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連江流域將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戰略水資源

  我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區,隨着工業化、城鎮化以及居民生活現代化的加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逐年快速增長,促使跨流域調水工程的發展。香港以及我省的深圳、東莞、惠州等市,早已成爲跨流域調水的受益者,最近擬從河源市萬緑湖引水的廣州管道直飲水工程也擺上議事日程。嚴格地説,南嶺地區環珠江流域的所有山區,既是珠三角的生態屏障,也是跨區調水的首選地。然而就水資源分佈與日益增大的週期性水危機而言,我們不妨將調水的目光從本省東北部的東江流域,移向西北角,也就是北江支流連江流域,它將可以成爲珠三角核心區未來可持續發展最可靠的戰略水資源區域。

  一、珠三角核心區水資源現狀

  珠三角地區(包括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江門、惠州和肇慶9個市,下同)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不足全省的1/3,人口却(包括流動人口)超億,占全省的80%,其中江門、惠州和肇慶三市的面積又占珠三角面積60%有多,人口約占15%,由此,可以粗略推算出珠三角核心區(除江門、惠州、肇慶外的6市和港澳)平均人口密度超過4000人/平方公里,約爲全省平均值的6倍。

  根據《2008年廣東省水資源公報》提供的數據,2008年,珠三角地區水資源總量爲713億m3,其中核心區僅爲231m3,占32.4%;珠三角工業生産、生活用水量160億m3,其中核心區用水138.7億m3,占86.7%。如果再參考2008年雨水比往年平均值高20.9%,當年珠三角核心區農業生産用水35億m3,以及全省水資源平均開發利用率只有25.4%等參數,可以看出,珠三角核心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近乎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倍,這充分證明省内跨流域調水是必然之舉,而且,珠三角地區今後水資源的調入量肯定還會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逐年增加。

  二、目前珠三角主要城市存在用水風險

  目前,廣東省内跨流域調水主要在東江流域。2008年,來水量只有291億m3的東江河,開發利用率達22.9%,高於來水量499億m3的北江10.5%。惠州、東莞、深圳、香港、廣州、韶關、梅州、河源等地區的工業、生活用水全部或部分來源於東江河、新豐江水庫。而對於香港,其調水量雖然只占東江流量的3%左右,却是全港用水量的70%强。如果東江水域出了問題,不僅對珠三角地區造成影響,還將影響到香港。這種單一流域用水的體制,存在着巨大的供水隱患。

  三、連江是珠三角未來最重要的戰略水資源

  連江,古稱湟水,是北江最大支流,故又稱爲小北江,全流域位於本省清遠市英德、陽山、連州、連南、連山5縣(市)境内。《史記》記載,公元前112年4月,西漢伏波將軍路博德出桂陽(今連州)入湟水,直下番禺(今廣州)平定吕嘉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可以説,連江自此之後的2000多年,見证了嶺南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進程,連江流域積澱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如今,作爲珠三角向内輻射的前沿,連江流域還因其具有豐富的水資源而承載新的歷史使命。

  被稱爲“華南第一庫”的新豐江水庫,匯集連平、新豐、東源、和平、龍門等縣的部分江河,庫區集雨面積5813平方公里,年資源水量爲61億m3。水資源利用程度高,流域内人口約180萬,分發屬河源、韶關、惠州三市管轄。

  與此相比較,北江支流連江,匯集連山、連南、連州、陽山和英德部分江河,流域面積10061平方公里,僅連江口高道水文站以上面積就達90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資源水量爲103億m3。水資源開發利用度較低,流域内人口約100萬,全部在清遠市轄區内。此外,連江流域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一)連江流域處於珠三角西北天然生態屏障區,水源量穩定,與北江相匯的連江口,與廣州、佛山的輸水距離約爲80公里,約爲新豐江輸水距離的50%,將成爲珠三角特别是廣州、佛山成本最低的供水備選地。

  (二)可以利用約30米以上的自然落差,形成環保、節能的供水産業。

  (三)由於交通不便,工業基礎薄弱,流域污染源少,水質優良,换言之,區域污染的可控制度高,且行政成本最低。

  (四)水流量比新豐江高40%,水資源開發潜力巨大。

  鑒此,本人認爲,在研究新的調水工程方案時,連江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四、幾點建議

