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五、化州孔廟

  1先説説孔子

  凡讀過書的人,都會知道孔子。因爲在學校,老師會給學生介紹作爲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説創始人的孔子。

  在緒論篇説儒家文化時説過孔子,他是山東省曲阜人。

  孔子在整個封建社會都備受推崇。特别是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學説成爲兩千多年來封建文化的正統。孔子的道德學問,像高山一樣使人瞻仰,像大路一樣道人遵行。

  孔子的人和事,我想説三點:

  一是他認爲“學而知之”,主張讀書,並創辦私學。他首創私學,開門授學,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制度,突破了貴族對文化知識的壟斷,促進了文化知識在民間的傳播。

  他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而致用”,主張“温故而知新”,“多聞闕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相傳孔子門下弟子有三千人,其中有成就的賢人高足有七十七人(也有書説七十二人)。

  二是他主張做官,想做官,做過官。他有句名言:“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學習好的,可以當官,也應該當官。

  孔子主張以禮爲治,達到仁政。但他仕途不順,到了五十一歲時,才被任命爲“中都宰”,中都地方長官。他干得很出色,一年之後被提昇爲“司空”,主管建築與道路等事務的長官;不久又昇爲“司寇”,掌管司法的長官,兼理外交事務。他也確能當官,他在魯國當宰相只有三個月,誅少正卯,墮三都,加强公室權力,干得很有生氣。

  三是周遊列國,著書立説,成爲聖人。他懷才不遇,覺得難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離開魯國,在外漂泊十四年,遊歷了春秋時期的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齊國,最後回到故土魯國。

  晚年,孔子致力於教育,整理文獻,著書立説。他將魯國編年史修成《春秋》,開創私人修史的先例。他編訂的《詩》、《書》、《禮》、《樂》,是對保存中華文化遺産的不朽功績。記載孔子和弟子言行問答的書《論語》,成爲儒家學説的經典。孔子成爲學者的宗師,人間的聖人。

  2再來説説化州孔廟

  孔子成爲聖人,中國人尊孔,孔子故鄉山東曲阜建有規模宏大的孔廟,全國各地孔廟也甚多。化州建有一座頗具特色的孔廟。

  關於化州孔廟,《茂名文物古迹》一書是這樣介紹的:

  化州孔廟,又叫文廟,位於化州鎮寶山之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州守範良輔遷舊學府於州治南厥,爲孔廟建築奠定了基礎,後歷經元、明、清數代多次移建與重修,至清嘉慶五年(1800年),孔廟建築格局始告形成。其中包括名宦祠、鄉賢祠、尊經閣和明倫堂、學政署、石龍書院等,組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古建築群。

  孔廟建築群規模宏偉,占地廣闊,約1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以大成殿爲中心,南北成一條中軸綫,左右建築對稱配列。廟前有開闊的廣場,矗立着柏木牌坊一座,坊上正中嵌“天下文樞”巨匾一方,行人至此,會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牌坊旁有磚砌“大成井”一口,井口周長6米,深5米,相傳古時文人應試,如飲了井中聖水,就能文思泉涌,筆下生花。過牌坊拾級而上爲面寬3間的先師門。進入先師門,迎面是崇基石欄的大成門,門左側爲名宦祠,右側爲鄉賢祠。大成門内爲中心廟院,院内青磚鋪地,古柏參天,中間一條筆直甬道直通大成殿。通道兩側爲東西二廡,各有走廊分通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座落在用花崗石砌築的月臺後。月臺前砌石階5級,直通大成殿正門,大成殿面寬5間,進深3間,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頂,正脊飾雙龍戲珠琉璃陶塑,四角飛檐脊飾有形態各异的琉璃陶塑瑞獸,殿内斗拱、雀替、樑枋均飾綵繪,顯得莊嚴典雅,雄偉壯觀。大成殿後爲一座2層樓閣式建築的尊經閣,内藏《十三經》、《廿一史》、《史鑒綱目》、《通典》等古文獻。此外,在孔廟兩側,還建有明倫堂(又叫明德堂)、學政署和石龍書院等古建築。

  孔廟歷盡滄桑,殘缺嚴重,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1992年被茂名市人大立案列爲重點搶救保護單位之一,經各級政府部門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對廟嚴格按原貌進行全面維修,2002年竣工,同年公佈爲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