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國際金融危機發展態勢、深層影響及創新對策研究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政府分管領導的要求,廣東省參事室(文史館)從今年3月到6月的四個月時間裏,就“金融危機的發展趨勢及對廣東的影響”列出的15個專題,安排40多名參事和10多名館員,組成四個調研小組,在室(館)主要負責同志的帶領下,先後到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江門、惠州、河源市以及到省發改委、省經貿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人事廳、省勞動保障廳、省建設廳、省物價局、省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省房協、省土地估價師協會、廣州市房管局等單位開展深入調研,召開座談會、交流會和匯報會共21場,與近200名部門領導和專家學者進行座談交流。

  此次調研時間之長,隊伍之大,任務之重,影響之深,是室(館)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調研結束後,我們緊扣調研主題,樹立世界眼光,認真分析現狀,深入剖析問題,提出積極建議,反復斟酌修改,形成14篇凝衆智、多視角、重實效的專題調研報告。其中有11篇在首次廣東省政府參事决策諮詢會上,由省政府參事向省委、省政府匯報,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和肯定。

  《參事建議》從61期開始至74期,將連續刊登這14篇調研報告,供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參考,希望能够對大家决策有所幫助。

  發端於美國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灾難性影響,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一幸免。危機對廣東經濟社會的影響,既要放在全球經濟金融大背景下來考量,又要結合廣東的特定經濟環境進行研判。在危機中尋機遇,在逆境中求發展。

  一、全球視角下金融危機走勢觀察、分析與研判

  當前金融危機發生與發展的原因錯綜復雜。一方面,由於世界經濟一體化帶來的資源配置效率,特别是發展中國家的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進、技術的進步,提高了生産供給的水平,使得經濟保持低通脹高增長,這就爲長期擴張性貨幣政策提供了物質基礎,推高了資産價格;另一方面,美國藉助其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通過濫發貨幣、過度消費、提前消費使得金融資産泡沫化程度加大。本次金融危機既是經濟週期自身規律的體現,又是虚擬經濟脱離實體經濟嚴重泡沫化釀成的苦果。

  金融危機對不同經濟體影響的程度和路徑不同。對於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金融危機發端於金融部門,通過資産負債表、信貸等途徑影響實體經濟的消費、投資與外貿需求;而對於發展中國家,則主要是通過發達國家的國際貿易需求减少影響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又可能反作用於金融體系。面對危機,發達國家從金融和經濟兩個層面來應對,發展中國家主要從經濟層面來應對,面臨的機遇和走出困境的時日各有差异。可以説這是一場不同國家政府之間的經濟搏弈和政治博弈,或重新洗牌。

  這次金融危機來勢猛、强度大、復雜多變,至今還在蔓延,仍未見底,我們應在戰略上做好打持久戰的精神和物質準備,在政策上做到及時準確又留有餘地,在操作上要以全球視角判斷和把握危機走勢,一方面緊盯美國、歐盟等大經濟體的經濟金融走勢,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原材料、大宗商品及資本市場的變化,同時關注和中國同處發展中國家陣營的新興經濟體的經濟走勢和暴露的問題,並以此爲鑒。2009年4月9日G20倫敦國際金融峰會使人們看到了戰勝危機的希望,但由於危機打擊太過沉重,加上應對措施的實施有許多矛盾要磨合,2009年對全世界來講仍然是一個動盪的、艱辛的年份。

  經濟危機對國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方面。外需的急速萎縮通過出口渠道影響實體經濟,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居民收入减緩、失業,特别是農民工失業問題不斷加劇。收入减少和失業的加劇將對消費産生負面衝擊,制約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失業還可能引發社會問題。危機對國内金融市場的直接影響不大,但危機由實體經濟通過信貸渠道傳遞到銀行領域,增加了銀行的經營風險。危機對國内的後續影響主要取决於危機下一步的發展程度和國内實體經濟的承受和調整能力。2009年一季度,外經貿指標仍在下滑,但落差縮小,而信心指標在提昇,表明中國經濟將在震盪中逐漸企穩。但當前國際國内形勢復雜多變,宏觀經濟數據和先行指標仍然是分析形勢、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據,應引起高度重視,並增加觀察期密度,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二、金融危機對廣東經濟金融的影響、各地應對措施及問題反映

