眼肉,又叫元肉、桂圓肉,能入心、腎二經,益心脾,補氣血,安神,主治虚勞羸弱、失眠、健忘、驚悸、怔忡。
龍眼葉,有瀉火解毒功效,可治感冒、瘧疾、疔腫、痔瘡。
龍眼殻,能入肺經,可驅風散邪,主治心虚頭暈、耳聾、眼花。
龍眼花,可入肝、脾、膀胱三經,有温腎利尿功效,主治淋症。
龍眼子,即龍眼核,也入肝、脾、膀胱三經,可止血、定痛、理氣、去濕,能治創傷出血、疝氣、瘰癧、疥癬、濕瘡。
龍眼,除了作鮮果食外,比較普遍是加工成桂圓肉,還可制成罐頭、酒、膏、醬等。
我的印象,高州龍眼的加工,比荔枝、香蕉做得好一些。高州的桂圓肉,已作爲高州特産銷往國内外,高州的桂圓八寶茶、桂圓口服液、桂圓寶飲料,也已佔領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高州市長健食品飲料廠,後來變成廣東冼氏泰得樂食品有限公司,它以高州特産桂圓肉爲主要原料,生産高檔次的桂圓肉飲料——“冼氏泰得樂牌桂圓寶”易拉罐飲料,生産技術國際先進水平,産品質量國家部優標準,被認爲純天然高級保健食品。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