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消費也是硬道理

  一、廣東經濟的主要特徵

  1.畸型的外向型經濟特點

  從2004年—2008年五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廣東省的出口總量不但在全國出口總額中占的比例大,而且占了廣東經濟總量的絶大部分。五年平均的出口總額是當年國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9倍;五年平均的國内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只占總消費額的0.29%。當然從絶對數字看,廣東的内銷總額並不低,但相對於出口額,就顯得不成比例,看起來是一條腿特長一條腿特短,走起路來一瘸一拐。

  2.巨大的潜在消費力

  從有關統計數據中我們看到,廣東近五年來每年都有巨大的銀行存款,其額度五年平均,每年是出口總額的1.93倍,是國内消費總量的4.76倍,是國内外消費總額的1.37倍。如果單獨計算城鄉居民的存款額,也達到了國内消費總量的2.36倍。我們認爲,居民的存款額可以視作是潜在的尚未實現的消費能力。廣東的這些經濟特點,使得我們對廣東的未來發展要有一個新的認識,歸結起來爲兩點:

  (1)外向出口經濟盡管還有潜力,但是應該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産品爲主,現在的“加工”型模式,要實現創業轉移。

  (2)要大力促進國内消費,努力提昇國内消費在總消費中的比例。

  二、消費力和生産力

  如此看來,廣東的發展還有巨大的潜力,只要有辦法撬動起城鄉居民的消費,實現了這個“撬動”,實現消費力從潜在向現實轉化,其潜能如上所列,足以使現有的經濟總量即時增加一倍以上。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實現了這個“撬動”工程?我們認定了生産力是個好東西,我們需要它,我們要擁有它,發展它,現在我們做到了,或者説基本上做到了。但是在我們全力以赴的從事生産力發展的時候,我們從認識上思想上和行動上忽略了消費的發展。

  生産是爲了消費,有消費才能促進生産,生産力要和消費力相適應,消費不出去的生産是無法持續的,科學發展是以持續發展爲前提的。我們的發展經歷了生産力嚴重不足的階段,到現在已經開始進入了消費相對不足的階段。相應地,我們的工作重心應該從擴大生産規模,轉入到擴大消費水平。研究社會消費力,促進社會消費成爲科學發展新階段的中心任務。

  三、提昇消費力

  從消費的角度來看問題,提昇消費力的總量和水平是拉動消費的第一要素。而所謂提昇消費力,實際就是增加國民的實質收入水平,增加國民可用於消費的資金保障。

  有兩個可供選擇的方向即:增加實際收入;减輕必要的負擔。

  1.增加國民的實際收入

  首先是保障充分的就業,一個成年人,如果没有工作,就没有正

  常的收入來源,生活都不能保障,哪裏能有其他消費?

  因此,就業是大問題。促進就業是大文章,就業應成爲各級政府的考核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要促進就業水平,就要研究哪些地方可以容納人們就業,自然是各類企業。因而問題就轉移爲,要使企業能容納更多的人員就業,企業就要必須有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和和適度的發展空間,在正常環境中企業能够發展,遇到危機時企業能够生存。

  企業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細胞,是支撑整個社會運行的載體,善待企業,减輕企業的不必要負擔,讓他們從無謂的檢查達標評比中解脱出來,讓企業主能全心全意經營企業發展企業壯大企業,這是保障就業的重要條件之一。

  對於那些自謀職業的小攤販或無证攤販,政府應采取相對寬容的態度,不要把他們“趕盡殺絶”,這是一群艱難求生的民衆,他們不偷不搶不騙,不向政府求救濟,而是艱難地凑幾個本錢,靠自身的勞動,謀取一點生活費,他們若是有其他的門道,絶對不會走到這一步,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他們最後一點在城市中生存的希望給抹殺了,應該給他們以出路。

  “七十二家房客”是廣州文化的一大特色,反映的是中下階層的生活,實際上是現實生活中的“住改商”和“房中房”。爲了促進就業和社會安寧,應對“住改商”和“房中房”現象采取適度寬容的姿態,不要動輒“封殺”、“强拆”。

  2.减輕國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前面指出,在國民中潜在着巨大的消費能力,廣東五年來城鄉居民存款總額是國内消費品銷售總額的2.36倍。但是這些都僅僅是以存款的名義存在銀行的帳號上的數字,並不能參與實際的消費,究其原因有比較多的人認爲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其實是國民對未來没有安全感,有着許許多多的後顧之憂,這些後顧之憂没有切實解除之前是不會放心大膽的去消費的。

  爲了促進國民的消費,改變國民的消費心理,政府必須提供充分的公共服務和公共保障,包括:失業救濟、醫療服務、養老保障、居住保障、教育保障。

  總之,一切國民的實際需要都要成爲政府必須考慮的施政範圍,我們説:‘執政爲民,以人爲本’,現在就要進入實施階段,因爲我們國家發展到了今天,發展遇到了歷史上從來未有遇到過的新問題,那就是生産過剩而實際消費力不足,如果不能解决這個問題,發展便無以爲繼,巨大的消費力存在於民衆之中,只有解决了民衆的實際負擔,這種消費力才能兑現成實際的消費。

  四、擴大免費義務教育

  教育單列是因爲它的特殊性:

  1.教育支出是家庭的最大支出項目,據統計,中國家庭用於教育的費用平均占了支出的60%(國外是10%左右)。從幼兒園、托兒所、小學、中學、大學交不完的贊助費、擇校費、學費、雜費。如果教育實現了全部免費,那麽可以想象它可以解放多大的消費力。

  2.義務教育首先是國家義務,國家要承擔起主要責任,這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遵守的規則,義務教育的經費應由國家全國一盤棋統籌,而不是現在的縣級或省級統籌,只有國家統籌才能解决現今無法解决的流動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和“高考移民”問題。

  3.義務教育不應只限於小學和初中的九年義務教育,其最終目標應是包括托兒教育、幼兒教育以及高中階段也納入免費義務教育,是因爲這時段的小孩都還是未到18歲,屬於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撫養和教育國家應該承擔必要的責任。

  4.未成年人的教育總是要承擔和支付的,不是家庭承擔就是國家承擔,如果是家庭承擔,那麽,由於各個家庭的支付能力千差萬别,因此,小孩所接受的教育也就千差萬别,其成年之後的發展基礎就有千差萬别。反之如果是國家承擔,那麽所有的未成年人都可享受到基本平等的教育待遇,這爲他們將來的發展提供了基本均等的發展基礎。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建設和發展,目標是社會均等化,這個均等化首先應體現在接受教育的均等化上,没有教育均等化其他的均等化都無從談起,因爲這是人生的起點,起點不均等終點何來的均等?

  曾幾何時,我們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只用了30年時間,我們已成爲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從商品極度貧乏到現在的生産過剩,科學發展指導我們邁過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關口,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偉大的中華民族也一定會可以跨過擴大内需消費這一關口,前提是我們都應認識到,發展到了新時期,發展遇到了新問題,消費就是硬道理!研究消費力,發展消費力,解放消費力,刺激消費欲望,拓展消費領域等成爲我們當前和今後一段相當時間内需要面對的中心課題。

    (劉昌謀)
  2009年10月21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