  (一)利用連江流域建立珠三角核心區管道水區域網

  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無疑得益於信息流與物流的加速,其中無形或有形的網絡與管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光纖與無綫技術編織的通訊網、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聯結的交通網,壓縮了傳統的時空觀念;大區域高壓輸電網與跨國油氣輸送管道形成的能源網,則是國家經濟不可或缺的命脈;可以預見的是,與人類生存、企業生産息息相關的水,或許是下一個跨國、至少是跨大區域管網領域的不二選擇。

  廣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於11月10日發佈“2009珠三角地區環境狀况公衆評價調查報告”中指出:有四成受訪者認爲珠三角當前污染嚴重,因水質不好,近四分之一受訪者不願意飲用自來水。廣東酸雨面積約占70%,人口密度較小的山區還出現水質性缺水與區域性缺水的情况,如遇上2004年、2009年這樣降水特别少的乾旱年份,嚴重的旱灾就會大面積發生。爲瞭解决水荒,珠三角核心區6市(嚴格來説還應包括港澳地區)面對年增長率達4.5%以上的用水量,確實需要把區域協調用水盡早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來考慮。

  2009年3月,河源市政府與廣州市政府就合作開發河源萬緑湖直飲水項目簽訂框架性協議。11月19日,在省政協舉行的河源萬緑湖直飲水工程可行性問題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和代表表示萬緑湖水質安全性以及水量保障還需進行論证,并且直飲水在操作上也存在一定難度。我們贊賞對遠距離調水工程持一種比較慎重的負責任態度,但是,如果廣東的跨區域調水工程與國家級的南水北調諸綫工程相比較,其復雜性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在技術上或許不存在什麽問題,管理部門及專家擔心的正是把水源地過於集中在東江或新豐江水庫這一單一流域,而又跳不出傳統思維,找不到新的合適的水源地之上。

  本人認爲,珠三角核心區管道水(直飲水、生活用水、工業用水或生態用水)區域網工程應該是一項功德無量的世紀工程,也是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到高級階段必然選擇。明白這一點,我們就應該自覺或不自覺的把調水工程的目光聚焦在連江流域。因此建議,利用連江流域的水資源,建立珠三角核心區管道水區域網。

  (二)應大力扶持連江流域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珠三角與山區的相互聯動,是開發利用連江優質水資源的關鍵環節。長期以來,山區在保護與培育自然環境資源、人力資源方面投入巨大,但也存在自然資源低級掠奪式開發與收益失衡狀况。山區工業發展有自身的局限,發展縣域經濟所處的弱勢地位則不應長期存在,本身具有的環境資源優勢應加以引導、扶持,發展爲經濟優勢。

  最近,廣東省(清遠市)主體功能區規劃試點工作方案於日前公佈,選擇連州市、連山縣、連南縣、陽山縣爲試點縣(市)。但是,光有保護没有開發,即生態建設不能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肯定收不到預期的效果。水資源深度開發利用無疑是扶持山區發展的一個契機。這同樣可以在上述地區作試點。

  在連江流域,特别是粤西北連陽地區經濟區域發展中,還應注重以下問題:

  1.水源區工業集中發展與生態全面保護。工業發展重點爲資源型非金屬環保材料,利用當地硅灰石、碳酸鈣等礦産資源,開發相應的高科技産品,在産業轉移時禁止重污染行業進入,加倍資助當地的工業與生活污水處理,使之成爲優質生態示範區。在生態保護方面,重點保護負有主要生態功能的森林資源,以扶持2008年冰灾生態修復爲重點,逐漸减少森林資源采伐,將現有大型水庫規劃爲直飲水水源地,實行禁伐政策。

  2.建立科學用水補償機制,結合連江流域連陽四縣(市)主體功能區域規劃試點工作,生態補償政策加倍傾斜。

  3.開展當地少數民族民俗文化保護與利用,重點發展旅遊業。

  4.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建立緑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産基地,扶持農、牧、漁産品生産與深加工。

  5.發展會展、培訓、物流業,使之成爲珠三角産品與服務進入内地的橋樑與交易地。

  6.以大型調水工程帶動優質水輸出地的發展。

    (楊賀堯)
  2009年11月30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