  1.廣東2008年經濟金融運行的基本情况和判斷

  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2008年廣東經濟、特别是外經貿呈現明顯减速趨勢。2008年上半年,廣東經濟金融運行勢態基本良好,到下半年、特别是10月份以來,形勢逆轉。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6%,比上半年回落1.9個百分點。外貿大幅减速,出口結構深度調整,全年進出口總額6832.61億美元,增長7.8%,增幅同比回落12.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040.97億美元,增長9.4%,增幅同比回落12.8個百分點。新批利用外資項目6999個,同比减少26.4%。新增就業人數186.8萬人,同比下降3.86%。對非洲、拉丁美洲和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同比增長23.3%、21.3%和20.3%。

  總的來説,2008年廣東經濟在宏觀調控、結構調整與全球金融危機的共同作用下,增長速度明顯放慢。企業效益下滑,運作艱難,景氣不佳,中小企業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業資金短缺,運轉阻滯。社會就業形勢嚴峻,不安定因素增多,宏觀調控難度加大。種種迹象表明,全省經濟仍處於下探過程,外經貿及其相關領域形勢更加復雜多變。由於廣東料事較早,行動較快,經濟總體情况好於預期,基本面向好。

  2.廣東2009年一季度經濟金融運行態勢及前景分析

  廣東2009年一季度完成國内生産總值(GDP)7687.73億元,增長5.8%,增幅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低於今年政府預期目標2.7個百分點。珠三角九市有5個城市GDP增幅超過全省水平,而東莞則第一次出現負增長。從目前情况看,後三個季度GDP增長壓力大。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爲1154.8億元,同比下降23.1%,進出口總值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其中3月份單月下降18.2%,降幅分别比1月份和2月份收窄12.9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出現走好趨勢。後三個季度還要看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特别是美、日、歐經濟狀况。截至3月末,廣東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60822億元,同比增長19.0%;各項貸款餘額39021億元,同比增長24.0%,增幅明顯加大。存貸比提高到64.16%,積極的貨幣信貸政策效應將在後三個季度明顯表現出來。

  經過半年的觀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内向型企業受衝擊要小於外向型企業,創新型企業要小於傳統型企業,研發能力强的企業要小於研發能力弱的的企業,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品牌的企業要小於没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品牌的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的企業要小於固守傳統市場的企業。目前外商訂單呈現出貨期縮短,數量减少,價格打壓的趨勢,危機的滯後作用還在顯現,外經貿形勢仍不容樂觀。但廣東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經濟貿易下滑態勢已穩住,未來幾個月,主要經濟指標將會在不斷振盪中收窄降幅,逐步企穩,明年有望步入新起點。現在對於各級政府、各類企業來講,信心和堅持比什麽都重要。

  3.廣東各地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經驗

  (1)應對金融危機和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同時並舉、標本兼治,立足長遠。

  金融危機來勢兇猛,特殊時期需要應急舉措。深圳、東莞密切關注企業動向,對倒閉企業員工安撫,墊發工資,穩定人心;佛山舉辦專場人才招聘會,聯網招工信息,廣州放寬對流動攤販管理,增加就業機會;江門組織“千企扶千村”和“南粤春暖行動”就業工程;許多地方降低社保費用,發放困難補助,實施政府采購,上下齊心共度難關。在抓應急舉措的同時,各地高度重視落實珠三角發展規劃,從長遠利益謀科學發展。去年年底以來,省内各市特别是珠三角九市一直把落實珠三角發展規劃作爲重點工作抓,並以此爲戰勝金融危機的根本舉措。3月29日開啓的珠三角各市現場會更是爲落實規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區域經濟如此協調協同使經濟發達的長三角都羡慕不已。

  (2)政府及時出臺政策應對危機,穩步發展經濟。

  廣州市出臺了《廣州市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公益性崗位申報和安置困難群體就業實施辦法》,完善失業預警制度,健全責任體系,落實就業政策,做好服務工作,營造就業氣氛。深圳市出臺了《支持幫助進出口企業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十二項措施》、《關於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從優化政府服務、推動産業昇級等八個方面入手解决困難。佛山出臺了《佛山市關於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佛山海關出臺了《佛山海關支持企業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外貿發展八項措施》,從增加投資、降低費用等方面促進經濟發展。東莞市計劃投資1400億元實施“基礎設施龢民生建設、現代産業體系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創新創業”等四大工程、並與香港貿發局簽訂了《共同協助在莞港資企業拓展市場合作協議》,其他各市也出臺了類似的政策。所有這一切傳遞出一個信息,政府有信心和决心戰勝危機,人民群衆自然就放心、安心。

