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温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創立於1983年,是一家以養鷄業、養猪業、奶牛業爲主導,兼營食品加工、生物制藥、糧食貿易的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的大型畜牧企業集團。温氏集團實行“公司+基地+農户”、“産、供、銷”一條龍以及“科、工、貿”一體化的農業産業化經營模式,目前已在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建成100多家一體化公司。2005至2008年之間,温氏先後榮獲“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星火計劃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畜牧業最具影響力品牌”、“廣東省百强民營企業”(排名第4)、“中國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成爲中國畜牧業的領軍者和我國農業産業化的一面旗幟。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盡管國内外經濟形勢非常嚴峻,許多企業不景氣,但廣東温氏集團的業績却穩步上昇。2008年,該公司全年實現上市肉鷄6.28億只,肉猪250.7萬頭,
肉鴨1081萬只;企業總銷售收入達到158.7億元,同比增長35.6%,現有合作農户4萬户,合作農户的獲利13.6億元,户均3.4萬元,全年向國家上繳税收2.8億元。廣東省温氏集團的成功實踐對大力發展廣東的現代農業和推進農業産業化發展有積極的借鑒作用。經過實地調研和歸納總結,我想有以下幾點:
一、“温氏模式”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成功實踐
1983年,由七户農户集資8000元,成立畜牧公司,開始了温氏的創業之路。1986年,温氏開始有了第一批合作農户,正式創立“公司+農户”的經營模式,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現在“温氏模式”是“公司+基地+農户”的農業産業化經營模式。温氏集團通過“公司+基地+農户”的模式,根據産業鏈流程各環節的技術特點與要求,通過産業内合理分工與合作,把公司與農户的相關資源充分利用和整合。公司主要承擔産業鏈流程中的種苗、飼料、藥物和疫苗生産與供給以及産品的市場開發等環節,合作農户主要承擔飼養管理流程。公司負責搭建管理和市場等各種經營平臺,以委托養殖的形式將飼養管理流程交給農户負責。農户將資金、土地和勞動等生産要素融入到産業鏈管理中來,共同承擔風險、共享産業鏈經營創造的價值。這樣的生産方式既可以降低風險,形成産業整體競争力,又可以通過低成本的擴張,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這樣的經營模式,短短幾年間,温氏集團的規模迅速擴大,2004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2007年突破100億元,預計2009年可以突破200億元。如果按現有的4萬户合作農户計算,粗略估計温氏集團運用的民間資金高達30億元左右。今天的温氏集團,已經發展成爲一家擁有10大業務體系,以養鷄、養猪爲主,以養牛、養鴨、蔬菜爲輔,以動物保健品、食品加工、有機肥料、糧食貿易、農牧設備爲産業鏈配套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實踐證明“温氏模式”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獨具中國特色的農業産業化發展之路。
二、“温氏模式”
能有效破解“三農”難題
解决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温氏模式”對於推進農業産業化和現代農業發展,破解“三農”難題有很好的啓發和借鑒意義。温氏集團牢牢樹立以“農民爲本、和諧發展”的理念,與農户之間以利益爲紐帶緊密聯結,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共享雙贏。農户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是農户增收的保证。處理與合作農户的利益關係時,温氏非常重視保证農户的利益,從而充分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温氏集團從創始之初就確立要依靠農民、與農民共同富裕的發展方針,實踐證明,離開了農民,温氏將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多年來公司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不斷提高養殖户的收入,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如2008年,在生産成本持續上昇、産品價格不斷下降,養殖行業全面虧損的情况下,與集團合作的養鷄户全面平均收入仍達到1.57元/只,養猪户平均收入129元/頭;全年養殖户收入達到13.6億元,比2007年增長20.4%。
温氏集團“富而思源、富而思進”,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據統計,温氏共在全國20個省(市、區)的560個鄉(鎮)帶動3400個自然村發展養殖業,公司合作農户比例占村總户數超過50%以上的達520個自然村。其中,在廣東省内的260個鄉鎮帶動1800個自然村發展養殖業,合作農户比例超過村總户數50%的有400個自然村,廣東省内合作農户年均獲利2到3萬元。只要温氏集團在一個地方建立分公司,就往往會成爲當地農業經濟的助推器。一方面,公司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合作養殖户,這就大大緩解了當地的勞動力剩餘問題,也爲當地提供了許多就業的機會。另一方面,温氏爲農民的奔康致富提供了項目,大大促進了當地農業水平的提高。温氏不但帶領了合作農民致富,還帶動了當地建築、運輸等行業的發展。
三、高素質的研發隊伍爲技術創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爲了提昇温氏集團核心競争力、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2008年3月,温氏集團投入巨資組建廣東省温氏集團研究院。該院是由廣東省科技廳批準組建的廣東省第二家省級企業研究開發院,以廣東温氏集團有限公司爲依託,與中科院廣州分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等産學研聯盟合作單位共建,並按照“政府引導、産學研驅動、市場化運作、産業支撑”模式進行建設,立足於温氏集團支柱企業,以畜禽重大疫病、生物技術、疫苗研製與開發、動物現代育種與繁殖技術、環保與資源利用等領域爲主要研究方向,宗旨是服務於依託企業,着眼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開展關鍵性、前瞻性、戰略性研究,切實發揮“培育技術、培育人才、培育市場、提昇企業核心競争力”的作用。
