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加强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暨建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中心”的建議

  自古以來,由於中國文化格局的演變,禮失求諸野,廣東於是成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最多、分佈最廣的地區之一。據近年來全省普查的初步統計,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就達數千個之多。2005年以來,經國務院批準公佈的第一、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録中,我省被選入的代表作項目已有74個;經省政府批準公佈的第一、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録已有182個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傳統戲劇、曲藝、傳統手工技藝、雜技與競技、傳統醫藥龢民俗等廣闊領域。所以,廣東不僅僅是一個文化大省,而且也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産極爲豐富的大省,這是廣東文化品牌至爲寶貴之處。

  作爲活態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更爲生動、直接、充分地體現了嶺南文化多民族、多民係的多元特徵,體現了自古以來廣東人民特有的廣採博納的開放性思維特徵,體現了廣東歷代人民的社會理想、精神信仰、價值觀念、道德意識和心理追求,也多方面、多層次地展現了廣東歷代人民獨特的文化創造、文化智慧和文化風采,是我們祖先生生不息、世代承傳下來的珍貴文化財富和豐厚的文化資源,也是建設文化大省與和諧廣東的重要文化基礎和精神來源。然而,由於現代化尤其是城市化的進程加快,經濟急速變革所帶來的社會生活的轉型,外來文化、商業文化、流行文化所造成的文化生態的變遷,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存狀態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一如有些學者指出的:

  當理性主義、科學主義、實用主義思想和工業技術手段的結合以及急功近利、物質主義甚囂塵上,我們僅僅是初始嘗試物質文明進步之際,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發展不但嚴重破壞了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也丢失了傳統文明中許多關涉人類靈魂、感情、記憶的非物質文化。而僅有物質進步,没有精神追求,已無法滿足現代人類的需要。我們在歡呼現代文明豐碩成果之際,却不能不爲古老的歷史文化遺産的失落爲之痛心。因此,廣東在建設文化大省的工作中,如何加强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不僅顯得更爲緊迫,而且也將是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長期任務。

  我省不僅是多民族的省份,既便是漢民族七大民係中,亦擁有三大民係。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民係分别在秦漢、兩晋及唐宋時期在廣東形成或進入廣東,從而形成了極爲豐富的民族文化事象,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遺産。如何深入發掘,加以保護,並加以規範管理,讓其重獲生命力或得以維係與收藏,都是亟須研究與采取措施的。

  鑒於非物質文化遺産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寶貴價值和重大意義,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如何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好這份遺産,已成爲世界各國的普遍意願和共同關注的事項。例如在日本,僅對傳統的“能樂”一項,就專門設立了展示區域,作爲“文物”予以收藏,並采取了若干高科技手段,在音樂録制、形象攝影、尤其是數字化記載上,都下了不少功夫。我國在保護工作上,已制定了配套的方針、政策、規劃、機制和措施,我省也正在努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强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中,在“搶救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産”一款裏特别提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料庫、博物館或展示中心。”爲了更有效地搶救和保護我省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們特建議設立不同於以物質文化遺産爲主而功能更爲豐富的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中心,我省經過30年經濟騰飛,有實力在這方面作大的投入,成爲這方面的示範。爲此,謹建議如下:

  一、建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中心”的總體構想

  “博覽中心”應設計爲能體現嶺南文化特色,具有綜合性、多功能的標誌性文化設施。它既是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龍頭基地,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示範基地,研究、宣傳、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優良傳統的主要基地,又是收藏、保存、管理我省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資源、文獻、資料的重要庫館,還是藴含極高歷史、文化、科學價值,且具濃郁嶺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生産、展示、銷售的重要場所,並逐漸營造成爲具有豐富精神内涵的觀光遊覽文化勝地和開放的廣東與世界進行文明對話的窗口。

  二、建立“博覽中心”的具體設想

  1.興建一座不亞於省博物館規模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館,以此作爲“博覽中心”的主體。

  博覽館應具有收藏、研究、展示和管理的綜合功能,其中應設有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的重要文獻、檔案、圖片、數據、音像等資料庫,具有珍貴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的收藏庫,入選國家級、省級名録中重要項目的技藝、成果、音像等陳列展示廳,以及類似北京的“老舍茶館”那樣,可供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民間音樂、舞蹈和傳統戲劇、曲藝、雜技等展示的表演廳。

  博覽館應定位爲非盈利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劃入兼具管理和研究、開發職能的文化事業單位序列,歸省文化行政部門主管。同時應根據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的需求,撥給相應的人員編制,並核定利於正常運作的固定經費,由政府財政劃撥。

  2.以博覽館爲主體向周邊輻射,分别設立:

  (1)民間美術和傳統手工技藝一條街。可遴選部分價值珍貴而自我生存條件較差、處於瀕危狀態的項目(如剪紙、欖雕、泥塑、粤綉、抽紗等),讓其在此生産、展示、銷售。

  (2)傳統食品烹製技藝一條街。可遴選廣式、潮式、客家茶係中最具特色的傳統食品烹製項目,讓其在此生産、銷售,充分展示我省傳統飲食技藝的豐富多彩和獨特風味。

  (3)民俗文化表演廣場。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我省姿彩繽紛的民俗展示活動(如瑶族耍歌堂、疍家婚俗、飄色、爬刀梯等),以及大型的龍舞、獅舞、麒麟舞和南派武術等展示活動。

  3.作爲“博覽中心”主體的博覽館,應主要由政府投資興建;而輻射性的其他配套建築和設施,可考慮以招商、投標等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主要靠引進民間資金解决,但應比一般的商業投資采取幅度更大的優惠政策。

   (譚元亨)
  2009年4月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