  (3)大型骨幹企業穩住大局,中小企業“抱團取暖”共度時艱。

  面對金融危機,大型骨幹企業的社會責任凸顯,廣州本田、石化、電力電訊,深圳華爲、中興,惠州TCL、殻牌石化、中海油等大型企業生産穩定,産量逆市上昇,成爲穩定地方經濟的定海神針。中小企業則齊心協力度難關,東莞地方金融機構深入第一綫解决資金困難,上下游企業在原材料、産成品銷售、市場資金結算等方面相互兼顧;佛山從事外貿進出口業務的嘉實公司利用自己的業務優勢熱情爲企業提供信息,開拓市場,辦理通關退税手續;樂從傢具城老闆主動减租30%,减輕企業負擔;不少企業適當减時限産,以“冬眠”方式維持運轉,應對危機,不倒就是勝利。有企業家形象比喻爲“冬眠求生”、“冬泳尋機”、“冬訓練力”。

  (4)依靠科技創新打造自有知識産權,自主品牌,在市場洗牌中搶佔先機。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是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深圳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清醒認識到發展高新科技的戰略意義,堅持以高新科技推動産業轉型昇級,成效非常突出。2008年高端産業占GDP的63%,成爲廣東和全國的典範。廣州珠江鋼琴廠對傳統産品注入品牌元素,産品暢銷海内外,而且還將收購德國名牌廠家。玩具是再普通不過的産品,也是這次危機衝擊最大的産業之一,但汕頭市玩具出口却一枝獨秀,2009年1-2月份出口金額同比增長了3成多,增幅比去年提高2.8%,逆市飄紅,其主要經驗就是掌握原創技術,打響自有品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各地還有許多這樣優秀企業的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4.廣東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問題反映

  (1)資金短缺和資金阻滯、金融配置效率低下同時并存。

  廣東各地市企業都反映資金短缺,融資困難,但就全社會宏觀層面看,資金是寬裕的。如廣東金融存款特别是居民儲蓄存款連年兩位數以上增長,增幅大大高於貸款,存貸差額大。

  2008年廣東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56119億元,貸款33891億元,存貸比約爲60%。江門市的存貸比只有37%,而恩平存貸比僅8-9%,可能在全國都屬低水平。由此至少説明三方面問題:一是金融生態環境欠佳,金融機構惜貸;二是金融制度不完善,貼近基層、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短缺,無中介引導資金;三是金融運行機制不合理,運轉不通暢,許多大銀行的貸款辦法對中小企業不完全適用,新措施又未及時跟上。佛山市還反映,近期許多外地小額擔保公司來禪開拓業務,但監管却存在漏洞,有風險隱患。由此想到,許多新型小金融機構的監管應事前有所準備,吸取過去基金會因管理不善,泛濫成灾的教訓。

  (2)進出口服務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各地市外貿企業和公司都認爲,在金融危機中,與進出口相關的服務有很大改進,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思考和完善。如國家出臺了降低關税、出口退税等優惠政策,但外商對政策甚至比我們還研究得透徹,和我們討價還價,政策的好處其實落到了外商頭上。建議在制定政策時更加細緻周全,使我們自己的企業真正受益。又如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費用設置、辦事效率、管理流程、産品目録的規範統一與更新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增加了企業負擔。再如出口信用保險主要在省級城市設立機構和辦理業務,一般地市很難享受到相關服務。

  (3)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國家政策無論“一刀切”還是“區别對待”、“試點優惠”都給不同地區和企業帶來事實上的不平等競争。

  我國國家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又處於轉型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總是處於一種兩難其境,在危機中矛盾更突出。如國家對進口高新技術設備有優惠政策,但海關和科技部目録及編碼不吻合,給企業造成困難,同時目録以外的設備,哪怕也是高新技術産品,或者是更新改造的零部件就享受不了待遇。又如國家對高科技和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退税率較高,而二者居中的産品却不在其中,如江門不銹鋼製品出口就遇到這個問題。再如紡織品出口退税一部分由地方負責,任務一直分配到鎮,富裕地方能承擔,貧困地方壓力大。“政策試點”也是如此,如國家最近確立了廣州等20個城市爲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中央財政給相關企業不超過每人4500元的培訓支持,此外還要享受税收優惠,這對試點城市無疑是件大好事。但同樣是服務外包企業,不在試點城市範圍内,就享受不到中央政策的優惠,若要吸引這些企業在本地落户,只好由地方政府參照中央政策支付這筆費用,勢必增加地方財政負擔。又如現在特區還保留一些優惠政策,有些企業雖然在非特區經營,但其註册地却遷到特區,税收自然會轉移一部分過去。在同一城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内外企業政策有别,也造成人爲的不公平。諸如此類,各地市反映的問題不少,當然,解决的難度也較大。

