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把握“家電下鄉”契機 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和企業結構調整、優化昇級

  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國家三次擴大家電産品下鄉和補貼範圍。下鄉産品擴大到包括空調、洗衣機、電腦、彩電、手機、冰箱(冷櫃)、微波爐、電磁爐等10大品類,家電産品下鄉實施範圍也從原來的三省一市試點擴展到全國,而且計劃實施4年,每個品類每户還可重購。據早期試點經驗測算,家電下鄉可以拉動農村近7倍的購買力。根據早期進行試點的四川、山東等地一年多推行的結果顯示,家電下鄉産品銷售量比全國平均提高30個百分點。中標企業也從試點期的122家擴大到177家,其中有不少是中小企業。這表明,家電産品下鄉爲我國整個家電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企業參與熱情高漲,國家正是切實通過“家電下鄉”這一政策的實施、激活農村市場,這是拉動内需的一步好棋。中小企業的中標,更顯示出國家大力扶持家電行業的中小企業,爲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

  但是,“家電下鄉”所帶來的後續工作我們準備得怎麽樣?各種配套措施是否能適時跟進?比如售前、售中、售後服務;電網改造和輸、配、送電下鄉;財政補貼準確快速返還給農户(包括有無監管機制);還有安全、方便使用和節能、節水等知識的普及等等。其次,如何通過“家電下鄉”促使中標企業增强爲農服務意識,瞭解農村對家電産品的需求加强人性化、節能减排化設計,乃至於把握好“家電下鄉”增强企業活力的良機,加快結構調整和産品優化昇級,進一步轉變企業的發展方式。爲此,特提出以下建議:

  1.各級政府應加强對“家電下鄉”的引導和監管。除了及時出臺適合本地鄉情的政策措施(包括“送電下鄉”)外,還應成立相應工作小組,對“家電下鄉”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和“財政返還”等進行調查和監管,防止“偷樑换柱”、“假冒僞劣”、“强行霸市”等現象,着力整頓市場,擴大三、四級市場的發展空間,完善農村家電産品生産、流通網絡,促進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完善農村消費環境。

  2.加快財政補貼撥款速度,加强監督讓購買家電的農户盡早得到補貼,對農户在售後服務方面的投訴,政府應做好協調工作。

  3.由於“家電下鄉”持續時間長,農村地區幅員遼闊,各地區消費需求差异大,這對中標家電企業提出了新挑戰。政府應通過“招投標”這一杠杆及對企業下鄉服務表現進行跟踪調查,引導企業在以下幾個方面調整、提高自己。一是企業應注重對農民家電産品消費需求的研究,針對家電在農村環境下的使用情况,探索一些適應性設計,如操作簡單易用,用電安全,針對農村中年輕人這一消費主體的消費需求等。二是企業在“家電下鄉”中要增强品牌建設的意識,質優價廉和售後服務都是創建名牌産品的基礎,要圍遶品牌建設做好家電下鄉。銷售服務單位也可搭上“便車”,做好自己的“名牌”、“品牌”,逐步在農民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做大做强,擴大企業在農村的市場份額。三是企業應抓住“家電下鄉”提供的良機,做好調整産業結構和産品昇級的大文章,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改變發展方式。

  4.政府應借“家電下鄉”之東風,普及科普知識,提昇廣大農民物質、精神生活水平。舉一例而言,賣電腦,催生新網民。調查數據表明,隨着國内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鄉鄉有網站,截止2007年底,我國農村網民數量達5262萬人,年增長率達127.7%,據保守估計,2008年農村網民數量增速應不低於60%。而電腦下鄉無疑將全面彌補信息化終端數量的差距,爲填平城鄉之間的信息化鴻溝作出貢獻。

   (孔令人)
  2009年3月11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