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是土地革命的發源地,粤東北更是當年中央根據地的南部屏障乃至其中的一部分,抗日戰争與解放戰争時期,更有不少地方是老遊擊區,故解放前幾年,有不少人成爲老遊擊隊員、交通員、堡壘户、革命軍人及革命烈屬。他們因種種原因,在解放後仍留在農村,不曾參加工作,亦無固定的收入。應當説,如今我省這類“五老”人員較之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不算多。當年我上山下鄉在井岡山脚下,所遇到的“三定”(即定參加革命年限等)人員要多得多。隨着時間推移,這批人大都已相繼去世,活下來的,最年輕的也有70多歲了,大都年老體衰多病,個别還是孤寡老人,有的還因病反貧,生活補貼與醫療保障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共和國是從革命老區走出來的,没有老區就没有新中國。今年正值共和國建國60週年之際,喝水不忘掘井人,謹建言:
一、提高“五老”人員的生活補貼標準。
上世紀,民政部門曾對“五老”有過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補貼的規定,隨着生活水平提高,今年國務院特殊津貼也由100元提高到了600元,建議參照這一幅度,將“五老”的生活補貼,提高到每月500元左右。
二、解决“五老”的醫療保險問題。
建議每年爲“五老”作一次體檢,先行報銷其累積的醫療費,並出資爲其辦理醫療保險,免除其後顧之憂,實施臨終關懷。
這兩條,建議由民政部門與衛生部門協調解决,“五老”所餘人員已不多了,時不可待。
(譚元亨)
2009年12月9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