温氏研究開發院運行管理實行以企業爲主體、産學研結合、市場化運作的運行機制。研究開發院的運行費用主要依靠温氏集團投入,同時按照市場化運作機制,廣辟資金渠道,籌集研究開發經費;研究開發院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形成了以國内知名專家及學者掛帥、以博士和碩士人員爲中堅力量的金字塔結構的科技人才隊伍。研究院現有博士學歷人員7人,碩士學歷人員25人,到2010年,研究院專職研究人員計劃達到150人,其中博士以上學歷人員力争達到10人,碩士以上學歷人員達到45人。
2008年5月,在温氏集團研究院現代育種技術研究中心科研團隊的努力下,廣東省首例克隆猪在温氏誕生,温氏集團成爲國内首家進行克隆猪研究的企業,同時也是國内首家主持國家“863”項目的民營企業,國家“863”項目“猪分子細胞工程育種技術創新與優勢性狀新品係培育”即爲温氏集團主持,聯合國内衆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參與。除此之外,温氏集團研究院在畜禽重大疫病防控技術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國内很多鷄場、猪場受到禽流感和高致病性藍耳病等多種疫病侵害時,温氏集團依靠科學、嚴密的防控技術體系,從源頭上控制了疫病的發生和流行,整體上提昇了温氏集團的競争優勢。
温氏集團研究院不斷加快科技成果推廣速度,根據企業與行業的發展需要,在現有動物疾病防控與疫苗研製、動物育種與繁殖技術、生物技術等研究機構的基礎上,采取獨立組建、與集團成員企業合資共建或與相關産學研合作單位聯合共建等方式陸續設立動物營養研究所、環境與資源利用研究所等研發機構。
四、産品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綫
從2002年起,温氏集團開始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標準,成爲養殖行業中較早地全面、系統建立ISO1質量管理體系的企業。爲了給社會提供安全優質的食品,温氏集團嚴把産品質量關,從配套設施和技術資源上采取更有力措施,確保産品質量和安全,鞏固和提高温氏的優質安全産品形象。加强流程管理,抓好原料驗收、生産管理、産品檢驗等關鍵環節,强化産品質量保证手段,做好産品質量和安全的可追溯體系,實現全程控制。爲了讓廣大消費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温氏集團構建了最科學、嚴密的防疫體系。如建立了安全的養殖環境,禽流感期間和政府相關部門配合,提供禽流感疫苗爲所在地區農村散養户家禽進行免疫,確保養殖區域内家禽的安全。公司成立20多年來,從未發生過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在近年多次禽流感風波當中,温氏作爲一個横跨20個省份、擁有80多家一體化養殖公司的農業企業,期間没有出現一例禽流感病例。正因爲如此,温氏集團的産品獲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有廣泛的社會認同感,市場佔有率逐年提高,先後榮獲“中國畜牧業最具影響力品牌”和“中國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這爲温氏集團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五、保護好生態環境可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傳統養殖業中畜禽糞便的排放對環境影響很大,在發達地區養殖業甚至被認爲是厭惡行業,前幾年,東莞市曾經提出禁止在全市範圍内養猪。温氏集團爲瞭解决這個難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把環保問題作爲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注重在發展生産中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平衡。爲了進一步降低生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减少能源消耗,集團采取沼氣工程結合濕地、魚塘的方式進行糞便污水處理,并且利用畜禽糞便探索發展有機肥項目,既可以達到國家的環保要求,還可以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
從去年開始,温氏集團開展環保新技術及建設節水環保型猪舍的試驗,“零排放”養殖新技術的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正在大力推廣。所謂“零排放養猪法技術”就是在土壤中采集出一種微生物菌落,經過特定營養劑的培養形成白色土著微生物原種,將“原種”按一定比例摻拌鋸屑或稻皮和泥土,以此作爲猪圈的墊料。利用生猪的拱翻習性,使猪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土壤微生物菌落的分解發酵,使猪糞、尿中的有機物質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轉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糞爲食餌,繁殖滋生,隨着猪糞尿的消化,臭味也就没有了,而同時繁殖生長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無機物和菌體蛋白質被猪食用,從而相輔相成將猪舍演變成飼料工廠,達到無臭、無味、無害化的目的,是一種無污染、無排放的、無臭氣的新型環保養猪技術,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效益高、操作簡單、無污染等優點。隨着這一項技術在養殖户中的推廣,温氏集團將建設成爲緑色環保的現代農業企業。
去年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和廣東省省長黄華華同志以及國家農業部孫政才部長等領導親自莅臨廣東温氏集團調研,對廣東温氏集團推廣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做法和經驗做出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爲此,我建議省有關部門要深入總結“温氏模式”的做法和經驗,結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在全省大力推廣“温氏模式”,逐步建立具有嶺南特色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早日實現廣東農業現代化。
(畢英佐)
2009年10月9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