  三、深化改革、創新舉措、積極應對

  1.全面、客觀、及時分析判斷廣東經濟金融形勢,正面引導、樹立信心,注意政策的預見性、超前性、靈活性、針對性和透明度。

  金融危機對廣東影響較大,但也不能過分夸大,應全面、客觀、及時分析金融危機對廣東經濟金融的影響,包括影響的途徑、機理、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這就需要對廣東的經濟、金融指標,特别是一些先行指標,進行及時而又準確的分析與研判,準確把握經濟金融走勢。由於金融危機給宏觀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又給人們對經濟發展的預期和信心帶來一定的打擊,特别是一些媒體從某一側面過分悲觀和夸張的言論可能會加重人們對經濟的消極預期,這一點在證券市場上表現尤爲突出。在金融危機來臨時,“信心比什麽都重要”,需要政府部門從正面引導輿論,幫助群衆樹立良好預期。在具體的政策方面,由於一方面現代經濟具有復雜性、易變性,另一方面政策實行到效果顯現之間具有一定的時滯,這就需要政策具有一定的預見性、超前性、靈活性、針對性和透明度。

  2.當前宏觀經濟目標應以充分就業、擴大消費、經濟增長爲重心,其他舉措圍遶和服務於這一目標。

  金融危機對就業的影響遠大於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這是因爲就業一方面直接關係到收入、消費與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如果就業問題不能得到較好解决就可能引發社會問題。在金融危機衝擊、外需减少的背景下,需要通過挖掘内需、通過擴大消費的方式來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因而當前宏觀經濟目標應以充分就業、擴大消費、經濟增長爲重心,其他舉措應圍遶和服務於這一目標。就業問題的重點是解决農民工和大學生就業。一方面,需要結合産業昇級對農民工開展技術培訓,增强其就業能力,對大學畢業生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增加就業機會,鼓勵創業,緩减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從工商、税收、市場經營環境等方面下功夫爲自主創業提供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此外,家政服務、家教輔導、老人和病殘護理、社區服務等領域還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幫助就業者轉變觀念、溝通信息也是解决就業難的重要環節。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來刺激消費,通過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農民收入,改善消費環境來增加消費。

  3.以自主創新爲動力,在産業轉移的同時,高度重視産業昇級,創廣東品牌,引導和支持文化創意、旅遊休閒、衛生保健等逆週期産業借機發展。

  廣東外向型經濟的層次不高,低技術水平、低産品附加值的出口企業比重還比較大,金融危機的衝擊爲産業昇級和産業轉移提供了一個契機。廣東可以通過財政、税收手段加大對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昇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創造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産品的附加值,在産業轉移的同時更應重視産業昇級、避免産業空心化。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創意、旅遊休閒、衛生保健等第三産業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强,這些産業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們福利水平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這些産業有逆週期而行的特點,可以在經濟不景氣時成爲解决就業、拉動消費與經濟增長的一股重要力量,廣東作爲國内GDP總量最大的省份,積極引導和支持文化創意、旅遊休閒、衛生保健作爲推動第三産業和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意義重大。

  在産業轉移和昇級過程中,應跳出純行政區劃圈子,在更大的區域範圍内來規劃。目前廣佛同城化已起到好的示範作用,可逐步推廣。在珠三角九市中,實際上已形成“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個經濟團組,在圈内協調基礎上再向周邊輻射。在粤東以汕頭、潮州爲中心的經濟區,在粤西以茂名、湛江爲中心的經濟區,在粤北以韶關、清遠爲中心的經濟區也在逐漸融合中。政府可在政策層面助推這些區域經濟的協調和發展。

  4.適當調整房地産税費和金融政策,穩定房市,警惕因房價暴跌而導致信貸危機。

  房地産行業的産業關聯性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大,房地産行業的衰退不僅會對經濟增長産生大的負面影響,還可能通過信貸渠道影響銀行資産質量,從而威脅金融系統的穩定與安全。廣東可以在國家的總體政策框架下,在自身的權限内通過調整房地産税費和金融政策來穩定房市,目前已經采取了一些創新性的措施,但力度還不够。

