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發揮海外華僑華人作用的幾點建議
改革開放三十年,海外華僑華人爲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特别是爲我國走向世界,爲中國企業“走出去”發揮了獨特的橋樑紐帶作用。這期間,僑務部門在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配合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穿針引綫、爲僑服務的工作。
目前,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經濟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面臨各種困難的同時也有許多機遇和挑戰。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積極尋找資源的出路,發達國家的人才也面臨各種選擇;我國也在積極尋找多元化出口渠道。我國與世界各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機會大大增加。
面對新情况、新問題,僑務部門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務實進取,才能進一步發揮海外華僑華人的橋樑紐帶作用。特别是在和海外華僑華人的互動過程中要有新的觀念、手段和方法。
一、兩則信息
1.印尼僑領潘仲元(印尼華裔回教協會總顧問)和印尼前旅遊部長Marzuki先生曾經給我來函,建議廣東省海外交流協會到印尼雅加達設立辦事處,以便加强中印兩國的合作交流。但國内社團到海外設立辦事處尚無先例,無章可循,於是作罷。而無獨有偶,印尼華裔總會(印尼華僑華人最大的社團)派出總副主席黄德新前來廣州籌辦設立辦事處事宜,在珠江新城租下房子,準備掛牌,但被告知無此先例,無法辦理相關手續而作罷。
2.印尼-中國同業旅遊社協會總主席、印尼中小企業商會代表章生耀,去年被廣西省南寧市工商聯、海交會聘請爲該會駐印尼雅加達辦事處主任。他提供辦公室,不拿報酬,爲印尼和廣西的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做了許多具體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組織了100多位印尼中小企業采購商參加於去年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同時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的華人分别被聘請做駐該國的辦事處主任。
二、啓示和建議
兩則信息反映了海外華僑華人社團與國内社團互動的一種需求,希望加强互動,共渡時艱。海外僑胞反映,過去開展的大型聯誼或招商、考察、參觀等活動,有一定效果,但偏重形式,時間短,往往熱鬧一陣子,過後極少聯繫,後續工作跟不上。兩則信息都表明,在和海外華僑華人互動過程中,既要聯絡感情,增進友誼,還要注重實效。没有實際内容的聯誼,很難持久。互動工作要有突破,就要通過艱苦細緻的工作,在細化工作上下功夫,真正瞭解海外華僑華人之所急、所思、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設計小型多樣化的活動平臺,取得真正的實效。爲此,建議:
1.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和國内民間組織(社會組織)之間爲了密切關係,增進瞭解,溝通信息,擬互設辦事處,但至今没有先例,無章可循,建議民間組織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作調研,探討其可行性,制定合宜的政策,探索建立互動機制。在没有相應政策條例之前,是否可以靈活一些,可參照廣西南寧的做法,先派當地有信譽、有一定實力、各方面關係良好的華僑華人作爲國内社團的代表,具體操辦有關事務。廣東省海交會有類似的聯絡員制度,即在海外理事比較多的地方,先派一位海外理事做聯絡員。我認爲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完善,比如可作爲海交會的代表或辦事處主任,并且制定更加務實、更加有活力的工作制度,以便更深入地瞭解海外僑胞之所急、所思、所求。
2.創新政策,推動僑務工作。改革開放三十年,僑務部門制定了很多僑務政策,廣東省往往是制定僑務政策的先行者,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僑務工作的開展,爲改革開放作出了貢獻。時至今日,爲了適應變化了的情况,就要與時俱進,創新僑務政策,推動僑務工作,更好地發揮海外華僑華人的作用。比如,最近廣州市人民政府頒佈了《關於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來穗創業和工作的辦法》(下面簡稱《辦法》),無疑對海外人才具有吸引力。其中海外涵蓋港、澳、臺、華僑華人、外國人等,各有特點。爲了做好吸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工作,還要按照各自的特點,制定配套的政策。比如,海外華僑華人爲數衆多,不乏各種專業人才,僑務部門已經做了大量吸納其中高層次人才的工作。當前更要抓住機遇,加强這方面的工作。但是,一個《辦法》無法面面俱到,反映各自的特點。比如《辦法》中第17條,其中“回國服務”、“來華定居”的表述值得商榷。因爲,如果是華人(外國公民)就無“回國服務”的説法;而“來華定居”適用於華人或外國公民。爲此,有關部門要按照海外人才各自的特點,制定配套的政策,加以規範,以利於工作的開展。
3.加强僑務部門的網絡化建設。所謂網絡化就是用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實現不同主體之間資源共享的過程。要充分發揮海外華僑華人的橋樑紐帶作用,不管是經貿技術文化的合作交流,還是吸納人才的工作,都涉及供求關係,而要瞭解清楚雙方的需求,靠見一次面,開一次座談會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進行多次的信息資料交换,才能搞清楚。爲此,必須藉助於互聯網這一重要手段,通過網上互動,反復多次,把雙方的需求搞清楚,才能大大提高穿針引綫、爲僑服務,特别是信息諮詢服務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才能把海外華僑華人衆多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共渡時艱,同創共贏。
(古華民)
2009年2月9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