  關於解决中低收入家庭買房和住房問題,目前大致有兩種做法:一是政府建經濟適用房以低於市場價格出售;二是政府建廉租屋,低於市場價格出租,目的是使這一階層的人有房可住。從長遠看,廉租房政策比較可持續,收入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概念,當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提高後,可以重新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房,廉租房又可騰出供其他人循環使用。而一次買斷的經濟適用房,其産權歸購房者,在條件成熟後,可以出售,也可以出租,都不違反政策,而政府却喪失了這種緊缺資源,又得重新規劃土地,投入資金再建房屋,如此往復,政府將不堪重負,問題得不到徹底解决。當然,建廉租房,相關管理要跟上。最近,成都推出了購房進户口的政策,我們認爲應慎重考慮。

  5.充分發揮廣東僑鄉優勢,拓展對外經貿地區和領域,鼓勵和幫助有條件企業到海外投資創業。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對美、日、歐的出口貿易大幅下降,而美、日、歐又是廣東出口的主要對象。爲避免外貿風險的過度集中,廣東應充分利用其僑鄉優勢,挖掘非洲、東盟市場,通過各種措施增加非洲、東盟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同時充分利用我駐外使領館和相關機構提供信息,牽綫搭橋,鼓勵和幫助有條件的企業到海外投資創業,爲國家利益增進和雙邊貿易的發展創造條件。在國際市場重新洗牌和定位過程中,政府應出臺相關産業海外拓展的優惠政策和簡化相關手續,提供便利。

  6.以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爲契機,創新廣東金融制度和運行機制。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爲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目前應抓緊時間做好三方協調工作,盡快達成共識,成立長期穩定的組織運行機制,並以“金融共同市場”模式規劃合作方案。當前應借人民幣境外結算試點的東風,促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建立,廣州、深圳、東莞、珠海做好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工作,并力争將廣東打造成内地人民幣外貿結算中心,爲人民幣國際化做前期準備。

  以信用爲中心,營造廣東特别是廣州和深圳優質的金融生態環境和創業居住環境,吸引海内外金融機構及其總部落户。廣州應出臺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金融機構集聚,建立名副其實的珠江新城金融中心。

  地方金融機構的不足和知名度不高,一直影響着廣東金融發展。現在中央政策已逐漸寬鬆,廣東應不失時機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創建地方金融品牌,完善中小企業投融資體系。近期應加大力度組建金融控股公司,促廣東金融穩健發展;幫助地方商業銀行改制和重組,積極創造條件上市;支持農村信用社改制,年内實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的突破性進展;加快面向“三農”、面向社區、面向中小企業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小型金融機構建立,切實解决基層投融資難的問題。

  推進地方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跨區域、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後臺服務體系。目前廣州、深圳、佛山都有自己的金融後臺服務體系,珠海也在規劃建設,各地應互通信息,在功能定位、服務領域上應適當錯位,避免惡性競争和資源浪費。而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南海)由於功能定位準確、區位條件優越、環境優美、運營和居住成本相對低廉,爲其後勁發展增色不少。其目標定位於亞太地區現代金融産業後援服務基地,現在除積極宣傳推介招商外,可籌劃金融論壇、金融培訓、人才交流等相關事宜。由於其任重道遠,建議成立“廣東金融高新服務區管委會”專門負責該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力争把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打造成廣東金融的又一個品牌。

  2009年4月G20倫敦國際金融峰會,各國元首就拯救世界經濟、加强金融監管、改革國際金融組織體系等問題達成共識,全球皆大歡喜。其實仔細分析,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最大贏家是美國。美國憑藉着美元是國際主要儲備和結算貨幣的優勢,一方面,在全球化進程中最大限度地享受了價廉物美的好處;另一方面,又讓外匯儲備大國購買它的債券,而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及其他風險却難以預期。現實告訴我們,在現代市場經濟下,我們不僅要有駕馭實體經濟的本領,而且還要有掌控金融經濟的能力。廣東是一個經濟大省、强省,也應成爲一個金融大省、强省。

  執筆:何問陶(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暨南大學教授)

  廣東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專題調研組(本文係國際金融危機的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專題之一)
    2009年8月5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